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5卷2期

显示方式:          |     

滇东南半干热石漠化治理8个主要树种抗旱性研究
高洁, 李兴彪, 李乡旺, 陆素娟, 陈诗
2015, 35(2): 1-1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2.001
[摘要](843) [PDF 1249KB](2)
摘要:
以半干热石漠化治理云南省建水县8个主要树种为对象,分别于雨季和旱季进行采样,用PV技术对各个树种水分状况参数进行测定,用多种理化方法对植物细胞内的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Pro)、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酶(SOD)活性、细胞膜透性、可溶性糖(SS)、游离氨基酸(AA)的含量等8个抗旱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各树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8个树种的抗旱能力为白枪杆>冬樱>清香木>新银合欢>墨西哥柏>湿地松>旱冬瓜>苦刺花,在滇东南半干热石漠化山地治理可选用白枪杆、冬樱及清香木造林。经过连续4年干旱的检验,与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密度调控和覆盖对女贞光合特性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梁珍海, 刘娜, 关庆伟
2015, 35(2): 11-16.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2.002
[摘要](905) [PDF 1673KB](1)
摘要:
以6年生女贞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稻草与砂石覆盖和密度调控(50%与75%树木移除)对其光合特性和土壤性质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树木移除可提高林下土壤和林分内大气温度,降低林下土壤含水量及林分内大气相对湿度,从而提高植物的净光合速率;覆盖对土壤及大气水热状况具有调节作用,其中,稻草覆盖效果最为显著;稻草覆盖和凋落物覆盖可提高林下土壤肥力和微生物量碳的含量。在强度树木移除与稻草覆盖、强度树木移除与砂石覆盖条件下,女贞水分利用率提高效果最为明显。
滨海沙地纹荚相思人工林凋落物及养分归还动态研究
郜士垒, 何宗明, 丁国昌, 林宇, 林思祖, 刘桌明
2015, 35(2): 17-23.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2.003
[摘要](821) [PDF 1228KB](1)
摘要:
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通过对福建长乐滨海沙地纹荚相思人工林凋落物量进行为期12个月的定位监测,并对凋落物养分特征及归还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纹荚相思人工林年凋落物量为53t/hm2,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呈单峰型,最大值出现在2012年6月;叶子是凋落物的主要形式,占总凋落物量的6785%,其次是落枝、杂叶、碎屑、杂果、落果、花、杂枝、皮;5种营养元素在凋落物中的平均含量大小表现为N>K>Ca>Mg>P。5种元素的年通量大小为12798kg/(hm2·a),其中氮元素年通量最大,为7563kg/(hm2·a),磷元素年通量最小,为224kg/(hm2·a);纹荚相思人工林叶凋落物N、P、K、Ca、Mg 5种养分元素的归还动态模式相似,归还量均在7月达到最大值,Fe、Mn、Zn、Cu 4种微量元素的年归还量为1272、2261、0192、0023kg/(hm2·a)。凋落物各组分中微量元素Mn含量最高,其次是Fe、Zn,而Cu最低。
乐昌含笑种源地理变异研究
张伟红, 王润辉, 郑会全, 晏姝, 韦如萍, 胡德活, 蔡维就, 罗平峰, 黄小平, 吴雄光, 何汉波
2015, 35(2): 24-29.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2.004
[摘要](795) [PDF 1480KB](6)
摘要:
以6~7年生乐昌含笑多点种源试验林观测数据作为种源地理变异研究材料,通过多点方差分析及相关分析,并对生长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种源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说明种源地理变异真实存在;生长和形质性状与产地纬度存在负相关、与经度存在正相关,种源的生长和形质性状呈现随纬度降低、经度增加性状值逐渐增大的地理变异特点(除叶片大小外),来自纬度越低、水热条件越好的种源,其生长表现越好;参试种源可划分成丰产种源区、普通种源区和低产种源区,基本呈现纬度越低、丰产性越好的分布规律。
川西北岷江冷杉种群的空间格局
康瑶瑶
2015, 35(2): 30-36.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2.005
[摘要](811) [PDF 1514KB](2)
摘要:
以四川王朗国家自然保护区岷江冷杉林1hm2样地的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岷江冷杉的径级结构和重要值,运用Ripley’s K函数分析其空间格局和种内不同生长阶段的空间关联。结果表明:岷江冷杉在群落中占据绝对优势,中大径级林木较多。不同生长阶段的岷江冷杉主要呈聚集分布,可能与物种种子扩散方式有关;幼树和小树在所有空间尺度上均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着尺度增大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大树的空间格局随尺度增大,由随机(1~3m)趋于聚集分布(4~50m)。随着种群发育(幼树→小树→大树),岷江冷杉的聚集强度逐渐减小。幼树与小树在中小尺度上(1~25m)呈正向关联,不同生长阶段的岷江冷杉均与枯立木呈现出正向关联,随尺度变化而变化;岷江冷杉的聚集分布和种内的正向关联关系体现出了种群的生物学特性(耐荫)、干扰机制(林窗更新)和物种内部相互有利的生态关系。根据岷江冷杉的空间属性和更新机制,可以适当的进行人为干扰,以促进岷江冷杉林的发展。¬
广州城市森林林分结构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研究
梁璇, 刘萍, 徐正春
2015, 35(2): 37-42.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2.006
[摘要](839) [PDF 1186KB](6)
摘要:
以广州市城市森林为研究对象,在天然次生林、改造人工林和未改造人工林设置大样地进行调查,比较分析3种森林类型的林分结构特征和林下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乔木层主要树种为华润楠、罗浮柿、木荷、红花荷、马尾松、鼠刺等,改造人工林主要有马尾松、杉木等造林树种与其他引进树种,未改造人工林主要有湿地松;天然次生林大径木和特大径木株数比例较高,改造人工林中小径木较多,未改造人工林径阶-株数曲线表现为双峰状正态分布;天然次生林树高分布在10~14 m的植株较多,改造人工林树高近似于正态分布,未改造人工林树高结构呈现为接近该林分平均高的植株数最多的非对称性山状曲线;天然次生林林下植物多样性最高,改造人工林次之,未改造人工林最小。
福建北部引种的9年生邓恩桉林分结构特征研究
黄盛华
2015, 35(2): 43-47.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2.007
[摘要](849) [PDF 879KB](6)
摘要:
以福建建阳市引种的邓恩桉为研究对象,以杉木和马尾松人工林为对照,通过调查分析其林分径级结构、高度结构、物种组成和林分各物种特征值,探讨福建北部高纬度地区引种邓恩桉对其林分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几种林分相比,9年生邓恩桉平均胸径为121cm,平均树高为119m,生长速度明显快于杉木和马尾松;树种组成为19种,高于杉木的11种和马尾松的10种;邓恩桉纯林中邓恩桉重要值为68547%,在灌木层和草本层中重要值较大的为苦竹和芒萁。
基于GIS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生态敏感性评价
于瑶, 郭泺, 周苏龙, 王丹
2015, 35(2): 48-54.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2.008
[摘要](862) [PDF 3752KB](2)
摘要:
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遥感影像图为数据源,结合实地调查和社会经济等数据,依据该州的生态环境现状,建立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在GIS支持下,对该州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黄南藏族自治州的生态敏感性为中度敏感水平,该州西北地区敏感度最高;其中高度敏感区仅占总面积的124%,中度敏感区域占总面积的5735%,轻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占总面积的4141%;依据评价结果将黄南藏族自治州划分为4个生态功能区。
基于序列高斯协同模拟的多尺度区域森林碳密度空间分布估计
沈高云, 张茂震
2015, 35(2): 55-62.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2.009
[摘要](887) [PDF 2230KB](3)
摘要:
以浙江省仙居县为例,基于2008年全县森林资源清查样地数据和2007年2月获取的Landsat TM影像数据,采用序列高斯协同模拟方法,分别在30m×30m和270m×270m空间分辨率水平上模拟森林地上部分碳密度及其分布,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仙居县森林地上碳密度分布具有空间连续变异性,四周为高碳密度有林地集中区,中间大部分为低碳密度无林地集中区,抽样估计研究区域地上森林碳储量为528378963Mg。基于30m×30m分辨率的序列高斯协同模拟结果为569287569Mg,模型确定系数为06203;对比270m×270m像元大小基础上估计得到的森林碳储量503087179 Mg ,模型确定系数02383,小尺度上估计的碳储量总量更多,碳密度分布范围更广,模型精度更高。序列高斯协同模拟考虑了森林碳密度空间分布的差异性,模拟结果接近地面样地估计值,碳密度分布范围合理,能够很好地反映碳分布空间的连续变异性。
福建平潭岛沿海防护林综合生态效益评价
张巧, 黄义雄, 文华英, 钟春柳
2015, 35(2): 63-67.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2.010
[摘要](811) [PDF 1164KB](4)
摘要:
基于平潭岛沿海防护林实地观测数据,以改良土壤、固碳释氧、调节气候和水源涵养为准则层,以降低风速、固碳量、土壤容重等10项测定数据为指标层,建立沿海防护林综合生态效益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原理对平潭岛木麻黄、黑松、湿地松、台湾相思4个主要防护林树种的综合生态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4个防护林树种均有较强的生态防护功能,但各树种综合生态效益差异明显,综合生态效益指数排序为木麻黄>湿地松>黑松>台湾相思。此研究结果将为平潭岛沿海防护林工程规划、布局、树种选择等提供理论依据。¬
昆明海口林场森林健康状况评价
徐世芳, 李小英, 夏静, 廖向凯
2015, 35(2): 68-72.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2.011
[摘要](859) [PDF 875KB](3)
摘要:
通过在海口林场选取22块典型样地对其生产力、群落结构、抵抗力、土壤状况4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运用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指数(FEHI)评价模型评价昆明市国营海口林场的森林健康状况。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组成的林分健康程度不同,华山松林>柏树林>桉树林;同一树种,不同林龄阶段的林分健康程度也不同,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22个典型林分类型中,处于亚健康的样地有11个,占总数的500%;处于健康的样地有10个,占总数的455%;处于良好健康的样地为1个,占总数的45%;不健康和优质健康类型没有;综合评价表明,昆明市海口林场的森林健康状况为健康状态。
林下闽楠更新层生境质量评价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欧建德
2015, 35(2): 73-78.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2.012
[摘要](820) [PDF 937KB](1)
摘要:
通过查阅相关研究资料,根据林下更新层生境特点,结合专家意见,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7个生境因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判断矩阵,经过一致性检验,确定了7个生境因子的权重。应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3级评分标准和生境质量分级标准的林下闽楠更新层生境质量评价模型,并利用该评价模型对林下闽楠更新层生境进行客观全面评价与分析,验证模型的应用。结果表明:应用该评价模型评价林下闽楠更新层生境质量,评价精度高,操作简便,为林下更新层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气象因子与绿竹笋产量和质量的相关分析
朱勇
2015, 35(2): 79-83.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2.013
[摘要](818) [PDF 877KB](1)
摘要:
对福建省尤溪县、古田县、永安市的5个绿竹试验林的竹笋产量、质量进行观察和统计,研究气象因子与绿竹竹笋产量、质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气象因子对绿竹竹笋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在不同样地中的表现有所不同,总体上看温度因子的影响较为突出,其次是蒸发量、日照时数,但竹笋产量与空气相对湿度呈负相关,20cm土层土壤温度对于绿竹竹笋生产时间的响应较为突出;不同样地地理位置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气候条件,影响了绿竹竹笋的生长,同时气象因子对竹笋产量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可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高黎贡山赧亢东白眉长臂猿春秋季食谱及食物结构
李旭, 吴建普, 周伟, 艾怀森, 蔺如涛
2015, 35(2): 84-89.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2.014
[摘要](921) [PDF 892KB](4)
摘要:
为了解白眉长臂猿的食谱及食物结构,分析食谱及食物结构年际间和季节间的变化情况,探讨白眉长臂猿对食物变化的应对策略及其适应机制,于2007—2008年春、秋季,在高黎贡山赧亢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观察和记录东白眉长臂猿的食性及取食行为,将其行为分为食叶、食果、饮汁、食虫、食花和食茎6种类型;将食物结构分为果实、嫩叶、花、茎和动物类5种,并计算其取食量及所占百分比。观察结果表明:白眉长臂猿春季食物16种,有4种食物取食量较多;秋季食物23种,有5种食物取食量较多。分析结果显示:秋季食物组成的 Shannon-Wiener 指标高于春季,春、秋季中各有5种食物重叠。crosstabs χ2 test结果表明:相同季节比较,5种重叠食物取食量的差异性均极显著。从食物结构来看,虽然春季植物性食物结构的Shannon-Wiener 指数高于秋季,但春、秋季间食物结构是相似的,均以果实为主、嫩叶次之,花和茎较少。动物类食物在春、秋季均有取食,但次数少。食谱随时间和季节而变化是赧亢东白眉长臂猿对栖息环境变化的适应,食物结构在年际间和季节间呈稳定状态反映了东白眉长臂猿的食性特点。
台湾白沙湾风景区游憩活动相容性研究
廖颜姣, 李霄鹤, 兰思仁
2015, 35(2): 90-94.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2.015
[摘要](804) [PDF 945KB](1)
摘要:
借鉴台湾有关相容性分析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对白沙湾风景区中受游客欢迎的14种主要游憩活动进行动静态尺度和活动属性分析,研究其活动相容性。结果表明:活动属性因子相似,动静态程度差别较大,则活动不相容;活动属性因子相似,动静态程度相似,则活动相容;活动属性因子不同,动静态程度相似,则活动无关。白沙湾风景区游憩活动相容性分析结果可为规划与管理游憩活动空间提供参考依据,对提升景区游憩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香椿木材年轮宽度与解剖形态特征研究
罗建勋, 卢丹, 齐锦秋, 黄兴彦, 李凤
2015, 35(2): 95-99.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2.016
[摘要](928) [PDF 4551KB](4)
摘要:
采用木材切片法和光学显微技术,研究香椿木材的微观特征,分析年轮宽度、导管及纤维形态的径向变异。结果表明:髓心至第10年年轮宽度迅速增加,1~20 a间均保持旺盛的生长;早材和晚材的导管宽度、双壁厚、腔径由髓心向外逐渐增大,约19 a后趋于平稳,早材导管宽度12180 μm,晚材导管宽度3875 μm,早材导管双壁厚度1098 μm,晚材导管双壁厚度1649 μm;纤维长度由髓心向外呈逐渐增大的趋势,18 a后纤维长度基本趋于稳定,纤维形态指标平均值分别为:长度108094 μm,宽度2676 μm,长宽比4025,双壁厚796 μm,腔径1880 μm,壁腔比043。¬
自然气候老化对木塑地板性能的影
沈洋, 龚迎春, 王云, 黄伟, 吴章康
2015, 35(2): 100-104.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2.017
[摘要](771) [PDF 1233KB](3)
摘要:
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木粉(橡胶木粉或红木粉)为主要原料,添加紫外线吸收剂(UV-531、UV-1),挤出成型木塑地板,研究昆明与西双版纳两地180 d自然气候老化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气候老化使木塑地板抗弯性能降低,高温暴晒是主要原因之一;自然气候老化使木塑地板表面颜色发生变化,添加和木粉原料相适应的紫外线吸收剂可以有效提高木塑地板的表面色牢度;降雨量增大会提高木塑地板的吸水率,添加紫外线吸收剂有助于提升木塑地板的耐水性能。
发泡剂对PVC木塑复合装饰板性能的影响
刘刚连, 龚迎春, 吴章康, 汤正捷
2015, 35(2): 105-109.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2.018
[摘要](821) [PDF 2006KB](1)
摘要:
通过测试PVC基木塑装饰板的物理力学性能,研究复合发泡剂配比和发泡剂添加方式对PVC木塑装饰板的密度、抗弯强度、表面结合强度、板面握螺钉力和72h吸水厚度膨胀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当复合发泡剂AC、ZnO、NaHCO3配比为6∶1∶4时,PVC木塑复合装饰板的抗弯强度、表面结合强度、板面握螺钉力最大,分别为2108MPa、067MPa、082kN,达到GB/T 24137—2009《木塑装饰板》的要求;采用直接添加发泡剂的PVC木塑复合装饰板的力学性能优于采用先混合物料后添加发泡剂的PVC木塑复合装饰板的力学性能。¬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ISSN 2095-1914

CN 53-1218/S

Copyright © 2009《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滇ICP备10002112号-2

地址:云南昆明市白龙寺300号西南林业大学129信箱 邮编:650233

电话:0871-63863029/63862787 E-mail: swfcbjb@vip.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 技术支持:info@rhhz.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