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5卷6期

显示方式:          |     

盐胁迫下TheIF1A基因启动子表达特性分析
郭宇聪, 杨桂燕, 赵玉琳, 张凤娇, 高彩球
2015, 35(6): 1-5.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6.001
[摘要](1078) [PDF 1930KB](19)
摘要:
为探讨刚毛柽柳真核翻译起始因子1A (TheIF1A) 基因对植物逆境胁迫响应的调控作用,对TheIF1A基因启动子盐胁迫下的应答表达情况进行分析,比较转TheIF1A基因启动子拟南芥在不同浓度盐胁迫及不同时间后GUS染色和酶活差异。结果显示:TheIF1A启动子在短时间内即对400mmol/L NaCl胁迫做出应答,主要表现为表达受抑制,各组织中老叶的GUS酶活性最高;100mmol/L NaCl胁迫下,TheIF1A启动子活性也被明显抑制,胁迫20h后,GUS 酶活性恢复到较高水平,各组织中,根中的活性最低。研究表明,TheIF1A启动子的表达能对盐胁迫作出应答,但在低盐和高盐胁迫下的应答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水曲柳SOC1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付德山, 朱珠, 崔丽婷, 詹亚光, 齐凤慧
2015, 35(6): 6-13.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6.002
[摘要](860) [PDF 4100KB](3)
摘要:
为研究SOC1开花调控关键节点基因在水曲柳花时调控中的作用,从水曲柳中克隆获得了SOC1的编码区全长,序列分析表明:SOC1基因长654 bp,编码218个氨基酸,与金鱼草MADS-box转录因子DEFH68基因序列相似性最高,核苷酸相似性为78%;水曲柳SOC1具有MADS-box结构域和K-结构域,同时具有DNA结合位点和磷酸化作用位点,属于MADS家族转录因子。同时利用双酶切法成功构建了水曲柳SOC1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ROKⅡ-35S∶∶SOC1。
橡胶树Lhcb2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特性分析
邹智, 王丹华, 戴雪梅, 朱家立, 谢贵水
2015, 35(6): 14-18.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6.003
[摘要](583) [PDF 2936KB](3)
摘要:
基于从基因组中获得的基因序列,应用RT-PCR技术从橡胶树叶片中分离得到1条849bp的cDNA;该cDNA包含1个798bp的ORF,编码265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2866kD,等电点为542,属于叶绿体定位的类囊体膜蛋白;蛋白含有3个跨膜螺旋,2个C端螺旋,1个保守的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结构域,1个三聚化基序,以及多个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结合位点,根据进化关系可归为LHCB2亚家族;蛋白与蓖麻、野草莓、可可、葡萄和棉花中同源蛋白的一致性均接近95%,在进化上显示出高度的保守性,将基因命名为HbLhcb21。表达分析显示,HbLhcb21倾向于在叶片中表达,且其转录水平随着叶片的成熟而逐渐增加,但随着叶片的衰老而明显下调。
5种不同杨树光合指标日变化分析
刘巍, 蔄胜军, 丁勇, 纪纯阳
2015, 35(6): 19-25.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6.004
[摘要](658) [PDF 1403KB](5)
摘要:
对5种杨树中辽1号、辽宁杨、DM-9-18、小青杨和小叶杨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5种杨树日平均净光合速率排序是辽宁杨>DM-9-18>小叶杨>中辽1号>小青杨,小青杨净光合速率的整体水平低于其余4种杨树;中辽1号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表现出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主要是由气孔限制因素引起,其余4种杨树均为单峰型曲线;5种杨树在10:00—14:00,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降低,气孔限制是净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而在14:00—18:00,气孔限制值减小,净光合速率下降主要受非气孔因素限制;5种杨树的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外界环境因子中光合有效辐射对净光合速率变化的影响最大,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
油茶果实生长发育期氮磷钾含量变化研究
彭邵锋, 陆佳, 马力, 陈永忠, 王瑞, 陈隆升, 袁军
2015, 35(6): 26-3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6.005
[摘要](754) [PDF 1239KB](3)
摘要:
在果实生长发育阶段,以油茶果实和叶片为试材,分析测定N、P、K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叶片和果实中N的含量随时间推移不断下降;果实中P的含量在果实迅速生长期不断上升,在油脂合成阶段不断下降,叶片中P含量变化规律与果实基本一致;叶片中K含量呈现出“降—升—降”的规律,果实中K含量随果实膨大始终保持逐步上升的趋势。
不同处理方式对毛竹篼纤维素及木质素酶活的影响
李美群, 孟勇, 杨明, 艾文胜, 涂佳, 胡伟, 肖飞
2015, 35(6): 31-36.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6.006
[摘要](665) [PDF 1311KB](1)
摘要:
对新砍伐的毛竹篼进行促腐剂、机械、覆盖方式等处理,得出降解过程中滤纸酶活、棉花酶活、CMC酶活最高值分别为15424×103、36888×103、5785×103U/kg,最低值分别为5665×103、7034×103、2876×103U/kg;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漆酶酶活、锰过氧化物酶活最高值分别为013×103、607×103、15907×103U/kg,最低值分别为0001×103、0200×103、0760×103U/kg。毛竹篼降解过程中棉花酶活>滤纸酶活>CMC酶活,锰过氧化物酶活>漆酶酶活>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毛竹篼不同部位的纤维素酶活和木质素酶活是复杂多变的。总CMC酶活与总滤纸酶活存在显著正相关,覆盖处理对总木质素酶活的影响最大。
基于FSAM模型的毛竹林碳通量贡献区研究
龚笑飞, 陈丽萍, 莫路锋
2015, 35(6): 37-44.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6.007
[摘要](585) [PDF 1967KB](1)
摘要:
利用涡度相关观测系统,连续监测2013年安吉毛竹林生态系统二氧化碳通量及其相关因子的变化,应用FSAM模型,分析不同大气条件、不同风向下通量贡献区的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通量贡献区范围在各风向均随大气稳定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稳定的大气条件下,通量贡献区范围显著大于不稳定大气条件;大气稳定与不稳定条件下各风向源区的水平范围分别为20509~217692 m和7256~70939 m,横向范围分别为80236~88316 m和33792~39284 m;不同时间贡献区大小也有不同。通量贡献区9305%的信息来源于观测塔东南、东北、西北3个方向,比例分别为3745%、2743%与2817%。
中国森林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杨远盛, 张晓霞, 于海艳, 吕志远
2015, 35(6): 45-52.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6.008
[摘要](694) [PDF 1716KB](7)
摘要:
在参考前人大量研究结果基础上,探讨中国森林生物量的空间分布以及植被地域性、年均温、年降雨量和海拔对森林生物量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森林生物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其值从东到西逐渐降低,总体分布规律呈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南方地区;地域性植被和非地域性植被的森林生物量均表现为暖温带<寒温带<温带<亚热带<热带林;不同林分类型的森林生物量表现为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林的规律;年均温和年降雨量是影响森林生物量的主要因素,森林生物量基本随年均温、降雨量的升高而逐渐升高;不同海拔梯度对森林生物量有着明显的影响,随着海拔升高森林生物量基本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县域尺度森林地上生物量遥感估测方法研究
蒋云姣, 胡曼, 李明阳, 张向阳
2015, 35(6): 53-59.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6.009
[摘要](723) [PDF 1722KB](1)
摘要:
以河南西峡县2013年Landsat 8影像及同期217块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数据为信息源,以9个植被指数、3个地形指数为自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决策与回归树、装袋算法、随机森林4种遥感估测模型;采用十折交叉验证,及相关系数、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相对误差、相对均方根误差5个指标,对遥感估测模型进行精度评价,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域2013年的森林地上部分生物量进行遥感估测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在4种遥感估测模型中,随机森林综合性能最高,装袋法次之,多元线性回归最低;在12个自变量中,地形(海拔、坡度)、土壤(亮度指数、湿度指数)、植被生长状况(垂直植被指数、有效叶面积指数) 6个因子是影响研究区域森林地上部分生物量的重要环境变量;2013年,研究区域单位面积森林生物量为3856t/hm2,其中低(<40t/hm2)、中(40~60t/hm2)、高(>60t/hm2)的面积分别占5992%、2430%、1578%;研究区域森林地上部分生物量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交通不便、森林茂密、人类干扰活动较少的北部石质山区,而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交通发达,人口密度大,坡度较为平缓的南部鹳河谷地。
天然异龄林资产评估起测直径提高的可能性研究
林进添, 郑德祥
2015, 35(6): 60-65.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6.010
[摘要](527) [PDF 1182KB](1)
摘要:
利用可拓共存度分析法与线性约束分析法,探讨天然异龄林评估资产核查起测直径提高的理论可能性。结果表明:只要能保证平均每厘米起测直径升幅的蓄积量平均误差足够小,就存在提高起测直径的可能;并以丰富的样地数据资料证实了天然异龄林因其直径分布结构特点而具有提高起测直径的现实可能。
施肥及喷施BY2和IBA对云南松苗木芽萌发和穗条产量的影响
张薇, 王文俊, 李莲芳, 鲍雪纤, 郑书绿, 苏柠, 郭樑, 于国栋, 王文静
2015, 35(6): 66-71.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6.011
[摘要](694) [PDF 1151KB](1)
摘要:
对2年生云南松实生苗统一截顶后,采用L9(34)正交设计进行施肥、喷施BY2和IBA溶液的试验,分析不同组合对穗条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进行90d时,平均萌芽数和新枝数为132~187芽/株和44~97枝/株。180d时,不同组合的平均单株穗条产量和枝条成穗率为26~59条/株和139%~522%,影响2项指标的主导因子是BY2,其理论优水平组合为每株施有机肥005kg和喷施40×107CFU/mL的BY2溶液。有机肥可促进萌芽和穗条产量的提高;IBA促进萌芽和枝条的生长,但抑制萌芽形成枝条;BY2可提高穗条的产量。培育地径粗壮的无蹲苗的壮苗是提高云南松穗条产量的关键;同时,2年生的苗木,在养分充分满足其生长的前提下,喷施40×107CFU/mL的BY2溶液也可增加穗条产量。
内蒙古地区维管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研究
李晓旭, 张荣荣, 黄婧婧, 张一鸣, 王俊丽
2015, 35(6): 72-77.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6.012
[摘要](584) [PDF 1140KB](1)
摘要:
采用文献调查及聚类分析方法,对内蒙古地区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共有蕨类、裸子和被子药用植物123科、521属、1207种,分别占全国药用植物资源的4576%、2381%和1021%,其中526种植物入蒙药,占内蒙古地区药用植物的4358%;优势科主要有菊科、蔷薇科、毛茛科、唇形科等,优势属主要有蒿属、蓼属、委陵菜属、风毛菊属等;草本药用植物共计992种,占药用植物总数的8218%,全草入药的植物共计524种,占总种数的4341%。按不同地区属的相似性大小进行聚类分析,11个地区药用植物种的相似性可分为2组,阿拉善盟、伊克昭盟、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和巴彦淖尔盟聚成一组,赤峰市、呼伦贝尔盟、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兴安盟和哲里木盟聚成一组,相似性达显著水平。内蒙古地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乌兰察布盟是其分布的明显界限。
基于GIS的大丰市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
严军, 姚家元, 王雪童
2015, 35(6): 78-84.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6.013
[摘要](718) [PDF 19487KB](2)
摘要:
以江苏大丰市建成区1∶5000航空影像、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为基础,应用GIS技术,采用缓冲区分析法、成本加权距离法和空间网络分析法,并将3者通过现场实证进行对比,建立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模型,对该市的公园绿地可达性作出评价。结果表明:大丰市公园绿地分布不均,存在空间布局问题,只有约20%的建成区可达性较好,3种分析方法中,网络分析法的误差相对较小,是一种更有潜力的可达性计算方法。
洞庭湖小天鹅越冬中期行为节律研究
廖嘉欣, 赵运林, 徐正刚, 王耕, 吴良, 何文, 黄田
2015, 35(6): 85-91.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6.014
[摘要](638) [PDF 1925KB](1)
摘要:
洞庭湖湿地是越冬小天鹅的重要栖息地,为深入了解越冬小天鹅的行为节律,采用瞬时扫描法对洞庭湖越冬小天鹅种群成体与幼体行为节律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洞庭湖小天鹅的成体与幼体行为节律基本一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小天鹅种群中成体较幼体承担更多的警戒任务。取食是洞庭湖小天鹅最主要的行为,所用时间占所有行为用时的4547%,小天鹅从9:00开始进入取食高峰,取食比例最高达7948%,17:00是其取食的另一个高峰;飞翔行为的高峰出现在早晨,其他时间段所占比例均极低;在日行为节律中,警戒、休憩、游弋、理羽4种行为所占时间比例在10%左右波动,而站立、抖翅则在极低水平波动。研究期间未观察到打斗行为。
表面处理对木塑胶接无损检测相关性的影响
贺媚, 邸明伟
2015, 35(6): 92-96.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6.015
[摘要](620) [PDF 2135KB](1)
摘要:
采用环氧树脂胶黏剂,配以打磨、偶联剂涂覆、等离子体处理3种表面处理方法,对聚乙烯木塑复合材料进行胶接;利用纵向共振法研究了胶接接头无损检测中的动态参数与胶接强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无论采用何种表面处理方法,其共振频率与胶接强度之间均没有相关性;打磨处理的试件,其胶接前后的共振频率之比与胶接强度有着一定的相关关系;硅烷偶联剂涂覆处理的试件,无论胶接后的动态弹性模量,还是胶接前后的动态弹性模量之比,均与胶接强度有着显著的相关性,且其相关性明显优于打磨处理的试件;等离子体处理试件的动态参数与胶接性能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高温热处理对香柏木挥发性有机物的影响
吕欢, 关健, 赵紫剑, 伊松林
2015, 35(6): 97-103.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6.016
[摘要](613) [PDF 1335KB](2)
摘要:
采用动态顶空进样-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DHS-GS-MS)分析不同处理温度(140、160、180、200℃)、不同处理时间(2h和3h)条件下,香柏木挥发性有机物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对香柏木素材50种目标成分进行分析,萜烯类化合物含量最多,占5703%;其他成分依次为芳香族类化合物3167%,醇类化合物593%,醛类化合物108%,酯类化合物101%,酮类化合物091%。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芳香族类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呈下降趋势,萜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呈上升趋势;随着处理时间的增长,芳香族类化合物和萜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
若尔盖湿地研究进展
汪学华, 田昆
2015, 35(6): 104-11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6.017
[摘要](631) [PDF 1097KB](9)
摘要:
针对若尔盖湿地重要的地理位置及生态服务价值,以及出现沙化面积增加、景观破碎化严重和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等问题,查阅和分析了2000—2014年若尔盖湿地相关研究及出版文献。结果表明:自2000年以来,若尔盖湿地的研究逐步深入、方法多样化和现代化,主要聚焦于若尔盖湿地的气候变化、现状、退化原因、恢复重建措施、生物多样性变化、生态服务价值、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历史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但在湿地恢复和重建、生态补偿理论及实践、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湿地生态服务价值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拓展和深化研究。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ISSN 2095-1914

CN 53-1218/S

Copyright © 2009《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滇ICP备10002112号-2

地址:云南昆明市白龙寺300号西南林业大学129信箱 邮编:650233

电话:0871-63863029/63862787 E-mail: swfcbjb@vip.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 技术支持:info@rhhz.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