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3卷3期

显示方式:          |     

封面
2023 年 3 期封面
2023, 43(3): -.
[摘要](1050) [PDF 9994KB](53)
摘要:
2023 年 3 期目录
2023, 43(3): 1-4.
[摘要](1101) [HTML全文] (616) [PDF 523KB](50)
摘要:
研究论文
滇东南珍稀古老植物蒜头果种子结构及子叶多样性研究
王娟, 普甜
2023, 43(3): 1-9. doi: 10.11929/j.swfu.202303025
[摘要](892) [HTML全文] (608) [PDF 3284KB](42)
摘要:
对中国特有珍稀古老植物蒜头果果实和种子的结构、种胚中的子叶多样性特征进行形态解剖学和比较发育学研究,揭示蒜头果果实和种子结构的形态解剖学特征,首次发现蒜头果种胚子叶多样化现象及其规律特征,从解剖学的角度解释了蒜头果种子属生理后熟种子,不能及时萌发。结果表明:蒜头果的果皮和种子分别占果实鲜质量的58.52%和41.47% ,占干物质质量的27.0%和73.0%;种子鲜重12.48~29.61 g,由种壳、胚乳和种胚组成,分别占种子鲜质量的29.57%、70.41%和0.022%,占种子干物质质量的20.71%、79.29%和0.006%。因此,蒜头果的种胚极小,胚乳丰富。种胚由子叶、胚芽、胚轴和胚根4个部分组成,但种胚的子叶数量却为2~5枚不等,3枚和4枚子叶的种胚占绝大多数(87%以上),且随蒜头果分布海拔的升高呈增加趋势,首次发现蒜头果种胚中的多子叶及多样性现象。不同海拔的种子统计说明,蒜头果种胚多子叶及多样性现象不是自然变异或基因突变产生,而可能与蒜头果处于被子植物基部较原始的位置及其古老性有关。这一发现对蒜头果在被子植物中的系统地位及其演化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死皮橡胶树恢复产胶过程中树皮结构及胶乳生理动态分析
袁坤, 何晶, 冯成天, 胡义钰, 刘辉, 何其光, 王真辉
2023, 43(3): 10-16. doi: 10.11929/j.swfu.202112069
[摘要](819) [HTML全文] (583) [PDF 2901KB](26)
摘要:
采用1−MCP促进死皮树恢复产胶,测定死皮树恢复产胶过程中树皮结构及胶乳产量、无机磷、硫醇、蔗糖、黄色体破裂指数等生理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促进死皮树恢复产胶过程中,死皮树的树皮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树皮中黄皮有效乳管列数增加,石细胞和膨大乳管面积减少。从胶乳生理参数的变化来看,胶乳产量呈显著上升趋势,处理前死皮树的胶乳产量为19.89 mL,死皮树恢复产胶后胶乳产量显著增加至最大值,达151.17 mL;硫醇和无机磷含量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处理前死皮树硫醇和无机磷含量分别为0.64 mmol/L和11.26 mmol/L,死皮树恢复产胶后,硫醇和无机磷含量均显著增加至最大值,分别为1.19 mmol/L和14.56 mmol/L;蔗糖含量的变化趋势与胶乳产量的变化趋势一致,也呈显著上升趋势;黄色体破裂指数在死皮树恢复产胶后显著下降至最低值,为13.47%。总体来看,死皮树恢复产胶过程中,硫醇、无机磷和蔗糖含量的变化与胶乳产量的变化呈正相关,而黄色体破裂指数的变化则与产量呈负相关。
外源脯氨酸对大叶樟幼苗碱胁迫的缓解效应研究
张丽华, 韩浩章, 李素华, 赵荣, 王芳, 王晓立
2023, 43(3): 17-23. doi: 10.11929/j.swfu.202112026
[摘要](834) [HTML全文] (587) [PDF 1035KB](28)
摘要:
以1年生大叶樟幼苗为材料,在150 mmol/L Na2CO3处理条件下,外源喷施不同浓度的脯氨酸溶液,14 d后测定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渗透调节能力及抗氧化能力,分析脯氨酸对大叶樟碱胁迫的缓解效应及其机理。结果表明:适宜浓度外源脯氨酸明显降低碱胁迫下大叶樟幼苗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提高叶绿素含量、FoFmFv/FmqNqP,提高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苹果酸含量和脯氨酸含量,提高SOD、POD、CAT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降低PAL活性;高浓度脯氨酸明显降低碱胁迫下大叶樟幼苗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和Fv/Fm,提高FoFmqN、SOD活性、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而叶绿素含量、qP、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苹果酸含量、CAT活性、总抗氧化能力、PAL活性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抗碱综合评价值D在150 mmol/L脯氨酸处理时达最高值0.917。因此,外源喷施150 mmol/L的脯氨酸能缓解大叶樟幼苗碱胁迫,苹果酸参与脯氨酸缓解大叶樟幼苗碱胁迫过程。
降香黄檀根系性状对石灰岩石砾的适应响应
覃桂丽, 玉舒中
2023, 43(3): 24-32. doi: 10.11929/j.swfu.202201029
[摘要](674) [HTML全文] (543) [PDF 2926KB](24)
摘要:
以 1年生降香黄檀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全根和两室裂根系统,设置黑褐色石灰土和石砾2种基质,分析降香黄檀根系性状对整体和局部石灰岩石砾基质的适应性与协调关系。结果表明:与生长在全根系统黑褐色石灰土基质中的植物相比,生长于石砾基质和两室裂根系统中的植物苗高、地径增长量、生物量和根系总根长、根尖数、根平均直径和根尖基本分生组织厚度均降低,其中生长于石砾基质的显著性降低,但分枝密度均在不断增加。即在整株和局部根系组织策略上,降香黄檀主要通过优化各器官系统之间的资源分配和增加分枝密度,减小根平均直径从而增加与基质的接触面积来适应石灰岩石砾的胁迫。
氮磷叶面喷施对云南松苗木叶绿素含量及其异速生长关系的影响
黄键, 王德新, 杨松, 郑超凡, 陆庄跃, 许玉兰
2023, 43(3): 33-41. doi: 10.11929/j.swfu.202209014
[摘要](2341) [HTML全文] (1526) [PDF 1169KB](26)
摘要:
以2年生云南松苗木作为试验材料,采用氮、磷2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对云南松幼苗进行氮、磷叶面喷施,分析不同氮磷浓度叶面喷施对云南松苗木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磷浓度叶面喷施对云南松苗木叶绿素有一定的影响,表现为中氮低磷能有效促进云南松苗木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以及叶绿素(a + b)含量的增加。氮、磷叶面喷施也改变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b含量的积累速度,且这种相对生长关系随时间会发生改变,在单施磷的情况下叶绿素a含量的积累速率相对于叶绿素b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在单施氮或氮磷配施情况下变化较为复杂。通过氮、磷叶面喷施用量与叶绿素含量间的回归关系构建了方程,单因素效应分析确定适宜的氮、磷叶面喷施用量。可见,氮、磷叶面喷施对叶绿素含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以中氮低磷效果明显,以氮为主导因子,叶绿素a含量与叶绿素b含量的相对生长关系随氮、磷用量及测定时间发生变化。
胡杨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家族耐逆境的分子机理研究
鲁松松, 白丽霞, 姚耀源, 张晓玮
2023, 43(3): 42-55. doi: 10.11929/j.swfu.202109036
[摘要](1927) [HTML全文] (1273) [PDF 3765KB](26)
摘要:
以已有基因组或转录物组数据的杨柳科树种为参考,采用生物信息学的常规方法,对胡杨SOD基因家族现状、同源关系、蛋白质三维结构及各家族成员对盐胁迫的响应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以探索其分子水平的适应机理。结果表明:杨柳科树种基因组中SOD基因家族由Cu, Zn−SOD(CSD)、Mn−SOD(MSD)、Fe−SOD(FSD)3个亚家族组成,胡杨基因组中分别含有7、3、2个SOD基因亚家族成员,其中FSD3已被假基因化而失去功能,FSD1基因在胡杨叶组织中被高表达。MSD亚家族基因在胡杨和毛果杨的根和叶愈伤组织中均具有较高表达量,MSD1基因是盐胁迫条件下唯一持续上调的基因;MSD1(187K−T和202H−N)和MSD2(97R−N)3个氨基酸突变引起四聚体亚基间相互作用增强,使得2 种MSD亚型均具有较高的蛋白质稳定性,有利于蛋白质积累到较高的浓度。
复羽叶栾树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肖明昆, 聂恺宏, 沈绍斌, 刘倩, 段春芳, 李月仙, 张林辉
2023, 43(3): 56-63. doi: 10.11929/j.swfu.202111031
[摘要](775) [HTML全文] (558) [PDF 1193KB](22)
摘要:
为明确复羽叶栾树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模式,以筛选到的52条CDS蛋白质编码序列为研究对象, 利用Codon W 1.4.2和在线软件CUSP等获取复羽叶栾树密码子的GC、RSCU、ENC等参数,并进行中性绘图、PR2−plot和最优密码子分析。结果表明:复羽叶栾树密码子不同位置上的GC含量表现为GC1(47.27%)>GC2(39.49%)>GC3(29.84%),且有29个密码子RSCU>1,其中有28个以A/U结尾,表明密码子偏好以A/U结尾。有效密码子数ENC值在36~61之间,密码子使用偏性较弱。ENC与GC3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密码子第3 位上的碱基组成影响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中性分析结果显示,GC3与GC12间无显著的相关关系(r = 0.198,P>0.05),回归系数为0.2652,说明选择对密码子使用偏好性有重要影响。ENC−plot分析和奇偶偏好性分析表明,密码子偏性也受到其他因素影响。综合分析发现复羽叶栾树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较弱,选择为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最终确定CUU、GUU、AGU、GCA、CAA、CAU、AAA、GAU、CGU、CGA、GGU、GGA共12个为最优密码子。
高黎贡山松科植物群落特征研究
李双智, 覃家理, 何贵品, 牟凤娟, 刘江华
2023, 43(3): 64-70. doi: 10.11929/j.swfu.202203013
[摘要](920) [HTML全文] (620) [PDF 947KB](38)
摘要:
通过与云岭保护区、玉龙雪山、轿子雪山、无量山、哀牢山、药山、苍山和南迦巴瓦峰松科植物进行相似性系数比较,研究高黎贡山松科植物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高黎贡山共分布有松科植物6属16种(含种下等级),是构成高黎贡山暖温性针叶林和寒温性针叶林的主要组成成分,同时首次报道了缅甸云杉在该地区的分布。高黎贡山暖温性针叶林和寒温性针叶林的主要优势种由松属、冷杉属和铁杉属的种类构成;属的地理分布区类型由北温带分布及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构成,种的分布类区类型则以中国—喜马拉雅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为主。高黎贡山松科植物与南迦巴瓦峰相似程度最高,与哀牢山相似程度最低。
极小种群云南梧桐的群落特征研究
茶武婧, 石明, 杜凡, 王粤, 戴蓉
2023, 43(3): 71-78. doi: 10.11929/j.swfu.202201008
[摘要](773) [HTML全文] (692) [PDF 2974KB](35)
摘要:
通过实地调查、结合文献与标本记录,归纳和分析了云南梧桐的地理分布、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成分和种群现状、濒危原因。结果表明:云南梧桐间断分布于金沙江上游至中游生境较湿润的沟箐或阴坡区域,记录到17个分布点;香格里拉尼汝河谷分布点为滇川交界的藏区,人烟稀少,生境陡峭湿润,是目前云南梧桐种群面积最大(0.7 km2)、数量最多(10000余株),保存最自然和完好的类型;云南梧桐为古地中海退却后的残遗种,野生种群开花结实量少,种子被动物取食、生境制约、人为影响等多重因素造成其分布点少、自然更新率极低,个体少、处于濒危状态。
环境因子对伏牛山南麓栓皮栎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
陈玉婷, 王菁华, 张慧, 燕怡帆, 朱雅, 崔志鹏, 任学敏
2023, 43(3): 79-86. doi: 10.11929/j.swfu.202205003
[摘要](858) [HTML全文] (528) [PDF 1054KB](33)
摘要:
在伏牛山南麓栓皮栎群落内设置30块样地,对物种组成、多样性及环境因子进行了系统调查,采用RDA和偏RDA排序法分析了环境因子对群落物种组成的影响,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探讨了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6个环境因子共解释了栓皮栎群落物种组成变异的45.38%,其中坡向和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净效应达显著水平(P<0.05),为影响物种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作为建群种的栓皮栎在热干坡向、土壤碱解氮含量低的生境有最多的分布;坡向、枯落物厚度、灌木盖度、土壤pH和碱解氮含量能够显著(P<0.05)影响栓皮栎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较冷湿坡向、枯落物较厚、灌木盖度较高、土壤酸度较大且碱解氮含量丰富的生境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
不同区域尺度下生境类型和环境因子对直翅目昆虫多样性的影响
何卫强, 张翔, 高舒桐, 李巧, 陈又清
2023, 43(3): 87-95. doi: 10.11929/j.swfu.202110030
[摘要](830) [HTML全文] (631) [PDF 1423KB](25)
摘要:
于2019年8月和10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对西双版纳直翅目昆虫进行采集,分析不同生境类型以及环境因子对直翅目昆虫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共采获直翅目昆虫1624头,属于21科62属169种。在西双版纳州级尺度上,物种丰富度高于县域尺度。在不同的生境中,在西双版纳州级尺度上,直翅目昆虫的物种丰富度(P<0.05)和Chao−1估计值(P<0.05)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县域尺度上,物种丰富度、物种多度和Chao−1估计值没有特定的规律;群落结构相似性的分析显示:在西双版纳州级尺度上,直翅目昆虫群落结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5),在县域尺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直翅目昆虫物种丰富度和多度不仅受到生境类型(P<0.01)的影响,而且温度、海拔和生境质量对直翅目昆虫物种丰富度和多度均有影响。综上所述,在变动区域尺度上,生境类型和环境因子变化的相互作用能更好地解释对西双版纳直翅目昆虫多样性的影响,而温度、海拔和生境质量是维持直翅目昆虫多样性的重要因素。
川滇桤木4种气味活性物质对云南切梢小蠹胚后发育的影响
钱路兵, 张梦蝶, 刘金林, 李宗波
2023, 43(3): 96-102. doi: 10.11929/j.swfu.202111014
[摘要](1303) [HTML全文] (547) [PDF 1702KB](39)
摘要:
为了验证非寄主植物气味胁迫是否会抑制害虫的繁殖机能,采用前期筛选的川滇桤木气味活性物质—对乙基苯乙酮、反−2−己烯−1−醇、顺−4−己烯−1−醇、4−烯丙基苯甲醚对云南切梢小蠹的胚后发育进行测定。结果表明:4种气味成分胁迫对云南切梢小蠹产卵量的影响均较小,但能够显著增加其母坑道的长度(P<0.01)。卵孵化后,反−2−己烯−1−醇、对乙基苯乙酮和4−烯丙基苯甲醚对幼虫的体长增长呈下降趋势,而顺−4−己烯−1−醇则呈上升趋势,体质量有一定增加,但蛹期和新羽化成虫的个体则与此相反,特别是顺−4−己烯−1−醇和反−2−己烯−1−醇,前者对蛹体长和体质量的降幅为16.63%和20.09%,后者对成虫降幅则为6.95%和15.78%。表明4种川滇桤木气味活性物质均能明显干扰云南切梢小蠹的胚后发育,特别是绿叶气味成分反−2−己烯−1−醇和顺−4−己烯−1−醇能够直接降低蛹和成虫的个体大小和体质量。
火干扰对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张水锋, 彭徐剑, 张思玉
2023, 43(3): 103-110. doi: 10.11929/j.swfu.202203061
[摘要](759) [HTML全文] (516) [PDF 1064KB](25)
摘要:
应用Le Bissonnais法中的快速湿润筛分法(FW)、慢速湿润筛分法(SW)与湿润振荡筛分法(WS)3种不同的破碎机制,模拟暴雨、小雨和扰动共3种不同降雨条件对土壤团聚体的破坏,通过对3~5 mm干筛团聚体的实验处理后的团聚体特征来表征火干扰,分析对北亚热带马尾松人工土壤团聚体结构的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FW导致的破碎程度最大,WS次之, SW处理的破碎程度相对最小。火干扰后土壤中的 > 0.5 mm的大团聚体数量增加,小团聚体的数量相对减少。FW与WS处理下,低、中强度火烧迹地0~5 cm表层土壤 > 0.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高于对照,FW处理下分别高于对照3.31%和1.97%,WS处理下分别高于对照样地2.85%和1.32%。SW处理下不同强度火烧迹地各层 > 0.5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比例均有降低,中火烧强度迹地样地1的0~5 cm土层降幅相对最大,为11.36%,中火烧强度迹地样地2的10~20 cm土层降幅最小,为2.17%。在FW和WS破碎机制下,不同火强度干扰后的马尾松人工林各层土壤的稳定性均高于未火烧对照样地,其中在WS破碎机制下,低、中强度火干扰的马尾松人工林表层土壤的稳定性大于高强度火干扰迹地,因此北亚热带马尾松人工林火烧迹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受不同火强度干扰的响应均有所不同。低、中强度火烧迹地土壤团聚体水稳定性在暴雨与小雨条件下的均高于未过火对照,而在扰动条件下则低于未过火对照,而火干扰后的马尾松人工林表层土壤在不同破碎机制下的稳定性均高于下层土壤,因此表层土壤的抗侵蚀能力相对较强,表层土壤的抗侵蚀能力更强与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高有关。
滇东北4种类型筇竹林分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研究
钟欢, 董文渊, 浦婵, 谢泽轩, 张炜, 郑静楠, 夏莉
2023, 43(3): 111-119. doi: 10.11929/j.swfu.202203054
[摘要](849) [HTML全文] (530) [PDF 1191KB](31)
摘要:
以滇东北4种类型筇竹林分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各类型筇竹林土壤在0~20、20~40、40~60 cm土层深度中的土壤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阐明不同类型筇竹林土壤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垂直变化规律,探讨筇竹林生态系统中C、N、P元素的循环及反馈机理。结果表明:4种类型筇竹林土壤C含量无显著差异,N、P含量差异性显著;不同类型筇竹林在各土层的土壤C、N、P含量分别在21.8~75.64、1.56~5.90、0.45~1.35 g/kg之间,且土壤C、N、P含量均表现为筇竹–阔叶树混交林˃筇竹纯林。4种不同类型筇竹林的土壤C、N、P化学计量比具有显著差异性,且土壤C/N、C/P、N/P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6.22~18.06、19.46~109.26、1.97~6.05,筇竹纯林土壤C/N、C/P、N/P的比值大于其他3种筇竹–阔叶树混交林。4种不同类型筇竹林的土壤C、C/P间及土壤N、P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C与N、N/P间及土壤N、N/P间则是显著正相关,筇竹–阔叶树混交林中土壤C、C/P间、土壤N、N/P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筇竹纯林中,土壤N、C/P间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因此,筇竹–阔叶树混交林的土壤C、N、P肥力高于筇竹纯林,表明筇竹–阔叶树混交林可有效改善林地土壤肥力状况,可作为滇东北地区植被恢复的优良营造模式。本研究有利于揭示滇东北筇竹林生态系统的土壤养分状况,对筇竹林的经营管理、养分调控及生产力提高等具有指导作用。
广西巨尾桉人工林蓄积量估测及样地尺度效应研究
张国飞, 岳彩荣, 李春干, 杜湘, 晏娅萍, 朱泊东, 陈湫丽
2023, 43(3): 120-126. doi: 10.11929/j.swfu.202108033
[摘要](782) [HTML全文] (567) [PDF 1580KB](28)
摘要:
在广西高峰林场巨尾桉人工林内设置20个(30 m × 30 m)方形大样地,每个方形样地中分成9个小样地(10 m × 10 m),由4个小样地组成中样地(20 m × 20 m),采用参数模型和机器学习算法探索林分平均高和密度等变量估测林分巨尾桉人工林蓄积量。结果表明:巨尾桉人工林林分蓄积量与林分平均高、每公顷株树呈显著正相关。在构建巨尾桉人工林蓄积量的所有模型中,基于林分疏密度和林分平均高构建的变参模型(R2=0.9973,RMSE=4.64 m3/hm2)优于基于林分平均高和每公顷株数构建的随机森林模型(R2=0.9617,RMSE=18.53 m3/hm2);2个林分蓄积量估测模型的3组测试样地的Pearson残差落主要在[−2, 2]带状区域中,2个林分蓄积量模型可以在巨尾桉人工林林分不同面积尺度样地(100、400、900 m2)应用。基于林分密度和平均高的蓄积量模型与实测蓄积量的相关性较高(R2在0.9200~0.9973),反演误差值较好(RMSE在4.64~25.16 m3/hm2);林分疏密度对林分蓄积量变动的解释能力好于每公顷株数;在100 m2样地尺度上基于林分密度(每公顷株树、林分疏密度)和林分平均高拟合的林分蓄积量估测模型在400 m2和900 m2尺度上有较好的一致性。
无人机可见光遥感木麻黄人工林株数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赵各进, 孙梦莲, 宋贤芬, 郝振帮, 李明慧, 武红梅, 刘健, 余坤勇
2023, 43(3): 127-135. doi: 10.11929/j.swfu.202208024
[摘要](762) [HTML全文] (509) [PDF 5934KB](24)
摘要:
以福建平潭岛木麻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基于无人机可见光遥感数据的株数提取方法,探讨多种方法在不同林龄木麻黄人工林株数提取的适用性。通过轻型旋翼无人机获取研究区可见光相片,经预处理生成无人机可见光正射影像(DOM)和冠层高度模型(CHM);分别选取成熟林、幼龄林6块标准地区域,使用基于冠层高度模型的局部最大值方法(LMC)、基于正射影像的局部最大值方法(LMD)、基于正射影像的多尺度分割方法(MST)提取标准地株数;最后通过3种方法提取的株数和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3种方法中LMC总体提取精度最高,Fscore为0.97,而LMD和MST总体提取精度明显降低,Fscore分别为0.90、0.78; LMC方法对幼龄林和成熟林的株数提取精度相近,幼龄林和成熟林的Fscore皆为0.97。 LMD方法在成熟林的株树提取精度略高于幼龄林,尤其2种林龄类型的P值相差较大,幼龄林RE:0.97、P:0.81、Fscore:0.88;成熟林RE:0.94、P:0.89、Fscore:0.91。 MST方法在成熟林的株树提取精度明显高于幼龄林,幼龄林 RE:0.88、P:0.67、Fscore:0.76;成熟林RE:0.88、P:0.74、Fscore:0.81。因此,3种方法中,LMC总体株数提取精度最高,且适用于不同林龄的木麻黄人工林株数提取,可以满足实时、快速提取木麻黄人工林株数的需求。
DOPO衍生物/八氨丙基POSS阻燃木塑复合材料的研究
张玲, 任癸林, 宿芃, 张军华, 房轶群
2023, 43(3): 136-144. doi: 10.11929/j.swfu.202112030
[摘要](858) [HTML全文] (598) [PDF 1675KB](23)
摘要:
先合成OA−POSS与DPA,然后将其引入到WF/PP木塑复合材料中,通过热压成型方法制备阻燃WF/PP木塑复合材料,进行热失重分析及阻燃性能、力学性能测试,探究了阻燃木塑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燃烧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DOPO、DPA和OA−POSS的加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初始热分解温度,降低了热分解速率,明显提高材料的热解残余物质量。DOPO,DPA和OA−POSS的加入能够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复合材料的残炭量明显增加,最高增加228.05%。DOPO的加入使材料力学性能下降,而DPA和OA−POSS的加入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含磷木质素/聚磷酸铵硬质聚氨酯泡沫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季新宇, 冶昕瑶, 朱恩清, 杨海艳, 王大伟, 杨静, 史正军
2023, 43(3): 145-153. doi: 10.11929/j.swfu.202112028
[摘要](742) [HTML全文] (537) [PDF 2562KB](20)
摘要:
在酸性条件下,先利用聚乙二醇、丙三醇对木质素进行液化反应制备得到液化产物,再通过苯膦酰二氯对液化产物进行改性制备出含磷木质素,并以含磷木质素为原料部分替代聚醚多元醇与多苯基甲烷多异氰酸酯反应,在添加等量的聚磷酸铵基础上,采用一次发泡法合成制备出含磷木质素/聚磷酸铵硬质聚氨酯泡沫。通过磷元素含量、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压缩性能、表观密度、极限氧指数、导热系数、烟密度总释放量等分析,系统评价了含磷木质素替代量对泡沫材料力学性能、热性能及防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磷木质素红外光谱在1350、1037、1200 cm−1左右处出现了分别属于P=O伸缩振动峰、P—O—C(脂肪族)以及P—O—C(芳香族)的特征吸收峰,证明磷元素被成功引入至碱木质素结构;所制备的含磷木质素可以部分替代聚醚多元醇,与多苯基甲烷多异氰酸酯缩合反应生成聚氨酯泡沫;随着含磷木质素替代量逐渐从0%增加至34%,泡沫材料的颜色逐渐由白色转变为黄褐色,导热系数由0.073 W/(m·k)降低至0.055 W/(m·k),绝热保温性能显著提高,压缩强度先增加后略有降低,吸水率先升高而后逐渐减小。
玄武岩纤维增强木质层合板低速冲击力学响应研究
朱军, 盛冬发, 幸美秀, 宋浩然, 毛星波
2023, 43(3): 154-160. doi: 10.11929/j.swfu.202202035
[摘要](725) [HTML全文] (541) [PDF 3774KB](19)
摘要:
建立了适合于玄武岩纤维增强木质层合板在低速冲击载荷作用下的一种损伤模型,运用Hashin失效准则作为层内损伤的起始判据,线性刚度衰减理论模拟层内损伤的演化,二次名义应力准则模拟层合板的层间损伤。通过ABAQUS建立玄武岩纤维增强木质层合板低速冲击有限元模型,利用上述损伤模型分析了纤维层数和纤维铺层对层合板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层合板抗冲击性能随着玄武岩纤维层数的增加而提高;对只含1层的玄武岩纤维的层合板,玄武岩纤维排列方式[0°/90°/0°/90°]s优于[0°/45°/90°/45°]s的抗冲击性能。
研究简报
种植规模及管理水平对澳洲坚果产量的影响
聂艳丽, 李翠萍, 王丽, 吴霞
2023, 43(3): 161-168. doi: 10.11929/j.swfu.202112053
[摘要](707) [HTML全文] (522) [PDF 1455KB](21)
摘要:
采用文献综述法、田间观测法、面对面交流法、会议座谈法等方法,分析澳洲坚果主产国、国内、云南省的种植规模、产量、基地建设与管理现状,剖析种植规模及管理水平对澳洲坚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是世界澳洲坚果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90%,占世界的54.3%,但产量仅占世界产量的17.4%。种植基地的施肥管理、整形修剪和病虫害发生是澳洲坚果优质高效生产的关键限制因素。种植散户年均施肥次数为1.6次,变异系数为31.3%;以全年4次施肥的青皮果产量最高达8490 kg/hm2,化肥和有机肥同时施用的产量显著高于只施有机肥的产量;经过整形和修剪的果树其产量较放任树产量提高246%,只经过整形未加修剪的果树产量显著下降50%;蓟马、果锈病、蝽类危害日益加重,蓟马危害会导致种植园产量降低21.3%,蝽类危害导致坏果率在0~12.3%,平均坏果率为4.68%。澳洲坚果优质高效生产的解决途径首先要在种植环节夯实产业基础,提高林农科学意识,加强澳洲坚种植园施肥管理、整形修剪管理、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有效提高澳洲坚果单产水平;其次加强澳洲坚果的科技支撑,建立高标准优质高效生产示范基地,构建优质高效管理模式;坚持适度发展的原则,规范基地管理,做好基地提质增效;提高组织化程度,紧密林农、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
滇重楼皂苷含量测定及累积规律研究
徐永艳, 李昆, 焦蓉, 汪琼, 王春涛, 郁步竹, 徐荣
2023, 43(3): 169-174. doi: 10.11929/j.swfu.202207012
[摘要](760) [HTML全文] (616) [PDF 1556KB](20)
摘要:
以7年生普洱景东种源滇重楼为材料,采用HPLC法测定滇重楼不同生长年限根茎,及茎、叶、花、种子等器官中重楼皂苷Ⅰ、Ⅱ、Ⅵ、Ⅶ含量,建立各部位的HPLC图谱;应用HPLC法测定1月、3月、5月、7月、9月、11月不同生长期滇重楼1年生根茎皂苷含量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滇重楼根部总皂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器官;不同生长年限滇重楼根部总皂苷含量差异显著(P < 0.05),皂苷含量从高到低排列为根茎2 a龄段、根茎3 a龄段、根茎4~5 a龄段、根茎1 a龄段、叶、种子、芽、茎、须根、果皮、花;非根茎部位中叶片总皂苷含量显著高于种子、果皮、茎等组织;不同生长季节总皂苷含量高低变化规律为1月>3月>5月、9月>7月、11月。因此,滇重楼根茎适宜在2 a龄、1—3月休眠季节进行采收。
贵州省森林康养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巧玉, 陈嬝嬝, 余正玺, 秦皓, 谯兴, 闫文超
2023, 43(3): 175-182. doi: 10.11929/j.swfu.202208048
[摘要](952) [HTML全文] (643) [PDF 1773KB](33)
摘要:
以贵州省内“中国森林康养基地”“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和“中国森林氧吧”“贵州省森林氧吧”共计103处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等分析贵州省103处森林康养基地及氧吧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叠加分析、相关分析和拟合分析探究影响其空间布局的自然及社会人文因素。结果表明:整体上,贵州省森林康养资源空间分布呈凝聚型;市域尺度上,森林康养资源空间分布差异大,贵阳市、黔南州和毕节市为随机型,黔东南州、安顺市、六盘水市、黔西南州和铜仁市为均匀型,遵义市为凝聚型;贵州省森林康养资源呈现“整体分散、多核聚集”的分布特征;社会经济因素(距中心城市距离、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贵州省森林康养资源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贵州省森林康养资源的空间布局优化和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黑颈鹤与灰鹤羽毛形态结构特征初步分析
王雯慧, 王位, 季佳, 李玙, 苗睿, 张玉平, 李晓颖, 宋天扬, 李素华, 何承忠
2023, 43(3): 183-190. doi: 10.11929/j.swfu.202110058
[摘要](705) [HTML全文] (540) [PDF 1564KB](24)
摘要:
采用显微成像术及形态计量分析技术对黑颈鹤与灰鹤的初级飞羽、次级飞羽、尾羽及绒羽的结构进行了形态学分析,应用单因素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对形态结构量化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建立了特征指标的Fisher判别函数。结果显示:宏观结构层面,2种鹤类羽毛的色泽形状不同,且初级飞羽、次级飞羽内翈羽枝长,尾羽内翈羽枝与羽干的夹角,初级飞羽羽片面积差异显著;微观结构层面,2种鹤类的次级飞羽有钩羽小枝腹齿数及纤毛对数及羽小钩数,飞羽的无钩羽小枝腹齿数,尾羽的有钩羽小枝羽小钩数,绒羽节状羽小枝的节直径以及节间距等结构指标差异显著。通过对黑颈鹤与灰鹤的羽毛宏观、微观的特征结构进行量化分析,构建了以差异指标为依据的Fisher判别函数,使用回代法检验判别方程的正确率为80.2%。综上所述,通过有钩羽小枝羽小钩数、成对纤毛数、腹齿数,无钩羽小枝腹齿数,内翈羽枝与羽干夹角,内翈羽枝长,羽片面积和羽片羽轴长这8个量化指标,可以对未知来源的灰鹤与黑颈鹤的初级飞羽、次级飞羽、尾羽样本完成种间分类,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珍稀鹤类物种鉴定方法或途径。
研究综述
亚热带地区主要阔叶用材树种的非生物胁迫研究进展
杨晓燕, 熊炀, 宫雪, 钟永达, 陈彩慧, 胡丽平, 余发新
2023, 43(3): 191-204. doi: 10.11929/j.swfu.202109042
[摘要](741) [HTML全文] (513) [PDF 1157KB](41)
摘要:
综述了亚热带地区杨树、桉树等主要阔叶用材树种的耐盐、抗重金属、抗旱、耐涝、耐寒和耐热等研究进展和现状,包括不同环境因子条件下各树种在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表型方面的适应性变化及抗性育种的研究成果,并对这些代表性阔叶用材树种非生物胁迫的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该领域中需要深入探索与待解析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ISSN 2095-1914

CN 53-1218/S

Copyright © 2009《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滇ICP备10002112号-2

地址:云南昆明市白龙寺300号西南林业大学129信箱 邮编:650233

电话:0871-63863029/63862787 E-mail: swfcbjb@vip.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 技术支持:info@rhhz.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