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5卷5期

显示方式:          |     

枫香释放挥发性有机物的特征研究
陈霞, 郭立春, 肖文娅, 陈信力, 刘海燕, 关庆伟
2015, 35(5): 1-7.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5.001
[摘要](834) [PDF 3896KB](19)
摘要:
为了解城市绿化常见树种枫香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种类、月动态及日动态变化,于2010年5—11月,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TCT-GC/MS),在南京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灵谷寺景区,对枫香日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测定分析,探讨释放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枫香花期共释放出43种挥发性有机物,以烯类化合物为主,其量占化合物总含量的9419%,主要是柠檬烯、β-蒎烯和α-蒎烯。烯类化合物月平均释放量占挥发性有机物总释放量的8704%,8月最高,其季节规律是夏季>秋季>春季。烯类化合物日变化是先升后降,其变化趋势与温度的日变化呈正相关。
云南松不同种源苗木光合特性比较
周丽, 陈诗, 徐杨, 蔡年辉, 李悦, 段安安, 许玉兰
2015, 35(5): 8-13.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5.002
[摘要](951) [PDF 1073KB](55)
摘要:
以5个云南松种源2年生苗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其光合特性,揭示云南松种源间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除光能利用率(LUE)外,其他光合参数在云南松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对不同种源的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当光照强度刚开始增强时,各种源间净光合速率(Pn)的差异较小,但随着光照强度的继续增加,不同种源间出现很大的差异;大部分光合参数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两两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n与光合有效辐射(PAR)和Gs的相关系数均较大,是影响光合能力的主导因子。综合比较发现,保山(BS)种源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饱和点(LSP)和水分利用率(WUE)较高,Tr、Gs和光补偿点(LCP)较低,该种源具有较高的潜在光合能力,抗旱能力也较强,表明保山种源具有较强的适应光环境的潜力。
福建柏不同混交模式林分水源涵养能力比较
李肇锋, 黄碧华, 郑郁善
2015, 35(5): 14-2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5.003
[摘要](759) [PDF 958KB](19)
摘要:
在福建省国有南靖林场对7种混交模式的福建柏混交林进行水源涵养能力的观测,分析比较不同混交模式地上部分与土壤持水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福建柏混交林林分地上部分持水量与其生物量呈正相关关系,福建柏×火炬松混交林最大,为4249t/hm2;土壤层持水量均占林分总持水量的96%以上,福建柏×火炬松混交林最高;各林分不同层次的持水量排序为土壤层>林冠层>凋落物层>活地被物层,土壤层是森林水源涵养的主要场所;通过对福建柏混交林林分涵养水源的综合评价可知,采用福建柏×火炬松混交模式建立的林分水源涵养能力最大。
不同调控措施下橡胶凋落叶分解速率研究
金龙, 吴志祥, 杨川, 管利民, 赖华英
2015, 35(5): 21-26.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5.004
[摘要](972) [PDF 1413KB](47)
摘要:
通过原位网袋法,研究6、12、20a和28a 4组林龄橡胶凋落叶在不同调控措施下1a内的分解过程。结果表明:橡胶凋落叶在007mm和100mm孔径网袋内分解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随时间变化分解呈现先快后慢2个阶段,经1 a分解后,007mm和100mm孔径网袋内残留率分别为3684%和3209%。橡胶凋落叶分解速率不仅受埋层位置影响,还与土壤肥力有关。经240d分解后,地上组(0cm)和在保留根系下非肥坑地下组(0~30cm)、肥坑地下组(0~30cm)残留率分别为3209%、740%和3458%。土壤肥力对橡胶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分解中后期,至240d时,4块林地肥坑和非肥坑平均残留率(保留根系组+去除根系组平均值)分别为3562%和846%。6、12、20a和28a 林龄4组橡胶凋落叶原位埋置分解中,前期分解速率差异小,后期分解速率呈显著差异,至240d时,残留率分别为294%、705%、1462%和218%。橡胶根系前期促进凋落物分解,后期转为抑制,但橡胶根系没有显著性改变凋落物的分解速率。
冰雪灾害对粤北杉木林凋落物储量及养分动态的影响
许建新, 侯晓丽, 薛立
2015, 35(5): 27-31.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5.005
[摘要](963) [PDF 1074KB](21)
摘要:
为明确冰雪灾害对粤北杉木林凋落物层储量及其养分动态的影响,2008—2011年于冰雪灾害后的杉木人工林内建立样方,测定样方内N、P、K养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冰雪灾害后1~4a衫木林凋落物层的储量分别为1597、996、1120和1243t/hm2,表现为先降后升,凋落物层N含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P含量为升—降—升,K含量急剧下降后又波动;冰雪灾害后1~4a的凋落物层N累积量分别为10780、9138、9967和13684kg/hm2,P累积量分别为783、605、621和774kg/hm2,均为先降后升,K储量分别为6995、906、1481和1423kg/hm2,呈现为显著下降后波动;凋落物层的养分含量和累积量为N>K>P。冰雪灾害后1 a输入了大量的林冠残体到杉木林地,增加了土壤肥力,加快了养分循环速度。
不同施肥处理芳樟N、P、K元素的DRIS营养诊断
邹智滢, 张国防, 冯瑜, 李左荣, 许敏铭
2015, 35(5): 32-36.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5.006
[摘要](830) [PDF 1095KB](22)
摘要:
以芳樟1年生苗为对象,用N、P、K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对芳樟不同器官的N、P、K元素含量进行测定,计算相应系数并用诊断施肥综合法(DRIS)、图解法和指数法对N、P、K需求关系进行分析。通过DRIS图解法得出:N、P、K三元素最佳比值范围P/N=01414~00948、K/N=01744~01530、P/K=08367~05979,在所有处理中处理19、20的养分处于平衡状态;通过DRIS指数法得出,处理15~20的各营养指数与0最为接近,表明这6个处理的养分比较平衡,与图解法的结果一致。图解法与指数法均说明芳樟对N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对P的需求次之,对K的需求相对较弱。
中型悬铃木行道树施用2类有机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许晓波
2015, 35(5): 37-41.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5.007
[摘要](873) [PDF 951KB](21)
摘要:
为探讨有机肥对行道树悬铃木土壤肥力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2类有机肥不同处理下,中型行道树悬铃木土壤矿质元素含量和微生物数量变化情况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有机肥不同处理下,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显著增加,以TM10-2(有机肥田美乐,每株施用10mL,共施用2次)效果最佳,且TM系列处理能够明显控制真菌数量;各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矿质元素的含量,其中TM10-1(有机肥田美乐,每株施用10mL,共施用1次)和TM10-2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中大量元素的含量,而各处理对土壤中交换性钙和镁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但TM系列处理能够优化Ca:Mg值;总体上,TM系列在提高土壤有效铜、铁、锰含量方面的作用优于Z(真根有机肥)系列;相关分析表明,大量元素与细菌数量极显著相关,微量元素与放线菌数量的相关性显著,而两者与真菌数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因此,对城市行道树土壤施肥,能显著改善土壤肥力,TM肥可作为城市行道树优先推用的有机肥,且以每株施用10 mL,施肥2次效果较好。
美洲黑杨在昆明地区引种栽培的适应性分析
谢虹马骏
2015, 35(5): 42-45.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5.008
[摘要](847) [PDF 1573KB](22)
摘要:
以1年生美洲黑杨大苗为研究材料,通过在昆明市盘龙区阿子营、宜良、禄劝、寻甸种植美洲黑杨,分析其在昆明地区的适应性及耐水湿性。结果表明:在阿子营、宜良、禄劝3个区域土壤厚度为85~100cm,土壤肥力较好的农田林网附近的平地栽植美洲黑杨,种植3年后苗木的存活率均达到95%以上,3a内苗木树高、胸径、冠幅年平均增长量依次为42m、4cm、936cm,3a后美洲黑杨在阿子营、宜良、禄劝地区内树高均达到14m以上,胸径达13cm,冠幅达310cm以上,其生长情况已经达到速生杨树在其适生地的正常生长水平;地下水位分别是50、100、150cm的3个不同地块种植美洲黑杨,其种植3年后保存率均达到85%左右,其中地下水位为100cm的地块种植的美洲黑杨生长情况最佳;栽植山体中上部的美洲黑杨保存率较山体下部(水岸旁)较低,生长情况较差,感虫率高,枯枝率高,因此,山体中上部不适宜美洲黑杨的栽植。
元谋干热河谷苏门答腊金合欢×赤桉混交林的效益分析
路卫华
2015, 35(5): 46-51.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5.009
[摘要](810) [PDF 958KB](20)
摘要:
以元谋干热河谷区赤桉、新银合欢等纯林为参照,对苏门答腊金合欢×赤桉混交林进行调查和综合生态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苏门答腊金合欢×赤桉混交林首伐期生物产出量(干物质)为1920t/hm2,按照其热值折合标准煤约118t/hm2,明显地高于赤桉纯林(708t/hm2)、银合欢纯林(547t/hm2)和苏门答腊金合欢纯林(297t/hm2);绝对经济效益(纯收入)123万元/hm2,分别是赤桉纯林(074万元/hm2)的17倍、银合欢纯林(042万元/hm2)的30倍和苏门答腊金合欢纯林(014万元/hm2)的92倍;投入产出比为10∶59,略低于赤桉纯林(10∶62),但明显高于银合欢纯林(10∶29)和苏门答腊金合欢纯林(10∶16)纯林。此外,该混交林模式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并能实现天然更新。
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的湿地公园生态适应性分区优化研究
李明阳, 汪辉, 张密芳, 胡曼, 余超
2015, 35(5): 52-57.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5.010
[摘要](879) [PDF 3518KB](21)
摘要:
以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最大的洲滩新济洲为研究对象,以2008年7月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QuickBird、2008年13个鸟类聚集区的空间分布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在传统“千层饼模式”生态适宜性分区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域的鸟类景观安全格局构建,对适宜性分区方案进行优化调整。研究表明:研究区域鸟类的景观安全格局由4个源、3条生态廊道、2个战略点构成;生态适宜性分区优化后,2条生态廊道所经地段由低生态适宜区变为生态较适宜区;经过优化,研究区域建设用地、农地、苗圃等低适宜区,面积比例下降734 %,草本沼泽、森林等较适宜区、高适宜区面积比例,分别上升了637%、037%。
小湾电站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动态研究
白致威, 丁剑宏, 李加顺, 李海燕
2015, 35(5): 58-63.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5.011
[摘要](867) [PDF 1222KB](20)
摘要:
通过在小湾电站布设侵蚀钉、样方定点观测等方法,对厂坝绿化区、施工场地区、存(弃)渣场区、厂内道路区、土石料场区进行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研究大型电站建设区内不同部位的水土流失的分异情况,对比分析了项目建设区原生地表、监测前、监测过程中以及水保防治措施实施后的水土流失变化。结果表明:堆渣类扰动是项目建设区各土壤扰动类型水土流失的主要破坏源,其水土流失破坏率高达48%;监测期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面积、水土流失量有逐年减小的趋势;存(弃)渣场年水土流失量最大,占年内土壤流失量的7230%~8330%;水土防治措施实施后,项目建设区比原生地表的年水土流失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各项目的土壤侵蚀已由本地的轻度为主变为微度,且各分区的土壤侵蚀强度非常接近容许值500t/(km2·a)。
苏云金杆菌和灭幼脲混剂对美国白蛾幼虫2种酶活性的影响
徐明, 徐福元, 吴小芹
2015, 35(5): 64-7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5.012
[摘要](844) [PDF 1506KB](20)
摘要:
通过室内外毒力测定和防治试验发现,苏云金杆菌(Bt)+灭幼脲混剂对美国白蛾2 ~ 3代4龄幼虫有较强增效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该混剂对白蛾4龄幼虫体内中肠几丁质酶和乙酰胆碱脂酶(AChE)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浓度的Bt、灭幼脲及其混剂对白蛾4龄幼虫体内中肠几丁质酶活力的影响随处理浓度增高和处理时间延长抑制作用越明显,且差异极显著,说明Bt+灭幼脲混剂均有抑制白蛾4龄幼虫中肠几丁质酶活力的作用,是该混剂对白蛾4龄幼虫提高毒杀效果的原因;5种浓度Bt+灭幼脲及其混剂处理对白蛾4龄幼虫体壁AChE活性的影响随处理时间的增加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36~96 h具诱导幼虫体壁AChE活性逐渐增强的趋势,96 h后活性明显减弱, AChE活性减低后白蛾4龄幼虫很快死亡,对AChE活性抑制率为2013%~9000%,为Bt+灭幼脲混剂增效关键作用的另一个原因。
不同植物源杀虫剂对闽粤栲食叶害虫防治效果分析
洪宜聪
2015, 35(5): 71-76.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5.013
[摘要](823) [PDF 949KB](20)
摘要:
2014年在福建省沙县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闽粤栲林标准样地,采用不同处理的植物源杀虫剂对其食叶害虫进行防治,其中不同浓度的12%烟碱·苦参碱乳油、5%桉油精可溶液剂、碧绿1%苦参碱采用喷烟技术,不同用药量的11%苦参碱粉剂采用喷粉技术,防治黄刺蛾、栎黄掌舟蛾、扁刺蛾、褐边绿刺蛾、毒蛾的幼虫。结果表明:用药3d后,4种药剂防治效果均可达90%以上,其中2种苦参碱类药剂1∶9为林间防治最佳使用浓度;5%桉油精可溶液剂林间防治最佳使用浓度为1∶50;225kg/hm2为11%苦参碱粉剂生产中最佳林间药剂用量,供试的4种药剂均可以作为闽粤栲的无公害防治药剂。
福建省木质生物质原料供应链碳排放研究
郑卫卫, 张兰怡, 邱荣祖
2015, 35(5): 77-82.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5.014
[摘要](726) [PDF 1205KB](20)
摘要:
使用目前比较通用的碳排放研究方法,建立1个定量计算模型,分析福建省木质生物质原料供应链不同阶段的碳排放量。结果表明:直接和间接碳排放所占比例分别达6657%和3337%,隐含碳排放量所占比例最低,仅占006%;在直接碳排放过程中,采伐、集材、运材阶段碳排放量分别占236%、499%、9265%;影响原料供应链总的碳排放量的主要指标重要程度排序依次为,采伐指标(3796%)>运材距离(2342%)、单位周转量油耗(运材阶段,2342%)>工人每天消耗的能量(1267%)>集材距离(126%)、单位周转量油耗(集材阶段,126%)。
注蜡处理对6个树种木材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关健, 吕欢, 曹永宏, 伊松林
2015, 35(5): 83-87.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5.015
[摘要](835) [PDF 3605KB](21)
摘要:
以尺寸规格为20mm× 20mm×20mm的楸木、柚木、赤桦木、桃花心木、椴木、榉木6个树种的木材为试验材料,在烘箱温度为130℃,处理时间分别为4h和8h的条件下,探究注蜡处理对试材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温度和处理时间条件下,注蜡处理材的尺寸稳定性要明显优于未处理材,在吸湿性测量中,注蜡材与素材相比,线湿胀率的降低幅度范围在4500 % ~ 9329 %;对于不同树种,注蜡处理对其木材尺寸稳定性提高的幅度也有较大的差异,效果最好的为柚木。
不同木质纤维原料对PVC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徐开蒙, 陈太安, 吴章康, 黄素涌, 李凯夫
2015, 35(5): 88-91.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5.016
[摘要](922) [PDF 1384KB](23)
摘要:
选取6种不同木质纤维制备PVC木塑复合材料,分析木质纤维的基本形态参数及表面接触角,对比研究不同木质纤维制备木塑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木质纤维长度、长径比及接触角值均较高的材种较适合制备木塑复合材料;在6种不同木质纤维中,纤维长度、长径比和接触角分别为266mm、6535和9032°的杉木制备的木塑复合材料综合力学性能最佳,弯曲强度、弯曲模量、拉伸强度和抗冲击强度分别可达4563、3247、2914MPa和641kJ/m2。
墨西哥鼠尾草挥发油的抗菌活性研究
王芳, 李晓旭, 高瑾, 梁倩
2015, 35(5): 92-96.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5.017
[摘要](932) [PDF 941KB](47)
摘要:
采用抑菌圈法和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墨西哥鼠尾草挥发油对大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5种细菌及可可葡萄座腔菌、尖孢镰刀菌、腐皮镰刀菌、多主棒孢霉和尖孢炭疽菌5种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鼠尾草挥发油对5种供试的细菌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8、8、4、8、8mg/mL;对5种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0879 mg/mL;其次是尖孢炭疽菌和腐皮镰刀菌,EC50值分别为7565和10731mg/mL。
牛角瓜的研究动态
郑元, 罗明灿, 高柱, 唐军荣, 刘鹏, 王连春, 马焕成, 刘惠民
2015, 35(5): 97-103.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5.018
[摘要](973) [PDF 1036KB](20)
摘要:
牛角瓜广泛分布于亚洲和非洲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在云南主要分布于干热河谷区,具有药用、纤维、能源等开发利用价值,为不可多得的生态经济型植物。通过对牛角瓜国内外研究资料的分析,介绍牛角瓜在种质资源挖掘和利用、繁育技术、生物生态学、栽培技术、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动态,展望其在药用、纤维、能源等领域的开发利用前景,分析牛角瓜在开发与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研究方向,旨在为牛角瓜的资源开发及产业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苹果白粉病危害防治及抗性资源研究进展
段淋渊, 周军, 王大玮, 徐世宏, 马玉梅, 张惠祥
2015, 35(5): 104-11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5.019
[摘要](852) [PDF 957KB](20)
摘要:
苹果白粉病严重威胁苹果的安全生产,开展苹果种质材料的白粉病抗性鉴定对选育抗病品种有重要意义。介绍了苹果白粉病的病原菌、症状及其发生侵染规律,对白粉病防治技术及抗性资源等方面进行综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展望了研究方向。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ISSN 2095-1914

CN 53-1218/S

Copyright © 2009《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滇ICP备10002112号-2

地址:云南昆明市白龙寺300号西南林业大学129信箱 邮编:650233

电话:0871-63863029/63862787 E-mail: swfcbjb@vip.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 技术支持:info@rhhz.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