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0卷1期

显示方式:          |     

2020-01期封面
2020, 40(1): -.
[摘要](965) [PDF 4785KB](29)
摘要:
2020-01ml 目录
2020, 40(1): 1-4.
[摘要](1131) [HTML全文] (523) [PDF 477KB](53)
摘要:
特约稿件
森林生物量模型研究综述
欧光龙, 胥辉
2020, 40(1): 1-10. doi: 10.11929/j.swfu.201907029
[摘要](5803) [HTML全文] (2740) [PDF 631KB](347)
摘要:
从单木和林分两个水平系统综述了森林生物量模型特点及其构建方法,总结了单木生物量模型的基本特点及其构建方法,重点阐述了相容性森林生物量模型构建;从林分生物量模型、林分生物量因子模型及林分生物量遥感估测模型三个方面对在林分水平森林生物量模型进行了总结探讨。提出了新模型技术在森林生物量模型构建中的应用、整合环境因子的高精度森林生物量模型研究、森林生物量遥感模型构建的不确定性、基于相容性模型的主要树种生物量数表的编制研究展望。
研究论文
马尾松无性系幼林生长性状变异分析
王胤, 姚瑞玲
2020, 40(1): 11-16. doi: 10.11929/j.swfu.201901004
[摘要](955) [HTML全文] (491) [PDF 603KB](35)
摘要:
利用10个马尾松组培无性系苗木为母株营建采穗圃,繁育扦插苗营造无性系试验林,分别使用性状表现水平分析法和加权系数法对其1年生林分内无性系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马尾松无性系地径、树高和成活率平均值分别为25.64 mm、1.32 m和95.8%,分别超过对照平均值8.5%、21.1%和6.4%,无性系生长与实生苗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 < 0.01);参试无性系地径和树高分别介于22.16~31.07 mm和1.12~1.57 m之间,生长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 < 0.05),无性系间表型变异丰富;无性系地径和树高重复力分别为0.84和0.92,生长主要受遗传控制。按20%入选率筛选出2个无性系MGC-1和MGC-7,其地径和树高平均值分别为29.80 mm和1.53 m,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3.61%和14.64%,平均现实增益分别为16.21%和15.91%,与对照相比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21.87%和37.01%。
红心材杉木生长材质变异及早期选择
郑会全, 胡德活, 王润辉, 晏姝, 韦如萍, 曾宏
2020, 40(1): 17-21. doi: 10.11929/j.swfu.201903147
[摘要](1116) [HTML全文] (410) [PDF 675KB](25)
摘要:
以广东杉木基因库中104份红心材种质为试材,对其6年生嫁接无性系生长材质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树高、胸径、材积、木材基本密度等性状在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早期红心材特征表现各异,仅有40个无性系凸显红心材特征,但重现率不一,同一无性系不同嫁接分株间红心材比率也有所不同,不同无性系早期最大红心材比率差异较大;无性系生长性状重复力较高,木材基本密度重复力0.37,红心材重现率≥50%的无性系仅有14个;生长性状间及早期红心材特征与木材基本密度间均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以胸径为选择指标,对红心材重现率≥50%的无性系进行再选择,选获cx180、cx200、cx624、cx703、cx710、cx725、cx729、cx735、cx746、cx762、cx797等11个速生红心材无性系。这些无性系红心材出现时间早,组成的群体在胸径、木材基本密度、最大红心材比率等方面均可获得正向增益。
华山松SRAP引物的筛选与验证
叶鹏, 瞿绍宏, 李云芳, 罗正平, 董云祥, 刘成, 董章宏, 鲁华, 辛培尧
2020, 40(1): 22-27. doi: 10.11929/j.swfu.201904012
[摘要](1157) [HTML全文] (405) [PDF 797KB](25)
摘要:
为筛选华山松SRAP遗传多样性引物,以华山松无性系种子园6个种源的30株优良无性系幼嫩无病害针叶为实验材料,基于SRAP标记技术,选用10条正向引物、10条反向引物,随机组合成100个SRAP引物组合,对华山松DNA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实验共筛选获得15对多态性较为丰富并且具有可重复性的有效引物;15对引物共扩增出3 767条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2 448条,占总条带数的64.99%,平均多态性比率为64.28%。所得15对SRAP引物适合作为华山松遗传多样性分析。
华南主要造林树种碳汇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及优良碳汇树种筛选
林玮, 白青松, 陈雪梅, 梁东成, 陈勇, 薛克娜, 何波祥, 文珊娜, 连辉明, 唐昌亮
2020, 40(1): 28-37. doi: 10.11929/j.swfu.201812070
[摘要](1070) [HTML全文] (501) [PDF 945KB](47)
摘要:
以广东省东江林场11龄的乔木树种比较试验林为对象,测定52个树种地上部分的主干、侧枝、树皮和树叶的含碳量,分析比较不同树种、科及植被类型含碳量差异;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优良碳汇树种评价体系和评分标准,计算评估碳汇能力指标的综合指数A值,筛选优良碳汇树种。结果表明:不同树种、不同科及不同类型的含碳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同一树种含碳量高低依次是主干>侧枝>树皮>树叶,3种植被类型树种含碳量高低依次是常绿针叶>常绿阔叶>落叶阔树,小叶竹柏、马尾松、长叶竹柏、灰木莲等12个树种为高含碳量树种;兼顾生长量和含碳量综合评价,筛选出灰木莲、厚荚相思、马尾松等8个优良碳汇树种,可在华南南亚热带地区的碳汇造林中广泛应用。
绿花百合组培芽增殖与试管鳞茎膨大的影响因素研究
吕翠竹, 王有国, 王立
2020, 40(1): 38-45. doi: 10.11929/j.swfu.201903131
[摘要](875) [HTML全文] (403) [PDF 657KB](18)
摘要:
为优化绿花百合组培芽增殖与试管鳞茎膨大的条件,分析了培养基中蔗糖含量、激素浓度及其配比、硫酸腺嘌呤及水解酪蛋白对绿花百合组培芽增殖的影响,以及蔗糖含量、激素浓度及其配比对试管鳞茎膨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3±1)℃和12 h/d光照培养条件下,MS培养基附加0.2 mg/L TDZ、0.2 mg/L NAA、30 mg/L硫酸腺嘌呤、200 mg/L水解酪蛋白和30 g/L蔗糖,有利于绿花百合增殖,增殖系数为5.59;适宜绿花百合鳞茎膨大的最佳培养基为MS附加0.5 mg/L 6-BA、0.3 mg/L NAA及60 g/L蔗糖。因此,蔗糖浓度及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绿花百合组培芽增殖,光培养下绿花百合组培芽增殖系数高于暗培养,添加适宜浓度的水解酪蛋白对不定芽的分化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并且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协同作用对组培芽增殖和鳞茎膨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水盐胁迫对榕树的生理生化影响的研究
林龙, 罗佳佳, 刘酉琳, 杨先吉, 张国防
2020, 40(1): 46-51. doi: 10.11929/j.swfu.201904041
[摘要](1063) [HTML全文] (384) [PDF 580KB](33)
摘要:
以1年生榕树扦插苗为试验对象,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析不同水盐胁迫处理下榕树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单一盐胁迫浓度为2.5‰时,丙二醛含量最小,但比CK高31.40%,单一水胁迫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最大,但比CK低31.93%;当单一盐胁迫浓度为盐浓度为7.5‰时,过氧化氢酶活性最大,但比CK高6.65%;当单一盐胁迫浓度为2.5‰时,过氧化物酶活性最大,但比CK低9.24%;当单一盐胁迫浓度为5‰时,可溶性蛋白含量最大,但比CK低10.29%;当单一盐胁迫浓度为5‰时,脯氨酸含量最大,并比CK高0.30%。单一盐胁迫处理对榕树的影响较小,其中盐浓度为2.5‰的处理抗逆性最强。可见,榕树具有一定的耐水、耐盐能力,适宜作为福州沿海地区的园林绿化防护林树种。
贵州西部废弃煤矿地先锋树种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研究
顾云兵, 全文选, 李朝婵, 唐凤华, 黄先飞
2020, 40(1): 52-61. doi: 10.11929/j.swfu.201902078
[摘要](903) [HTML全文] (402) [PDF 880KB](22)
摘要:
为了解废弃煤矿地树种多样性及环境污染状况,基于对贵州西部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的34个废弃煤矿地树种调查,并设置5个非煤矿地作对照,运用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等对百里杜鹃废弃煤矿地树种多样性进行分析和对废弃煤矿地污染状况作评价。结果表明:34个废弃煤矿地中共有先锋树种24种,隶属20科24属,树种数量明显低于非煤矿地,形成以光皮桦、杨树、构树等为优势树种的群落结构;废弃煤矿地物种多样性偏低,局部样地内较高,可能和煤矿地的海拔、坡度、废弃年限和人为干扰等因素有关。以多样性指数为指标对废弃煤矿地污染评价显示,多数废弃煤矿地的环境污染介于中污染和重污染之间。
嘉陵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资源特征研究
冯丹, 汪茜, 胡涛, 雷子勇, 李江, 宗浩
2020, 40(1): 62-68. doi: 10.11929/j.swfu.201904028
[摘要](906) [HTML全文] (384) [PDF 781KB](20)
摘要:
通过实地调查以及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掌握四川嘉陵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分布及特点,根据中国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的划分标准,对区域内植物属和种的区系地理成分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嘉陵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有维管植物175科730属1 700种,其中,大部分为种子植物,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内的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科组成都以少型科为主,占比分别为66.67%和52.70%,少型科是该保护区的优势科。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其中蕨类植物以世界分布为主,种子植物在科的区系组成中呈现出较高的热带性质,在属的区系组成中呈现出温带性质,还有一定数量的中国特有成分,体现了该保护区内植被的地带性。
无锡城市绿地凋落物数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章志琴, 林勇明, 王宛茜, 陈一昊
2020, 40(1): 69-76. doi: 10.11929/j.swfu.201903139
[摘要](1096) [HTML全文] (443) [PDF 767KB](24)
摘要:
以无锡市6类城市绿地为研究对象,测定2017年3月—2018年2月各类城市绿地的凋落物量和年凋落物现存量,分析绿地凋落物存留特征的影响因子,探讨无锡城市绿地凋落物存留特征和影响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无锡6类城市绿地年凋落物量表现为森林公园>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道路绿地;年凋落物现存量表现为森林公园>防护绿地>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公园绿地≈生产绿地。年凋落物量和凋落物现存量与绿地绿地率、乔木层盖度、灌木层盖度呈正相关,年凋落物现存量与地被层盖度呈正相关。
陕西红河谷森林公园夏季整体环境舒适度研究
杜田恬, 刘建军
2020, 40(1): 77-89. doi: 10.11929/j.swfu.201904025
[摘要](1005) [HTML全文] (436) [PDF 1355KB](16)
摘要:
基于可行性与科学性的原则,选取空气环境、声环境、气候环境及康健环境4个层面构建整体环境舒适度评价体系,并在夏季游客活动时间于红河谷森林公园内4个海拔高度各选取广场、林内、滨水3种景观空间类型进行实地监测与评价,分析整体环境舒适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单项环境因子在不同时间、海拔、景观类型间存在差异。整体环境舒适度指数随时间先上升后下降,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在3种景观类型间差异明显,表现为广场最高,滨水次之,林内最低。红河谷森林公园的整体环境舒适度于8:00及18:00前后处于Ⅱ级水平,适宜从事游憩休养活动;其余时间段均处于Ⅲ级水平,较为适宜外出游乐康养。夏季遮蔽物愈多,空气颗粒物浓度愈低,温度愈低,空气负离子浓度愈高,相对湿度越大,整体环境就愈舒适。
云南西畴蝴蝶种类与区系分析
任曦鹏, 林中阳, 杨晨, 朱恩骄, 和秋菊, 易传辉
2020, 40(1): 90-97. doi: 10.11929/j.swfu.201812041
[摘要](896) [HTML全文] (363) [PDF 624KB](16)
摘要:
为探讨西畴县蝴蝶种类和区系特点,于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采用路线调查法,利用网捕,对西畴县蝴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西畴县蝴蝶5科86属152种,其中以蛱蝶科最多,有37属73种;再次为灰蝶科,有18属24种;再次为粉蝶科,有15属23种。在世界动物区系中,西畴县蝴蝶东洋区特征明显,但有较多古北区成分和一定比例其他区系成分,古北区有分布物种达43种,占28.29%。在中国动物区系中,以西南区成分最多,有151种,占99.34%;其次分别是华南区和华中区,分有143种和122种,各占94.08%和80.26%;3区共有成分较多,有66种,占43.42%。西畴县蝴蝶东洋区特征显著,并有较多的古北区成分;同时西南、华南和华中共有成分较多,可能与该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植被分布有关。
无量山中段泽陆蛙和饰纹姬蛙食性分析
王春萍, 李秀清, 李奇生
2020, 40(1): 98-103. doi: 10.11929/j.swfu.201812043
[摘要](882) [HTML全文] (374) [PDF 624KB](20)
摘要:
对收集自云南省镇沅县无量山中段的镇沅县境内相似生境的355号泽陆蛙和144号饰纹姬蛙食物胃容物作食性研究,分析其食性组成及食物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泽陆蛙和饰纹姬蛙主要以动物性食物为主,泽陆蛙食物包括3门6纲19目,饰纹姬蛙食物包括1门2纲7目。对2种蛙进行食物多样性比较,泽陆蛙食物多样性指数为9.425,饰纹姬蛙食物多样性指数为1.473,泽陆蛙的食物多样性是饰纹姬蛙的7倍。泽陆蛙的体型大,颌宽,能取食的猎物就广泛,而饰纹姬蛙的体型偏小,颌窄限制了它只能取食小型昆虫类,因此体型差异是导致他们食物多样性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2种蛙的食物生态位重叠度达到0.673 6,说明存在食物竞争关系,而从食物多样性及食物量百分比来看,饰纹姬蛙的食性单一,食物组成主要是膜翅目和等翅目等蚁科昆虫(占98%),说明体型的差异导致的食性差异已经让同域分布的两个物种从食物组成上产生了生态位分化。
基于混合效应模型的曲靖市云南松林地上生物量遥感估测
卢腾飞, 胥辉, 欧光龙
2020, 40(1): 104-115. doi: 10.11929/j.swfu.201907044
[摘要](822) [HTML全文] (428) [PDF 4921KB](25)
摘要:
以曲靖市云南松林为研究对象,基于2016年曲靖市二类调查数据以及同时期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利用随机选取的小班样地提取遥感因子统计值建立数据集,基于不同曲线拟合定量研究曲靖市云南松林生物量估测的光饱和值;并以线性逐步回归模型为基本模型,考虑区域和龄组随机效应建立云南松林生物量遥感估测模型,以期减小生物量遥感估测中光饱和引起的估测误差。结果表明:利用三次模型拟合研究区云南松生物量饱和值为167 t/ha;不同效应水平的混合模型的拟合精度均优于一般逐步回归模型。在独立性样本检验中混合效应模型的预估精度(91.556%)要高于一般逐步回归模型的预估精度(83.826%);从生物量分段残差检验结果与研究区生物量反演结果上看,混合效应模型相较于一般逐步回归模型有着更大的估测范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高值低估和低值高估问题,减小光学遥感影像数据存在数据饱和的影响。
1999—2018年海口市江东新区景观格局时空演变分析
马昊, 许先升, 邓涛, 李玉杰, 任萧雨
2020, 40(1): 116-123. doi: 10.11929/j.swfu.201905072
[摘要](911) [HTML全文] (333) [PDF 842KB](19)
摘要:
以海口市江东新区1999年、2007年、2013年和2018年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监督分类与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将研究区分为5个景观覆盖类型,提取景观格局指数,对江东新区1999—2018年景观格局演变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9—2018年海口市江东新区景观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景观格局逐渐呈现破碎化和单一化;研究区内斑块密度和斑块数量逐渐增加,集聚度指数、蔓延度指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均下降;优势景观从1999年的林草覆盖转变为2018年的建设用地。水域面积增长15.20%,建设用地面积增长57.47%,种植土地面积增长7.72%,林草覆盖面积减少34.51%,未利用地面积减少34.43%。
曲靖市马龙区荒野格局分析
左翔, 彭树芳, 彭建松
2020, 40(1): 124-131. doi: 10.11929/j.swfu.201903095
[摘要](879) [HTML全文] (421) [PDF 929KB](19)
摘要:
以马龙区荒野为研究对象,选取距聚居点的遥远度、距可达道路的遥远度、人口分布密度、生物物理自然度4项指标进行叠加分析,绘制了马龙区荒野的分布图,并对荒野面积的水平分布、垂直分布、景观格局以及荒野保护空间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马龙区荒野在水平空间上呈环带分布格局,中部区域荒野面积相对较大、荒野质量相对较高;其外围环带区域荒野面积较小、质量较低、“孤岛化”、“碎片化”较为严重;最外围环带荒野质量又显明提高,面积较为完整。马龙区高质量荒野的储量占比较大,主要集中分布于海拔1 957~2 178 m,面积占比52.92 %。其中一级荒野斑块连通性最好,二、三级荒野斑块的破碎程度较大,四级荒野的斑块形状最复杂;现有保护形式未能对高质荒野形成全面覆盖。马龙区应加强荒野保护区建设,提高对荒野的保护覆盖率,同时通过人工手段恢复和提高低质荒野质量。研究结果可为马龙区荒野保护工作的展开提供参考。
饱水清代木材的构造腐朽程度及加固处理对其颜色的影响
韩刘杨, 田兴玲, 周海宾, 殷亚方, 郭娟
2020, 40(1): 132-138. doi: 10.11929/j.swfu.201903133
[摘要](1506) [HTML全文] (479) [PDF 833KB](14)
摘要:
以“小白礁I号”沉船主要用材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饱水考古木材构造特征、腐朽程度与加固剂种类对其加固处理颜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固剂可提高考古木材尺寸稳定性;坡垒(散孔材)比柚木(环孔材)的加固处理色差变化大;加固剂增重率和考古木材腐朽程度会影响其色差变化;加固剂分子量及其分子结构间差异是造成考古木材加固处理后各色度学参数变化规律不同的主要原因。
2种木质素的醇热反应条件研究
孙向前, 罗嘉, 包桂蓉, 张晗, 张无敌, 关清卿
2020, 40(1): 139-146. doi: 10.11929/j.swfu.201905039
[摘要](798) [HTML全文] (419) [PDF 1101KB](9)
摘要:
以华燕醇溶碱木质素和TCI脱碱木质素为原料,在180~300 ℃的亚/超临界乙醇中转化为油、炭和气体产物,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无机添加成分对产物分布和油炭化学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醇热反应温度从180 ℃升高到300 ℃,木质素原料通过裂解、重整和脱烷氧基等反应转化为了饱和脂肪链浓度增大、芳烃成分减少的生物油和以H2和烃质气体为主的气体产物,生物油的产率先降低后升高;超临界条件增强了乙醇参与反应的活性,促成气体产率急速升高;在260 ℃反应时间延长到5 h之后,油和气体的产率急速上升,可能与反应残渣的催化作用相关,但是对于木质素成炭影响不大;而H2SO4和Na2SiO3催化均对2种木质素通过醇热反应产油产气带来了不利影响。
研究简报
广州市森林公园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胡武贤, 聂晶, 江华
2020, 40(1): 147-152. doi: 10.11929/j.swfu.201908025
[摘要](770) [HTML全文] (429) [PDF 624KB](16)
摘要:
在借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影响森林公园满意度的关键指标,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抽样法对广州市11个森林公园进行调查,以随机方式对游客进行拦截访问,对所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交叉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森林公园的游客满意度主要受管理服务、内部环境、景点项目、游览路线、指示系统、停车设施、可达度、喜爱度、忠诚度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环境安静、温湿舒适、停车方便、公交地铁和(高速)公路便利、距常住地距离合意等为核心因素,管理有序、空气清新、植物丰富、景观怡人、购物餐饮租车和卫生小憩设施便利等为重要因素,景点布局新奇、游览路线合理、指示系统清晰等为边缘因素,但影响程度明显分为不同层次,但多数影响因素与游客属性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广州市森林公园建设与管理应坚持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为抓手,努力实现游客健康休闲环境与设施的供求匹配。
南平市梅口村景观生态敏感性研究
翁佳丽, 吴小刚, 林诗羽, 卢旖旸, 萧满红
2020, 40(1): 153-159. doi: 10.11929/j.swfu.201812005
[摘要](773) [HTML全文] (405) [PDF 850KB](18)
摘要:
以福建省南平市梅口村为研究对象,选取土地利用类型、地形地貌、坡度、坡向、坍塌、滑坡、距水域距离、交通通达度8个指标作为评价要素,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加权叠加法进行乡村景观生态敏感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梅口村生态环境最重要指标为土地利用类型,其次是距水域距离,第三是滑坡和崩塌,坡度和坡向一般,交通通达度和地形地貌影响较弱;距离水域越近、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和坡度较大的地区景观生态敏感性越强,而在地势较为平坦,居住点较多的地区景观生态敏感性较弱。现已集中建设居住地段为低敏感区,沿松溪河畔及周围一定程度的距离范围内为一般敏感区,靠近山脚有做部分开发利用地段为中敏感区,村域东南方向部分区域表现为较高敏感区,村域西北方向海拔最高地段表现为高敏感区。
基于GF-2影像的人工龙竹林LAI遥感估测最优尺度选择
王强, 舒清态, 赖虹燕, 罗洪斌, 王冬玲, 山丹, 字李
2020, 40(1): 160-165. doi: 10.11929/j.swfu.201910074
[摘要](760) [HTML全文] (391) [PDF 785KB](17)
摘要:
以云南省沧源县大型丛生龙竹林为研究对象,以高分二号影像为主要信息源,结合地面32块标准地调查,采用地统计学变异函数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对区域尺度丛生龙竹LAI遥感估测最优尺度选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变异函数分析的丛生龙竹最优尺度为6.9 m,基于PLSR模型分析的最优尺度为7 m,因此丛生龙竹的影像最优观测尺度为7 m。2种方法在空间最优尺度选择结果上接近,具有一致性,可为其他竹类参数遥感估测最优尺度的选择提供参考。
毛竹重组竹产品的质量及耐腐性能研究
梁哨, 陈林碧, 覃斌, 李权
2020, 40(1): 166-171. doi: 10.11929/j.swfu.201904002
[摘要](836) [HTML全文] (437) [PDF 928KB](14)
摘要:
以本色与炭化色重组竹为研究对象,按GB/T 30364—2013和GB/T 13942.1—2009检测了厚度、2 h水煮后弹性模量、2 h水煮后静曲强度、24 h吸水厚度膨胀率、内结合强度、甲醛释放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相比本色重组竹,炭化色重组竹由于高温处理竹束导致竹纤维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发生化学反应,2 h水煮后弹性模量和静曲强度以及24 h吸水厚度膨胀率分别降低了13%、12%、53%,而内结合强度增加了13%,甲醛释放量则均为E0级;毛竹达到Ⅱ级耐腐水平,本色重组竹的失重率略大于炭化色重组竹,二者耐腐等级均达到Ⅰ级强耐腐水平;密粘褶菌菌丝进入毛竹导管,并通过导管壁上的纹孔进入薄壁细胞,分泌的纤维素酶导致细胞结构被破坏;重组竹在制备过程中损失了大量的淀粉和糖类等营养物质,且酚醛树脂胶黏剂对密粘褶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内部几乎没有菌丝渗透,其天然耐褐腐能力强。
美国车厘子组织培养试验
黄玉玲, 朱跃珍, 龙媛, 杨宝明
2020, 40(1): 172-175. doi: 10.11929/j.swfu.201901022
[摘要](724) [HTML全文] (358) [PDF 584KB](14)
摘要:
采用美国思加图车厘子室内盆栽萌发的嫩芽和老芽作为外植体,分析不同处理时间对车厘子外植体萌芽效果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进行诱导增殖和生根培养,筛选最佳组培方法。结果表明:嫩芽是车厘子外植体的最佳选择,通过7 s酒精和0.1%升汞9 min消毒获得无菌体,污染率低、褐化率较低、萌芽率60%。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2 mg/L,增殖系数为3.92。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6 mg/L,生根率为100%。移栽炼苗基质比例为V(腐殖土)∶V(红土)=4∶6,盖膜驯化,保湿温度(25±2)℃,湿度80%,成活率达90%以上。
金毛狗脊内生细菌分离鉴定及其拮抗作用分析
陈泽历, 杨林毅, 陈潞, 飞进强, 柯尚艳, 郭建志, 文国松, 赵明富
2020, 40(1): 176-180. doi: 10.11929/j.swfu.201812045
[摘要](779) [HTML全文] (369) [PDF 697KB](19)
摘要:
为分离药用珍稀植物金毛狗脊内生细菌,筛选出对滇黄精上分离到的胶孢炭疽菌和腐皮镰刀菌病菌抑制效果明显的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菌株,通过生理生化反应及16 S rDNA序列分析,结合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鉴定具有明显抑菌效果的菌株。结果表明:从金毛狗脊中分离获得31株内生细菌,菌株JMGJ01对胶孢炭疽菌和腐皮镰刀菌病菌有明显的拮抗作用,鉴定出JMGJ01菌株属于类芽孢杆菌属。
研究综述
蚂蚁与植物的互惠共生关系研究进展
王亮, 张锦堂, 李宗波, 张媛
2020, 40(1): 181-188. doi: 10.11929/j.swfu.201902076
[摘要](1301) [HTML全文] (494) [PDF 637KB](38)
摘要:
植物和蚂蚁的互惠共生是生态学和生物协同进化研究的热点,长期以来一直被研究人员所关注。通过总结蚂蚁与植物的相互作用研究成果,得出了蚂蚁在植物的种子散布、传粉和保护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植物在对蚂蚁提供巢穴和食物上的关键作用,分析了这一系统仍有很多尚未解决的疑问,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也较为欠缺。提出了4个有意义的研究领域,依托我国丰富的生物资源,深入研究将有望得到有重要研究成果。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ISSN 2095-1914

CN 53-1218/S

Copyright © 2009《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滇ICP备10002112号-2

地址:云南昆明市白龙寺300号西南林业大学129信箱 邮编:650233

电话:0871-63863029/63862787 E-mail: swfcbjb@vip.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 技术支持:info@rhhz.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