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 Xie Zhang, Junyi Peng, Jiangtao Shi, Qingqian Xu, Zhongkun Xu, Fan Huang. Wood Anato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hysical-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Dark-brown Heart Cunningham lanceolate from Hunan[J]. 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2021, 41(1): 155-160. DOI: 10.11929/j.swfu.202004018 |
黄寿先, 施季森, 李力, 等. 杉木纤维用材优良无性系的选择 [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9(5): 21−24. DOI: 10.3969/j.issn.1000-2006.2005.05.005
|
徐明, 任海青, 郭伟. 我国杉木材性变异研究进展 [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8, 23(1): 185−189.
|
范国荣, 张文元, 肖复明, 等. 陈山红心杉主要化学组成的株内纵向变异研究 [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5, 37(2): 212−217.
|
张勰, 许忠坤, 石江涛, 等. 红心材杉木与普通杉木的FTIR光谱比较 [J]. 林业科技开发, 2014(6): 38−40.
|
陈兴彬, 孙世武, 肖复明, 等. 陈山红心杉心材材色表型变异研究 [J]. 南方林业科学, 2019, 47(5): 8−11.
|
李魁鹏, 韦正成, 黄开勇, 等. 广西融水特色红心杉木优树材质性状变异规律研究 [J]. 林业科学研究, 2017, 30(3): 424−429.
|
郑会全, 胡德活, 王润辉, 等. 红心材杉木生长材质变异及早期选择 [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0, 40(1): 1−5. DOI: 10.11929/j.swfu.201907029
|
张勰. 杉木红心材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研究[D]. 南京: 南京林业大学, 2009.
|
Wen H F, Deng X W, Zhang Y F, et al.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variant with red-heart wood: a mini-review [J]. Dendrobiology, 2018, 79: 156−167. DOI: 10.12657/denbio.079.014
|
全国木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木材年轮宽度和晚材率测定方法: GB/T 1930—2009[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
邓波, 杨万霞, 方升佐, 等. 青钱柳幼龄期生长与木材性状表现及其性状相关分析 [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8(5): 113−117.
|
全国木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木材物理力学试材锯解及试样截取方法: GB/T 1929—2009[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
全国木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木材密度测定方法: GB/T 1933—2009[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
全国木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木材干缩性测定方法: GB/T 1932—2009[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
全国木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木材湿胀性测定方法: GB/T 1934.2—2009[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
全国木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木材顺纹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GB/T 1935—2009[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
全国木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木材抗弯强度试验方法: GB/T 1936.1—2009[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
全国木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木材抗弯弹性模量测定方法: GB/T 1936.2—2009[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
石江涛, 丁笑红, 王旭军. 湿地松7个无性系木材管胞形态和木材密度的研究 [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8, 33(2): 188−192. DOI: 10.3969/j.issn.1001-7461.2018.02.30
|
王军锋, 黄腾华, 安家成, 等. 材用和油材两用人工林樟树木材构造对比研究 [J]. 西部林业科学, 2004, 32(2): 29−31. DOI: 10.3969/j.issn.1672-8246.2004.02.005
|
Richter H G, Grosser D, Heinz I, et al. Iawa list of microscopic features for softwood identification [J]. IAWA Journal, 2004, 25(1): 1−70. DOI: 10.1163/22941932-90000349
|
成俊卿. 中国木材志[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2.
|
梁宏温, 黄恒川, 黄承标, 等. 不同树龄秃杉与杉木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比较 [J].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8, 25(2): 137−142.
|
余光, 高楠, 张纪卯, 等. 人工林峦大杉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 [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4, 34(1): 106−109.
|
曾华浩, 肖祥希, 高楠, 等. 油杉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研究 [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7, 46(4): 347−35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7.04.009
|
蒋林, 莫小刚, 温天成, 等. 柳杉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研究 [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13): 7785−7788.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12.13.065
|
姬宁, 潘彪, 徐永吉. 贵州马尾松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研究 [J]. 贵州林业科技, 2003, 31(1): 41−44.
|
李坚. 木材科学研究[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
尹思慈. 木材品质和缺陷[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0
|
刘敏. 四川两产地桢楠木材构造及其性能研究[D]. 雅安: 四川农业大学, 2016.
|
李超, 王哲, 郭宇, 等. 人工林杉木管胞形态与基本密度径向变异规律研究 [J]. 林产工业, 2019, 56(12): 30−33.
|
黄艳辉, 赵荣军, 费本华. 杉木木材微纤丝角变异规律的研究 [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7, 22(1): 119−122. DOI: 10.3969/j.issn.1001-7461.2007.01.033
|
石江涛, 丁笑红, 张勰, 等. 天然次生林杉木枝材与干材材性比较 [J]. 林业工程学报, 2017, 31(1): 20−24.
|
张运根. 不同立地红心杉生长试验 [J]. 林业科技开发, 2010, 24(4): 95−97. DOI: 10.3969/j.issn.1000-8101.2010.04.026
|
王传贵, 盛国星. 杉木无性系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 [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8, 16(1): 88−90. DOI: 10.3969/j.issn.1000-2650.1998.01.009
|
王传贵, 柯曙华. 不同种源杉木物理力学性质的比较研究 [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8, 26(4): 51−54.
|
刘迎涛, 李坚, 刘一星. 人工林与天然林红松木材力学性质的差异 [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4, 32(2): 29−31. DOI: 10.3969/j.issn.1000-5382.2004.0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