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4卷2期

显示方式:          |     

密度调控对女贞人工林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季节变化的影响
卢雯, 邱雷, 丁辉关庆伟, 陈信力, 彭婷婷
2014, 34(2): 1-7.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4.02.001
[摘要](776) [PDF 1504KB](3)
摘要:
以江苏扬州市江都区7年生女贞人工林为对象,研究密度调控对其土壤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含量剖面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调控密度下女贞人工林土壤NH+4-N和NO-3-N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且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3种密度调控下土壤NH+4-N含量均是秋冬两季较高,春季最低,夏季又有明显回升,且3种密度中的2275株/hm2下NH+4-N含量在4个季节均高于另外2种密度;土壤NO-3-N季节变化与NH+4-N大体一致,在春季含量最低,但不同密度间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土温、含水量及有机质均与土壤NH+4-N和NO-3-N含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且在夏季均达到极显著相关(p<001)。
不同光照强度下红锥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季节变化
姜英, 黄志玲, 郝海坤
2014, 34(2): 8-12.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4.02.002
[摘要](794) [PDF 1230KB](3)
摘要:
测定全光照,全光照的80%、30%和20%光照强度下,2年生红锥幼苗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季节变化,探讨红锥幼苗生长对光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低光强下(30%和20%光强)的红锥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Fv/Fm、Fv/Fo和φ PSⅡ值均明显高于相同时间段高光强下(全光照和80%光强)的对应值;同一光照强度下的Fo值,与光照和温度存在相似的变化趋势,1、2月变化最大,其他月份变化比较平缓;Fm、Fv/Fm和Fv/Fo值在6—8月份呈波动式下降趋势,说明该季节的光照和温度对红锥幼苗光合作用有一定的负效应;遮荫条件下的红锥幼苗叶绿素a、b和总叶绿素含量均上升,且与全光照条件下差异显著,30%光强下含量最高;类胡萝卜素含量随光强降低,稍下降后呈上升趋势,20%光强下最高,与全光照下差异显著。南宁地区红锥幼苗进行适当遮荫或让其在林下生长是有利的。
生长调节物质对楸树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王改萍, 朱雪晨, 彭方仁, 鲍林
2014, 34(2): 13-18.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4.02.003
[摘要](727) [PDF 915KB](1)
摘要:
采用离体花粉液体培养法研究4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不同来源楸树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赤霉素促进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高浓度则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最适浓度为300mg/L;吲哚乙酸和2,4-D对花粉的作用效果与楸树的种源有关,总体上均呈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规律;花粉萌发率均在吲哚乙酸为15mg/L时达到最大值,只有2个种源与对照间差异极显著,花粉萌发率在2,4-D为200mg/L时均达到最大值,超过最适浓度后,吲哚乙酸和2,4-D均对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表现为抑制作用;各个浓度的萘乙酸均抑制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且抑制程度随浓度增加而加强。
短时高温处理对云南松种子萌发的影响
常云霞, 苏文华, 杨锐, 杨建军, 杨波
2014, 34(2): 19-24.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4.02.004
[摘要](831) [PDF 1460KB](2)
摘要:
为探究中低强度火灾后云南松种子的可能萌发情况和火对种子的影响,在萌发前对其种子进行1、5min与15min的60、90℃与110℃高温处理,以常温(20℃左右)为对照,研究种子萌发率、种子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以及萌发率与SOD、POD、CAT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60℃的1、5min处理可以促进种子萌发,种子存在热冲击效应;且具有较强的耐高温性,在110℃、15min的高温处理后仍有36%±3%的萌发率;种子萌发率与SOD、POD和CAT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热冲击效应的产生与SOD、POD、CAT活性密切相关。
黄土高原油松正常生长的最低需水量估计
王俊波, 漆喜林, 李战刚, 高海银, 王耀军, 郭峰, 唐翠平
2014, 34(2): 25-27.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4.02.005
[摘要](814) [PDF 881KB](1)
摘要:
以13年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树高生长模拟、逐步回归、生长指数等方法,考虑降水和整地蓄水作用,估计黄土高原地区油松正常生长的最低需水量,结果表明:油松正常生长的最低需水量为540 mm,并据此计算出不同降雨量下的集水区大小。
福建省典型生长区毛竹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研究
谢海慧, 苏阿兰, 吴承祯, 林勇明, 洪伟, 李键, 陈灿, 洪滔
2014, 34(2): 28-34.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4.02.006
[摘要](646) [PDF 930KB](1)
摘要:
以福建省永安市、建阳市为代表性研究区,在野外调查估算毛竹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的基础上,研究毛竹林生态系统的碳密度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毛竹林生态系统碳密度为164750t/hm2,其空间分布为土壤层>乔木层>凋落物层>灌草层,其中土壤层碳密度占总碳密度的比例最大(756%),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总碳密度是地上部分(乔木层和灌草层)的318倍;毛竹林乔木层各器官按碳密度大小排序为竹秆>鞭根>竹枝>竹蔸>竹叶;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均表现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0~40cm土层的有机碳密度占整个土壤层碳密度的7533%;就毛竹林生态系统整体而言,其碳密度小于我国生态系统的平均碳密度,其碳汇能力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河南省杉木林碳储量成熟问题研究
谢如松, 陈昌雄, 李晓伟, 胡新, 华伟平, 池上评
2014, 34(2): 35-38.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4.02.007
[摘要](804) [PDF 933KB](1)
摘要:
应用国际上森林碳汇项目中普遍采用的碳计算方法,对河南省南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杉木林碳储量成熟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不同立地条件对碳储量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立地条件越好,成熟龄越早,达到成熟龄时的年平均碳储量也越高;碳储量成熟年龄的确定对选择树种和确定有关森林碳储量项目的期限具有重要意义。
徐州侧柏人工林健康评价研究
徐梅, 关庆伟
2014, 34(2): 39-43.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4.02.008
[摘要](691) [PDF 908KB](5)
摘要:
为了明晰徐州侧柏人工林的健康状况,选取群落垂直结构、郁闭度、单位面积蓄积量、林分更新、森林病虫害等级、森林火险指数等10个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该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将森林健康分为优质、健康、亚健康、不健康和疾病5个等级,通过样地调查并结合现有相关数据,对60块典型样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总评样地中,优质样地占500%,健康样地占1500%,亚健康样地占4333%,不健康样地占3000%,疾病样地占6.67%。徐州侧柏人工林的整体健康等级为亚健康,建议通过增加林下木本植物种类和数量、对密度过大的样地进行间伐及开设林窗等途径提高徐州侧柏人工林的健康程度。
2种豆象线粒体COX1和12S rRNA基因序列的克隆分析
吴培福, 佟友贵, 王琳, 潘涌智, 熊忠平, 窦报坤
2014, 34(2): 44-48.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4.02.009
[摘要](947) [PDF 1205KB](1)
摘要:
分别提取银合欢豆象和合欢豆象的基因组,对其COX1和12S rRNA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2种豆象的COX1和12S rRNA基因A、T含量较丰富;碱基C和T间有最高的转换率;偏向使用以A或T结尾的密码子;银合欢豆象与合欢豆象进化距离较远,与A. oblongoguttatus进化距离最近,合欢豆象与多型豆象属聚在一个大的分支上。
剑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宁鹏飞, 丁煌英, 张庆, 李明会
2014, 34(2): 49-54.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4.02.010
[摘要](768) [PDF 1222KB](3)
摘要:
在剑湖选择11个采样点,于2011年1月、4月、6月和10月按季度4次对大型底栖动物进行采样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52种,主要为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和环节动物种类。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时空分布差异明显,密度表现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生物量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各采样点全年密度为16~23840个/m2,最高密度出现在采样点A左,最低密度则在采样点E右;生物量全年为168~234347g/m2,以采样点D最高,采样点I最低。Margalef丰富度指数全年为010~275,最高值出现在秋季,最低值出现在夏季;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生物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全年分别为009~109、003~065和003~143,最高值均出现在夏季,最低值均出现在冬季。
基于尺度变换的碧塔海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分析
郜燕芳, 舒清态, 张艳
2014, 34(2): 55-60.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4.02.011
[摘要](767) [PDF 1919KB](4)
摘要:
为更加深入地了解碧塔海自然保护区的景观格局特点及其尺度效应,制定更有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为更好地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基于200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小班空间属性数据,利用ArcGIS作为空间分析工具,借助地统计半变异函数理论,对4个尺度下香格里拉碧塔海自然保护区的景观多样性与斑块密度的空间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400、800、1 200、1600m 4个尺度下,景观多样性指数SHDI的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C0/(C+C0)值为0482 87~0785 22,且随着尺度的增加不断减小。斑块密度的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C0/(C+C0)由0765 92减小到0654 08,块金值C0随着尺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尺度为1600m时,块金值C0骤降,不符合半变异函数的规律;1200m为研究区景观格局研究的最优尺度,在该尺度下碧塔海自然保护区景观多样性指数呈环形分布,由最高值所在的保护区西部区域向边缘逐级递减;斑块密度最高值分布在保护区中部偏北地区,并以该区域为中心,向区域边缘逐级递减;整个研究区SHDI与PD分布较均匀,不存在两极化。
北京景观格局及其热环境效应变化研究
王跃辉, 杨为民, 陈桂良, 谭春阳, 王栋
2014, 34(2): 61-66.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4.02.012
[摘要](734) [PDF 4642KB](3)
摘要:
用北京市1992、2000、201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计算分析分离度指数、聚集度、景观形状指数的变化,使用TM/ETM+的热红外波段数据反演北京市的地表温度,分析北京市区热效应的时空变化规律,并以2010年为例,分析景观格局指数、植被归一化指数与地表温度的关系。结果显示:1992—2010年北京市地表温度升高,且城市热岛范围增大;景观形状指数与分离度指数能很好地反映本区域地表温度,分离度指数、景观形状指数、植被指数与地表温度呈负相关关系。
基于EnMAPBox的遥感图像分类研究
林海晏, 岳彩荣, 吴晓晖, 胥辉, 郑欣
2014, 34(2): 67-71.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4.02.013
[摘要](679) [PDF 4133KB](4)
摘要:
采用2007年6月云南省勐腊县TM遥感数据,利用EnMAPbox进行了支持向量机的图像分类研究,以网格搜索法寻找最优参数,在设定的范围内,求得了最优C和g参数,用此参数进行支持向量机的遥感图像土地覆盖分类。结果表明:SVM方法较最大似然分类方法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特别是阔叶林和橡胶林的精度明显优于最大似然分类方法;对于面积较小的次要类型,2种分类方法的精度基本保持一致;SVM的总体精度相对于最大似然分类提高了119%。
玲珑山及其周边地区SRTM3和ASTER GDEM高程精度评价
吴建强, 王懿祥, 杨峪, 杨一
2014, 34(2): 72-77.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4.02.014
[摘要](722) [PDF 1522KB](1)
摘要:
为研究林业应用中小区域范围内数字高程模型(DEM)的高程精度,以地势起伏明显的玲珑山及其周边地区为试验区,利用中误差、等高线套合积差2种定量指标评价方法和DEM回放等高线目视检验主观评价方法对SRTM3和ASTER GDEM 2种免费数字高程模型进行高程精度分析。结果表明:森林覆盖对DEM的精度存在一定的影响,试验区内SRTM3的中误差和等高线套合积差为11534 m和0177,ASTER GDEM的中误差和等高线套合积差为10459 m和0166,均达到官方公布的精度,且ASTER GDEM精度略高于SRTM3;从DEM回放等高线目视检验来看,2种数据提取的等高线对试验区山地描述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但对试验区河谷平原处地形描述较差,其中SRTM3提取的等高线偏移较大。综合考虑,玲珑山及其周边地区优先推荐使用ASTER GDEM数据。
基于ROS的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功能分区研究——以嵩县天池山森林公园为例
孙盛楠, 田国行
2014, 34(2): 78-83.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4.02.015
[摘要](908) [PDF 17077KB](2)
摘要:
以嵩县天池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为例,采用森林风景资源等级评价明确风景资源的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结合ROS技术确定游憩机会类别的空间布局,划定出功能分区并对功能分区的建设进行规划。结果表明:天池山森林公园存在森林资源破坏日益严重,游憩体验类型较为单一等问题;依据森林风景资源等级评价对ROS技术进行调整,将公园划分为生态保育区、核心景观区、一般游憩区、管理服务区等4个区域;依此划分出的功能分区,通过梳理游憩机会类别的空间布局,可应对公园优势风景资源开发过度、劣势风景资源相关游憩开发不足等问题,为其他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功能分区提供一定参考。
河流与开放空间耦合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构建
邹泉, 胡艳芳, 田国行
2014, 34(2): 84-88.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4.02.016
[摘要](701) [PDF 13584KB](5)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为了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成为众多领域研究的重点。河流作为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的核心空间结构,开放空间作为绿地生态网络的基础,二者关系的研究对构建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河流与开放空间耦合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对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含义、功能机制、评价指标的分析,以南阳市为例,提出河流与开放空间耦合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构建方法。
改性玄武岩纤维增强木塑复合材料的研究
卢国军, 王伟宏, 王海刚
2014, 34(2): 89-94.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4.02.017
[摘要](695) [PDF 8443KB](1)
摘要:
玄武岩纤维(BF)分别经氨基和乙烯基硅烷偶联剂处理后,添加到高密度聚乙烯(HDPE)基木塑复合材料中,用于增强木粉(WF)-HDPE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中利用扫描电镜与红外光谱对玄武岩纤维表面进行表征,探究玄武岩纤维含量及界面微观形态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偶联剂处理的玄武岩纤维与树脂基体界面结合较好,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明显提高,氨基偶联剂提高了拉伸强度,硅烷偶联剂则提高了弯曲强度;添加4%的改性玄武岩纤维可达到较好的增强效果。
硼改性核桃壳生物基酚醛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刘明坤, 郑云武, 崔同波, 杨晓琴, 黄元波, 郑志锋
2014, 34(2): 95-99.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4.02.018
[摘要](706) [PDF 4232KB](1)
摘要:
以核桃壳经苯酚液化后的液化产物、硼酸、多聚甲醛为原料,通过固相法合成硼改性核桃壳生物基酚醛树脂(BWPF),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其结构,扫描电镜(SEM)观察其自然断面形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与热重分析法(TG)分析其热性能。结果表明:硼酸与核桃壳液化产物中的酚羟基发生反应生成新的交联,随着硼酸加入量的增加,硼改性核桃壳生物基酚醛树脂韧性和固化温度得到提高;随着硼酸加入量的增加、反应温度的提高和反应时间的延长,硼改性核桃壳生物基酚醛树脂炭残余质量有所增加,耐热性能提高。
炭基磷钨酸催化制备纳米纤维素的研究
游惠娟, 曾常伟, 卢麒麟, 唐丽荣, 吴耿烽, 黄彪
2014, 34(2): 100-103.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4.02.019
[摘要](561) [PDF 2352KB](1)
摘要:
采用炭基磷钨酸在超声波辅助作用下水解微晶纤维素(MCC),制备得到纳米纤维素晶体(NCC)。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热分析仪(TGA)等对所制备NCC的形貌、晶体结构、光谱性质和热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NCC呈棒状,直径和长度主要分布在12~79 nm和146~862 nm,样品仍属于纤维素Ⅰ型,结晶度为76.1%;FTIR分析可知,纳米纤维素晶体仍然具有纤维素的基本化学结构;TGA分析表明,纳米纤维素晶体热分解温度为300℃,初期热稳定性低于微晶纤维素。与常规酸水解方法相比,该方法在制备过程中可省去脱酸过程,具有对设备腐蚀性小、环保等优点。
黄山松细纹新须螨发生与气象因素关系的分析
方乐金, 李丰伯, 万志兵, 吴俊, 姚剑飞
2014, 34(2): 104-107.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4.02.020
[摘要](690) [PDF 995KB](1)
摘要:
在黄山风景区对黄山松细纹新须螨发生与气象因素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细纹新须螨发生与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等气候因子均有一定的关系。与细纹新须螨发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气候因子为月均气温和旬均气温,曲线拟合结果与实际较吻合,细纹新须螨发生数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当平均气温达到14℃以上,可用该曲线预测预报细纹新须螨发生的趋势;多个气候因子与细纹新须螨发生数量的回归分析表明,月均气温+月均降雨量+月均相对湿度、旬均气温+旬均降雨量、旬均降雨量+旬均相对湿度3个组合因子与细纹新须螨发生关系密切。采用旬均气温+旬均降雨量进行虫情预测预报,对指导防治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微波加热下竹粉苯酚液化的优化工艺研究
柴希娟
2014, 34(2): 108-110.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4.02.021
[摘要](745) [PDF 942KB](1)
摘要:
以苯酚为液化剂,浓硫酸为催化剂,采用微波加热对竹粉进行液化处理,研究液化条件对液化残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竹粉微波液化的优化工艺参数为:微波加热时间8min、液固比45∶10、反应温度150℃、催化剂用量9%、微波功率500W,在此工艺下液化产物的残渣率仅为0327%;在微波液化过程中,温度是影响液化效率最主要的因素,然后依次是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液固比;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竹粉苯酚液化后,芳环被引入到竹粉的分子结构中。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ISSN 2095-1914

CN 53-1218/S

Copyright © 2009《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滇ICP备10002112号-2

地址:云南昆明市白龙寺300号西南林业大学129信箱 邮编:650233

电话:0871-63863029/63862787 E-mail: swfcbjb@vip.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 技术支持:info@rhhz.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