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2卷4期

显示方式:          |     

封面
2022 年 4 期封面
2022, 42(4): -.
[摘要](583) [PDF 3925KB](22)
摘要:
目录
2022 年 4 期目录
2022, 42(4): 1-4.
[摘要](783) [HTML全文] (344) [PDF 514KB](32)
摘要:
特约稿件
核桃青皮提取物复配缓蚀剂对柠檬酸溶液中钢的协同效应
李向红, 邓书端, 雷然, 吴浩
2022, 42(4): 1-14. doi: 10.11929/j.swfu.202202027
[摘要](796) [HTML全文] (353) [PDF 2152KB](26)
摘要:
采用回流提取法从农林废弃物核桃青皮制备出核桃青皮提取物(WGHE),利用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WGHE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冷轧钢(CRS)在柠檬酸(H3C6H5O7)溶液中的缓蚀协同效应。结果表明:WGHE、SDBS单独使用时均能一定程度抑制1.0 mol/L H3C6H5O7对钢的腐蚀,但最大缓蚀率低于60%。当WGHE和SDBS复配后对冷轧钢具有优良的缓蚀性能,最大缓蚀率可高达94.2%,缓蚀协同效应系数均大于1,两者之间发生了缓蚀协同作用;协同效应程度随WGHE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强,但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浸泡时间为72 h和酸浓度为1.0 mol/L时达到峰值。WGHE、SDBS复配前后在钢表面的吸附行为均服从Langmuir吸附等温式,但复配后吸附平衡常数显著上升,而标准吸附Gibbs自由能更负。WGHE/SDBS为混合抑制型缓蚀剂,复配后使阴极和阳极反应腐蚀电流密度明显负移。EIS只有一个时间常数,其Nyquist图为单一弥散容抗弧,钢/酸界面的电荷转移电阻大小顺序为:WGHE/SDBS > WGHE > SDBS。SEM的微观形态证实了WGHE/SDBS复配缓蚀剂有效抑制了柠檬酸对钢表面的腐蚀,且表面粗糙度显著降低。WGHE中主要化学成分芦丁、槲皮素、1−甲基萘醌、胡桃醌与SDBS复配后也能发生协同作用,但协同效应强度弱于WGHE/SDBS。
研究论文
城镇生活污泥产品对国槐和银杏生长及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杨英杰, 唐胶, 崔超, 贾清棋, 孙昱, 彭祚登, 彭玉信
2022, 42(4): 15-23. doi: 10.11929/j.swfu.202103085
[摘要](1043) [HTML全文] (367) [PDF 2259KB](15)
摘要:
为明确城镇生活污泥产品的土地利用效果,选取北京地区常用绿化造林树种国槐和银杏新造幼林为研究对象,以城镇生活污泥产品为试验材料,设置15、30、45、60、75 kg/株共5个污泥施用量梯度,以不施污泥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方法进行污泥施用效果的对比试验,定期监测林木的生长指标、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片的氮(N)、磷(P)、钾(K)含量。结果表明,国槐胸径年增长值、冠幅投影面积年增长值在施入污泥后均有显著提高,当污泥施用量为45 kg/株时达到最大值;国槐叶片叶绿素含量随污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75 kg/株施用量下达到最高水平;施入污泥后国槐叶片的N、K含量变化不显著,高污泥施用量下P含量明显下降。添加不同量污泥后,银杏胸径年增长值、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单株施用污泥75 kg时取得最大值;不同处理间银杏叶片中的N、P、K含量变化不显著。由此可见,城镇生活污泥产品的合理施用能够促进国槐、银杏的胸径、冠幅的生长以及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国槐、银杏的绿期,但对两树种叶片中N、P、K元素积累的促进作用不显著。
不同CO2浓度下闽楠幼苗光合作用及氮素分配的响应机制
王晓, 韦小丽, 吴高殷, 梁娴
2022, 42(4): 24-30. doi: 10.11929/j.swfu.202106049
[摘要](781) [HTML全文] (381) [PDF 1111KB](15)
摘要:
为进一步探讨CO2浓度升高对闽楠幼苗光响应、CO2响应以及叶片氮素营养、氮素分配的影响,采用开顶式气室结构进行不同CO2浓度的闽楠幼苗栽培试验。结果表明:500 μmol/mol CO2处理对闽楠幼苗光合特征参数以及叶片氮含量、叶片氮素分配、光合氮利用效率无显著影响;700 μmol/mol CO2处理闽楠幼苗叶片核酮糖−1,5−二磷酸最大羧化速率、叶片氮素含量、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部分的氮素分配以及光合氮利用效率均显著降低,其中核酮糖−1,5−二磷酸最大羧化速率、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部分的氮素分配 、光合氮利用效率较对照自然浓度分别降低21.65%、12.73%、14.78%。适当的CO2浓度增加不会影响闽楠幼苗的光合作用及氮素利用,CO2浓度显著增加导致幼苗氮素含量及利用效率降低,可能是高CO2浓度下闽楠幼苗光合效率降低的原因。
月季花部性状表型多样性研究
尹世华, 李传林, 黄晓霞, 李淑斌, 程小毛
2022, 42(4): 38-47. doi: 10.11929/j.swfu.202105060
[摘要](870) [HTML全文] (385) [PDF 1653KB](22)
摘要:
为研究月季花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从73份月季资源中选定了9个花部性状进行相关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月季各品种间存在显著不同,遗传多样性变异丰富。其中,6个定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值为64.00%,花头数的变异系数最大;定量描述性状的多样性大于定性描述性状的多样性,花瓣数的多样性指数最大。73份月季品种中存在极显著相关的性状有15对;在欧氏距离为10处可将73份月季品种划分为3组;前3个主成分能够表现出9个花部性状的多数信息,累计贡献率为71.19%,贡献率最大的为第一主成分,达44.50%。73份月季资源中‘绯扇月季’的综合得分最高,‘无刺野玫瑰’的综合得分最低,结合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花朵直径、花瓣长、花瓣宽、花瓣面积和花头数可作为月季花部性状的综合评价指标。
国槐不同器官转录组分析及EST−SSR引物开发应用
郁洁, 徐立人, 庞新博, 刘朝华, 李泳潭, 原阳晨, 董研
2022, 42(4): 48-58. doi: 10.11929/j.swfu.202105010
[摘要](3006) [HTML全文] (1718) [PDF 2731KB](10)
摘要:
以国槐品种“青云1号”的根、茎、叶3种不同器官为材料,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其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其根、茎、叶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EST−SSR分析。通过转录组两两对比筛选得到的根 vs. 茎、根 vs. 叶及茎 vs. 叶差异基因数分别为51937、52711和7193条,进一步对其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差异基因显著富集于代谢过程、催化活性、糖酵解和糖质新生等功能。EST−SSR分析表明,国槐根、茎、叶的SSR序列长度均在10~80 bp间变化,主要以10~22 bp的短序列为主,且主要以单核苷酸重复为主,从30对有效性引物中筛选出9对多态性较高的引物,并构建了11个不同国槐无性系的指纹图谱。
舞毒蛾气味结合蛋白基因克隆及对CO2胁迫的响应
王建国, 孙丽丽, 李欣悦, 苑冉, 曹传旺
2022, 42(4): 59-66. doi: 10.11929/j.swfu.202104055
[摘要](596) [HTML全文] (314) [PDF 2655KB](15)
摘要:
气味结合蛋白(OBPs)可以特异性地结合并运输气味分子,在昆虫嗅觉系统感受气味分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讨舞毒蛾OBP基因特性及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规律,克隆了2个舞毒蛾OBP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基因特性,并通过qRT−PCR技术研究不同CO2浓度下OBP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结果表明LdOBP1LdOBP2基因开放阅读框(ORF)分别为450 bp和417 bp,编码149和138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19.41 kDa和15.35 kDa,理论等电点为11.17和6.73,LdOBP1为碱性蛋白,LdOBP2为酸性蛋白。LdOBP1和LdOBP2均无明显跨膜区域,LdOBP1无信号肽序列,而LdOBP2在1~22位有信号肽序列。进化树分析表明舞毒蛾LdOBP1和LdOBP2分别与桃小食心虫OBP(AYD42195.1和AYD42180.1)亲缘关系较近。舞毒蛾OBPs基因均在幼虫头部表达水平最高。高浓度CO2下显著抑制了舞毒蛾幼虫各组织LdOBP1基因的表达,而LdOBP2基因在高浓度CO2下头部和中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诱导上升。舞毒蛾OBPs基因均在成虫触角表达水平最高,高浓度CO2下显著抑制舞毒蛾雌、雄成虫触角LdOBP1LdOBP2基因表达。舞毒蛾可能通过调控各组织OBPs基因的表达水平来响应CO2胁迫。
基于工业CT扫描研究喀斯特地区土壤大孔隙结构特征
阚晓晴, 程金花
2022, 42(4): 67-75. doi: 10.11929/j.swfu.202105048
[摘要](686) [HTML全文] (536) [PDF 1780KB](14)
摘要:
以云南省建水县喀斯特地区的天然次生林、人工云南松纯林、灌木及天然草本共4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利用拓扑原理及工业CT扫描技术,识别研究区4种植被类型条件下的土壤大孔隙网络结构,并结合VG Studio MAX软件,定量分析大孔隙的弯曲度、扭曲度、趋向性等特征。结果表明:4种植被类型的土壤持水量依次为天然草地>灌木>天然次生林>人工云南松纯林,土壤毛管孔隙度依次为灌木>草地>人工云南松纯林>天然次生林,天然草地无深层根系但破碎程度高,人工林20~30 cm深的土壤破碎程度更低,且人工林的累积扭曲度接近天然次生林和天然草地的1.30倍,因此人工恢复后的土壤结构复杂,可有效延长土壤水分的滞留时间。坡下大孔隙在有、无根系的条件下,均具有明显的偏向性,且不对称。4种植被类型的大孔隙偏向性依次为天然次生林>人工云南松纯林>灌木>天然草地。
武夷山米槠林群落凋落物动态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黄石德
2022, 42(4): 76-83. doi: 10.11929/j.swfu.202106065
[摘要](1237) [HTML全文] (710) [PDF 1127KB](8)
摘要:
为探索森林凋落物动态及与气象因子间的关系,选择武夷山米槠林群落为研究对象,于2016—2019年对其凋落物量和气象因子开展为期4a的定位监测,探索凋落物量的季节格局及其气象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米槠林群落年均凋落物量为(487.24 ± 11.63) g/(m2·a),其中落叶是米槠林群落凋落物中的绝对优势组分,占凋落物总量的(77.03 ± 1.93)%;其次为落枝和碎屑组分,繁殖器官仅占(1.15 ± 0.17)%。米槠林群落凋落物总量和落叶年内动态模式呈双峰曲线,峰值和次峰值分别出现在4月和11月。而落枝和凋落碎屑年内出现3次峰值,谷值均出现在8月;凋落繁殖器官主要集中在4—7月和10—12月,这与其物候节律相关。除凋落繁殖器官与落叶、落枝未达到显著相关,其他凋落物不同组分间均显著相关。月凋落物量与当月降水量、日最大降水量及其太阳辐射显著相关,而与当月气温和风速无显著相关。然而,月凋落物量与当月前2~4个月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显著正相关。因此,基于长期凋落物动态的数据分析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变化。
滇西北挺水植物黑三棱叶形态性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牛孟莹, 郭辉军, 孙梅, 肖德荣, 刘振亚, 艾静, 王娜, 赵飘
2022, 42(4): 84-95. doi: 10.11929/j.swfu.202103032
[摘要](817) [HTML全文] (364) [PDF 2547KB](11)
摘要:
为探讨高原湿地植物的叶形态适应性,选取滇西北典型湿地碧塔海、纳帕海、泸沽湖和拉市海为研究地点,测定其共有的湖滨带植物黑三棱叶形态性状,并收集研究地小环境因子,探讨黑三棱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检测影响黑三棱叶形态性状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叶大小、气孔密度和大小、叶脉密度、叶厚度、比叶质量以及叶干质量在4个研究地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与低海拔地区相比,高海拔地区的黑三棱具有更小的叶大小、更低的气孔密度、更大的气孔大小以及更低的叶干质量;叶面积、叶宽度、气孔密度、气孔指数以及叶厚度随着纬度的增加,随之减小;而叶长宽比、气孔大小和比叶质量则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大。温度是影响黑三棱叶形态性状的主要环境因子,叶大小、气孔密度、叶厚度以及叶干质量均与年均温、最暖月均温、最冷月均温呈显著正相关;而气孔大小与3个温度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叶脉密度与最暖月均温也呈显著正相关。叶形态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的性状关联;叶大小与气孔密度、叶脉密度、叶厚度、叶干质量、比叶质量间呈正相关,而与气孔大小间呈负相关;叶厚度与气孔密度、气孔指数间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气孔大小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东川小江流域河漫滩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刘艳, 苏怀, 李伟康, 董铭
2022, 42(4): 96-105. doi: 10.11929/j.swfu.202105025
[摘要](679) [HTML全文] (332) [PDF 1565KB](16)
摘要:
以小江河漫滩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在河流上、中、下游采集42个河漫滩沉积物样品,对其理化性质及Cu、Pb、Mn、Zn、Cr、Cd共6种重金属含量进行测试,并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法进行污染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小江河漫滩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Mn、Zn、Cr、Cd元素浓度分别为218.68、93.48、1347.97、414.39、71.04、2.47 mg/kg,除了Cr,其他元素含量均超过昆明土壤重金属环境背景值(Cu:69 mg/kg、Pb:41 mg/kg、Mn:606 mg/kg、Zn:90 mg/kg、 Cd:0.27 mg/kg)。Cd、Zn元素含量均值分别是环境背景值的9.17、4.60倍,分布存在空间差异性,主要污染源自人类活动;单项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系数\begin{document}$ {{E}}_{{r}}^{{i}} $\end{document}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Cd(274.98)、Cu(14.67)、Zn(4.60)、Mn(2.22)、Pb(1.79)、Cr(1.44),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的均值为300达到强生态风险程度;小江河漫滩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u、Zn处于富集状态,Cd处于高富集状态。因此,小江流域已出现重金属污染,且存在潜在生态风险,需要采取适当的监测和相应的治理措施。
松材线虫侵染不同抗性松树后寄生适应性与致病力的变化
应晨希, 胡龙娇, 刘红斌, 吴小芹
2022, 42(4): 106-116. doi: 10.11929/j.swfu.202104019
[摘要](766) [HTML全文] (374) [PDF 1249KB](6)
摘要:
为研究不同毒力松材线虫在不断侵染抗性不同松树后其寄生适应性和致病力的变化,选取松材线虫强毒和弱毒虫株,循环接种至不同抗性松幼树(抗性马尾松、火炬松和黑松),通过测定松材线虫致病力、种群相关寄生适应性(RHS)系数、种群性比及线虫分泌的纤维素酶活的变化,探究松材线虫寄生适应性与致病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抗性松幼树无论是接种强毒还是弱毒虫株,其感病程度高低顺序依次为黑松>火炬松>抗性马尾松;经循环接种线虫3次后,3种松幼树的发病率均提高;且无论是强毒还是弱毒松材线虫种群其RHS系数均明显提高循环侵染抗性寄主后松材线虫多数种群的雌雄性比增加。通过检测松材线虫种群纤维素酶活力的变化表明,循环接种不同抗性寄主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松材线虫种群的纤维素酶活力,且循环侵染高抗马尾松幼树的增强效应最为显著。将经循环接种后的松材线虫虫株再接种黑松幼树进行致病力测定发现,接种经循环接种处理的强毒和弱毒松材线虫虫株的黑松幼树其发病时间较对照均不同程度缩短,其中发病最快的为接种ZJ−Ma种群和ZJ−Huo种群;即便发病最慢的接种YW4−Huo种群和YW4−Hei种群的处理也比对照提前12 d发病;且接种YW4−Ma、YW4−Huo和YW4−Hei种群的黑松的发病率分别达到87.5%,87.5%和75%。因此松材线虫通过多次侵染松幼树其种群适应性可得到明显提高,雌虫比例会增大,致病力会进一步增强,且循环侵染抗性松幼树后的增强效应更为显著。
基于树冠形态特征因子的云南红豆杉单木生物量模型拟合
欧建德, 欧家琳, 康永武
2022, 42(4): 117-124. doi: 10.11929/j.swfu.202105033
[摘要](854) [HTML全文] (403) [PDF 936KB](19)
摘要:
以3年生福建省明溪县云南红豆杉原料林为研究对象,以地径、树高为基础自变量,导入冠幅、冠形率、树冠率等树冠形态特征自变量,用逐步回归的方法优选系列单木生物量理想数学模型。采用独立样本的检验方法,对优选模型进行t检验与偏差检验,估算预测精度。结果表明:导入树冠形态特征自变量后明显提高单木生物量模型的判定系数,且模型较未导入树冠形态特征有着更好偏差与预测精度表现。树冠形态结构显著影响红豆杉单株生物量;冠幅和冠形率明显促进枝叶生物量、茎干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树冠率、冠幅明显促进红豆杉总生物量。在系列红豆杉单木模型导入树冠形态特征因子是必要的,可提高系列生物量模型的预测效果。系列优选的生物量模型均通过t检验、偏差检验,模型的预测精度均在92.36%以上,可以用于生产中的生物量预测。
威海市双岛林场黑松海防林森林资源质量状况评价
周志峰
2022, 42(4): 125-132. doi: 10.11929/j.swfu.202105044
[摘要](850) [HTML全文] (370) [PDF 1018KB](9)
摘要:
以威海市双岛林场黑松海防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层次分析的方法,构建森林资源质量状况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各评价指标合成权重乘以实测值对应的等级赋值,然后相加得出森林小班的森林资源质量状况指数,再以面积加权平均法推算出森林经营单位的森林资源质量状况指数。结果表明:自然度、优势树种组成比例、土壤厚度3项指标对森林资源质量状况存在重要影响,贡献率分别为0.1292、0.1195和0.1127;而研究对象的前2项指标得分相对较低,从而降低了评价结果,其森林资源质量状况指数为0.61,评价等级为“良”。
内蒙古罕山次生林区木质残体储量特征研究
管立娟, 赵鹏武, 周梅, 舒洋, 乌艺恒, 陈佳佳
2022, 42(4): 133-140. doi: 10.11929/j.swfu.202105054
[摘要](792) [HTML全文] (382) [PDF 1287KB](7)
摘要:
以赛罕乌拉、罕山、青山为试验地,按照罕山次生林区年平均降水量由低到高的分布梯度,对木质残体(WD)的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赛罕乌拉阔叶林的WD储量为(128.88±32.13) m3/hm2,罕山和青山相对较低。罕山次生林区的储量主要以倒木和枯立木的形式存在,并初步断定WD的积累主要源于高干旱背景下的森林死亡。调查WD储量的径级发现赛罕乌拉主要以大径级为主,罕山和青山以中小径级为主;WD的储量不仅受海拔的影响,还受年平均降水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WD未来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更新恢复和水土保持等方面将产生很多积极的作用,但是高储量WD的分布在半干旱区对森林生态系统火灾防控、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健康、森林死亡等经营管理方面的负面影响应引起重视,根据研究表明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简报
樟叶越桔叶2个新6−O−咖啡酰葡萄糖苷的分离鉴定
李楚然, 李娜, 刘云, 杨晓琴, 张颖君, 刘惠民, 赵平
2022, 42(4): 141-146. doi: 10.11929/j.swfu.202012053
[摘要](1104) [HTML全文] (397) [PDF 936KB](18)
摘要:
为进一步挖掘樟叶越桔叶中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LH−20、Diaion HP20等多种柱层析方法,从其叶的80%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新的6−O−咖啡酰葡萄糖苷,分别命名为樟叶越桔苷K(dunalianoside K,1)和樟叶越桔苷L(dunalianoside L,2),它们的化学结构通过HRMS、1H NMR、13C NMR、HSQC、HMBC和COSY等波谱分析得到确定。
滇黄精多糖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肖坤敏, 马佳钰, 王军民, 毕雪琼, 刘艳, 华燕
2022, 42(4): 147-154. doi: 10.11929/j.swfu.202103016
[摘要](730) [HTML全文] (399) [PDF 2615KB](8)
摘要:
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 响应面法对滇黄精多糖提取条件进行优化;采用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树脂纯化多糖后,以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体外抗氧化模型,测定纯化前后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滇黄精多糖的最优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30(g/mL),提取时间1.5 h,提取温度80 ℃,滇黄精多糖提取率为20.70%。滇黄精粗多糖、纯化后中性多糖和酸性多糖清除 ABTS+·自由基的半清除浓度分别为 2.442、0.825、0.444 mg/mL,与样品浓度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且纯化后ABTS+·自由基清除率提高了5.55倍。
云南省两栖类新属纪录—越南姬蛙属
吴东益, 刘小龙, 刘春雨, 史兴惠, 杨泽鹏, 施德山, 袁智勇
2022, 42(4): 155-160. doi: 10.11929/j.swfu.202108048
[摘要](601) [HTML全文] (366) [PDF 983KB](20)
摘要:
2019年7月,在中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两栖纲无尾目姬蛙科(Günther 1858)标本一号。该标本体型较小,头体长为16.8 mm。背部皮肤整体呈砖红色,有微微凸起的微小白色疣粒散布于背部、侧腹和后肢背部;吻部至颞部为黑褐色,掺杂有少量白色斑块,手指第一指很短等形态特征与Vietnamophryne orlovi(Nikolay 2018)的形态特征一致。基于16S rRNA基因片段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的样本与V. orlovi聚在一支,遗传距离较小,为0.9 %(Kimura−2−Parameter),确定该标本是V. orlovi,为中国新属记录,将其中文名记录为“越南姬蛙属”,该物种的中文名记录为“奥氏越南姬蛙”。
基于Logistic和GWR Logistic的雷州半岛野火驱动因素的分析
梁赛英, 苏漳文
2022, 42(4): 161-169. doi: 10.11929/j.swfu.202104077
[摘要](767) [HTML全文] (438) [PDF 1744KB](12)
摘要:
利用全局Logistic和地理加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2001—2018年中国雷州半岛热带野火的空间分布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1—2018年雷州半岛野火的总体分布是空间聚集的。雷州半岛野火的驱动因子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GWLR模型更好地解释了这种关系;该地区野火主要是由气象因素驱动的,特别是气温日较差和降雨量驱动的;此外,雷州的野火更多地是由人类活动驱动的,尤其是对农田的管理。本研究可为区域火灾管理战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气候和区段对昆明蒋家沟流域山地失稳性坡面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高若允, 蔡子昕, 杨柳生, 余杭, 李松阳, 林勇明, 王道杰, 李键
2022, 42(4): 170-177. doi: 10.11929/j.swfu.202109066
[摘要](624) [HTML全文] (266) [PDF 1155KB](3)
摘要:
根据蒋家沟流域的气候垂直带谱,选取了流域内温带湿润山岭区(TH)、亚热带和暖温带半湿润区(SW)、亚热带干热河谷区(SD)为研究区,分析典型失稳性坡面土壤养分含量、化学计量比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气候和区段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C∶N、C∶P和N∶P分别介于10.98~29.43、22.39~38.19和1.74~2.20,TH的C∶N、C∶P显著高于SW、SD,表明良好的水热条件有利于土壤养分积累。土壤C∶N、C∶P与N∶P整体上呈现稳定区 > 失稳区 > 堆积区的变化趋势且三者间差异显著,表明区段显著影响土壤C∶N、C∶P与N∶P;气候因子(温度与降水)显著影响蒋家沟流域的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因此,水热条件良好的温带湿润山岭区土壤化学计量比(C∶N和C∶P)高于其他两个气候区,亚热带和暖温带半湿润区、亚热带干热河谷区的土壤化学计量比受坡面稳定性影响,总体表现出稳定区 > 失稳区 > 堆积区的区段显著差异趋势。
基于傅里叶红外光谱预测翅荚木顺纹抗压强度
陈博文, 胡娟, 金咏琪, 郑安, 颛孙浩, 林金国, 关鑫
2022, 42(4): 178-183. doi: 10.11929/j.swfu.202106010
[摘要](709) [HTML全文] (303) [PDF 1339KB](8)
摘要:
以傅里叶红外光谱研究为基础,测量翅荚木样本抗压强度与光谱数据,剔除异常值,选择多元散射校正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SPA算法对光谱波数进行选择,利用PLS建立抗压强度预测模型,加入试样的厚度与宽度作为自变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SPA算法对预处理后的光谱数据进行波段选择可以加强光谱的预测能力,最后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与预测标准偏差分别为0.9000、1.5366,能够满足对翅荚木无损检测的需求,若添加样本的宽度与厚度作为自变量,建立的预测模型决定系数与预测标准偏差分别为0.9046、0.9325与1.7109、1.3685。
研究综述
西伯利亚杏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张胜利, 张亚力, 白玉娥, 代金玲
2022, 42(4): 184-188. doi: 10.11929/j.swfu.202106026
[摘要](879) [HTML全文] (403) [PDF 892KB](11)
摘要:
西伯利亚杏耐寒、抗旱,是我国“三北”地区重要的生态经济树种,通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西伯利亚杏遗传育种研究进展,包括分子标记开发、遗传多样性检测、基因组和转录组的研究、重要功能基因鉴定以及良种选育和繁殖技术。讨论了西伯利亚杏分子遗传研究的发展前景、育种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西伯利亚杏育种目标应该更多样化,加快遗传理论研究,开展分子辅助育种实践的建议。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ISSN 2095-1914

CN 53-1218/S

Copyright © 2009《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滇ICP备10002112号-2

地址:云南昆明市白龙寺300号西南林业大学129信箱 邮编:650233

电话:0871-63863029/63862787 E-mail: swfcbjb@vip.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 技术支持:info@rhhz.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