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9卷1期

显示方式:          |     

论文
云南杜英科猴欢喜属Sloanea L.的初步研究
唐亚
1989, 9(1): 1-7.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1989.01.001
[摘要](575) [PDF 485KB](1)
摘要:
本文对云南猴欢喜属Sloanea L.植物进行了较全面的整理。以传统分类学方法,在仔细研究模式标本的基础上,归并了2种1变种;报道了中国分布新记录1种。云南计有本属植物10种1变种。文中还讨论了种间关系。
珙桐种子休眠和萌发中酸性磷酸酶同工酶的研究
李卓杰, 陈润政, 傅家瑞, 陈坤荣
1989, 9(1): 8-13.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1989.01.002
[摘要](826) [PDF 369KB](1)
摘要:
干藏的珙桐种子存在酸性磷酸酶,经层积1年后,该酶的同工酶及酶活性均有所增加。随着种子的萌发,同工酶谱带也增加,表明酸性磷酸酶与打破珙桐种子休眠和萌发过程有密切关系。层积1年后的珙桐种子只有少部分能打破休眠,大部分仍处于休眠状态,不能萌发。对这些难萌发的种子,用50ppm 6-BA处理有促进萌发的作用;用100ppm GA3和50ppm 6-BA处理,其酸性磷酸酶同工酶谱带显著增加。用100μM 5-Fu、100μM CH和20ppm ABA处理,则抑制珙桐种子的萌发,也抑制酸性磷酸酶同工酶的合成。
云南高原几种树木叶绿素含量的比较分析
刘锦荣
1989, 9(1): 14-19.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1989.01.003
[摘要](512) [PDF 376KB](2)
摘要:
本文于云南高原的旱季时期测定了生长在不同光照、水分等条件下的10余种树木的叶绿素含量,并进行生态生理的比较分析。认为叶绿素含量及其a、b比例和生境有一定的相关性,须结合树种内在的和生境外界的特点作具体分析。
野香橼小果型毛叶枣云南栘(木衣)的营养价值研究
梁瑞璋, 王钊, 蒋俊兰, 张禄
1989, 9(1): 20-24.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1989.01.004
[摘要](612) [PDF 289KB](3)
摘要:
文研究并分析了野香橼、小果型毛叶枣、云南移(木衣)的营养成分,给出了果实中粗蛋白质、粗脂肪,总糖、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Fe、Cu、Zn等元素)的含量,在与一些常见水果进行了比较的基础上,提出加工利用的建议。
四川省洪雅林场杉木黄化病因研究——Ⅱ.叶中铁锰测定和沙培水培结果
赵光材, 段官安, 刘国祥
1989, 9(1): 25-35.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1989.01.005
[摘要](532) [PDF 835KB](1)
摘要:
本测定表明了叶中铁锰含量的增加或减少与土壤测定相一致。沙培和水培进一步证明了水溶性铁含量增高是致使根系衰弱和死亡的主要因素,也是抑制对锰吸收的主要因子;在通气差的条件下尤为严重。土壤含水率高,是卵菌纲(Oomycctcs)中兼性寄生菌对杉木根系侵柒的主要条件,由此加速了杉木的死亡。
果核杧果象(Sternochetus olivieri Faust)的研究——Ⅰ.形态学和生物学
司徒英贤, 杨兵
1989, 9(1): 36-46.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1989.01.006
[摘要](570) [PDF 792KB](1)
摘要:
本文陈述属名的变更和洞腹象属四种杧果象虫的分布,作出果核杧果象不同虫期的形态描述并与近缘种印度果核象S.mangiferae F.作比较。自1985~1987年,在云南一个果园观察果核柱果象的生活史和习性。文章阐明以前文献中没报道过的一些生物学特性和分析当地气候因素对果核杧果象种群动态的影响,并介绍自然条件下捕食性天敌和真菌病原的作用。此外,文章列举品种的易受害性。
黄胸木蠹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的研究
吴琳, 黄志勇
1989, 9(1): 47-54.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1989.01.007
[摘要](521) [PDF 506KB](1)
摘要:
黄胸木蠹蛾(Cossus chinensis Rothsch)属鳞翅目木蠹蛾科,在昆明地区与橙斑白条天牛混合为害十分猖獗,曾使园林树木严重损失。主要危害柳树,有时也加害于柿树、金圈子、刺槐及杨树。幼虫蛀食韧皮部,蛀成纵横交错的不规则坑道,造成树木机械损伤以至导致溃疡,严重影响树木水分和养分的输导,使树势衰弱形成枯梢秃顶,进而造成枝干腐朽,最后整株枯死。该虫在昆明及滇中地区两年一代,以幼虫在蛀道内越冬。3、4月间在蛀道内化蛹,以后羽化并交尾产卵,幼虫孵出后又继续钻,蛀连续多年危害直到寄主死亡为止。防治措施1.砍除受害枯萎大枝,伐除被害严重的濒死木,立即杀死其中全部害虫,杜绝虫源。2.加强抚育管理,搞好林地卫生,防止机械损伤,促进林木健康生长,增强树木抗虫力。3.成虫羽化期,利用其趋光性,点黑光灯诱杀成虫。4.成虫产卵及幼虫孵化期喷洒乐果、磷胺、杀螟松或敌敌畏1000~2000倍液杀卵及初孵幼虫。5.幼虫初蛀期用毛笔蘸速灭杀丁、磷胺、杀螟松及乐果乳剂加煤油点蛀孔杀初蛀幼虫。6.用棉球浸速灭杀丁、乐果、杀螟松、磷胺及敌敌畏等药剂的10~100倍液塞蛀孔,然后用粘泥或沙灰水泥堵孔口,薰杀深蛀幼虫。7.用呋喃丹颗粒剂埋于被害植株根际,使用其内吸杀虫作用毒杀钻蛀幼虫。用量为每株500~1000g(该法在老龄树上效果较差)。
透射法在透视图中解题的探讨
吴仕英
1989, 9(1): 55-61.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1989.01.008
[摘要](482) [PDF 368KB](1)
摘要:
本文主要是根据笛沙格定理,研究透射法在透视图中的应用。它可以不用灭点而叉简便地画出透视图,以解决透视图作图繁,误差大的问题,从而达到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工程设计速度。
昆明园林植物病害病原的鉴定
陈秀虹, 刘德群
1989, 9(1): 62-67.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1989.01.009
[摘要](533) [PDF 409KB](1)
摘要:
本文介绍了昆明园林植物病害的病原鉴定。其中卵菌纲1号、半子囊菌纲1号、不整子囊菌纲3号、核菌纲2号、腔菌纲3号、冬孢纲8号、层菌纲5号,丝孢纲29号、腔孢纲19号均为真菌。
云南瓢虫科昆虫名录补遗(二)
曹诚一
1989, 9(1): 68-69.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1989.01.010
[摘要](622) [PDF 117KB](2)
摘要:
本文报道了在云南省采集的七种瓢虫科昆虫,为西南林学院学报1984年第1期92~105页登载的"云南瓢虫科昆虫名录"及西南林学院学报1986年第1期97~98页"云南瓢虫科昆虫名录补遗(一)"的补充记载。迄今已报道云南省瓢虫科昆虫共186种。
西双版纳鸟类区系
杨元昌1, 张庆1, 何纪昌2
1989, 9(1): 70-83.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1989.01.011
[摘要](660) [PDF 958KB](2)
摘要:
本世纪,尤其是50~60年代,我国生物学界作了大量的有关西双版纳鸟类区系的调查工作,先后发表过较全面的文章报道。如今事隔20余载,自然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有必要进行核查。1983~1984年,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标本采集工作。再参照云南大学生物系积累的标本资料,共计801号,其中发现41种、亚种是属地方新分布。经参考过去的记录,列出391种、355亚种,共423种、亚种。分属18目、52科。当地的繁殖鸟共350种、亚种。其中,留鸟299种、亚种;夏候鸟51种、亚种。属于东洋界区系的319种、亚种,占75.41%;属古北界区系的仅48种、亚种,占11.35%;广布种56种、亚种,占13.24%。非繁殖鸟73种、亚种;冬候鸟52种、亚种;旅鸟21种、亚种。滇南山地亚区特有种为45种、亚种。由此可见,东洋界区系占绝对优势,古北界鸟类属偶见性,也反映着我国动物区系,在横断山南端,北方种沿这一线南下和热带性鸟类杂处,互相渗透的奇异表象。
综述
用同工酶定量分析林木群体变异和分化的方法
葛颂
1989, 9(1): 84-9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1989.01.012
[摘要](637) [PDF 484KB](1)
摘要:
近年来,同工酶分析技术在林木遗传育种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利用同工酶作为遗传标志进行林木群体变异和分化的研究[1~4]。在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已采用这种技术对几乎所有的重要树种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对许多树种的改良和资源开发提供了有益的材料[2]。因此,同工酶分析技术已成为了解、监测和开发林木遗传资源的有效手段。
研究简报
略谈乌桕的油脂化学利用
江授南
1989, 9(1): 91-93.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1989.01.013
[摘要](742) [PDF 240KB](1)
摘要:
乌桕是我国南方特有的经济树种,它的果实有很广泛的化学用途和较高的经济价值,如何充分利用它的化学成份不仅是开发乌桕资源的一项新课题,也是提高乌桕价值,促进乌桕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1乌桕皮油化学利用将乌桕皮油(又称桕油)从非食用油转为食用油是近几年乌桕油脂化学利用的最新研究成果。国外学者对桕油应用研究早已越出传统制皂和一般日用化工产品的范围,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ISSN 2095-1914

CN 53-1218/S

Copyright © 2009《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滇ICP备10002112号-2

地址:云南昆明市白龙寺300号西南林业大学129信箱 邮编:650233

电话:0871-63863029/63862787 E-mail: swfcbjb@vip.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 技术支持:info@rhhz.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