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8卷3期

显示方式:          |     

论文
毛白杨无性系多性状选择的研究
段安安, 李新国, 朱之悌
1998, 18(3): 137-142.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1998.03.001
[摘要](702) [PDF 378KB](1)
摘要:
应用连续选择、独立标准法、指数选择、约束指数和文中提出的主分量选择,对毛白杨无性系生长量、通直度、冠幅和抗天牛进行多性状选择,提出了毛白杨主要性状经济权重的确定方法,选出了可望成为建筑材、纸浆材、胶合板材、抗天牛新品种的优良无性系.
珙桐种子层积期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
陈坤荣, 陈玉惠, 田广红, 叶如欣, 李桐森
1998, 18(3): 143-147.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1998.03.002
[摘要](1295) [PDF 334KB](1)
摘要:
珙桐种子层积5个月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有13条酶带,在随后层积2年的不同时期中,酶带有消长变化,但没有新的酶带产生.随着层积时间的延长,酶带由多变少,当种子萌发时只剩下5条特征性酶带,但酶带活性较高.层积2年萌发的种子,过氧化物酶活性比仍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高1倍.
马尾松人工林密度效应模型研究
刘金福, 洪伟, 林芳
1998, 18(3): 148-152.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1998.03.003
[摘要](606) [PDF 355KB](2)
摘要:
为了提高马尾松人工林密度效应模型应用的精度,提出在不同立地条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林木密度效应模型V=α×Nβ1×Hβ2,式中α,β1,β2为参数,V为平均单林村积,N为林分每0.06 hm2面积下的平均株数,H为林分优势木的平均高度;收集闽北地区马尾松人工林的样地资料进行研究,可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文中还对模型进行生产弹性分析、边际产量分析,测定了马尾松人工林林分密度的生产弹性和边际产量,为森林经营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云南西部秃杉生长与土壤的关系
陈慧泉
1998, 18(3): 153-158.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1998.03.004
[摘要](578) [PDF 394KB](1)
摘要:
对秃杉林区的调查分析,着重探讨母岩、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土壤湿度、质地、土壤容重和腐殖质、石砾含量等因素对秃杉生长的影响.
不同林分类型福建柏人工林土壤特性研究
邹双全
1998, 18(3): 159-163.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1998.03.005
[摘要](606) [PDF 319KB](1)
摘要:
对三明莘口教学林场小湖工区和莘口工区不同林分类型福建柏人工林的土壤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柏人工林土壤既疏松通气、透水,又能持水,对林木生长有利;福建柏林比杉木人工林、檫树、楠木具有较强的林地自我培肥能力;土壤有机质、全N含量均较高,速效性养分含量亦如此;福建柏对林地土壤性质具有较强的调节改善作用,是良好的培肥地力树种.
关于林业税收问题的研究
徐正春, 颜文希
1998, 18(3): 164-167.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1998.03.006
[摘要](553) [PDF 286KB](1)
摘要:
重点探讨了林业新税制实施以来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减轻林业税负的具体对策.旨在优化外部环境,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云南省华山松疱锈病病原研究
杨斌
1998, 18(3): 169-174.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1998.03.007
[摘要](673) [PDF 477KB](1)
摘要:
宏观、微观性状观察和超微结构研究,证实云南省华山松疱锈病病原菌如前人所报道,是茶藨生柱锈菌(Cronartium ribicola Fischer).其5种类型的孢子形态和大小与东北红松疱锈病病原和四川华山松疱锈病病原基本一致.但扫描电镜下,其锈孢子、夏孢子表面纹饰与二者有别.人工交互接种已确认在云南省洱源县和东川市两大华山松疱锈病区,病原菌的转主寄主是冰川茶藨子,病原菌属茶藨生柱锈菌的茶藨子专化型(Cronartium ribicola f.sp.ribicoal).四川的转主狭萼茶藨子在云南不能感病,与冰川茶藨子同在洱源县华山松林下和林缘生长的尖叶藨茶子也不感病.华山松疱锈菌转主寄主在云南的确定和其专化性的差异,属首次报道.锈孢子生物学特性研究得知,成熟锈孢子的萌发率较未成熟锈孢子高2~3倍,但总的萌发率偏低,一般不超过10%.4~36℃锈孢子均可萌发,最适温度20℃左右,芽管在20~28℃生长较好;相对湿度>35%孢子才能萌发,又以90%~100% RH萌发率为高;光暗交替有利于萌发;营养条件的作用不明显,但对芽管伸长生长影响较大,又以茶藨子浸汁最为有利.
丽江县森林主要病虫鼠害及防治
张珍荫, 和毓伟
1998, 18(3): 175-177.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1998.03.008
[摘要](636) [PDF 230KB](1)
摘要:
1992~1997年,丽江县开展了森林病虫、鼠害调查,共查出危害森林的主要病、虫、鼠害10种,进行了发生、危害、生活习性观察和防治试验.
昆明地区梅花鹿养殖评价
周伟, 杨建, 张仁功, 杨智
1998, 18(3): 178-183.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1998.03.009
[摘要](621) [PDF 374KB](1)
摘要:
高黎贡山片马丫口小熊猫生境选择初步研究
胡刚
1998, 18(3): 184-188.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1998.03.010
[摘要](715) [PDF 317KB](1)
摘要:
对高黎贡山小熊猫活动痕迹的空间分布进行的外业调查表明:该地小熊猫主要分布于海拔3000~3300m的箭竹林中,且无明显季节性迁移.生境选择明显,其活动痕迹的出现频率与竹子高度(R=-0.301,P<0.001)9密度(R=-0.159,P<0.005)以及高于竹子群落的突出物(R=-0.911,P<0.001)明显相关.
云南4种材用丛生竹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
张宏健, 杜凡, 张福兴, 徐启明
1998, 18(3): 189-193.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1998.03.011
[摘要](602) [PDF 300KB](1)
摘要:
通过对龙竹、甜龙竹、黄竹和油勒竹4种云南村用丛生竹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的检测分析认为,其饱湿含水率、气干密度、绝干密度和基本密度随竹种和秆高部位的不同而差异显著,但气干含水率、饱湿密度的差异不大;干缩率特别是径向干缩率随竹种不同而显著有异,但与竹秆部位无明显关系;径向干缩率大于弦向干缩率,竹青端的弦向干缩率大于竹黄端的弦向干缩率;顺纹抗压强度和弦向抗弯强度的竹秆部位差异较竹种间的差异为大.上述差异的存在是确定以丛生竹为原料的各种竹人造板的结构、生产工艺和成品质量的重要依据.
圆锯片齿尖高度误差分析
陈榆生, 张天赐, 林石
1998, 18(3): 194-199.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1998.03.012
[摘要](547) [PDF 373KB](1)
摘要:
圆锯锯木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当齿尖高度误差超过一定值时,部分锯齿将切不到木材,使表面加工质量和锯齿耐用度下降.高转速低进给速度圆锯机的每齿进给量非常小,因而对齿尖高度误差的要求很高.当同一齿的前、后齿面在不同定位基准下加工时,齿距误差将影响齿尖高度.圆锯片的安装偏心对齿尖高度的影响可通过数学分析求解.文章给出了一些新的计算公式.
任意点置仪测设放样公路平曲线
朱德滨, 刘远才
1998, 18(3): 200-203.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1998.03.013
[摘要](676) [PDF 214KB](1)
摘要:
利用CASIOfx-4500P计算器,编制了任意点置仪,测设、施工放样公路平曲线任意点中桩、边桩的应用程序,对程序的使用列表进行了说明.
突脉青冈群落主要种群分布格局研究
郑郁善
1998, 18(3): 204-208.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1998.03.014
[摘要](632) [PDF 301KB](2)
摘要:
植物种群分布格局是指种群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所形成的种群所在生境内个体的配置[1,2].通过对群落中主要种群分布格局的测定和分析,可以揭示种群个体的空间结构特征、数量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从而了解群落中主要种群对随机分布的偏离.掌握群落主要种群落的分布格局信息,可以为评价其生产力以及预测其发展变化的趋势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3~9],突脉青冈是珍贵的优良用材树种,加之落叶量大,易分解,能提高地力和维持地力.国内外关于该树种及种群的研究较少,对其群落生态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本文应用点到点距离比率怯、游程法、中心点四分法3种方站对突脉青冈群蓓的突脉青冈、细柄阿丁枫、罗浮拷3个主要树种的分布格局进行研究,揭示这些树种在群落中水平空间结构的分布规律,为该树种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ISSN 2095-1914

CN 53-1218/S

Copyright © 2009《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滇ICP备10002112号-2

地址:云南昆明市白龙寺300号西南林业大学129信箱 邮编:650233

电话:0871-63863029/63862787 E-mail: swfcbjb@vip.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 技术支持:info@rhhz.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