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2卷5期

显示方式:          |     

九曲溪生态保护区不同林地土壤团聚体分形特征
李灵, 梁彦兰, 张玉, 江慧华, 陈家晖, 周艳, 俞建安
2012, 32(5): 1-7.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2.05.001
[摘要](603) [PDF 1087KB](33)
摘要:
对九曲溪生态保护区次生阔叶林、马尾松人工林、竹林和茶园4种类型林地土壤团聚体的分形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分形维数与土壤平均质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及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 4种林地土壤团聚体的分形维数均为2375~2658(干筛)和2627~2863(湿筛),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在0~20、20~40、40~60cm土层均表现为:阔叶林<竹林<马尾松林<茶园,且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4种林地干筛和湿筛条件下>025mm的团聚体百分数和>5mm的大团聚体百分数与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表现为相反的变化趋势,即阔叶林的最大,竹林和马尾松林次之,茶园的最低;而结构体破坏率与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表现为一致的变化趋势,0~60cm土层为阔叶林(2131%)<竹林(2618%)<马尾松林(3198%)<茶园(3825%);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与平均质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及土壤理化性质关系密切。次生阔叶林土壤疏松,持水能力强,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高,土壤结构稳定性好;竹林和马尾松林次之;茶园土壤结构稳定性最差。
北亚热带次生栎林生态系统呼吸作用对温度的响应
李超, 胡海波, 蒋琰, 张学仕
2012, 32(5): 8-12.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2.05.002
[摘要](604) [PDF 1321KB](29)
摘要:
为了弄清森林生态系统碳源、碳汇的时空格局,为预测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相应的数据积累,运用涡度相关技术对北亚热带次生栎林生态系统进行CO2通量观测,得到2007年12月至2008年11月的碳通量数据。对非生长季(12月至翌年2月)全天与生长季(3—11月)夜间的通量值(即呼吸值)与气温和土温的响应关系分析表明:呼吸作用大小与气温和土温呈现出显著的Van’t Hoff指数相关关系。其中,非生长季的呼吸值与气温拟合效果最佳,生长季夜间的呼吸值与土温拟合效果最佳。
滨海沙地木麻黄人工林生态系统分解者类型分析
林考焕, 叶功富, 高伟
2012, 32(5): 13-16.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2.05.003
[摘要](688) [PDF 1161KB](44)
摘要:
对2种林龄木麻黄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数量及种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种林分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差异较大,16年生人工林中放线菌所占比例最大,为5065%;25年生人工林中细菌所占比例最大,为6426%。细菌、真菌在2种人工林中表现出随着林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放线菌则相反。土壤功能细菌中氨化细菌所占比例最大,16年生和25年生分别为9161%、8642%;随林龄增大,自生固氮菌的数量急剧增加,而有机磷分解菌、硝化细菌和纤维分解菌3类功能细菌数量逐渐减少。2种林分中共出现表层土壤动物6目13科22种。
环境因子对沿海沙地竹林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蒋建立, 陈礼光, 荣俊冬, 何天友, 陈凌艳, 郑郁善
2012, 32(5): 17-20.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2.05.004
[摘要](618) [PDF 940KB](33)
摘要:
对福建沿海沙地2种竹林土壤呼吸速率及各环境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竹林土壤呼吸速率均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呈单峰式变化,且大头典林的土壤呼吸速率明显高于绿竹林;地表温度和5cm土温对绿竹林和大头典林的土壤呼吸速率影响最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沿海沙地2种竹林土壤呼吸速率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多元回归模型。
极端天气干扰下闽北人工林林隙形成方式及其特征
林勇明, 俞伟, 刘奕, 吴承祯, 洪伟, 陈灿, 李键
2012, 32(5): 21-25.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2.05.005
[摘要](711) [PDF 1156KB](45)
摘要:
对福建省顺昌县宝庄村人工林在极端天气干扰下形成的林隙进行调查,研究人工林林隙分布及其特征。结果表明,在宝庄村人工林中,树木倒伏形成的林隙最为常见,占林隙总数的32.98%;其次是树木翻兜形成的林隙,占27.66%。林隙形状不规则,林冠空隙(CG)和扩展林冠空隙(EG)面积主要集中在600~800m2;形成木数量组成以100~150株为主,形成木分布最多的径级在10~15cm,构成形成木的主要树种是马尾松、杉木、毛竹。以林隙形成特征为参照,对受灾人工林的恢复提出建议。
大青杨纤维素合成酶PuCesA6基因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许雷, 刘一星, 方连玉
2012, 32(5): 26-32.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2.05.006
[摘要](611) [PDF 1007KB](19)
摘要:
以大青杨总RNA为模板,通过反转录PCR获得纤维素合成酶PuCesA6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cDNA序列全长3778bp,开放读码框序列3264bp,共编码1087个氨基酸。PuCesA6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备被子植物纤维素合酶基因的特征:锌指结构域、高变区I(HVR-I)、高变区II(HVR-II)与β-糖苷转移酶有关的保守结构域以及8个跨膜区。通过多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与光皮桦BlCesA5相似度最高,为89%;其次是玉米ZmCesA8,相似度为80%,且8类CesA的锌指结构与C末端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34种CesA蛋白序列的分子进化分析表明,大青杨PuCesA6蛋白与欧洲颤杨PtrCesA6蛋白亲缘关系最近,相似度达99%;和光皮桦BlCesA5、大桉EgCesA6蛋白同聚为一类。
低温胁迫下Ca2+-CaM信使系统对三尖杉幼苗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荣俊冬, 刘学琴, 张迎辉, 陈礼光, 郑郁善
2012, 32(5): 33-36.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2.05.007
[摘要](494) [PDF 1044KB](20)
摘要:
用一定浓度的CaCl2、LaCl3、EGTA、CPZ等 4种效应剂根施三尖杉1年生幼苗,在25℃下预处理10d后,移入-3℃下进行低温胁迫处理,分别在胁迫后24、48、72、96 h时测定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酶(SOD)等 3种保护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根施外源CaCl2结合低温处理可增强三尖杉幼苗3种保护酶的活性,缓解低温处理过程中保护酶活性的下降;但三尖杉幼苗内源保护酶活性可被EGTA、LaCl3以及CPZ等 3种效应剂抑制。说明三尖杉幼苗抗冻性的形成受Ca2+-CaM信号传导途径的调控。
不同种源红锥叶片营养元素分析
彭玉华, 路刚, 郝海坤, 黄志玲
2012, 32(5): 37-41.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2.05.008
[摘要](744) [PDF 923KB](22)
摘要:
对3个不同种源红锥2年生苗的叶片进行营养元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常量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N,其次是Ca,最低的是Mg和P;微量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Fe,其次是Mn,最低的是Cu;大部分元素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有相互协同作用;P、Ca、Mn、Cu、Fe、N、Mg和B等8种元素在红锥不同种源综合评价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主成分分析得知,叶片营养元素吸收最好的是浦北种源,其次是博白种源,东兰种源最差。
中水灌溉对8种绿地植物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
杨嫦丽, 王齐, 王有国, 虞伟燕
2012, 32(5): 42-45.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2.05.009
[摘要](686) [PDF 1732KB](47)
摘要:
采用清水、中水/清水、中水3种方式灌溉草地早熟禾、黑麦草、蓝花满天星、金叶女贞、 假连翘、红叶石楠、红花檵木、菖蒲等8种绿地植物,用LI-6400光合性能指标测定仪测定相关光合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在不同灌溉方式下光合生理指标的变化有差异;金叶女贞、草地早熟禾、黑麦草3种植物在中水灌溉下的蒸腾速率均低于清水灌溉,其余植物则相反;菖蒲、草地早熟禾和黑麦草在中水灌溉下胞间CO2浓度比清水灌溉高,其余植物则相反;蓝花满天星的气孔导度在中水灌溉下均比清水灌溉低,菖蒲、红叶石楠、假连翘则相反;与清水灌溉相比,除草地早熟禾和黑麦草的净光合速率在中水灌溉下较低之外,其余植物均较高。说明利用中水灌溉短期内是可以促进绿地植物生长发育的,但对不同植物的促进作用有差异。
3种地被植物耐阴性比较及园林应用分析
田雪慧
2012, 32(5): 46-49.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2.05.010
[摘要](503) [PDF 1248KB](18)
摘要: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混交林林下植被现状
姚秀粉, 马风云, 辛贺, 侯宝顺
2012, 32(5): 50-53.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2.05.011
[摘要](554) [PDF 1309KB](21)
摘要:
采用样方调查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不同混交林林下植被的种类、生物多样性、生物量及不同土壤盐分林下植被的生长状况。共记录到林下植被31种,隶属于14科31属,其中禾本科最多,为10种;1、3、7、22龄林下植被的优势种分别为芦苇和芦蒿、苦荬菜+灰菜+狗尾草、车前草、韩式隐子草;林下植被的物种并不丰富,生物多样性不高,且富集种少,稀疏种多,地上部分生物量皆大于地下;土壤盐分含量高时,林下植被以耐盐碱植物为主,反之亦然,且由于苦买菜和灰菜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4个不同土壤盐分含量下都有生长。
杉木人工林神经网络密度效应模型
廖世涛
2012, 32(5): 54-57.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2.05.012
[摘要](557) [PDF 1334KB](20)
摘要: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具有逼近任意非线性映射的特性,将其应用于建立杉木人工林密度效应模型,并用免疫进化算法优化求解人工神经网络参数。结果表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及免疫进化算法的杉木人工林密度效应模型,建模方法科学合理,林分蓄积量和平均胸径预测误差小,一定程度上优于以往传统的林分密度效应模型,在林分密度控制中有推广应用价值。
3株被孢霉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张俊忠, 满百膺, 傅本重, 刘丽, 韩长志
2012, 32(5): 58-61.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2.05.013
[摘要](562) [PDF 943KB](20)
摘要:
从土壤中分离获得3株被孢霉,对其营养、温度、pH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个菌株间生物学特性存在显著差异。3个菌株的适宜氮源均为蛋白胨,1、2、3号菌株适宜碳源依次为葡萄糖、淀粉、蔗糖;1号菌株和3号菌株的适宜生长温度均为5℃,2号菌株的适宜生长温度为30℃;3个菌株在pH 4~9环境下均能生长,适宜pH为7。由ITS rDNA分子鉴定确定3株菌均为高山被孢霉。
短毛切梢小蠹微卫星富集文库的构建与分析
曹荟, 朱家颖, 杨璞, 赵宁, 杨斌
2012, 32(5): 62-65.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2.05.014
[摘要](605) [PDF 1450KB](20)
摘要:
采用生物素-磁珠富集法,构建短毛切梢小蠹微卫星富集文库。在该文库中随机挑选100个克隆作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具微卫星位点的克隆占91%;具有10次以上碱基重复次数的微卫星序列占36%,其中最高碱基重复次数为63次;在这些微卫星序列中,完美型占47.3 %,非完美型占24.2 %,混合型占16.5%。表明获得的微卫星文库是高质量的文库,完美型的比例高于不完美型和混合型,与真核生物微卫星序列特征相符。
大蹼铃蟾冬眠前后肥满度分析及部分内脏器官的变化
孙鲁夫, 芦静, 张庆, 夏建平
2012, 32(5): 66-70.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2.05.015
[摘要](617) [PDF 1681KB](22)
摘要:
于2008年10—11月和2009年3—4月,测定了昆明市东北郊大蹼铃蟾冬眠前后的整体肥满度、躯体肥满度、肝系数、脂肪体系数及生殖腺系数等生理指标,并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整体肥满度K和体质量/体长指标KWL在不同性别间变化有差异;按体长数理统计法,将雌雄个体均划分为成体1龄和成体2龄,比较1龄和2龄个体间的K和KWL,表明用KWL检验不同年龄间个体身体状况的差异更准确。冬眠后两性的肝系数均显著下降,脂肪体系数变化均不显著;生殖腺系数的变化和营养消耗均表现出性别差异;在雌雄个体中均不能明确在冬眠期间主要消耗的营养物质来源,推测其在此期间可能有短暂的捕食行为。
基于RS与GIS的徐州市区绿地景观格局分析
顾胜男, 温小荣, 佘光辉
2012, 32(5): 71-76.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2.05.016
[摘要](667) [PDF 927KB](22)
摘要:
基于RS与GIS,结合遥感航片影像对徐州市绿地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用梯度分析法研究其城市中心与城市边缘的景观格局梯度差异。结果表明:徐州市区以公园绿地和其他绿地类型为主,由于受城市化进程以及人为规划的影响,城市绿地破碎化程度严重,绿地斑块类型的形状总体比较简单,不利于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建立;不同景观指数沿样带梯度表现出差异性,城市边缘区的景观多样性和破碎度总体低于城市中心,对城市边缘区与城市中心区的斑块形状研究说明,在一定范围内城市中心区斑块形状更趋于规则。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经济林资产评估市场法
李晓景, 江希钿, 林玲, 李小铃, 江传阳
2012, 32(5): 77-79.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2.05.017
[摘要](556) [PDF 926KB](20)
摘要:
以经济林为例,分析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市场法的技术思路,提出用灰色关联分析来确定参照物的权重并最终确定待评估经济林的资产价格,旨在为经济林价格评估中市场比较法的应用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杨木的横纹压缩密实化研究
陈旻, 邓玉和, 陈琛, 吴晶, 杨莹, 王向歌
2012, 32(5): 80-85.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2.05.018
[摘要](542) [PDF 1051KB](20)
摘要:
采用横纹压缩方法对杨木板材进行密实化处理,结果表明:经过压缩处理后杨木板材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均得到提高;压缩率为50%,初含水率为30%,压缩温度为100℃处理的杨木板材性能优于柞木板;扫描电镜和Matlab分析结果显示,横纹压缩后杨木内部的导管受到挤压产生较大的形变,孔隙率变小,使其单位体积内的细胞实质增加,承受外力的有效作用面积变大,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有较大提高,表现为各项物理力学强度得到显著增强。
响应面法优化制备竹粉-LDPE复合材料
曾春霞, 杨文斌, 徐建锋
2012, 32(5): 86-91.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2.05.019
[摘要](579) [PDF 1185KB](20)
摘要:
选取偶联剂用量、润滑剂用量及抗氧剂用量3个因素进行Doptimal设计,运用响应面法对竹塑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到各响应值与试验因素之间的定量数学关系模型,以及各单因素对响应值的交互影响,确定竹塑复合材料制备试验的优化条件为:偶联剂用量582%,抗氧剂用量0,润滑剂用量050%。在该工艺条件下制得的复合材料各项性能为:拉伸强度1334MPa,弯曲强度1874MPa,弯曲模量74639MPa,冲击韧性657kJ/m2,维卡软化温度10195 ℃,熔体流动速率为089g/10min。
红豆杉种子休眠机理及休眠解除研究进展
张雪梅, 龙雯虹, 荣剑
2012, 32(5): 92-95.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2.05.020
[摘要](558) [PDF 1053KB](47)
摘要:
综述了解除红豆杉属种子休眠的主要方法,即胚培养、层积法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法;胚培养可获得较高的萌发率,成苗率变化较大;层积法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法及二者综合虽更具实践意义但萌发率较低。探讨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生根剂处理对红缨海棠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史锋厚, 刘斯通, 陈欣, 沈永宝
2012, 32(5): 96-99.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2.05.021
[摘要](589) [PDF 956KB](20)
摘要:
以2年生母树上当年生半木质化嫩枝为材料,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及其组合对红缨海棠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红缨海棠嫩枝扦插生根类型为愈伤组织生根型;生根剂处理可以显著促进插穗生根,萘乙酸(NAA)对插穗生根的促进作用明显优于吲哚丁酸(IBA),且插穗生根质量较好;用1000mg/LNAA 溶液浸蘸插穗5s,生根率可达70%。
昆明市金殿公园植物重要病害调查与防治
韩长志, 傅本重, 伍建榕
2012, 32(5): 100-103.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2.05.022
[摘要](558) [PDF 990KB](21)
摘要:
昆明金殿公园作为重要的风景区,以其独特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园林植物受到市民喜爱。对金殿公园植物病害分布和种类调查后发现,该地区植物病害中叶部病害严重地影响着植物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针对有关病害提出防治建议。
木材表面冷等离子体改性后的时效性研究
王洪艳, 杜官本
2012, 32(5): 104-106.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2.05.023
[摘要](583) [PDF 1036KB](20)
摘要:
采用氮气和氧气2种冷离子体改性木材表面,利用水和二碘甲烷测试不同放置时间下木材表面接触角,根据YGGF方程计算表面自由能及其色散力和极性力。结果表明:经氧气和氮气冷等离子体改性后的木材表面自由能显著提高,1 h后测得其表面自由能分别提高54.23%和54.41%;2种等离子体改性后表面自由能都随放置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6~10 d内活性降低迅速,14~21 d后接近于改性前水平;氧气处理后木材表面接触角更小,处理效果更好。
酸解温度和时间对玉米淀粉性能的影响
左迎峰, 顾继友, 张彦华, 谭海彦
2012, 32(5): 107-110.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2.05.024
[摘要](601) [PDF 1363KB](20)
摘要: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研究盐酸制备酸解玉米淀粉,考察酸解温度和酸解时间对酸解玉米淀粉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旋转黏度计、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TGA)对酸解淀粉的结晶度、糊化黏度、糊化温度和热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结晶度和糊化温度随酸解温度的升高和酸解时间的延长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糊化黏度随酸解温度的升高和酸解时间的延长而迅速降低;酸解改性对玉米淀粉的热稳定性影响较小。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ISSN 2095-1914

CN 53-1218/S

Copyright © 2009《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滇ICP备10002112号-2

地址:云南昆明市白龙寺300号西南林业大学129信箱 邮编:650233

电话:0871-63863029/63862787 E-mail: swfcbjb@vip.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 技术支持:info@rhhz.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