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8卷3期

显示方式:          |     

研究论文
辽宁杨与青杨派树种杂交子代的苗期性状分析
刘巍, 蔄胜军, 杨振学
2018, 38(3): 1-7.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3.001
[摘要](1206) [HTML全文] (570) [PDF 1570KB](4)
摘要:
以辽宁杨、小青杨、青杨和甜杨为亲本,采用花枝土培加温生根法进行人工杂交,对杂交无性系苗期的生长节律、超亲优势及物候期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共获得种子10 115粒、幼苗6 676株,出苗率为66%。各无性系苗期年生长进程均符合S型生长曲线,无性系间生长量存在极显著差异。2年生LX-6生长量最大,树高和胸径超亲优势达22.06%和42.93%,分别比CK高出35.18%和48.17%,LD-3次之;无性系内不同个体间生长量存在较大变异,变异系数最高达32.27%。各无性系物候期以封顶期极差最大38 d,展叶盛期极差最小5 d;CL-2生长期天数最长204 d,TL-13最短179 d;影响各无性系生长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是后期物候期差异。
基质及多菌灵对水分胁迫下芳樟扦插苗根系活力的影响
林铃, 张国防, 黄秋良, 毕学琴, 谢亚兵, 陈瑞炎, 陈志平
2018, 38(3): 8-14.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3.002
[摘要](1026) [HTML全文] (452) [PDF 1203KB](2)
摘要:
以1年生芳樟扦插苗为研究对象,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基质、多菌灵、水分胁迫与芳樟根系活力建立数学模型,研究基质、多菌灵对水分胁迫下芳樟根系活力以及矿质元素吸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合对芳樟根系矿质含量、根系活力存在极显著影响。水分胁迫对芳樟根系活力产生抑制作用,干旱胁迫影响高于水淹胁迫。多菌灵与泥炭土基质均能提高芳樟根系活力,而且多菌灵在不同基质配比中表现出的效果不同,两者存在互作效应。基质中泥炭土体积分数超过80%时,增加单位体积基质中多菌灵的使用量会降低根系活力,而在纯黄心土中表现相反。当基质中泥炭土体积分数为50%左右时,则影响不大。因此,不同基质中施以适量多菌灵有助于提高芳樟苗根系活力,抵抗水分胁迫对其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马尾松半同胞子代林材性变异研究
杨雪梅, 陈庭巧, 赵杨
2018, 38(3): 15-2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3.003
[摘要](1168) [HTML全文] (562) [PDF 1265KB](3)
摘要:
以贵州都匀种子园子代测定林的9个半同胞家系的11年生木材样品为材料,研究其基本密度、灰分、1%NaOH抽提物、纤维素4项指标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家系间只有基本密度和1%NaOH抽出物差异显著;木材基本密度和化学组分纵向和径向呈多样性变化,共有4种变异类型;纵向树梢部分的灰分含量最高,而纤维素含量最低,都与中部和基部的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树梢部分不适合做纸浆用材;径向中层基本密度非常接近整体平均密度,径向上除灰分外,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且平均值较为接近,木材较为均一;灰分与基本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可以通过基本密度对灰分进行正向选择。
樱亚属部分园艺品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蒋冬月, 沈凤强, 徐卢雨, 李因刚, 沈鑫, 柳新红
2018, 38(3): 21-3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3.004
[摘要](1095) [HTML全文] (600) [PDF 5100KB](4)
摘要:
为探究樱亚属部分园艺品种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运用ISSR分子标记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5条多态性好的引物对208份樱花品种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5条引物共扩增出91条清晰条带,其中83条具有多态性,平均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1.21%。樱花品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B)达94.0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09.5,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466.7。各栽培区平均PPB为55.65%,H为0.199 9,I为0.298 0,各遗传参数均以浙江地区的最大,福建地区的最小。总的基因多样度(Ht)为0.310 7,地区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356 6。Nei′s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系数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一致,可将208份品种分为2类,一类为福建、山东和云南地区的品种,另一类为贵州、湖北、浙江和上海的品种。樱花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地区内,品种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吉泰盆地古樟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钟永达, 田晓娟, 李彦强, 刘立盘, 杨爱红, 刘淑娟, 余发新
2018, 38(3): 31-35.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3.005
[摘要](1339) [HTML全文] (556) [PDF 1109KB](3)
摘要:
通过对来自吉泰盆地9个县市的148株古樟种子性状和苗期性状进行观测,研究各性状间的遗传变异程度和相关性,并进行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古樟群体间种子大小、千粒质量、苗高和地径均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各性状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为3.34;各表型性状的差异主要来自于种源间,表明种源是香樟各性状的决定因素;种子大小和千粒质量主要决定了幼苗的高度;第1主成分反映了4个数量性状的全部信息,贡献率达到76.88%,且种子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后期植株苗期的生长量;9个群体可分为5个类群,各类群间性状差异明显,吉安市群体明显好于其他群体,并且种子大小和千粒质量性状与群体在吉泰盆地中的地理位置具有显著相关性。
锥栗主栽农家品种表型性状变异及选择研究
李颖林, 董蒙蒙, 陈辉, 李煜, 郑国华, 顾光仕, 郑芳奕
2018, 38(3): 36-43.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3.006
[摘要](1054) [HTML全文] (520) [PDF 2724KB](7)
摘要:
以福建省建瓯市17个锥栗主栽农家品种为材料,研究其果实及叶片形态、果实营养成分含量、生长与产量等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锥栗农家品种的变异丰富, 选择潜力较大;性状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利于开展表型性状的联合选择。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为8.91%~64.29%,平均变异系数为27.32%,淀粉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单株产量与单株结苞数相关系数最高为0.828。各个性状的重复力较高,平均为0.805。对17个锥栗农家品种的表型性状进行标准化排序,排名前3位的是乌榛、油榛和处暑红;按果实营养成分含量及产量等主要经济指标排序,处暑红、乌榛、大尖嘴表现优良。对表型性状进行聚类分析,17个农家品种分为4大类,第Ⅰ类:处暑红;第Ⅱ类:油榛;第Ⅲ类:大苞榛、铁锥、大尖嘴、红仔榛;第Ⅳ类:黄榛、白露仔、小尖嘴、牛角仔(晚熟)、双峰子、牛角仔(中熟)、中尖嘴、油桐仔、乌榛、乌壳长芒、欧宁仔。研究结果为选育高产优质锥栗新品种奠定基础。
修枝对云南松林分结构及生长影响的分析
李杨涛, 李莲芳, 杨文君, 凌莉芳, 马敬, 吴柏良, 叶桂荣, 吴俊多, 沈松, 杨历雨, 李卫冲, 龚建斌, 郑树宏
2018, 38(3): 44-5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3.007
[摘要](1045) [HTML全文] (578) [PDF 1182KB](11)
摘要:
为了解修枝对云南松人工幼林林分结构和生长的影响,对宜良禄丰村林场尖山林区1 m × 2 m × 5 m非均匀密度控制营造10年生人工林,采用L4(23)正交设计(增加不修枝和重度修枝的2个对照)开展不同修枝方式和强度的试验,并于修枝前及修枝2 a后开展林分调查。结果表明:修枝前后林分径阶分别为2~14 cm和2~16 cm,8、10和10、12 cm径阶是构成林分此2个阶段的主要成分;修枝后,正交试验修枝4个处理组合的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为增加23.4%~28.7%、28.6%~34.2%、83.6%~100.3%,不修枝的此3个指标分别是21.9%、20.2%、68.9%,重度修枝的则分别为20.3%、21.4%、63.4%;以上3个指标增长率最大的都为手锯修枝保留3轮侧枝组合的,且正交试验修枝的均高于不修枝和重度修枝的。适宜的修枝方式及强度组合极显著地促进云南松幼林的生长。
林分密度及立地条件对湿加松生长与产脂的影响
吴东山, 韦海, 颜培栋, 傅锋, 杨章旗
2018, 38(3): 51-56.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3.008
[摘要](894) [HTML全文] (548) [PDF 1113KB](1)
摘要:
通过对广西国有博白林场14年生湿加松进行采脂密度试验,分析林分密度及立地条件对湿加松生长和产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湿加松不同密度之间生长和产脂量存在较大差异,立地条件对生长及产脂量也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在不同的保留密度试验中,胸径和枝下高的密度效应最明显,树高次之;林分平均胸径随林分密度增加而减小,枝下高与树高则是随林分密度增加而升高,保留密度为1 125株/hm2林分蓄积最大;5种不同林分密度下产脂量的差异显著,单株产脂量随胸径增加而增加,林分产脂量随密度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以900株/hm2密度产脂量最大;综合单位面积蓄积量与松脂产量,林分密度900~1 125株/hm2为宜。
脱落酸对中国沙棘克隆生长调控机制的研究
吉生丽, 聂恺宏, 邹旭, 刘春红, 高海银, 李根前
2018, 38(3): 57-62.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3.009
[摘要](1242) [HTML全文] (563) [PDF 1484KB](1)
摘要:
目前,关于中国沙棘克隆生长调节的研究集中于外在机制。为探讨脱落酸在中国沙棘克隆生长调节过程中的作用机制,通过灌水强度形成土壤水分梯度,分析沙棘克隆生长参数、ABA含量、ABA/IAA、ABA/ZR、ABA/GA3比值的响应规律及其因果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灌水强度的增大,克隆生长(分株生长、克隆繁殖、克隆扩散)能力先升后降,而ABA含量及其比值先降后升,两者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随着灌水强度“过小—适宜—过大”的变化,中国沙棘通过ABA制约的克隆生长调节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克隆生长格局连续体“游击型—聚集型—游击型”。其中,“聚集型”格局以分株大、数量多、扩散能力强为特征,有利于种群稳定性和克隆持久性维持;“游击型”格局以分株小、数量少、扩散能力弱为特征,有利于种群对水分胁迫的适应,但以降低分株生长、克隆繁殖和克隆扩散能力为代价,提高了种群的早衰概率。
增温对滇杨和川杨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春勐, 代微然, 索默, 李荣, 许喆, 任健
2018, 38(3): 63-7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3.010
[摘要](1206) [HTML全文] (625) [PDF 1298KB](2)
摘要:
利用开顶式生长室模拟增温,研究了气温变暖对滇杨和川杨株高、生物量、芽数量、抗氧化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及净光合速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增温增加了滇杨和川杨平均株高、干质量、平均节间长度,但川杨增加不显著;增温显著降低了滇杨和川杨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提高了游离脯氨酸含量,同时川杨的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而滇杨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增温显著提高滇杨和川杨净光合速率、总叶绿素、叶绿素a和b含量,但川杨中叶绿素含量的增加更显著。因此,滇杨和川杨可以通过提高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等方式,适应温度变化;从2种杨树对增温的响应差异来看,高海拔川杨对气候变暖在生理上有更好的适应性。
云南松不同种群4年生苗木光合特性比较
周丽, 陈诗, 蔡年辉, 王红娟, 许玉兰, 段安安, 李悦
2018, 38(3): 71-79.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3.011
[摘要](1034) [HTML全文] (578) [PDF 1457KB](2)
摘要:
通过测定7个云南松种群4年生苗木光合响应特征曲线及光合日进程,揭示种群间光合特性的差异以及影响云南松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利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可以较好的拟合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并且得出一些响应特征参数。云南松各种群的净光合速率(Pn)均随光合有效辐射(PAR)和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CO2饱和时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比光饱和时的Pmax增加44.50%~130.41%。云南松各种群的Pn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没有明显的光抑制现象和光合“午休”现象,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趋势与Pn相似,胞间CO2浓度(Ci)的日变化则与其相反。在旱季,PAR、水汽压亏缺(VPD)、空气湿度(RH)和温度(ta)是影响云南松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子。
8种美洲黑杨无性系抗寒性评价
田星, 樊军锋, 张锦梅
2018, 38(3): 80-86.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3.012
[摘要](1790) [HTML全文] (440) [PDF 1133KB](2)
摘要:
为探讨杨树的抗寒性,以5个参试无性系和3个对照无性系1年生休眠枝条为试验材料,在-15、-20、-25、-30、-35 ℃低温下胁迫处理24 h后,测定其生理指标,并利用隶属函数方法对8种美洲黑杨无性系抗寒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半致死温度、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和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可用于定量评价8个供试无性系的抗寒性,各无性系间抗寒性差异显著;8种美洲黑杨无性系的抗寒性由强到弱为南抗杨>‘08H1-6’>‘03S4-1’>‘08H11-11’>陕林3号>‘08H2-16’>69杨>‘08H4-5’;在5个抗寒性指标综合评价中,‘08H1-6’、‘03S4-1’、‘08H11-11’抗寒能力介于南抗杨和陕林3号之间。该研究可为杨树优良抗寒性新品种选择及推广提供参考。
烤烟专用型诱导剂对烟草苗期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黄夸克, 张俊, 陈海如, 杨嘉, 曾嵘, 解燕
2018, 38(3): 87-92.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3.013
[摘要](1118) [HTML全文] (552) [PDF 1360KB](4)
摘要:
将烤烟专用型诱导抗病剂1号、2号与红花大金元育苗充分拌均,通过调查处理后烟苗的株高、基径、干质量、最大叶面积、出苗率、叶片数、地上部分鲜质量、地下部分鲜质量、地上部分干质量、地下部分干质量来说明其对烟草苗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诱导抗病剂专用型1号、2号均能有效促进烟苗生长,特别是能促进烟苗株高快速增长;有机诱导抗病剂专用型1号、2号的最佳施用量为0.2 g/株;与通用型有机诱导抗病剂相比,苗期专用型更有利于漂浮育苗烟苗生长,更能进一步提高烟苗素质。
连翘根际高效解有机磷细菌的筛选鉴定及促生长特性研究
吴伟, 张鹏飞, 张桂萍, 李秀芳, 任嘉红
2018, 38(3): 93-10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3.014
[摘要](1045) [HTML全文] (497) [PDF 4376KB](3)
摘要:
对山西长治地区连翘根际土壤进行高效解磷细菌的筛选及鉴定,测定其促生长特性。从连翘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解有机磷能力较强的细菌9株,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Biolog鉴定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分属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嗜根寡养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蜡状芽孢杆菌及密歇根克雷伯菌。9株菌均具产IAA和嗜铁素的能力,其中菌株LQYJ3和LQYJ8具产NH3能力,LQYJ3和LQYJ4具产HCN能力,LQYJ2和LQYJ5有固氮能力,LQYJ6、LQYJ7及LQYJ8具产ACC脱氨酶活性。因此,连翘根际具有丰富的多种促生长特性的解有机磷细菌资源。
链格孢菌毒素对中国月季主要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
李云仙, 李永梅, 杨发忠, 李靖
2018, 38(3): 101-107.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3.015
[摘要](1132) [HTML全文] (543) [PDF 1187KB](3)
摘要:
用链格孢菌毒素细交链孢菌酮酸(TeA)处理中国月季叶片后,用凯氏定氮法、烘干法、蒽酮比色法和电感偶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OES)分别测定处理2、6、10、14、20 d后,处理部位叶片和位于处理叶片上方和下方的叶片中蛋白质、水分、可溶性糖和矿质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与健康叶片相比,用TeA处理后的叶片其蛋白质、水分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明显下降,蛋白质含量变化较复杂,在处理6 d后,其含量显著增加,之后又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蛋白质含量从208.41 mg/g降低至45.09 mg/g;水分含量从77.36%下降到69.56%,下降了7.79%;可溶性糖含量从12.58 mg/g降低到8.45 mg/g。中国月季用链格孢菌毒素TeA处理后多种矿质元素含量发生变化,Ca、Mg、K、S、P、Zn等元素含量降低,Al、Cu、Mn、Na等元素含量升高。并且TeA处理具有空间效应,对位于处理部位上方和下方的叶片的营养元素都有影响。
广东罗浮山土壤有机碳储量与组分垂直分布特征
秦海龙, 贾重建, 卢瑛, 郭彦彪, 姜坤, 李先霞, 杨奇青, 温志滔
2018, 38(3): 108-115.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3.016
[摘要](1424) [HTML全文] (649) [PDF 1229KB](3)
摘要:
对广东罗浮山不同海拔有代表性的10个土壤采样点进行剖面挖掘,采集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对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土壤活性有机碳(POXC)含量、土壤有机碳的各组分含量及土壤基本理化指标进行分析,探讨罗浮山不同海拔各土壤剖面有机碳储量及组分的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罗浮山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均集中分布在0~40 cm深度的土壤中,且0~20 cm SOC含量及储量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随着海拔的升高,SOC含量及储量、POXC含量以及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含量均呈增加趋势;随土层深度增加,SOC含量及储量、POXC含量、CF1CF2含量均呈降低趋势,而CF3CF4含量则反之;POXC含量、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含量与SOC含量均呈极显著相关,增加SOC积累是提高SOC各组分含量的主要途径。
退耕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团聚体与胶结物质的协同响应
袁瀛, 肖列
2018, 38(3): 116-122.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3.017
[摘要](1104) [HTML全文] (566) [PDF 1394KB](3)
摘要:
以陕西王茂沟流域为研究区,进行野外调查取样和测定,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研究了黄土丘陵区退耕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团聚体胶结物质间的协同响应关系。结果表明:退耕植被演替显著提高了>5 mm粒径团聚体的百分含量,降低了0.25~2 mm粒径团聚体的百分含量,显著增大了团聚体MWD。不同粒级团聚体SOC、EE-GRSP和T-GRSP含量均随植被演替呈现不同程度增加趋势,其稳定性的改善主要取决于>5 mm粒径团聚体SOC和5< mm各粒径团聚体T-GRSP含量的提高。黄土丘陵区退耕植被演替过程中,SOC和GRSP含量的提高协同改善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鳞籽莎对间伐后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慈航, 李兆佳, 周光益, 赵厚本, 邱治军
2018, 38(3): 123-129.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3.018
[摘要](1013) [HTML全文] (509) [PDF 1349KB](4)
摘要:
以广州流溪河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间伐1.5 a后林下植物的组成、相似性、重要值和多样性,研究多年生草本植物鳞籽莎对间伐后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6个小样方共记录林下植物102种,隶属51科,84属。间伐总体上增加了林下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其中对灌木层(含乔木幼苗和幼树)的影响较明显。与非鳞籽莎样地相比,鳞籽莎样地的林下植物物种数量较少,并且物种相似性系数较低,间伐对其物种数量的增加值不如非鳞籽莎样地显著;且间伐对非鳞籽莎样地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的增强效果较鳞籽莎样地显著。从而表明间伐在短期内能一定程度增加林下植物的多样性,但是间伐对鳞籽莎样地林下植物影响效果较非鳞籽莎样地差,鳞籽莎的大量存在显著削弱了间伐对林下植物的影响效果。
濒危植物狭叶罗伞形态特征及其群落和种群学研究
杨锦超, 杜凡, 石明, 代俊, 宋放
2018, 38(3): 130-136.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3.019
[摘要](1279) [HTML全文] (566) [PDF 7252KB](7)
摘要:
自上世纪50年代末期采集到1份狭叶罗伞标本,至今未见其他标本和相关研究的文献。近年再次发现狭叶罗伞,并对其生境、群落、种群和形态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狭叶罗伞在元江县海拔2 100~2 250 m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下呈零星分布;狭叶罗伞为单叶,而非《云南植物志》中描述的指状复叶;狭叶罗伞具有花序休眠、茎花等特征,在罗伞属,甚至五加科,乃至植物界都十分特殊;狭叶罗伞仅元江县甘岔村1个分布点,面积小,种类数量少,达到IUCN濒危(EN)物种标准,也符合云南省极小种群标准。
基于NFI和DEM数据的浙江森林立地分类研究
李培琳, 韦新良, 汤孟平
2018, 38(3): 137-144.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3.020
[摘要](1028) [HTML全文] (580) [PDF 1130KB](3)
摘要:
以2009年浙江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及同步获取的数字高程数据为数据源,依据土壤类型划分立地类型组,分别采用坡位指数、坡向角对坡位、坡向进行赋值,进一步分别对各立地类型组中的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土层厚度、腐殖质厚度和枯落物厚度7个立地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主导立地因子,依据主导立地因子划分立地类型。结果表明:浙江省森林立地可划分为7个立地类型组、400个立地类型,实现了更为精准的立地分类,可为造林规划、抚育更新、林业生态建设等提供参考依据。
基于SPOT5遥感影像分类的抽样技术研究
蒋仟, 林辉, 严恩萍, 罗攀
2018, 38(3): 145-15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3.021
[摘要](1145) [HTML全文] (494) [PDF 2448KB](1)
摘要:
以湖南省攸县为研究区,利用2009、2010年SPOT5影像,在抽样可靠性指标为95%的情况下,设计系统抽样方案、分层抽样方案和简单随机抽样,通过SVM进行图像分类,并结合2009年湖南省连续清查数据对方案进行精度验证,得到适合研究区的抽样方案。结果表明:3种抽样方案中,适宜攸县森林资源调查的最优方案为,以抽样间隔为4 km × 6 km (第Ⅰ层)、4 km × 4 km (第Ⅱ层)、4 km × 4 km (第Ⅲ层)进行的分层抽样,总体分类精度达到90.48%。其中,在系统抽样中,抽样间隔为4 km × 4 km和2 km × 2 km的方案总体精度均为88.10%,但前者训练样本数较少,表明在实际调查中,训练样本的数量与抽样的总体精度不是一直呈正相关。在分层抽样中,适合各层的最优抽样方案不一定相同,并且与系统抽样的最优方案也不一定相同。当抽样间隔相同时,分层抽样的总体精度要高于系统抽样的总体精度,但训练样本数少于系统抽样的训练样本数。所以在实际调查中,采用分层抽样较系统抽样,得到的精度较高,并且耗费的人力物力较少,较为高效。
基于光谱特征参量的高山松叶片氮素含量估测模型研究
吉一涛, 舒清态, 黄田, 谢福明, 刘延, 吴秋菊
2018, 38(3): 151-156.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3.022
[摘要](1075) [HTML全文] (538) [PDF 1103KB](5)
摘要:
以我国西部高海拔地区特有树种高山松为研究对象,基于ASD便携式地物光谱辐射仪测定高山松叶片光谱,结合叶样氮素含量的实验室分析结果,利用相关分析法筛选与叶样氮素含量具有极显著相关性的光谱特征参量,分别采用回归曲线法和K-邻近距离(KNN)法构建高山松叶片氮素含量的参数和非参数估测模型,通过精度检验对2种方法及其构建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参数模型中以红边面积与蓝边面积比值(SDr/SDb)为自变量构建的二次函数模型估测效果最好,其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对误差(RE)分别为0.627、0.12 g/100 g和4.75%;采用KNN法构建的非参数模型估测效果更好,其R2、RMSE和RE分别为0.856、0.12 g/100 g和5.43%。说明相对于传统的参数模型,KNN法构建的非参数模型在高山松氮素含量估测方面表现出更优越的估测能力。
冀北山区不同坡向白桦木材解剖特性径向变异研究
唐爽, 孙照斌, 马长明
2018, 38(3): 157-165.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3.023
[摘要](1331) [HTML全文] (620) [PDF 1293KB](2)
摘要:
对冀北山区50年生天然林白桦木材解剖特性进行测定,分析不同坡向对白桦纤维形态、组织比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阴坡白桦木材的纤维长度、纤维长宽比、纤维壁腔比、纤维比量等指标平均值大于半阴坡,而半阴坡纤维宽度、导管比量、木射线比量等指标平均值大于阴坡;不同坡向天然林白桦木材纤维长度、宽度和长宽比由髓心向树皮方向的径向变异趋势为初始增大随后趋于稳定增加,壁腔比在径向上呈递增或递减波浪式变异,导管比量、木射线比量、纤维比量由髓心向外基本在一条水平线上波动;坡向对白桦木材纤维长度影响显著、对长宽比影响极显著,对宽度、壁腔比、组织比量等影响不显著,多项式方程对白桦木材纤维性状和生长轮拟合效果好;白桦幼龄材和成熟材的界限为第20年。从解剖特性看,阴坡、半阴坡天然林白桦木材适宜制浆造纸。
锌硼磷酸铵盐对木粉与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燃烧性能的影响
王阳阳, 房轶群, 肖泽芳, 谢延军, 张志军, 李凯, 王清文
2018, 38(3): 166-174.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3.024
[摘要](1145) [HTML全文] (551) [PDF 6098KB](3)
摘要:
采用硼酸熔融法合成了一种锌硼磷酸铵盐化合物(ZBP),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分析、热失重等对合成产物的结构、形貌、组成及热稳定性进行表征。将ZBP作为阻燃剂加入到木粉/聚氯乙烯复合材料(WF/PVC)中,通过热压工艺制得阻燃木粉/聚氯乙烯复合材料(ZBP-WF/PVC),利用热失重(TG)和锥形量热仪(CONE)对阻燃ZBP-WF/PVC复合材料的热解成炭和燃烧性能进行分析,通过万能力学试验机和组合冲击试验机对其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阻燃剂的加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增加了残炭量;阻燃剂的加入对复合材料的热释放影响较小,但显著降低了材料的烟释放速率,具有一定的阻燃抑烟效果;添加量为10%的阻燃剂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小。
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I型裂纹尖端应力场的有限元分析
任雷, 盛冬发
2018, 38(3): 175-18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3.025
[摘要](1144) [HTML全文] (527) [PDF 3334KB](1)
摘要:
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I型裂纹进行分析,计算了当裂纹与材料纤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0°、30°、60°、90°时裂纹尖端应力场,利用切向比正应力准则预测了裂纹的扩展方向,分析影响裂纹扩展的因素。结果表明:裂尖附近应力集中现象明显,应力随着裂尖距离增大迅速减小;裂尖处最大Mises应力和最大切向比正应力所在方位均为纤维方向,裂纹沿着纤维方向扩展;裂纹与纤维的夹角越小或缝高比越大裂纹越容易扩展。
氨基改性纳米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张天蒙, 张洋, 刘双, 江华, 姚远
2018, 38(3): 181-187.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3.026
[摘要](1260) [HTML全文] (498) [PDF 7853KB](2)
摘要:
为了改善和提高纳米纤维素(CNF)气凝胶对CO2的吸附选择性及吸附能力,采用3 -(2-氨基乙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作为改性剂对球形水凝胶进行接枝改性,再经冷冻干燥制备氨基改性CNF气凝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孔隙测定仪等对气凝胶进行表征,并进行CO2吸附/解吸测试。结果表明:改性CNF气凝胶对CO2的吸附能力随着氮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初始压力0.13 MPa,温度20 ℃时,CO2吸附量最大为1.80 mmol/g,远大于未改性CNF气凝胶吸附量;经10次吸附/解吸循环,其吸附能力基本稳定,具有良好再生能力。
基于XPS的马尾松褐腐降解研究
李权, 齐文玉, 任凯, 林金国
2018, 38(3): 188-193.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3.027
[摘要](1091) [HTML全文] (550) [PDF 2187KB](2)
摘要:
采用XPS分析马尾松素材及其防腐处理试件表面氧碳比(O/C)前后差异、C1s谱峰变化情况,评估香樟木质部蒸馏水提取物和樟脑防腐剂处理马尾松试样的耐腐效果。结果表明:褐腐后试样相比腐朽前表面C1s峰面积增加,O/C比减小,C1峰面积增大而C2减小,可见褐腐菌对各试样均有一定的降解效果;樟脑防腐剂处理马尾松试件褐腐后的O/C高于马尾松素材,C2降低幅度最小,而香樟木质部蒸馏水提取物处理马尾松试件褐腐后的O/C小于马尾松素材,C2降低幅度最大,证明樟脑处理马尾松试样对密粘褶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而香樟木质部蒸馏水提取物的防腐效果不明显。
研究简报
兴安落叶松过伐林结构优化及其效果分析
玉宝
2018, 38(3): 194-199.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3.028
[摘要](1332) [HTML全文] (628) [PDF 1643KB](2)
摘要:
以兴安落叶松为研究对象,利用标准地数据,依据兴安落叶松过伐林结构现状,围绕间伐对象的确定方法、间伐强度的生成,人工辅助更新措施,母树的培育及格局,林分演替调控,林木格局及垂直结构优化等方面,提出了人工促进更新、诱导混交林、抚育间伐和局部抚育人工促进更新4种结构优化技术措施,初步分析了效果。结果表明:通过4种结构优化技术措施,能够有效调整主林层、演替层和更新层的树种组成,降低林木聚集系数,优化林木格局,提高林分空间利用率,促进正向演替。
樟叶越桔不定根培养体系建立
卜程洪, 张訸, 罗旭璐, 付羚, 唐军荣, 李娟, 丁勇, 赵平
2018, 38(3): 200-205.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3.029
[摘要](1072) [HTML全文] (573) [PDF 3348KB](4)
摘要:
以樟叶越桔组培苗叶片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暗培养时间、激素、碳源以及培养基等因素对不定根诱导的影响,建立了樟叶越桔叶片诱导不定根的培养体系,并进一步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樟叶越桔叶片直接诱导不定根的最优诱导方案。结果表明:WPM + IBA 1.0 mg/L + 50.0 g/L白砂糖+暗培养15 d为不定根的最适诱导条件, 其生根率达96.7%。
宾川特有脐橙与血橙精油成分分析
刘佳, 陈波, 施建莲, 张荣平, 杜帅帅, 江宇凯, 张丽
2018, 38(3): 206-208.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3.030
[摘要](1073) [HTML全文] (610) [PDF 1065KB](2)
摘要:
为研究云南宾川特有脐橙与血橙的精油成分特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2种橙子的精油,利用GC-MS定性定量分析精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出油率分别为0.65%和0.61%;从宾川脐橙和血橙精油中分别鉴别出10种和5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柠檬烯,含量分别为97.067%和98.397%。
西南冷凉高地苹果园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王红叶, 鲁兴凯, 赵伟丽, 刘伟, 柳展, 黄俊杰, 张晖, 夏敬源, 胡志芳
2018, 38(3): 209-213.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3.031
[摘要](1104) [HTML全文] (567) [PDF 1095KB](2)
摘要:
为了解我国西南地区冷凉高地苹果园土壤养分状况,对昭通市70个具有代表性的果园土壤进行实地取样研究,分析了昭通苹果园土壤养分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西南冷凉高地苹果园土壤整体呈酸性,有机质含量达到我国丰产优质果园水平;果园土壤大量营养元素氮、磷和钾含量比较丰富,中量元素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处于高量水平,微量元素有效铁、有效锌、有效铜和有效锰含量都存在过量现象,果园土壤养分之间易出现拮抗现象,且养分分布不均。生产实践中应加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充分利用丰富的土壤肥力资源,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从而为西南冷凉高地苹果提质增效,产业升级奠定基础。
云南蒙自长桥海钳嘴鹳时间分配与活动节律
杨旭, 刘强, 雷宇, 刘慧, 杨俊杰
2018, 38(3): 214-219.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3.032
[摘要](1301) [HTML全文] (556) [PDF 1143KB](3)
摘要:
于2015—2016年采用瞬时扫描法研究云南蒙自长桥海钳嘴鹳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日活动节律,分析其在蒙自的适应性和扩散的可能性。结果表明:休息行为是钳嘴鹳日间的主要行为类型,时间分配比例达61.2%,而觅食时间仅占18.6%,理羽、移动和其他行为的时间分配比例分别为12.2%、7.8%、0.2%;各行为季节性差异显著,其中觅食比例最高的季节是春季,其次为冬季、秋季,夏季最低;在行为日节律上,钳嘴鹳在早晨和傍晚觅食比例最高,中午最低,休息行为则与之相反;通过与原分布地的研究对比发现,钳嘴鹳在蒙自的觅食时间要明显低于印度。本研究丰富了钳嘴鹳在中国的生物学资料,为该新分布种的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ISSN 2095-1914

CN 53-1218/S

Copyright © 2009《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滇ICP备10002112号-2

地址:云南昆明市白龙寺300号西南林业大学129信箱 邮编:650233

电话:0871-63863029/63862787 E-mail: swfcbjb@vip.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 技术支持:info@rhhz.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