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0卷6期

显示方式:          |     

封面
2020-06期封面
2020, 40(6): 0-0.
[摘要](1270) [HTML全文] (495) [PDF 4606KB](35)
摘要:
总目录
2020年总目录
2020, 40(6): 0-0.
[摘要](1258) [HTML全文] (504) [PDF 532KB](39)
摘要:
目录
2020-06期目录
2020, 40(6): 1-2.
[摘要](1118) [HTML全文] (413) [PDF 428KB](29)
摘要:
研究论文
基肥和消毒对2个热带珍贵用材树种苗木生长的影响
陈强, 苏俊武, 孙志刚, 刘永刚, 钟萍, 陈勇, 张快富, 槐可跃
2020, 40(6): 1-5. doi: 10.11929/j.swfu.202009010
[摘要](905) [HTML全文] (361) [PDF 991KB](34)
摘要:
2006—2007年,对铁力木、黑黄檀2个热带珍贵用材树种育苗基质进行施复合肥、有机肥和消毒剂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分析基肥和消毒对2个热带珍贵用材树种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因素对不同树种苗木生长的影响不一,黑黄檀苗木在不同处理间的生长差异较大,而铁力木苗木在不同处理间的生长差异相对较小。筛选出的黑黄檀育苗基肥和消毒方法,达到了一次配比后在苗期管理中不用追肥和施用杀菌剂,就能让苗木健康生长的目的,极大地减少苗木培育中需要多次追肥和喷洒抗菌剂的费用,避免了苗木陡长,提高了苗木质量,使造林的成活有了保障。最佳配方培育的黑黄檀苗木4个月苗高40.5 cm、地径3.56 mm,14个月苗高65.9 cm、地径6.16 mm。
日本落叶松种子园结实母株种实性状对氮磷钾配比施肥的响应
吕寻, 胡勐鸿
2020, 40(6): 6-11. doi: 10.11929/j.swfu.201909004
[摘要](999) [HTML全文] (395) [PDF 940KB](31)
摘要:
为提高日本落叶松种子园肥料利用率,有效改善种实性状,提高种子产量和品质;在甘肃省沙坝落叶松/云杉国家良种基地,以30年左右正常开花结实的日本落叶松嫁接无性系分株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试验设计,设置了N1P1K1、N1P2K1、N1P1K2施肥配比水平,以不施肥(N0P0K0)作为对照,研究N、P、K不同配比水平施肥对种实性状的影响。数据采用SPSS 16.0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N、P、K不同配比水平施肥对日本落叶松结实母株种实性状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配比施肥均能促进球果和种子性状的有效改善,N1P2K1、N1P1K1、N1P1K2配比水平施肥千粒质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8.1%、32.1%和30.0%;尤其以N1P2K1的效果最为显著,球果鲜质量和单个球果平均生产种子质量是对照(N0P0K0)的2.08倍和2.26倍,也是N1P1K2施肥配比水平的1.53倍,高出N1P1K1施肥配比水平的9.4%和30.0%。30年左右日本落叶松种子园能有效改善种实性状,提高种子产量和品质的N、P、K施肥配比水平为N1P2K1
容器规格对乳源木莲移植容器苗生长过程及节律的影响
欧建德, 康永武
2020, 40(6): 12-18. doi: 10.11929/j.swfu.201909010
[摘要](807) [HTML全文] (388) [PDF 890KB](17)
摘要:
以乳源木莲移植容器苗为材料,开展了不同容器规格试验;采用定株观测并应用Logistic方程拟合苗高和地径生长动态的方法,分析容器规格对苗木生长动态与生长节律的影响效应;运用通径分析的方法,揭示苗木生长过程及节律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容器规格促进生长效应随移栽后时间推移而显现,是个动态过程。容器规格显著影响苗高和地径的线性生长始期、线性生长终期、线性生长速率、最大线性生长速率和线性生长量等生长节律;容器规格显著影响苗高线性生长持续时间。线性生长持续时间和线性生长速率均对苗高、地径生长有着明显促进作用;线性生长速率是影响苗木生长的主导生长节律因子。容器规格影响苗高、地径生长的机制主要是通过改变线性生长速率来实现。
对羟基苯甲酸和肉桂酸对巨尾桉9号苗木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申礼凤, 徐圆圆, 黄晓露, 杨梅
2020, 40(6): 19-26. doi: 10.11929/j.swfu.201908018
[摘要](856) [HTML全文] (375) [PDF 1275KB](10)
摘要:
采用基质栽培试验,研究对羟基苯甲酸、肉桂酸对3月生巨尾桉9号苗木生长及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羟基苯甲酸各处理浓度(10、50、100、500 mg/L)下的苗高增长量、地径增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在10 mg/L时,苗高增长量最大,为52.33 cm;肉桂酸10 mg/L时巨尾桉苗木苗高增长量较对照高,且随着其浓度的增加,苗高增长量和地径增长量均逐渐降低。对羟基苯甲酸、肉桂酸各浓度下巨尾桉9号苗木叶片叶绿素总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丙二醛含量略高于对照;对羟基苯甲酸、肉桂酸各浓度对巨尾桉9号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对羟基苯甲酸10、50、100 mg/L及肉桂酸10 mg/L处理下的综合化感效应指数为正,对羟基苯甲酸500 mg/L及肉桂酸50、100、500 mg/L处理下的综合化感效应指数为负。可见,对羟基苯甲酸、肉桂酸对巨尾桉9号苗木的生长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规律,拐点浓度分别为100、10 mg/L;且在处理浓度相同时,肉桂酸的化感作用较对羟基苯甲酸强。
缺磷培养下黑木相思苗木的生理生化响应
裘珍飞, 范春节, 曾炳山
2020, 40(6): 27-33. doi: 10.11929/j.swfu.201910056
[摘要](920) [HTML全文] (390) [PDF 1425KB](9)
摘要:
采用黑木相思组培苗,在缺磷的Hoagland’s营养液下培养3个月,以全磷处理为对照,分析缺磷条件对黑木相思苗木生长、养分含量及其相关生理生化的影响,揭示黑木相思磷胁迫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缺磷培养后,黑木相思苗木株高、苗杆直径和叶片数量显著下降,但总根长显著增加;叶和根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升高,其中叶中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113.7%和473.3%;缺磷导致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降低,最大净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显著下降;化学组分分析中,缺磷显著降低了根、茎和叶器官中全氮、全磷和全钾元素含量,根和茎中全磷含量降低了82.9%和86.8%,而各器官的养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通过3个月的缺磷培养,黑木相思苗木虽然生长量受到限制,但尚未出现典型的缺磷病症。
中国沙棘伐桩萌枝能力对平茬高度的响应
张泽宁, 李芳, 郭彩云, 陈文红, 刘春红, 高海银
2020, 40(6): 34-39. doi: 10.11929/j.swfu.202007004
[摘要](717) [HTML全文] (352) [PDF 852KB](7)
摘要:
为探讨中国沙棘伐桩萌枝能力对平茬高度的响应规律及其生物量调控机制,以不平茬为对照,平茬高度为0、10、20 cm进行随机排列和拉丁方排列相结合的田间试验,对萌枝数量、萌枝生长、生物量投资格局、生物量分配格局在不同平茬高度之间的差异显著性进行检验,对萌枝能力与生物量投资的相关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平茬高度增大,萌枝数上升而存活率、生长量、生物量先升后降;萌枝数与存活率呈负相关,生长量与存活率具有负相关趋势,生长量与生物量呈正相关。与对照相比,平茬使克隆对根系和叶片的生物量投资与分配增大、树干和枝条生物量投资与分配减小。因此,平茬干扰通过刺激诱导伐桩不定芽和休眠芽萌发,通过加大根系和叶片生物量投资及分配促进萌芽生长,并在萌枝数、存活率、生长量权衡作用下形成不同平茬高度的萌枝格局。其中,平茬10 cm的萌枝存活率和生长量最大,且经过3个生长季生物量积累能力已显著超过对照(未平茬)。
辽东山区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通量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张慧东, 霍常富, 颜廷武, 魏文俊, 尤文忠
2020, 40(6): 40-47. doi: 10.11929/j.swfu.202004035
[摘要](807) [HTML全文] (385) [PDF 1296KB](14)
摘要:
依托冰砬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固定样地的气候、土壤、林分生长等长期定位观测数据,对Forest-DNDC模型进行了参数率定,运用参数率定模型模拟了辽东山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经参数率定后的Forest-DNDC模型对辽东山区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的模拟结果与野外观测的实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R2=0.8657),模型模拟的数据偏差、线性吻合度较好,吻合变异能力决定系数为0.93;生态系统的年平均总初级生产力为13.234 t/hm2,自养呼吸释放碳量相当于生态系统碳输入的52.71%,异养呼吸占生态系统碳输入的15.63%,辽东山区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净生产力为3.204 t /(hm2·a),相当于生态系统碳输入量的24.21%;未来3种气候变化情景下的区域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将降低15.03%~29.65%。模拟结果可为区域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经营管理及其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洞庭湖区绿地生态关键区综合识别及特征分析
李晟, 李涛, 彭重华, 黄宗胜, 齐增湘
2020, 40(6): 48-57. doi: 10.11929/j.swfu.202004051
[摘要](763) [HTML全文] (431) [PDF 9529KB](7)
摘要:
以洞庭湖区为研究对象,在3S技术支持下,利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量评估法、生物多样性综合指数评价法及形态空间格局分析法对绿地生态关键区进行综合识别及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洞庭湖区绿地生态关键区空间分布不均衡,其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北部、西南部、东部、中部;由林地、灌丛、园地、草地、水域构成,其中林地面积为8415.18 km2,灌丛面积为3410.31 km2,水域面积为1922.27 km2,这三者面积之和为绿地生态关键区总面积的95.90%,为研究区总面积的30.32%;关键区中的林地与灌丛的平均海拔高度分别为371.6、402.6 m,主要位于研究区内的山区,生物资源丰富;关键区中的水域平均海拔高度为33.5 m,主要为研究区中部的洞庭湖湿地,其周围的平原区域几乎无关键斑块分布,生态风险较高。研究结果能为洞庭湖区国土空间规划、绿地生态网络的构建提供参考。
滇池湖滨湿地公园园林植物地理区系类型及外来种应用研究
陈云彪, 王锦, 潘曲波
2020, 40(6): 58-72. doi: 10.11929/j.swfu.202003038
[摘要](788) [HTML全文] (381) [PDF 1382KB](14)
摘要:
于2017—2019年采用野外路线调查和重点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滇池湖滨17个已建湿地公园进行4轮调查,并对其园林物植物物种组成、多样性、地理区系、外来种和有入侵史记录的物种应用现况等进行系统研究,并对各公园园林植物物种进行了相似度分析。结果表明:滇池湖滨园林植物共计338个种,含13个变种、4个变型、3个杂交种、11个栽培变种、4个栽培型,生活型以乔木、灌木和多年生草本为主。科级含5种以上的优势科共20科;属级含1~5种的属有222属,表明滇池湿地具有丰富的园林植物科属多样性。园林种子植物科级地理分布型有11个类型及9个变型,除去世界广布型,热带分布区成分比重较大,科级R/T值为1.92,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属级地理分布型有14个类型以及15个变型,热带成分和温带成分各占46.40%和47.30%,属级R/T值为0.98,属级以温带地理成分为主,但热带地理成分也占较大比重。外来园林植物和有入侵史园林植物数量较大,分别为43个科、99个属、132个种和28个科、45个属、51个种,其大多原产于南美洲和北美洲。各公园外来园林植物应用率为30%~50%,表明外来园林植物在滇池湖滨湿地公园的应用具有普遍性,且部分公园的外来种数量与本地种数量基本持平。滇池湖滨各湿地公园园林植物相似系数大多处于0.30~0.57之间,其中相似度大于50%的湿地公园9个,表明在大量使用外来园林植物的情况下,滇池湖滨湿地公园间的园林植物仍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外来园林植物对整体景观的异质性改变不明显。
竹节水平沟对红壤坡面土壤水分的影响
王嘉, 莫明浩, 宋月君, 刘昭, 聂小飞
2020, 40(6): 73-79. doi: 10.11929/j.swfu.201912040
[摘要](673) [HTML全文] (350) [PDF 1053KB](11)
摘要:
在江西省泰和县老虎山小流域选择了裸露地、水保林、水保林+竹节水平沟和水保林+竹节水平沟+枯落物覆盖4个坡面样地进行了全年取样试验,分析竹节水平沟对红壤坡面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蓄水量上,竹节水平沟沟内的蓄水量相对更大,60 cm土层为138.1~237.3 mm,水保林下水土流失区域土壤蓄水量相对最小。从土壤含水量看,水保林土壤含水量较小,所有土层各月均在16%以下;水保林+竹节水平沟的土壤含水量基本在16%以上,说明在水保林中开挖竹节水平沟具有蓄积水分的作用;水保林+竹节水平沟+枯落物覆盖在月降雨量最小的9月,其土壤含水量仍然较高。对比各处理样地,土壤含水量最低的都是水保林,最高的是水保林+竹节水平沟+枯落物覆盖沟内样地或裸露地,水保林+竹节水平沟+枯落物覆盖样地沟内的土壤含水量比水保林样地高出79%~146%;同一处理样地的沟内土壤含水量基本大于沟外。竹节水平沟能起到蓄水保水的作用,对于防汛和抗旱都具有重要意义,是南方红壤侵蚀区调控水量的治本措施之一。
勐海热带雨林地区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研究
郑买富, 张坤, 李艳梅, 邓清, 邓志华, 孙仕仙
2020, 40(6): 80-86. doi: 10.11929/j.swfu.201910067
[摘要](1002) [HTML全文] (399) [PDF 915KB](13)
摘要:
为了探究滇南热带雨林区土壤侵蚀状况,以勐海县为研究区,基于2009年和2016年Landsat影像数据、DEM、降雨、土壤等数据,利用通用土壤侵蚀方程(USLE)对勐海县土壤侵蚀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2016年勐海县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812 t/(km2·a)和783 t/(km2·a),土壤侵蚀主要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土壤侵蚀向两极化发展;从区域空间分布来看,土壤侵蚀呈现东南、西北高,东北、西南、中部低的分布状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土保持效益顺序为建设用地>林地>水域>水田>旱地>园地。
香蒲砷含量高光谱估算模型研究
余哲修, 张超, 任伟, 张一, 牛晓花, 王妍, 刘云根
2020, 40(6): 87-96. doi: 10.11929/j.swfu.201902049
[摘要](776) [HTML全文] (362) [PDF 1635KB](11)
摘要:
选取典型湿地植物香蒲为研究对象,置于不同砷浓度梯度环境下培养,采集香蒲反射光谱数据,分析不同砷浓度条件下香蒲的反射光谱特征,通过原始光谱反射率、导数光谱和窄波段植被指数构建砷含量的估算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梯度环境的香蒲均呈现健康绿色植被的反射光谱特征,第8和第9梯度的香蒲在1950~2450 nm范围的反射率低于其他梯度;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变换后,各梯度香蒲反射光谱在近红外波段间的差异明显,“三边”参数的比值变量能定量分析各梯度香蒲的光谱差异。原始光谱反射率与砷含量的相关性均为负相关,973 nm的反射率二阶微分与砷含量的相关性为最高,相关系数为−0.494,窄波段植被指数相关性最高的指数组合为FRVI (1065, 1260),相关系数为0.760。基于FRVI (1065, 1260)构建的回归模型估算效果最佳,R2为0.793,RMSE为107.457。
保山市城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研究
王永庶, 唐岱, 延相东, 李升星, 余哲修, 吴亮
2020, 40(6): 97-106. doi: 10.11929/j.swfu.202004060
[摘要](842) [HTML全文] (374) [PDF 1245KB](16)
摘要:
基于2001—2019年4期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通过监督分类、目视修正和外业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遥感影像解译,构建景观面积转移矩阵,运用景观格局指数、驱动力分析和FLUS模型,对研究区的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和模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9年,研究区农田主要转为城乡人居及工矿用地,林地主要转为农田,水体主要转为城市公园绿地;研究区整体景观破碎化愈发严重,各景观类型之间连通性降低,景观呈现分散发展,最具优势的农田优势性逐渐降低;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产值和第三产业是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研究区城乡人居及工矿用地主要向北部和东部扩张。
基于林鸟日常活动范围的郑州金水区景观连通性研究
闫明, 刘曼舒, 姚新治, 郭玲子, 汤瑶, 田国行
2020, 40(6): 107-117. doi: 10.11929/j.swfu.201910004
[摘要](981) [HTML全文] (443) [PDF 7429KB](12)
摘要:
以郑州市金水区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喜鹊、金翅雀、灰椋鸟3种郑州常见林鸟为指标鸟类,利用整体连通性指数、可能连通性指数和绿地斑块对维持连通性的重要值对城市绿地斑块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整体的景观连通性水平较低,斑块面积与连通性重要值和可能连通性重要值呈正相关关系,斑块位置会影响绿地斑块的连通性,且“绝对重要”的绿地斑块尺度约为7.7 km2。研究结果可为郑州市绿地资源的建设和调控,及未来动物廊道和入侵物种生境隔离规划提供参考。
海南东郊椰林蝶类多样性及其季节动态分析
刘博, 覃伟权, 阎伟
2020, 40(6): 118-123. doi: 10.11929/j.swfu.201908016
[摘要](740) [HTML全文] (327) [PDF 936KB](17)
摘要:
2016年12月至2018年11月使用样线法对海南东郊椰林中的蝶类群落多样性及季节变化进行调查,分析海南东郊椰林蝶类多样性及季节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海南东郊椰林蝶类昆虫隶属9科54属,共80种。其中物种丰富度以蛱蝶科最高,达到20种;粉蝶科次之,为13种;环蝶科和珍蝶科最低分别为1种。个体数以粉蝶科最高,达到317头;灰蝶科次之,为199头;环蝶科最少,为38头。种级多样性(H(S))以蛱蝶科最高,为2.67;凤蝶科次之,为2.10;环蝶科和珍蝶科最低,为0。属级多样性指数(H(G))以蛱蝶科最高,为2.36;灰蝶科次之,为1.97;环蝶科和珍蝶科最低,为0。蝶类群落的多样性数随季节变化而变化,蝶类物种丰富度6—8月最高,达到75种;3—5月次之,为72种;12月—翌年2月最低,为36种。等级多样性指数(H(FGS))3—5月最高,达到9.37;6—8月次之,为9.33;12月—翌年2月最低,为7.77。均匀度指数3—5月最高,为2.19;优势度指数12—2月最高,为0.15。蝶类种-多度曲线趋于对数正态分布。
TSWV病毒粒子在系统寄主烟草K326维管组织中的分布特征
温志多, 丁勇, 尚卫娜, 王田田, 吴少政, 苏晓霞, 张洁, 张仲凯, 郑宽瑜
2020, 40(6): 124-131. doi: 10.11929/j.swfu.202001020
[摘要](729) [HTML全文] (373) [PDF 1549KB](8)
摘要:
为解析番茄斑萎病毒(TSWV)长距离运动机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TSWV在系统寄主普通烟草K326维管组织各类细胞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导管内有囊泡包裹的病毒粒体及病毒核壳体聚集体(NCA)类似物;维管薄壁细胞内发现病毒粒体分布于细胞质的内质网池中,细胞质中有囊泡增多现象;伴细胞中发现有成熟的病毒粒体,并发现大量直径120 nm左右的囊泡小体,伴随有线粒体的基质膨大,线粒体崩解等现象;筛管中未发现有病毒粒体,但筛管中发现有较多直径80~200 nm的囊泡小体。提示TSWV病毒粒体有可能通过导管进行长距离运动,TSWV囊泡相关复合体(VRC)有可能通过筛管进行长距离运动。
水流扰动强度对农村沟渠底泥磷释放的影响
杜鹏睿, 刘云根, 杨思林, 王妍, 龚云辉
2020, 40(6): 132-138. doi: 10.11929/j.swfu.201910008
[摘要](1130) [HTML全文] (345) [PDF 1103KB](8)
摘要:
采用自制模拟装置的方式,通过设置沟渠水体不同的水流扰动强度(静置、5、15、30、60 L/h),探析在不同水流扰动强度下底泥磷形态的迁移转化规律及水体磷浓度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静置至15 L/h的水流扰动强度促进底泥磷释放,30~60 L/h的水流扰动强度抑制磷释放,其中15 L/h的水流扰动强度下,水体总磷释放量、释放速率最大;在水流扰动影响下,底泥全磷、弱吸附态磷、可还原态磷及钙结合态磷,均在一定程度上释放,全磷释放量随扰动强度加强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3种磷形态释放规律各不相同,其中水体总磷与第30 天的可还原态磷、钙结合态磷具有极显著正相关(P<0.01);底泥中磷形态受水流扰动影响,由活性磷向非活性磷转化趋势明显,磷活性比随水流扰动强度的增大表现出先减小至15 L/h后增加的趋势。因此,15 L/h的水流扰动强度一定程度上可以治理沟渠底泥P 污染、降低沟渠底泥生态风险。
珍贵树种刺猬紫檀木材抽提物的成分分析
唐一菁, 张高文, 薛晓明, 夏钒, 史洪飞
2020, 40(6): 139-145. doi: 10.11929/j.swfu.202002036
[摘要](806) [HTML全文] (348) [PDF 1044KB](19)
摘要:
为明确珍贵树种刺猬紫檀边材与心材的主要成分,以及不同批次刺猬紫檀心材成分的差异,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刺猬紫檀抽提物的成分进行分析,从无水乙醇、二氯甲烷、石油醚中选择最佳提取剂,利用GC-MS方法对同批次刺猬紫檀边材与心材主要成分以及不同批次刺猬紫檀心材主要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有机溶剂中,二氯甲烷对刺猬紫檀的提取能力最佳;总离子流图谱对比结果显示,同批次刺猬紫檀中边材与心材浸出液成分差距较大,二者只含有一种相同组分,其他可作为区分刺猬紫檀边材与心材的特征组分;3种不同批次的刺猬紫檀心材中含有2种共同成分,即茴香偶姻和NN-二乙基-4-(三苯基甲基)-1-萘胺,其中茴香偶姻的平均相对含量为80.9%~82.5%,远高于另一种,为心材中含量最多的成分;对三批次刺猬紫檀心材成分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只属于单一批次的成分有4种,可以作为鉴别A、B、C 3批次样本的特征组分。
基于柚木废弃物纳米纤丝化木质纤维素体系的高机械性能生物质材料构建
杨玉山, 沈华杰, 邱坚
2020, 40(6): 146-152. doi: 10.11929/j.swfu.201910051
[摘要](1853) [HTML全文] (488) [PDF 3240KB](13)
摘要:
以柚木加工剩余物纤维为原料,通过初步粉碎后用胶体磨机械胶磨,无胶热压得到高机械性能生物质材料。结果表明:柚木废弃物原料通过机械热胶磨后,木纤维会分层分支且无胶热压后呈层状结构;木质纤维素之间由于羟基能够有效的交联在一起,增加其表面羟基的接触面积;生物质材料的剖面密度中间分布均匀且峰值和谷值之比约为1.16∶1;其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内结合强度分别为115.27、10797.43、0.973 MPa,分别是素材纤维材料的5.1、2.5、4.5倍;同时还表现出一定的尺寸稳定性,及吸水厚度膨胀率仅为5.77%,比柚木废弃物原木质纤维材料降低了76.88%。生物质材料的剖面密度、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内结合强度以及吸水厚度膨胀率均优于柚木废弃物原木质纤维材料。
核桃青皮提取物对NH2SO3H溶液中冷轧钢的缓蚀作用研究
张乾, 徐昕, 李向红
2020, 40(6): 153-159. doi: 10.11929/j.swfu.201910057
[摘要](849) [HTML全文] (327) [PDF 1488KB](8)
摘要:
采用体积分数为40%的乙醇为浸提溶剂,从核桃青皮原料中提取制备核桃青皮提取物,采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法测试研究了核桃青皮提取物对冷轧钢在NH2SO3H溶液中的缓蚀作用,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钢表面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核桃青皮提取物对冷轧钢在0.10 mol/L NH2SO3H溶液中产生了显著的缓蚀作用;缓蚀率随着核桃青皮提取物浓度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且随温度的持续升高而不断增强。核桃青皮提取物主要通过物理和化学混合吸附在钢表面发生吸附,且吸附行为服从Langmuir吸附等温式;核桃青皮提取物同时减缓了氨基磺酸对冷轧钢阴阳两极的腐蚀反应速率,属于混合抑制型缓蚀剂。Nyquist谱图呈弥散容抗弧,其电荷转移电阻随核桃青皮提取物浓度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电子显微镜扫描结果,可明显观察到添加核桃青皮提取物后的钢表面腐蚀程度显著减弱。
研究简报
贡嘎山不同海拔峨眉冷杉叶片生态解剖结构特性研究
陈艳艳, 黄轩, 黄晓霞, 程小毛
2020, 40(6): 160-165. doi: 10.11929/j.swfu.201910062
[摘要](894) [HTML全文] (387) [PDF 1063KB](16)
摘要:
对四川省贡嘎山东坡2 800、3 000、3 200、3 500、3 800 m不同海拔梯度下的峨眉冷杉叶片进行解剖,比较其结构特征,探究不同海拔高度下峨眉冷杉叶片的生态适应情况。结果表明:当海拔3 000 m附近,植物叶片总厚度与叶肉结构中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厚度均达到最大值,叶片表皮各组织结构变化趋势不一致,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叶片上表皮、下表皮及角质层的厚度3项解剖结构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不同的海拔梯度下环境极其复杂,由此会导致峨眉冷杉叶片的结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说明了植物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的适应。
氮磷钾对四季海棠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雪文晶, 郑田恬, 张黎
2020, 40(6): 166-170. doi: 10.11929/j.swfu.201908039
[摘要](628) [HTML全文] (333) [PDF 822KB](9)
摘要:
以四季海棠组织培养增殖阶段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探究大量元素N、P、K含量对组培苗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N素对四季海棠组培苗的株高、增殖系数和植株鲜质量影响最大;P素对四季海棠组培苗的叶片数、根数和鲜质量有显著影响,但对叶片数影响最大;K素对根数影响最大。四季海棠组培苗增殖阶段,N、P、K元素的最佳配比分别为15、0.8、4 mmol/L,即质量浓度比为3.75∶2∶10。
黄菖蒲与美人蕉对水体中双酚A的去除效果研究
庞云天, 仇玉萍, 邓志华, 贾继维, 孙仕仙
2020, 40(6): 171-177. doi: 10.11929/j.swfu.201909017
[摘要](757) [HTML全文] (318) [PDF 1109KB](8)
摘要:
通过温室水培模拟试验,采用HPLC-MS测定不同时期溶液中双酚A的残留和植物根和叶中双酚A的含量,分析黄菖蒲和美人蕉2种景观湿地植物对双酚A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黄菖蒲和美人蕉对水中的双酚A去除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与对照相比,种植黄菖蒲和美人蕉后,溶液中双酚A的降解半衰期(T1/2)分别缩短2.70 d和2.11 d。处理后第3天,黄菖蒲和美人蕉对双酚A的去除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57%和47%;第5天,分别提高了42%和30%,且80%~90%的初始双酚A均被去除。根据去除动力学方程发现,种植黄菖蒲和美人蕉后99%的双酚A在试验第8天和第12天被去除。通过对植物体内双酚A的残留动态分析表明,第5天,黄菖蒲根中双酚A是叶中的25倍,美人蕉叶中的双酚A是根中的90倍。因此,黄菖蒲对双酚A的植物提取能力极显著强于美人蕉,黄菖蒲对双酚A从根系向叶片的转移能力弱于美人蕉。
酚醛树脂增强中山杉单板层积材物理力学性能研究
袁朱润, 潘彪, 石江涛, 李延军, 陈继承, 王新洲
2020, 40(6): 178-182. doi: 10.11929/j.swfu.201911015
[摘要](768) [HTML全文] (341) [PDF 1198KB](8)
摘要:
以中山杉木材为原料,对其单板进行酚醛树脂浸渍增强处理,再与未处理单板按不同的层合结构复合制成单板层积材,并对其物理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酚醛树脂通过孔隙结构进入木材内起到增强单板作用;在单板层积材结构中的表层和底层各复合1层浸渍增强单板,或在表层、底层及芯层各复合1层浸渍增强单板的组坯方法增强效果较好,单板层积材力学性能明显增强。经增强处理后,单板层积材的静曲强度和水平剪切强度都满足了结构用单板层积材的国家标准,部分组坯结构板材的弹性模量达到了国家标准结构用单板层积材的要求。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ISSN 2095-1914

CN 53-1218/S

Copyright © 2009《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滇ICP备10002112号-2

地址:云南昆明市白龙寺300号西南林业大学129信箱 邮编:650233

电话:0871-63863029/63862787 E-mail: swfcbjb@vip.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 技术支持:info@rhhz.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