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4卷5期

显示方式:          |     

滇中云南松低质低效人工林疏伐的密度及生长动态研究
李莲芳, 李卫冲, 郑树宏, 龚建斌
2014, 34(5): 1-7.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4.05.001
[摘要](642) [PDF 1282KB](4)
摘要:
在滇中宜良禄丰村林场,以0、258%、315%和277%的株数疏伐强度对密度为7311、4933、6733株/hm2和4211株/hm2的4块30m×30m林龄25年生塘状直播造林的云南松人工林样地进行首次疏伐。疏伐后10a和53a时,进行每木调查,计算林分密度、活立木生长量和枯立木数量。结果表明,疏伐有效地促进了林木生长,其中:1)疏伐10a和53a后,样地1~4的林分密度降低至6744、3604、4579、2989株/hm2和3856、3000、4278、2611株/hm2;2)疏伐53a后,样地1~4的林分平均胸径和树高分别从疏伐前77、62、81、89cm和64、57、85、85m,提高至96、96、103、110cm和92、95、105、121m; 3)对照样地的蓄积量比疏伐后的增加136%,而疏伐样地2~4则分别增加1568%、495%和375%,均高于对照。对照林分的枯立木高达550%,疏伐林分的为80%~196%,揭示了此类林分的实际疏伐强度还可以相应地提高。
海南儋州橡胶林物种组成及群落特征研究
兰国玉, 王纪坤, 吴志祥, 谢贵水
2014, 34(5): 8-13.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4.05.002
[摘要](598) [PDF 1052KB](2)
摘要:
按照美国史密森热带研究所1980年在巴拿马Barro Colorado Island地区建立50hm2样地的技术规范,2012年在海南儋州橡胶林中建立1hm2动态监测样地,通过对样地植被的野外调查,研究橡胶林的植物种类组成与群落特征。结果表明,1)1hm2橡胶林样地内共有植物69科155属183种,群落较大的科(物种数量较多)有5个,分别为茜草科、大戟科、禾本科、菊科和桑科。与西双版纳热带森林相比,橡胶林群落草本植物多样性较高且盖度较大。2)橡胶林群落结构简单,可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与其他热带森林不同,橡胶林群落乔木层仅含1层,灌木层植物较少,草本层发达,无散生巨树、附生、寄生植物种类较少。3)橡胶林群落的叶级普以小型叶和中型叶为主(759%);叶型以单叶比例较高(756%),叶缘以全缘叶为主(650%);叶质以纸质为主(612%)。海南橡胶林群落的叶质、叶缘、叶型普与海南和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完全不同,具体表现为革质叶、全缘叶和小型叶比例较低,而纸质叶、非全缘叶和中大型叶比例较高,反应出海南橡胶林群落的湿润和热带性质。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马尾松次生林群落数量特征变化研究
朱建琴
2014, 34(5): 14-19.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4.05.003
[摘要](628) [PDF 896KB](4)
摘要:
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内天然更新的马尾松次生林群落固定样地进行长期监测,应用群落统计方法分析2004—2013年景区内受人为干扰影响后更新的马尾松次生林不同群落层次的数量特征变化。结果表明,该次生群落处于演替初期,物种组成较简单,近10年更新过程中物种种类从19种增加至21种,更新速度缓慢;乔木层物种数从5种增至6种,马尾松为优势种,重要值从8030降至7644,林内伴生树种分布较为均匀;灌木层物种数虽然均为6种,但物种组成发生较大变化,经过10年演替更新,草本层发展成为以芒萁占优势的单一物种;景区茶园垦殖后的农地上马尾松群落次生演替过程缓慢,对土壤改良作用有限。建议在今后的森林经营管理中要有计划地进行适度人工干预,加速其正向演替进程。
武夷山土壤氮素垂直分异规律研究
郑姗姗, 王子敏, 吴鹏飞, 蔡丽平, 马祥庆
2014, 34(5): 20-24.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4.05.004
[摘要](635) [PDF 890KB](3)
摘要:
为探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土壤氮素的垂直分异规律,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的林分内设立标准地,对不同海拔和土层土壤全氮、水解性氮、铵态氮、硝态氮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土壤不同氮素的垂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0~20cm土层土壤全氮、水解性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总体上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呈增加趋势,而20~40cm及40~60cm土层不同形态氮素含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呈现一定的波动;在土壤剖面垂直分布上,土壤全氮、水解性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土层深度对土壤不同氮素含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但土壤全氮含量在不同土层间的差异规律不明显。
近自然间伐对中龄林林分结构的影响研究
赵斌, 王六平, 鲍斌
2014, 34(5): 25-30.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4.05.005
[摘要](553) [PDF 886KB](3)
摘要:
通过对贵州5个项目县8个森林经营单位内近自然经营间伐前后林木胸高断面积、树高、蓄积、株间距、空间配置面积等林分因子进行对比分析,揭示近自然间伐后对林分结构的影响趋势。结果表明:对林分实施近自然间伐后,林木胸高断面均值、树高均值、蓄积量值均有一定程度增加,通过近自然间伐可使林分较间伐前更加健壮,林分机械稳定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近自然间伐虽在总体上有利于促进林木优势分化,但不能通过一次近自然间伐活动在短期内得以实现;通过近自然间伐可使林木最小株间距和空间配置面积均值增加,林木生长空间得到有效扩展,林木间竞争得到有效缓和,并使林木空间分布更趋均匀,从而促使林分整体快速生长。
林分密度对观赏型南方红豆杉幼树生长及形态可塑性的影响
欧建德
2014, 34(5): 31-36.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4.05.006
[摘要](695) [PDF 904KB](1)
摘要:
通过调查测定福建明溪县不同密度观赏型南方红豆杉人工林幼树的生长指标和形态指标,研究其生长及形态学特征与林分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林分的幼树在冠长、冠幅、地径、枝下高、侧枝数量等树冠特征性状和圆满度、枝叶浓密度等观赏性状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在树高及叶色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林分密度对生物量的分布格局有着显著影响,对不同器官生物量、生物量分配比等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单株不同器官生物量和叶枝干等器官生物量分配比,根生物量分配比和地上/地下生物量比均随林分密度增加而降低。林分密度对1级侧枝分枝角、1级侧枝数量、1级侧枝密度及平均长度有着显著影响,且随着林分密度增加而下降,幼树树冠对林分密度有着显著可塑性响应,表现出强烈的可塑性反应。
辽东林区典型经营条件下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结构特征
凌帅, 张丽杰, 黄鑫春, 张宇
2014, 34(5): 37-41.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4.05.007
[摘要](672) [PDF 1155KB](1)
摘要:
为探讨长白落叶松人工林自然化过程,为经营管理其人工林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辽东林区典型经营条件下49年生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辽东林区落叶松人工林群落具有明显的自然化现象,其群落由长白落叶松、水曲柳、花曲柳等3~14个树种组成,坡下部、坡中部和坡上部依次形成了长白落叶松和水曲柳占优势,长白落叶松、花曲柳和水曲柳占优势,长白落叶松和花曲柳占优势的针阔混交林。群落中的较小径级区(2~6cm)与较大径级区(18~36cm/34/30)出现株数分布高峰的规律为,随自下而上的坡位环境梯度变化,群落较小径级区(2~6cm)峰值逐渐减少,而群落较大径级区(18~36cm/34/30)峰值逐渐增加。在坡中、下部优势树种长白落叶松大径材(胸径≥26cm)比重大,为586%和600%,在坡上部中径材(24cm≥胸径≥12cm)比重大,为667%。林下更新树种的径级分布主要集中在6cm以下的较小径级区域,坡下部2~6cm径级分布数量占更新总数量的963%;坡中部占938%;坡上部占更新总数量的856%。更新群落形成初期阶段。
黄金宝树树冠分形特征及枝系构型分析
蔡锰柯, 林开敏, 郑晶晶
2014, 34(5): 42-46.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4.05.008
[摘要](683) [PDF 892KB](3)
摘要:
以黄金宝幼树为研究对象,经过2a左右的生长观察,分析其树冠的分形维数及其枝系构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9个枝系构型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金宝树冠幅均值的分形维数为057,冠幅面积的分形维数为018,树冠体积的分形维数为021;该时期以高生长为主,各枝处于生长状态,但四级枝条较少,枝条由一级转化为二级的能力高于二级转化为三级和三级转化为四级。主成分分析结果还表明,第一主成分贡献率为4037%,第二主成分贡献率为2161%;通过第一和第二主成分分析体现了黄金宝树该阶段的2种生态适应机制,即冠幅、冠幅面积、冠幅体积和枝径均值均趋于增大,逐步分枝率3,4和枝条倾角则均趋于减小。
小果油茶不同居群叶表型性状频率分布及多样性指数分析
姚小华, 黄勇, 任华东, 王开良
2014, 34(5): 47-52.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4.05.009
[摘要](769) [PDF 1048KB](4)
摘要:
以小果油茶分布区的18个居群为研究对象,测定叶表型各性状指标,探究不同性状的频率分布及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除叶长和形状系数为左偏外,其余6个叶表型性状均为右偏,各个性状数据分布大多数在平均值附近,形成高窄尖峭峰。小果油茶叶表型性状变异类型较为丰富,均匀度较高,且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均低于数量性状。不同居群的多样性指数相差不大,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居群P4最高(29698),变异程度最大;居群P15最低(26756),变异程度最小。大多数叶表型性状多样性指数与生态地理因子没有显著相关,影响小果油茶叶表型性状多样性指数高低的主要生态因子是全年日照时数和活动积温;与生态因子相关的主要性状多样性指数为叶面积和叶的宽长比。在3次趋势面分析中,叶周长多样性指数和宽长比多样性指数与经纬度拟合效果最好,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茅台酒厂生态功能区4种优势树种光合特征比较
张习敏, 申刚, 陈玲, 张宇斌, 乙引
2014, 34(5): 53-58.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4.05.010
[摘要](874) [PDF 1501KB](1)
摘要:
以茅台酒厂生态功能区4种优势树种为材料,通过光合作用系统仪测定夏、冬两季光合作用日变化,进而评价树种对环境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各树种上午的净光合速率(Pn)高于下午,暗呼吸速率(Rd)和光能利用率(LUE)无明显变化规律;对Pn日均值而言,在夏季,青冈栎显著高于箬竹、复羽叶栾树和构树,而在冬季,复羽叶栾树显著高于青冈栎、箬竹和构树;从夏冬两季总的Pn来看,青冈栎最高(690μmol/(m2·s)),构树最低(234μmol/(m2·s));复羽叶栾树的总Rd显著高于青冈栎、箬竹和构树,而青冈栎的总LUE最低。根据几个光合生理参数指标,该地区几种优势树种的适应能力表现为青冈栎>复羽叶栾树>箬竹>构树。
贮藏温度与时间对马缨杜鹃种子萌发的影响
张雪娟, 赵雁鸣, 李佳蔓, 赵月明, 何承忠
2014, 34(5): 59-63.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4.05.011
[摘要](831) [PDF 894KB](2)
摘要:
为探讨马缨杜鹃种子适宜的短期贮藏技术,对采自4个居群的马缨杜鹃种子进行不同温度下贮藏30d和310d的发芽试验。结果表明,贮藏30d时,常温、冷藏(4℃)和冷冻(-20℃)条件下的种子发芽率差异不显著,但发芽势差异显著,常温贮藏下发芽势最高;不同居群种子发芽率差异显著,发芽势差异不显著,其中马雄山居群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常温贮藏方法较适合于对马缨杜鹃种子30d左右的短期贮藏。贮藏310d时,常温、冷藏和冷冻条件下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差异均显著,冷藏条件下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不同居群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差异均不显著。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发芽率均表现为下降的趋势,而冷藏条件下贮藏310d的种子发芽势显著高于贮藏30d。因此,冷藏是马缨杜鹃种子310d左右短期贮藏的适宜方法。
不同产地金线莲组培快繁试验
黄淑燕, 荣俊冬, 郑郁善
2014, 34(5): 64-68.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4.05.012
[摘要](669) [PDF 3210KB](1)
摘要:
以不同产地金线莲幼嫩茎段为外植体诱导丛生芽,通过不同培养基配方的筛选,建立不同产地金线莲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金线莲最佳初代培养基分别是,福建永安产地为MS+20mg/L 6-BA+02mg/L NAA+10mg/L KT,台湾南投产地为MS+30mg/L 6-BA+02mg/L NAA+10mg/L KT,广西玉林产地为MS+40mg/L 6-BA+02mg/L NAA+10mg/L KT;最佳继代培养基分别是,福建永安产地为MS+20mg/L 6-BA +02mg/L NAA,台湾南投产地为MS+30mg/L 6-BA +03mg/L NAA,广西玉林产地为MS+20mg/L 6-BA+02mg/L NAA;在壮苗培养阶段,使用外源添加物蛋白胨后,不同产地金线莲外植体苗的生长状况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改善,最佳生根培养基分别是,福建永安产地为1/2MS+15mg/L NAA +05mg/L IBA+20mg/L ABT1,台湾南投产地为1/2MS+05mg/L NAA+05mg/L IBA,广西玉林产地为1/2MS +05mg/L NAA+10mg/L IBA+10mg/L ABT1,同时添加15g/L Ac;炼苗移栽基质V(蛭石)∶V(泥炭土)=1∶1,移栽生根率均达90%以上。
南洋楹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评价
梁仕威, 韦如萍, 晏姝, 王润辉, 郑会全, 胡德活, 张建国
2014, 34(5): 69-73.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4.05.013
[摘要](770) [PDF 1047KB](1)
摘要:
通过10余年来对南洋楹种质资源的引进及保存研究,收集来自国内外的32份优良种质资源,并进行育苗造林保存试验。结果表明,25年生林分群体平均树高522m、平均胸径709cm,平均保存率8816%;不同品系间树高、胸径、材积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采用谱系聚类法将32个品系分为3个生长类型,其中第Ⅰ类为速生型,包括CK、Y4、C2、Y3、Y7、C9、N2,比群体平均材积大152%~416%,持有良好的遗传基础和适生稳定性,可经过进一步观察验证后推广应用。
将乐林场常绿阔叶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王琦, 杜燕, 郑小贤
2014, 34(5): 74-78.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4.05.014
[摘要](799) [PDF 952KB](1)
摘要:
南方集体林区常绿阔叶林的健康问题备受关注,根据18块典型样地调查数据,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测算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常绿阔叶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对样地进行健康评价。结果表明,疾病样地占调查总面积的56%,没有不健康样地,亚健康样地占222%,健康样地占556%,优质样地占167%。将乐林场常绿阔叶林处于健康水平。
云南南滚河自然保护区昆虫丰富度分析
李春良, 徐正会, 宋扬, 张新民, 司徒英贤, 莫福燕
2014, 34(5): 79-84.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4.05.015
[摘要](750) [PDF 950KB](2)
摘要:
为揭示南滚河自然保护区的昆虫多样性,采用样地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考察、分析该保护区的昆虫丰富度,合计记录12目,110科,604属,934种。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新增记录1目,9科,127属,287种,显著丰富了蚁科、叶蝉科、蛱蝶科、白蚁科的物种。丰富度分析表明,在科级和属级阶元上丰富度依次为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膜翅目;在种级阶元上丰富度依次为鳞翅目>膜翅目>鞘翅目>半翅目。以往对南滚河自然保护区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的研究比较全面,对双翅目、膜翅目、同翅目、直翅目、等翅目及其他小目的调查明显不足。与高黎贡山、文山、无量山自然保护区的昆虫考察结果相比较,南滚河自然保护区的昆虫丰富度最高。
不同温度热处理对木材耐久性的影响
罗法三, 孙伟伦, 许民
2014, 34(5): 85-89.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4.05.016
[摘要](786) [PDF 1023KB](2)
摘要:
以落叶松和大青杨的木材为试材,用生物质燃气对其进行热处理,处理温度为150~210℃,处理时间为4h。对热处理材进行室内抗白蚁和野外埋地试验,研究不同温度热处理对落叶松和大青杨2个树种热处理材的室内抗白蚁和天然耐久性影响。结果表明,在室内抗白蚁试验中,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落叶松和大青杨热处理材的失重率均呈现增加的趋势,热处理后试材的室内抗白蚁性能降低,且随着处理温度的提高抗白蚁性能降低明显;热处理温度对落叶松试材的天然耐久性有较大影响,随着处理温度的提高,其天然耐久性越好,呈现增加的趋势,且在190℃时出现性能显著变化点;大青杨试材的天然耐久性变化规律与落叶松相反,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其天然耐久性呈现降低的趋势,且在180℃时出现性能显著变化点。
漆酶介体体系活化木纤维制备中密度纤维板的工艺优化研究
关鑫, 刘学莘, 郭明辉, 林金国
2014, 34(5): 90-94.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4.05.017
[摘要](777) [PDF 2452KB](2)
摘要:
研究基于漆酶介体体系活化天然木质素制备中密度纤维板,由响应面法分析得到漆酶介体体系活化木纤维的优化工艺为,pH 50,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为5500min,木纤维体积分数40%,ABTS摩尔浓度028mmol/L,香草醛摩尔浓度166mmol/L和漆酶活性6000U/mL。
木粉-HDPE复合材料的单板贴面效果研究
郭丽敏, 王伟宏, 王清文
2014, 34(5): 95-98.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4.05.018
[摘要](754) [PDF 1212KB](1)
摘要:
本研究在单板与木塑复合材料中间添加含有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MAPE)的薄膜,采用热压成型工艺制备单板贴面木塑复合材料,研究不同木粉含量木塑复合材料的贴面效果。结果表明,黏结层中加入MAPE后,单板与木塑复合材料之间的黏结性能明显提高,耐热、耐水性能优良;当木塑复合材料中HDPE含量为30%、黏结层中MAPE含量为HDPE含量的2%时,贴面木塑复合材料的表面胶合强度最大,为168MPa,单板没有出现浸渍剥离现象。
竹木复合工字梁静曲蠕变性能评价
董春雷, 张宏健
2014, 34(5): 99-102.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4.05.019
[摘要](704) [PDF 2095KB](1)
摘要:
为评价竹木复合工字梁(BWIB)的静曲蠕变性能和抗蠕变服役能力,借鉴美国标准ASTM D5055-04和ASTM D6815-02a检测分析BWIB的快速蠕变性能和90d蠕变性能。结果表明,BWIB的静曲蠕变符合木质材料的一般蠕变特征;BWIB 90d内发生的全程静曲蠕变挠度为533mm,其中,初始段(第1天)内发生的蠕变挠度为138mm,不可恢复的蠕变挠度为179mm,分别占试验全程静曲蠕变挠度的259%和336%;BWIB的快速静曲蠕变回弹率和90d静曲蠕变相对变形率分别为Φ=9105%和FD90=155,分别符合美国标准ASTM D5055-04规定的Φ≥900%和ASTM D6815-02a规定的FD90<20的要求;静曲蠕变对BWIB的静曲刚性无显著影响。
稳定同位素在植物水分来源及利用效率研究中的应用
吴骏恩, 刘文杰, 朱春景
2014, 34(5): 103-110.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14.05.020
[摘要](721) [PDF 939KB](3)
摘要:
介绍了稳定氢、氧、碳同位素技术在定量区分植物水分来源及利用效率研究中的应用。以往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植物根系在吸收水分过程中没有发生同位素分馏,所以通过比较和分析植物木质部水分及其可利用水源的氢氧同位素δ值,就可以定量判断植物的水源;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会产生碳同位素的分馏,从而使得植物叶片中的碳同位素组成能够成为指示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一个间接指标,是目前研究植物叶片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佳方法;稳定同位素技术作为安全的示踪剂,有助于人类了解植物的生理生态功能,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完善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同位素技术将会在生态学研究的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ISSN 2095-1914

CN 53-1218/S

Copyright © 2009《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滇ICP备10002112号-2

地址:云南昆明市白龙寺300号西南林业大学129信箱 邮编:650233

电话:0871-63863029/63862787 E-mail: swfcbjb@vip.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 技术支持:info@rhhz.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