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24卷2期

显示方式:          |     

论文
银杏细胞对抗生素的耐受性研究
刘小烛, 铃木義胜, 山口勇
2004, 24(2): 1-2,6.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4.02.001
[摘要](627) [PDF 141KB](1)
摘要:
用MS培养基诱导银杏胚产生愈伤组织.分别在MS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卡那霉素、潮霉素和杀稻瘟菌素,将银杏愈伤组织转接到含抗菌素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11d之后得到以下结果:MS培养基中含潮霉素25mg/L时,银杏愈伤组织变成褐色,停止生长;MS培养基中含同样浓度的杀稻瘟菌素时,银杏愈伤组织变成浅褐色生长变慢;MS培养基中含同样浓度的卡那霉素时,银杏愈伤组织生长良好.银杏细胞对潮霉素的耐受性很弱,可以作为筛选转基因银杏树种的抗生素使用.
板栗不同品种果实对炭疽病的抗性
吴蓉, 陈友吾, 谢建兴, 严晓素
2004, 24(2): 3-6.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4.02.002
[摘要](568) [PDF 184KB](2)
摘要:
板栗6个不同品种的果实对炭疽病的抗性差异显著,对与抗性有关的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SOD同工酶的分析表明:过氧化氢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与板栗果实抗病性密切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越低,过氧化物酶活性越高,果实的抗性越强;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SOD同工酶谱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品种间果实的抗性差异.
滇西岩溶山区土壤生态系统的退化与恢复重建
常凤来, 田昆, 莫剑锋, 陆梅, 付小勇
2004, 24(2): 7-1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4.02.003
[摘要](676) [PDF 208KB](2)
摘要:
退化土壤的恢复是目前生态重建中的一个难点,特别是岩溶地区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对云南西部岩溶地区洱源县炼铁山区土壤退化现状和土壤特性的分析研究表明:人为活动已引起岩溶山区土壤生态系统不同程度的退化;不论是次生林或人工林,还是坡耕地、果园和桉树林,与人为干扰较小的阔叶林相比,都呈现明显的退化现象;而坡耕地和桉树林的退化尤为严重.在分析云南西部岩溶山区土壤退化状况及退化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恢复措施.
云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植被分布特点
曹顺伟
2004, 24(2): 11-15.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4.02.004
[摘要](799) [PDF 231KB](2)
摘要:
调查表明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有7个植被型,11个植被亚型,23个群系.保护区植被类型丰富多样,具有从热带北缘向亚热带过渡的显著特征,优势植被为季风常绿阔叶林,植被水平分布特征不突出,但垂直分布特征明显、并具有明显的植被倒置现象.文中以充分的资料补充了云南植被的新类型,指出保护区特殊的澜沧栎林、榆绿木林为落叶季雨林,前者是云南植被的新记录类型;江边刺葵群落则是云南热区河谷植被的新记录类型.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林分直径结构研究
许彦红, 杨宇明, 杜凡, 陆元昌, 姜磊
2004, 24(2): 16-18.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4.02.005
[摘要](791) [PDF 145KB](3)
摘要:
选择西双版纳勐腊县境内典型的季节性雨林和山地雨林两个植被类型进行林分直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热带雨林不划分林层时直径分布为左偏,偏度和峰度值均较大;划分林层后,各层直径分布都遵从三参数的Weibull分布函数,C层同时遵从迈耶负指数分布函数,偏度和峰度系数均与林分直径成反比.
混交林中青钱柳生长规律的研究
梁彦兰, 陈存及, 郭玉硕, 胡晓静, 林文荣
2004, 24(2): 19-22.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4.02.006
[摘要](764) [PDF 185KB](2)
摘要:
通过对青杉混交林中青钱柳平均木、亚优势木的生长过程进行分析,应用D,H有序样木Fisher分割法,将青钱柳的生长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1~3年为幼林生长期,4~14年为速生期,15~26年为干材生长期,26年以后进入成熟期.
几种杨树无性系扦插苗苗高年生长规律的研究
周永学, 樊军锋, 高建社
2004, 24(2): 23-26.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4.02.007
[摘要](606) [PDF 188KB](1)
摘要:
以田间调查数据为基本材料,用Logistic方程对欧美杨107号等7个杨树品种的1年生扦插苗的苗高年生长规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Logistic方程能很好地表达7个杨树品种的苗高年生长动态,相关系数均达0.99以上;苗木生长期可划分为3个阶段,即生长前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日生长量最大的时间大约出现在第118d左右,速生期出现在第93d到142d,持续时间约50d,占整个生长期的24%左右,但生长量却占年总生长量的58%.
昆明十里香古茶树保护与利用的探讨
沈晓进
2004, 24(2): 27-29.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4.02.008
[摘要](587) [PDF 131KB](2)
摘要:
对十里香古茶树的历史、现状、价值以及保护进行了讨论,以期对这一茶树种质资源的再认识,实现科学地保护和利用.
玫烟色拟青霉培养性状与产孢特性初步研究
吴伟, 邓建华, 庄辉, 吴兴富
2004, 24(2): 30-33.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4.02.009
[摘要](652) [PDF 170KB](1)
摘要:
描述了在不同接种方法和培养方式下,玫烟色拟青霉的培养性状和产孢特性.增大接种量,通气条件好的组合方式,能形成大量绒状菌丝,第8天即可大量产生孢子;接种量小,通气条件差,气生菌丝大量生长,孢子产量低.说明在满足营养、温度和光照的前提下,接种量与通气条件是玫烟色拟青霉孢子形成的重要条件.
栎树突死病菌传入中国的风险分析
廖太林, 李百胜
2004, 24(2): 34-37.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4.02.010
[摘要](606) [PDF 206KB](1)
摘要:
遵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的有害生物分析准则,从地理和管理标准、定殖的可能性、定殖后扩散的可能性、经济影响评估以及传入的可能性等5方面对栎树突死病菌(Phytophtho raramorum)进行了风险分析,结论是栎树突死病菌在我国尚未有分布,在中国定殖的可能性、定殖后扩散的可能性、所能引起的经济影响以及传入的可能性均极大,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标准.
中华松针蚧对云南松高生长的影响
戴普灿
2004, 24(2): 38-4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4.02.011
[摘要](697) [PDF 143KB](1)
摘要:
云南松受中华松针蚧危害,当针叶虫口密度≤ 3只/束时,高生长量无损失;当针叶虫口密度>3只/束时,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大,高生长量损失逐渐增大;在同一虫口密度下,立地条件好的云南松受害后,其高生长损失大;据不同立地条件、不同虫口密度水平下云南松高生长损失大小,将发生中华松针蚧林分的林木分为健康、轻、中、重、特别严重5个等级.
云南松梢斑螟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王辉, 陈方
2004, 24(2): 41-43.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4.02.012
[摘要](692) [PDF 140KB](2)
摘要:
应用频次比较法、聚集度指标法、Iwao与Taylor等的回归分析方法,对云南松梢斑螟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型分布.用Blackith提出的"聚集均数"法对聚集原因分析表明:云南松梢斑螟的聚集现象与其栖息环境有直接关系,生物学特性的作用能通过种群密度的变化表现出来.
中国部分地区笼养野生鸡类饲养繁殖现状调查
韩联宪, 罗旭, 黄石林
2004, 24(2): 44-46.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4.02.013
[摘要](638) [PDF 132KB](1)
摘要:
1999~2001年采用信函调查的方式对中国部分地区野生鸡类饲养繁殖状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表明:被调查的单位中仅有1/3左右的种类饲养繁殖情况良好,其他大部分鸡类的饲养繁殖状况不佳,针对现状提出了鸡类饲养管理的建议.
基于余弦法的一类超静定杆结构节点位移计算
姚顺忠, 董军, 王庆, 李玮, 李敏, 孔祥刚
2004, 24(2): 47-5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4.02.014
[摘要](773) [PDF 180KB](1)
摘要:
针对超静定杆结构节点位移的计算,引入了一类余弦函数解析法,进行分析和讨论,并与常规的能量法、位移图解法相比较,结果得出:此法具有数据结果准确,简明直观等优点.
快捷绘制梁的内力弯矩图方法研究
高维忠
2004, 24(2): 51-53.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4.02.015
[摘要](666) [PDF 137KB](1)
摘要:
经比较实际结构工程中设计梁构件时梁内力弯矩的两种计算方法截面法和叠加法,得知截面法的计算过程较为繁琐而叠加法较为简捷,对叠加法的应用条件、范围、初学者运用此法的问题也作了阐述.
TH6350卧式加工中心主轴箱系统有限元建模及动态特性分析
杨灿宇, 周新民, 杨理诚, 崔涛
2004, 24(2): 54-55,59.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4.02.016
[摘要](733) [PDF 156KB](1)
摘要:
通过合理设定主轴箱系统的边界条件,采用功能强大的I-deas8.0软件建立TH6350主轴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对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获得主轴系统的动态特性,据此可对机床的设计进行改进.
抛物线拱型竹编水泥沼气池模型内力分析
孔祥刚, 董军, 李敏, 姚顺忠
2004, 24(2): 56-59.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4.02.017
[摘要](736) [PDF 215KB](1)
摘要:
针对目前在我国滇南一带开发推广的竹编水泥沼气池,在实地测试和实验室内测试研究的基础上,将实际的几何结构简化为一类抛物线拱型结构,以此力学模型来模拟实际结构.采用力法对赘余力进行严格的数学推导,并运用自编程序针对壁厚3cm的模型进行内力分析与计算,计算结果与圆弧拱型理论分析及实测结果一致,说明所建立的理论模型和力学分析计算正确、计算程序可靠;抛物线拱型的结构性能优于圆弧拱型.
综述
"3S"及抽样技术在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肖银松
2004, 24(2): 60-64.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4.02.018
[摘要](584) [PDF 219KB](4)
摘要:
论述了"3S"及抽样技术应用的国内外现状,并对其在森林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特点、方法进行了简要概括;基于"3S"技术的动态监测理论和方法不仅能满足森林资源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要求,且具有多目的的监测功能,可作为建立更高层次专家决策系统的基础.
人工植被坡面产流问题研究进展
刘芝芹, 王克勤
2004, 24(2): 65-69,75.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4.02.019
[摘要](688) [PDF 255KB](1)
摘要:
随着山坡水文学的发展,人工植被坡面产流问题的研究在水文学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分析了人工植被坡面径流的研究现状,并简要论述了坡面产流研究的若干成果及未来展望.
植物病原菌重寄生菌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杨艳红, 陈玉惠
2004, 24(2): 70-75.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4.02.020
[摘要](619) [PDF 255KB](2)
摘要:
重寄生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植物病原物生防菌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对重寄生菌这一类极具潜力的生防菌的研究已从生物资源调查转向侵染植物病原菌的机理方面.就国内外对重寄生菌作用机理的研究作了综述.
研究简报
护林神粉剂防治纵坑切梢小蠹药效试验初报
自金明, 王庆珠, 王国林, 谢开立, 马苹
2004, 24(2): 76-77,8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4.02.021
[摘要](643) [PDF 143KB](1)
摘要:
选择禄丰县五台山林管所白泥洞哨所受纵坑切梢小蠹危害严重的2hm2林分作药效试验区,于小蠹虫转梢期但未侵入树干前,用护林神粉剂喷粉2次;选择邻近试验区长势、危害程度等相近的林分设置2hm2对照区.结果表明:施药区的松小蠹蠹害指数为1.4,被害株率为3.8%;而对照区的蠹害指数为16.2,被害株率为28.5%;防治效果达91.4%.
用磷化铝熏蒸华山松木蠹象试验初报
宋国志, 尹红, 孟德友, 梁益高, 罗亨平, 罗祥宽, 罗明超
2004, 24(2): 78-8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4.02.022
[摘要](688) [PDF 141KB](1)
摘要:
华山松木蠹象(Pssodes punctatus Langar,SituetZhang)是云南省华山松林的重大害虫,治理该害虫是云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点之一.对蠹害木的利用和防止害虫传播是治理害虫中极其重要的环节,为此,必须杀灭蠹害木上华山松木蠹象的虫体.为寻求杀灭该虫的有效措施及方法,在奕良县利用磷化铝药片对其进行了熏蒸试验.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ISSN 2095-1914

CN 53-1218/S

Copyright © 2009《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滇ICP备10002112号-2

地址:云南昆明市白龙寺300号西南林业大学129信箱 邮编:650233

电话:0871-63863029/63862787 E-mail: swfcbjb@vip.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 技术支持:info@rhhz.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