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23卷1期

栏目

显示方式:          |     

论文
巨龙竹竹材结构及其变异的解剖学研究
普晓兰, 杜凡
2003, 23(1): 1-5.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3.01.001
[摘要](610) [PDF 176KB](3)
摘要:
对巨龙竹两种变异类型的秆茎结构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对其维管束、导管、纤维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定量显微观测和系统分析,结果为:巨龙竹的维管束为断腰型和双断腰型,双断腰型的维管束仅发生在茎秆的基部;维管束的长度为0.17~1.77mm,平均0.68mm;宽0.14~1.08mm,平均0.67mm;长宽比0.29~3.00,平均1.03;最大密度17.5个/mm2,最小为1个/mm2,平均598个/mm2;在同一秆茎的不同高度(轴向)及同一高度的不同部位(径向)维管束的大小和分布各有不同;巨龙竹发生节间缩短的变异时,节间中的各项成分如导管、纤维等亦有缩短的趋势。
北美红杉造林对比试验研究
彭明俊, 白尚斌, 左显东
2003, 23(1): 6-9.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3.01.002
[摘要](651) [PDF 102KB](2)
摘要:
研究不同因子对北美红杉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坡向、不同立地条件对北美红杉生长均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海拔1300m的生长较好;南坡生长较东南坡好;龙陵试验点树高最大增幅达28.7cm;贵阳试验点地径最大增幅达0.39cm。
美国黄松个体高生长过程研究
侯琳, 唐德瑞, 王谊, 李骁
2003, 23(1): 10-12,2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3.01.003
[摘要](643) [PDF 78KB](1)
摘要:
运用SAS软件,建立美国黄松树高生长量与树龄的间的回归方程.生长模型分析表明:14龄前美国黄松高生长缓慢;14~18龄,高生长最快;18龄后高生长速率变慢.据此,可将美国黄松的生长过程划分为"慢-快-慢"3个生长阶段。在此3阶段中,树高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为0.31m/a,0.75m/a和0.56m/a。对应于不同的生长阶段,应采取相应的经营措施。
ABT生根粉喷叶对杉苗高生长的影响
黄绍辉, 方炎明
2003, 23(1): 13-15.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3.01.004
[摘要](612) [PDF 63KB](2)
摘要:
用不同型号和浓度的ABT生根粉,对杉苗进行喷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型号的ABT生根粉,在不同浓度条件下,对杉苗平均高和优势高生长的影响有显著差异。
用优良度估测种子发芽率的研究
保华
2003, 23(1): 16-2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3.01.005
[摘要](525) [PDF 85KB](3)
摘要:
用冲天柏等7种云南主要造林树种154批种子的优良度与发芽率作对比试验,发现优良度与发芽率之间存在着极明显的相关关系,据此建立的直线回归方程,可在1d内估测出种子的发芽率.冲天柏类:y=-0.36+1.00x;云南松类:y=-5.8+0.88x;华山松类:y=-27.6+1.16x.用方程估测的种子发芽率与实际发芽率之间的误差不超过GB 2772-1999规定的容许误差。
西番莲插穗生根试验
王秀荣, 许玉兰, 段安安
2003, 23(1): 21-23.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3.01.006
[摘要](624) [PDF 67KB](1)
摘要:
研究了激素、插穗成熟度及插穗长度对西番莲插穗根系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插穗的成熟度是影响插穗成活及根系质量的主要因子,枝条梢部幼嫩节扦插的成活率及根系质量均优于枝条基部的成熟节;健壮且较长的插穗其根系质量较好;激素处理虽能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但对根系的生长并无明显的促进作用;不同无性系在生根能力上存在差异。
西藏红豆杉扦插育苗试验
大普穷, 周进
2003, 23(1): 24-25,33.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3.01.007
[摘要](584) [PDF 75KB](1)
摘要:
西藏红豆杉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用50mg/kg吲哚丁酸浸泡插穗12h,其生根率可达96%。且用1年生顶枝带2年生枝条作插穗生根率最高,根系最发达。
西庄河山地流域森林资源管理途径探讨
高富, 李贤忠, 许建初
2003, 23(1): 26-29.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3.01.008
[摘要](558) [PDF 87KB](1)
摘要:
通过分析西庄河山地流域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具体情况,指出在转型期,流域森林资源管理分类经营是有效方法之一。要充分利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利时机,以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具体措施为手段,吸纳社区共管的模式来扎扎实实推进流域森林资源持续管理水平,维持流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云南森林蔬菜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王卫斌, 李雁鸣
2003, 23(1): 30-33.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3.01.009
[摘要](690) [PDF 81KB](2)
摘要:
云南享有"植物王国"的美誉,森林蔬菜资源十分丰富。在概述云南森林蔬菜资源与利用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同时,提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森林蔬菜资源的建议。
石屏县山地混农林耕作发挥大豆种植优势的探讨
杨比伦
2003, 23(1): 34-37,42.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3.01.010
[摘要](574) [PDF 90KB](1)
摘要:
石屏县有大豆种植的悠久历史与传统,有适宜的气候条件,丰富的可利用山地资源,土壤中有丰富的大豆根瘤固氮菌。因而,把大豆种植作为山地混农林业耕作中的优势作物,提供生产豆制品的商品原料,不仅可能而且可行。
云南乡土树种在昆明城市绿化中的应用
林萍, 汪元超, 汪喜
2003, 23(1): 38-42.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3.01.011
[摘要](595) [PDF 92KB](1)
摘要:
对昆明市城市绿化中所应用的山玉兰、云南拟单性木兰、冬樱花等部分乡土树种进行实地调查,根据其适应性、生长状况、观赏价值等,分析乡土树种的应用效果和特色表现,探讨乡土树种种类和数量与地带性特色的关系、当前影响乡土树种应用的因素,并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冬樱花扦插繁殖研究
段晓梅
2003, 23(1): 43-45,58.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3.01.012
[摘要](514) [PDF 80KB](4)
摘要:
在塑料小拱棚下进行冬樱花嫩枝扦插。分别用不同浓度的IBA,NAA,ABT1号处理,以IBA 5000mg/kg效果最好,生根率达97.77%。通过对珍珠岩、蛭石、泥炭、素红壤、河砂及珍珠岩:蛭石:素红壤=1:1:2的混合基质等6种扦插基质及苗床扦插和育苗盘扦插的比较,得出扦插繁殖的最佳组合为:用泥炭或素红壤作扦插基质,苗床扦插。
福建省蔷薇科木本植物资源调查分析
吴小刚
2003, 23(1): 46-49.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3.01.013
[摘要](553) [PDF 73KB](1)
摘要:
对福建省蔷薇科木本植物资源进行系统调查研究,并对其生物学特征、分布、生态学特征、园林绿化用途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滇中地区栽培唐菖蒲叶焦枯原因初探
黄作喜
2003, 23(1): 50-52,75.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3.01.014
[摘要](578) [PDF 88KB](1)
摘要:
试验发现滴灌和园土普通棚栽培唐菖蒲"江山美人"(A222)、"苏小娇"(A604)、"嫦娥"(A436)叶焦枯病发生率比法国棚喷灌和苗土条件分别高77%,18%,77%,土壤与大棚交叉试验表明:普通棚种植唐菖蒲"江山美人"、"苏小娇"、"嫦娥"的叶焦枯发生率比法国棚高84%,21%,79%。检测发现法国棚唐菖蒲"苏小娇"叶片所含超氧歧化酶SOD比普通棚高,丙二醛(MDA)含量却比普通棚低。说明土壤离子特性(Ec值,pH值)不是叶焦枯病致病的主导因子,高温、干燥的气候条件才是主要原因。
云南锈革菌属真菌及新记录种
徐士忠, 周彤燊, 王琳, 姚晓丽, 翟建伟
2003, 23(1): 53-58.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3.01.015
[摘要](683) [PDF 236KB](1)
摘要:
经研究云南省有锈革菌属真菌16种,占我国该属真菌已知种(29种)的55.2%.给出了云南有分布的5个中国新记录种的特征集要、必要的讨论和16个种的分种检索表。
文山松毛虫危害程度与发生范围预测预报研究
柴守权, 许国莲, 邵登坤, 李任波, 卢南
2003, 23(1): 59-61,78.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3.01.016
[摘要](570) [PDF 81KB](1)
摘要:
编制了文山松毛虫预测预报虫灾级数表,提出了文山松毛虫危害程度初步测报式。利用马尔可夫链模型分析法进行了文山松毛虫发生面积的预测预报,准确性较高。
拟松材线虫发生区与未发生区云南松死亡研究
赵宇翔, 徐正会, 王峰, 喻盛甫, 方文成, 李桂香
2003, 23(1): 62-66.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3.01.017
[摘要](588) [PDF 94KB](1)
摘要:
对拟松材线虫发生区和未发生区400株死亡云南松的调查表明:松墨天牛、纵坑切梢小蠹和云南松木蠹象是云南松上的主要蛀干害虫。3种蛀干害虫的复合侵害是危害云南松林的主要方式。复合侵害时必有1种害虫为优势种。对拟松材线虫发生区与未发生区3种主要蛀干害虫进行对比后初步推断,松墨天牛可作为拟松材线虫的媒介昆虫。并针对3种蛀干害虫的复合危害提出了防治措施。
华山松球蚜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郑润兰, 张毅宁, 马骏
2003, 23(1): 67-7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3.01.018
[摘要](626) [PDF 87KB](1)
摘要:
华山松球蚜是华山松的重要害虫,在昆明地区1年发生8代,春夏季平均42d 1代,秋冬季51d 1代,世代重叠,无明显的休眠现象。在海拔2600m以上的寒冷地区多以无翅蚜和老熟若虫在合拢的1年生针叶及松梢芽苞片内越冬,少数以卵在1年生或2年生针叶背面越冬。雌虫平均卵量(2~4月)50粒,产卵历期5~12d,卵孵化率90%以上。若虫4龄,1龄若虫经2~4d后在当年生针叶上固定直至发育为成虫,行孤雌生殖。有翅蚜于3月下旬开始分化,4月中旬至5月上旬是有翅蚜的峰期,有翅蚜的分化是球蚜种群迁移扩散和扩大增殖的重要因素。
纵坑切梢小蠹蛀梢期空间分布型研究
李红, 陈方, 刘宏屏
2003, 23(1): 71-75.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3.01.019
[摘要](566) [PDF 98KB](1)
摘要:
采用聚集度指标法及平均虫口密度与平均拥挤度回归检验法,以3种受害程度的云南松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蛀梢期纵坑切梢小蠹在树冠上东、南、西、北4个方位和上、中、下3个层次的分布。结果表明:在不同受害程度的林分内,纵坑切梢小蠹在整个树冠上及树冠的不同方位、层次均属聚集分布。聚集的主要原因与其自身的取食行为有关;轻度受害林分的南面中层、中度受害林分的东面上层、重度受害林分的东面中层最能代表整个样地的平均虫口密度,确定为最适抽样部位;分别建立了最适抽样表;并制定了中度受害林分的序贯抽样方案,确定不同允许误差时的最大抽样量。
纵坑切梢小蠹危害云南松茎干特性研究
李巧, 王海林
2003, 23(1): 76-78.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3.01.020
[摘要](628) [PDF 84KB](1)
摘要:
近年来,云南省数万公顷云南松林被纵坑切梢小蠹毁损。选取滇中地区石林县长湖及宜良县小白龙云南松蠹害林区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纵坑切梢小蠹蛀干期不同阶段抽样伐树调查,对纵坑切梢小蠹蛀干期危害特点进行研究。
梁式桥刚接板梁法的计算机辅助实现
董军, 孔祥刚, 汤成, 殷彩玲
2003, 23(1): 79-83.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3.01.021
[摘要](632) [PDF 108KB](1)
摘要:
针对梁桥荷载横向分布计算中的刚接板梁法,结合力法的原理,应用C++语言进行了数值程序设计,实现了梁桥设计过程中横向分布的计算机辅助分析,避免了设计过程中手工大量查阅计算表格,并进行大量插值的繁琐过程。根据刚接板梁法原理,在不考虑弯矩传递的情况下,问题则可转化为铰接板梁法,据此对计算程序进行了扩充,增强了其实用性。最后给出了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考虑的算法和设计的程序是正确可靠的,同时由于应用了Windows®平台的多线程技术,使该程序具有开放的接口,便于功能扩展,又具有可以处理多个任务的特点。
数控加工工艺过程分析与处理探索
李玮, 董军, 蔡邦智
2003, 23(1): 84-87.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3.01.022
[摘要](582) [PDF 85KB](1)
摘要:
通过研究和分析数控编程中要确定的各种加工参数和工艺内容,讨论了在控加工时进行工艺分析和确定工艺参数的方法。并以相应的实例解释了具体完成各项工作的正确方向。
植筋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李慧峰, 唐泽, 姚顺忠
2003, 23(1): 88-9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3.01.023
[摘要](544) [PDF 57KB](1)
摘要:
探讨了植筋技术的特点、应用范围、施工流程、主要技术指标、系统组成、施工措施及质量控制和实际工程应用。
综述
国内华山松遗传改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策略
赵杨, 李桐森, 段安安
2003, 23(1): 91-95.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3.01.024
[摘要](570) [PDF 94KB](3)
摘要:
回顾了国内在华山松引种、种源试验及种子园建设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华山松的遗传改良策略:系统地进行华山松种子园生殖系统研究以提高种子的遗传品质和产量,扩大育种目标,通过杂交获得新品种,加强种源×环境互作效应研究和分子育种研究,加速良种的繁育和推广。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ISSN 2095-1914

CN 53-1218/S

Copyright © 2009《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滇ICP备10002112号-2

地址:云南昆明市白龙寺300号西南林业大学129信箱 邮编:650233

电话:0871-63863029/63862787 E-mail: swfcbjb@vip.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 技术支持:info@rhhz.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