Citation: | Mingwei Zhu, Yuting Zou, Yongrong Li, Shuxian Li. The Studies on Endogenous Inhibitory Substancesin Paeonia ostii ‘Fengdan’[J]. 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2019, 39(6): 64-70. DOI: 10.11929/j.swfu.20190312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公告2011年第9号 [J].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1(2): 264.
|
戚军超, 周海梅, 马锦琦, 等. 牡丹籽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J]. 粮食与油脂, 2005, 18(11): 22−23. DOI: 10.3969/j.issn.1008-9578.2005.11.007
|
王伟伟. 牡丹籽油中脂肪酸的构成及生理功能 [J]. 中国卫生产业, 2011, 8(36): 8−9.
|
郭丽萍, 张延龙, 牛立新, 等. 凤丹种子休眠特性研究 [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6, 31(4): 165−169. DOI: 10.3969/j.issn.1001-7461.2016.04.28
|
宋会兴, 刘光立, 高素萍, 等. 四川牡丹种子浸提液内源抑制物活性初探 [J]. 园艺学报, 2012, 39(2): 370−374.
|
黄耀阁, 李向高, 崔树玉, 等. 西洋参果实中抑制白菜种子发芽物质的分离与鉴定 [J]. 植物生理学报, 1997, 23(1): 83−88. DOI: 10.3321/j.issn:1671-3877.1997.01.014
|
熊愈辉. 大叶䎖树皮中发芽抑制物质的研究 [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0, 22(6): 31−34.
|
郑相穆, 周阮宝, 谷丽萍, 等. 凤丹种子的休眠和萌发特性 [J].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5, 31(4): 260−262.
|
张跃进, 张玉翠, 王占红, 等. 黄精种子内源抑制物质的初步研究 [J]. 西北农业学报, 2011, 20(7): 50−55. DOI: 10.3969/j.issn.1004-1389.2011.07.012
|
李淑娴, 刘菁菁, 田树霞, 等. 乌桕种子休眠原因及解除方法研究 [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5(5): 1−4. DOI: 10.3969/j.issn.1000-2006.2011.05.001
|
张艳杰, 高捍东, 鲁顺保. 南方红豆杉种子中发芽抑制物的研究 [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1(4): 51−56. DOI: 10.3969/j.issn.1000-2006.2007.04.011
|
尚旭岚, 徐锡增, 方升佐. 青钱柳种子休眠机制 [J]. 林业科学, 2011, 47(3): 68−74.
|
史锋厚, 沈永宝, 施季森. 南京椴种子发芽抑制物研究 [J].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7, 27(3): 222−225. DOI: 10.3969/j.issn.1001-389X.2007.03.007
|
张艳杰. 南方红豆杉种子休眠机理的研究[D]. 南京: 南京林业大学, 2007.
|
熊愈辉. 发芽抑制物质研究综述 [J]. 湖州师专学报, 1998, 20(5): 25−31.
|
孙佳, 郭江帆, 魏朔南. 植物种子萌发抑制物研究概述 [J]. 种子, 2012, 31(4): 57−61. DOI: 10.3969/j.issn.1000-8071.2012.04.037
|
杨静玉, 吴春福. 内源性生物活性物质脂肪酰胺研究进展 [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0, 16(1): 1−4. DOI: 10.3321/j.issn:1001-1978.2000.01.002
|
Eiuhellin E A. Mechanism of action of allelochem icals in allelpothy [J]. Allelopathy, 1995(1): 97−115.
|
易振, 张茂新, 凌冰, 等. 马缨丹及其酚类化合物对水葫芦生长的抑制作用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17(9): 1637−1640. DOI: 10.3321/j.issn:1001-9332.2006.09.017
|
钱存梦. 内源抑制物与乌桕种子休眠关系的研究[D]. 南京: 南京林业大学, 2017.
|
韩东, 李向高, 黄耀阁, 等. 西洋参果实不同部位发芽抑制物质的研究 [J]. 特产研究, 2001, 23(2): 13−18. DOI: 10.3969/j.issn.1001-4721.2001.02.005
|
刘序, 陈黎, 高捍东. 香榧种子抑制其发芽和生长的内源物筛选研究 [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8, 38(1): 28−33.
|
潘芳. 碳纳米管去除环境激素-双酚F/双酚AP的机制研究[D]. 沈阳: 辽宁大学, 2013.
|
任文娟, 汪贞, 王蕾, 等. 双酚A及其类似物对斑马鱼胚胎及幼鱼的毒性效应 [J]. 生态毒理学报, 2017, 12(1): 184−192.
|
王艳华. 大山樱种子休眠机理及催芽技术的研究[D].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 2005.
|
李龙秀, 韩春梅. 苯甲酸对萝卜种子萌发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J]. 园艺与种苗, 2011, 31(2): 79−80, 83. DOI: 10.3969/j.issn.2095-0896.2011.02.026
|
徐敬东. 紫藤提取物抑真菌活性及其化学成分研究[D]. 合肥: 安徽农业大学, 2014.
|
蔡梦可. 花梨木类木材耐腐机理及其抽提液抑菌防腐性能研究[D]. 合肥: 安徽农业大学,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