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3卷2期

显示方式:          |     

盐胁迫对台湾海桐幼苗营养吸收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影响
林武星, 黄雍容, 聂森, 朱炜
2013, 33(2): 1-5.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3.02.001
[摘要](783) [PDF 912KB](2)
摘要:
以温室里1年生的台湾海桐盆栽苗为试材,设置0、6、9、12g/kg和15g/kg5个盐浓度梯度对其进行胁迫处理, 测定其营养元素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梯度盐胁迫下,台湾海桐幼苗的Na+含量随盐浓度升高而增加,而K+含量,叶和根中的Ca2+和Mg2+含量,Fe、Cu、Mn和Zn含量以及可溶性总糖含量均降低;低盐胁迫促进植株对P、N元素的吸收,高盐浓度则起抑制作用。
闽南不同桉树种植区土壤肥力比较
臧国长, 马祥庆, 吴鹏飞, 蔡丽平, 林清锦, 卢健, 林德根, 王荣伟
2013, 33(2): 6-9.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3.02.002
[摘要](794) [PDF 553KB](1)
摘要:
为掌握闽南桉树主要种植区的土壤肥力状况,对其6个县市桉树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闽南主要桉树种植区桉树人工林的土壤呈酸性,与全国土壤养分分级标准相比,林地土壤全N、全K和有机质含量中等,全P含量中等偏下,速效养分含量偏低,其中速效P缺乏最严重,可能成为桉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闽南主要桉树种植区林地土壤物理性质一般,土壤较为紧实,通气性和透水性较差。6个不同桉树种植区中,以长泰、南靖种植区林地的土壤肥力相对较好,云霄种植区林地土壤肥力较差。总体来说,闽南桉树种植区林地土壤肥力一般为Ⅲ~Ⅳ类地,处于中等偏下肥力水平,建议通过施肥补充林地养分。
3种湿地植物克隆生长及其生物量对不同水淹的响应
闫道良, 金水虎, 夏国华, 梅丽
2013, 33(2): 10-14.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3.02.003
[摘要](762) [PDF 565KB](6)
摘要:
通过人工模拟水位控制试验,研究不同水位梯度处理对3种水生植物梭鱼草、菖蒲和黄花鸢尾株高、克隆分株数、生物量积累及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影响。试验设置固定水位和周期波动水位2种处理,固定水位分别为自由水面淹没苗钵的1/2 (低水位),全淹(中水位)和高出苗钵上口径12cm(高水位)3个梯度;波动水位为低水位处理14d,然后转至高水位处理7 d,以此往复循环,持续56d。结果表明:不同水位梯度对3种水生植物的株高、克隆分株数、生物量积累与分配格局等指标均有显著影响(P<005);株高、克隆分株数(黄花鸢尾除外)在波动水位处理下均显著高于固定水位(P<005),固定水位中的高水位和波动水位处理后梭鱼草根状茎、叶和根生物量均显著高于中水位和低水位梯度。波动水位和固定水位中的高水位处理仅对菖蒲的叶质量有显著影响,且明显高于中水位和低水位。黄花鸢尾各构件生物量在各水位处理中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来看,波动水位更有利于3种水生植物种群的建立。
用“t”检验选择法筛选杉木优良种源子代耐瘠薄优株
郭祥泉, 吴成忠, 郭祥堆, 吴载璋, 郭奥捷, 郭永俊
2013, 33(2): 15-19.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3.02.004
[摘要](736) [PDF 568KB](1)
摘要:
根据杉木子代性状分离遵循的遗传生长规律,应用杉木高世代种子园良种子代在Ⅲ~Ⅵ类立地造林,选择具有速生表现与较强生长适应性的优势木且未间伐林分作为预选林分,采用树高与地径作为评价指标,利用“t”检验选择法确定优株筛选标准,筛选耐瘠薄-速生优株13株。所选择优株树高与地径生长量与所在样地林分平均木比较有很好的适应性,生产应用价值较高。
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茶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陈隆升, 陈永忠, 罗健, 吴振明, 彭晓锋, 王 瑞
2013, 33(2): 20-23.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3.02.005
[摘要](705) [PDF 556KB](9)
摘要:
通过研究4种施肥处理对油茶容器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施氮肥能显著促进容器幼苗生长,各施肥处理的苗高和地径均显著优于(P<005)对照,最佳施肥处理为25g/100株的施肥量,间隔20d的施肥频率,采用溶度02%~05%的水溶液进行浇灌的施肥方式;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茶容器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容器杯大苗生长影响的大小依次为肥料有效成分总量、N∶P∶K、施肥方式,其最佳施肥处理是N∶P∶K为4∶1∶1,肥料有效成分总量0.9 g/株,采用施肥量等量增加的方式。
红桤木扦插繁殖技术及生根过程的解剖学观察
鲁丹, 张瑞, 彭方仁, 任莺, 华宏
2013, 33(2): 24-28.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3.02.006
[摘要](736) [PDF 17252KB](1)
摘要:
以当年生红桤木嫩枝为试验材料,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处理时间对红桤木嫩枝插穗生根的影响,并从解剖学角度揭示其插穗的生根机制。结果表明:经250mg/L GGR-6处理的红桤木嫩枝插穗生根效果最优;其生根形式为混合生根,皮部生根为主要生根方式,生根部位主要集中在下切口15cm范围内;不定根根原基由髓射线和形成层交界处的薄壁组织细胞和愈伤组织细胞分化而来。
侧柏15个种源鳞叶解剖特性
黄岩, 邢世岩
2013, 33(2): 29-34.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3.02.007
[摘要](738) [PDF 11741KB](4)
摘要:
以侧柏15个地理种源为试材,用光学显微镜对其鳞叶石蜡切片的解剖构造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不同种源间叶片厚度、角质层厚度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采用叶片厚度、角质层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及气孔开度6个指标,通过隶属函数法对其种源的解剖特性进行综合评价。15个种源抗旱性大小排序为:河南确山>四川射洪>山东平阴>陕西黄陵>河北获鹿>山东长清>福建南平>新疆伊犁>山东原山>辽宁凌源>山东灵岩>北京密云>山西长治>山东徂徕山>湖北荆门。
滇杨落叶期侧芽内源激素含量与分枝特性的关系
吴海, 周安佩, 刘东玉, 李里, 王滨蔚, 吴英英, 何承忠
2013, 33(2): 35-41.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3.02.008
[摘要](784) [PDF 993KB](3)
摘要:
以滇杨优树无性系1年生和3年生苗为材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落叶期苗主干侧芽脱落酸(ABA)、生长素(IAA)和玉米素(ZR)的含量,研究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与母树分枝特性(分枝角度、侧枝数量、侧枝粗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落叶期,1年生和3年生苗侧芽ABA含量均显著高于IAA和ZR,且优树无性系间内源激素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但1年生苗侧芽的3种内源激素变异系数比较接近。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落叶期侧芽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与母树分枝特性之间不存在直接的相关性。
南方四季杨组培再生体系的建立
夏正林, 王红莉, 罗建勋, 辜云杰, 任浩, 王宇
2013, 33(2): 42-47.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3.02.009
[摘要](757) [PDF 2938KB](2)
摘要:
以南方四季杨幼嫩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探讨基本培养基、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因素对其离体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不定芽分化最佳培养基为MS+6-BA025mg/L+NAA009mg/L+琼脂5g/L+蔗糖30g/L,分化率可达9907%;茎段诱导愈伤组织最佳培养基为1/2MS+6-BA01mg/L+ NAA01mg/L+ IAA01mg/L+琼脂5g/L+蔗糖30g/L,诱导所得的愈伤组织在分化培养基上可以再分化出大量再生芽;用1/2MS+IBA005mg/L+IAA01mg/L +琼脂5g/L+蔗糖30g/L作为生根培养基培养15d,生根率可达100%;生根苗移栽后全部成活。
4种槭树属树种种子休眠原因及解除方法
吴静, 侯静, 马秋月, 李淑娴
2013, 33(2): 48-51.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3.02.010
[摘要](759) [PDF 869KB](4)
摘要:
对4种槭树属树种种子休眠原因及其解除方法研究发现:五角枫、元宝枫、鸡爪槭和美国红枫的种皮具有一定的透水性,种皮透水性不是造成4种植物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离体胚活力测定表明,槭树属树种种子胚无休眠现象。在解除种子休眠的处理中,干种子直接低温层积解除休眠所需时间最长,种子在清水或赤霉素中浸种36h,解除休眠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干种子直接层积,但赤霉素浸种和清水浸种2个处理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赤霉素浸种时间的长短对解除种子休眠的影响不大。赤霉素浸种48h后再变温层积10d,鸡爪槭和美国红枫种子的休眠即可解除,明显短于低温层积的时间,赤霉素浸种结合变温层积,是解除这2个树种种子休眠的较好方法。
河南南部淮河上游马尾松林的林窗大小与森林更新
苏万祥, 夏荣庆, 吴明作
2013, 33(2): 52-56.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3.02.011
[摘要](619) [PDF 1361KB](2)
摘要:
处于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带的河南省南部为马尾松的分布北界,淮河流域上游的桐柏县淮源镇、驻马店市薄山林场两地广泛分布有马尾松林,对其林内的林窗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不同林窗大小对土壤种子库、幼苗、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分内形成的林窗以中小型为主,平均林窗大小为462m2;林窗大小对土壤种子库、幼苗幼树、物种多样性等有一定影响,从而影响森林更新;林窗面积分别为40~60m2时,森林更新具有较好的基础,但不一定对马尾松有利。在森林经营管理过程中,应根据需要形成适当大小的林窗,以保持森林的自然更新。
红海榄叶面积指数的空间结构性
黄剑坚, 刘素青, 韩维栋
2013, 33(2): 57-60.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3.02.012
[摘要](755) [PDF 881KB](1)
摘要:
以湛江市高桥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植物红海榄为研究对象,选择叶面积指数(LAI)、树高、地径、冠径、枝下高等指标开展调查,运用半方差函数分析,选择球状模型拟合检验红海榄叶面积指数的空间结构性,并进行叶面积指数与树冠体积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红海榄的叶面积指数在空间上存在中等空间自相关性;叶面积指数与树冠体积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迎潮面的叶面积指数高于背潮面。
偏相关系数在林冠截留影响因子分析中的应用
赵明扬, 孙长忠, 康磊
2013, 33(2): 61-65.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3.02.013
[摘要](748) [PDF 881KB](2)
摘要:
通过对简单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的对比分析,利用实测资料对林冠截留量与林外降雨量、降雨持续时间、降雨强度、2次降雨间隔时间、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降雨期间水面蒸发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利用偏相关分析对其简单相关分析的结果进行修正更符合实际情况,更有助于准确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对偏相关分析的结果结合逐步回归分析,能有效改善回归分析的质量。
上海市沿海防护林防风效应的风洞试验
李玥, 张金池, 李奕建, 张小庆, 王圳
2013, 33(2): 66-70.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3.02.014
[摘要](736) [PDF 1153KB](1)
摘要:
以上海市沿海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在实地监测的基础上,配合室内风洞模拟试验,对不同结构的水杉、杨树纯林以及水杉+杨树混交林的防风效应进行测试,结果表明:3种林带的风速沿垂直方向的分布大致相似,为09H~20H,风速廓线较为倾斜;而在20H~40H,风速廓线接近垂直;接近地面的薄层内,风速廓线接近水平。3种林带的风速沿水平方向的分布也大致相似,气流经林带阻挡,大部分偏离原来流线,从林带上部区域流过,只有少部分气流穿过林带而使风速降低。在疏透度为40%的条件下,随着风向与林带夹角正弦值的增大,使风速降低30%的有效防护距离显著增大。
基于鱼眼照片的森林郁闭度快速提取方法研究
刘芳, 杨广斌
2013, 33(2): 71-74.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3.02.015
[摘要](807) [PDF 2169KB](3)
摘要:
采用Photoshop、ArcGIS等软件对利用鱼眼照片提取森林郁闭度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照片裁切、灰度处理、影像重分类等处理,求算出森林郁闭度,将该郁闭度值与采用KMean的非监督分类方法及野外观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研究方法所得到的平均郁闭度为056,野外实测平均郁闭度为062,非监督分类平均郁闭度为065,两两之间差值均小于允许的误差范围010,证明该方法在森林郁闭度的测定中快速且有效可行。
香格里拉县亚高山退化草甸植物群落学研究
席赠濮, 杜凡, 汪健
2013, 33(2): 75-80.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3.02.016
[摘要](749) [PDF 909KB](7)
摘要:
对云南西北部香格里拉县的亚高山退化草甸进行植物群落学调查。结果显示:香格里拉县典型亚高山退化草甸主要有4种群落类型:绵毛橐吾群落、大黄橐吾群落、西南鸢尾和大狼毒群落群落;调查区4种群落共计有140种维管植物,隶属37科95属;种类较多的科依次是菊科、蓼科、玄参科、蔷薇科、毛茛科;各群落的优势种均不被牲畜食用;4种主要类型退化草甸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均非常接近,应该源于退化草甸属于次生草甸,物种丰富度均较低,且群落均是单一优势种;过度放牧和牲畜的选择性啃食是导致香格里拉亚高山草甸退化的主要原因。
深圳外来月季品种的数量分类研究
王辉, 谢利娟, 罗丹, 张华
2013, 33(2): 81-87.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3.02.017
[摘要](688) [PDF 1112KB](2)
摘要:
对国际月季试验站(深圳站)中72个月季品种的性状指标进行观察测定,初选28个性状以等级数量化方法编码后,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R型聚类分析,筛选出的主要性状指标进行Q型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认为:植株生长习性、分枝角度、花瓣及枝刺状态对月季分类影响较大;R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性状被分为不同的组,植株枝刺形态、花器官、叶片等性状群内有较强的相关关系;Q型聚类分析结果得出:72个品种可分为9大类型。
8种植物CHI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晓龙, 周军, 辛培尧, 董娇, 孟富宣, 付海辉
2013, 33(2): 88-95.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3.02.018
[摘要](776) [PDF 2187KB](4)
摘要:
根据GenBank上已登录的拟南芥、苹果杂交种、草莓、桃、沙梨的栽培种美人酥、葡萄、柑橘和玉米的查尔酮异构酶基因蛋白质氨基酸残基序列,应用生物软件对其组成成分、导肽、信号肽、跨膜结构域、疏水性与亲水性、蛋白质二级和三级结构以及功能域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8种植物的CHI不具有导肽,不存在信号肽,不具有跨膜结构,推测CHI可能定位于细胞质基质中发挥功能,多肽链总体表现为亲水性;有α-螺旋、β-转折、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4种二级结构,除了无规则卷曲是桃的最主要二级元件外;其余7种植物均是α-螺旋为最主要的结构元件;8种植物可能均有1个查尔酮异构酶活性部位。
观赏型南方红豆杉优树自由授粉家系苗期变异初探
欧建德
2013, 33(2): 96-99.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3.02.019
[摘要](595) [PDF 829KB](1)
摘要:
对6个观赏型南方红豆杉优树家系在福建明溪进行苗期试验。结果表明:观赏型南方红豆杉的苗高、地径、一级侧枝数、最长侧枝长度在家系间均存在显著差异;6个优树自由授粉家系在苗高、地径、一级侧枝数、最长侧枝长度等性状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苗高、地径、一级侧枝数、最长侧枝长度等性状均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中等的变异系数和较高的遗传增益;采用6个优树自由授粉家系进行苗木繁育可以达到遗传改良目的。
樟叶越桔(原变种)新鲜叶芽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尹继庭, 姜力, 姜永新, 王军民, 赵平
2013, 33(2): 100-103.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3.02.020
[摘要](692) [PDF 892KB](2)
摘要: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樟叶越桔(原变种)新鲜叶芽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共分离出44种挥发性成分,鉴定其中27种成分的组成,包括8种醇类、5种烷烃类、5种酯类、3种烯烃类、2种酸类、2种醛类、1种酮类及1种吡喃类。其中二甲基十氢化萘的含量最高(47035%),其他含量较高的有芳樟醇(3185%)、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1398%)和苯乙醛(1034%)。
粘虫胶和性诱捕器对枣园害虫的测防效果
王中堂, 张琼, 单公华, 周广芳
2013, 33(2): 104-106.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3.02.021
[摘要](570) [PDF 956KB](1)
摘要:
在4年生枣园设置粘虫胶和性诱捕器,研究粘虫胶在不同品种上对枣瘿蚊、绿盲蝽,及性诱捕器对桃小食心虫的测防效果。结果发现:4月上旬至5月下旬粘虫胶害虫数量树体阴面明显多于阳面,多为枣瘿蚊和绿盲蝽;5月下旬后害虫数量在阴阳面上相差不大,多为绿盲蝽。鲁枣1号粘虫胶害虫数量最少。1个与2个诱芯诱捕器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相仿,不同高度诱捕器测报的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相似,但是诱捕器悬挂高度明显影响诱捕器的诱集量。
不同处理工艺防腐竹材的吸药性能和抗流失性能
宋广, 夏炎, 刘彬
2013, 33(2): 107-110.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3.02.022
[摘要](829) [PDF 828KB](1)
摘要:
利用羽毛蛋白制备螯合蛋白铵铜硼盐防腐剂,并在不同条件下对竹材进行防腐处理,比较不同处理工艺对防腐竹材吸药性能和抗流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处理条件、防腐处理压力对竹材的吸药性能均有显著影响,经过冷等离子预处理在真空条件下竹材的吸药性能达到了最高水平;而预处理条件、防腐剂浓度和防腐处理压力对防腐竹材的抗流失性能均没有显著影响。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ISSN 2095-1914

CN 53-1218/S

Copyright © 2009《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滇ICP备10002112号-2

地址:云南昆明市白龙寺300号西南林业大学129信箱 邮编:650233

电话:0871-63863029/63862787 E-mail: swfcbjb@vip.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 技术支持:info@rhhz.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