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7卷1期

显示方式:          |     

森林培育与遗传育种
基于微卫星分子标记的云南松及其近缘种遗传关系分析
许玉兰, 蔡年辉, 白青松, 何承忠, 王大玮, 段安安, 康向阳
2017, 37(1): 1-9.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1.001
[摘要](1055) [HTML全文] (505) [PDF 1234KB](207)
摘要:
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云南松分布区内或相邻地区的松属双维管束亚属3种、3变种及扭曲的云南松共7个种或变种(变型)进行遗传分析。利用9对SSR引物,从7个种或变种(变型) 100份材料中检测出31个等位基因,单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6个,平均3.4个;思茅松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而细叶云南松较低。基于Nei′s遗传距离利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数法(UPGMA)聚类,云南松等7个种、变种(变型)可以分成3大类,其中马尾松和思茅松各自独立成为一类,其余5个种、变种(变型)聚为一类,以云南松与扭松的遗传关系最近,无明显的遗传分化,它们的表型变异可能由人为生产活动的负向选择或环境恶化引起。
贵州南部野生兜兰SRAP遗传多样性分析
朱亚艳, 王港, 侯娜, 王莲辉
2017, 37(1): 10-14.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1.002
[摘要](822) [HTML全文] (488) [PDF 1306KB](4)
摘要:
利用SRAP分子标记对贵州南部地区8个野生兜兰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从合成的360对引物中筛选出8对多态性丰富、重复性好且扩增条带清晰的引物分别对野生兜兰DNA进行扩增,建立野生兜兰最适的PCR扩增反应体系,并利用UPGMA法对野生兜兰进行亲缘关系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PCR反应共扩增出152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22条,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80.26%;平均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1.763 2,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06 1,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87 9,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24 1;供试材料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变化范围为0.513~0.756,以相似系数0.67为阀值,将不同来源野生兜兰分为3组,研究显示兜兰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与形态学分类结果一致。
厚壁型和薄壁型巨龙竹的分子标记研究
刘世男, 辉朝茂, 王兵益, 刘蔚漪
2017, 37(1): 15-19.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1.003
[摘要](890) [HTML全文] (544) [PDF 3152KB](2)
摘要:
采用RAPD技术对28株厚壁型和薄壁型巨龙竹样本进行遗传分化研究。结果表明:88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7条重复性好、带型清晰明亮的引物,用于RAPD标记,共检测出131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18个,多态性程度为90.08%。薄壁型巨龙竹的多态性高于厚壁型巨龙竹,2种类型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154 6。UPGMA聚类分析显示大部分薄壁型和厚壁型巨龙竹各自聚成一类,证明厚壁型巨龙竹和薄壁型巨龙竹在DNA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
5种植物光响应曲线最适拟合模型筛选
张玲玲
2017, 37(1): 20-25.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1.004
[摘要](787) [HTML全文] (432) [PDF 1279KB](2)
摘要:
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中的“Timed Lamp”自动程序测量了5种植物的光响应曲线,并应用不同的光响应模型,以验证该方法测量光响应曲线的可信性,并筛选最适模型以更好的拟合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使用“Timed Lamp”自动程序测得的几种植物的光响应曲线数据稳定性均较好,在以后的相关研究中,可以沿用该方法;碧桃、豇豆、向日葵、玉米的光响应曲线最适模型为非直角双曲线模型,银杏光响应曲线的最适模型为直角双曲线模型。
高海拔冻土层地区不同土壤温度对花叶海棠光合特性的影响
孟庆志, 乔建华, 赵萌君, 袁雅丽
2017, 37(1): 26-3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1.005
[摘要](874) [HTML全文] (420) [PDF 1120KB](3)
摘要:
为促进花叶海棠在高海拔冻土层地区的生长,通过使用自控温电热带土壤增温措施对土壤进行增温试验,分别设置2.0 (S1)、3.0 (S2)、4.0 (S3)、5.0 (S4) ℃ 4种增温梯度和1个CK对照组,测量不同梯度下花叶海棠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胞间CO2浓度。结果表明:在4种处理中,S4的花叶海棠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最大,与对照相比,其增长率分别为13.88%、58.55%、18.42%;S3的花叶海棠叶片气孔导度最大,增长率为8.68%。土壤温度与花叶海棠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相关,与蒸腾速率呈显著相关。与对照组相比S4与S3能明显提高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与对照组相比S4、S3、S2能明显地提高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综合各项指标分析,在试验范围内土壤温度增加4.0~5.0 ℃最适宜花叶海棠的生长。
毛白杨生长特性对染液导入的响应
曹墨盈, 王民乐, 程月明, 马长明
2017, 37(1): 31-35.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1.006
[摘要](644) [HTML全文] (436) [PDF 1162KB](1)
摘要:
选择毛白杨为试材,以酸性大红GR为染料,采用穿孔染色法进行立木染色,用TDP茎流计、Li-6400光合仪对其液流和光合变化进行监测。结果发现,染液在毛白杨树体内的运输和渗透呈现双向性,染色孔以上,随高度增加,色差减小,明度增加,红绿色品指数降低;染色孔以下,高度越低,色差越小。在染液影响下,树干液流速率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亦逐步降低。
抗生素与除草剂对尾巨桉离体植株再生的影响
范春节, 曾炳山, 裘珍飞
2017, 37(1): 36-41.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1.007
[摘要](776) [HTML全文] (378) [PDF 1391KB](1)
摘要:
为研究不同抗生素和除草剂对尾巨桉无性系SP7再生体系建立过程中叶片诱导植株再生的影响,在尾巨桉无性系SP7不定芽诱导和生根诱导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卡那霉素、潮霉素、草甘膦和草胺膦。结果表明:卡那霉素、潮霉素、草甘膦和草胺膦对桉树无性系SP7叶片不定芽诱导和生根诱导过程中的影响显著。潮霉素、卡那霉素、草甘膦、草胺膦浓度分别为10、40、40、2.5 mg/L时不定芽的产生完全受到抑制;在生根诱导培养基中分别添加8 mg/L潮霉素、50 mg/L卡那霉素、30 mg/L草甘膦、7.5 mg/L草胺膦时,不定芽的生根完全受到抑制。
锥栗花粉萌发率及生活力测定研究
赖俊声, 龚榜初, 江锡兵, 张君媚, 胡青素, 吴聪连, 吴强
2017, 37(1): 42-48.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1.008
[摘要](734) [HTML全文] (426) [PDF 1171KB](1)
摘要:
以锥栗不同品系为材料,对其花粉粒大小、花粉量进行观测,以及不同花期、不同枝梢、不同贮藏条件、不同培养条件下花粉萌发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系花粉粒大小及形态、花粉量、生活力存在差异,其中,1号、24号花粉量较大,生活力高,适宜作为授粉树品种;锥栗盛花期的花粉萌发率远高于初花期及末花期,且雄花枝上的花粉萌发率显著高于结果枝;4~7 ℃低温干燥贮藏能显著延长锥栗花粉生活力;5.0%~7.5%的蔗糖、400~900 mg/kg的硼酸溶液最适宜于锥栗花粉萌发,且花粉萌发的最适宜温度为30~35 ℃。因此,在生产上可于锥栗盛花期,选择温度较高的晴朗天气,喷施400~900 mg/kg的硼酸溶液,以促进花粉萌发,提高坐果率,减少空苞。
环境因子对珍稀濒危植物裸果木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杨赵平, 梁继业, 柴学平, 薛婉婷
2017, 37(1): 49-53.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1.009
[摘要](969) [HTML全文] (440) [PDF 1130KB](1)
摘要:
为研究濒危植物裸果木的有性繁殖,通过分析其结实率、种子大小、千粒质量及种子萌发对光照、温度、PEG胁迫的响应,探讨其种子萌发阶段的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裸果木的结实率为6.37%,种子长(2.03 ± 0.01) mm,宽(1.37 ± 0.01) mm,千粒质量为1.68 g;种子萌发阶段对光照和温度的要求不高,适宜温度下种子萌发迅速,平均萌发时间不到2 d;水分是限制裸果木种子萌发的一个主要因素,渗透压- 0.6 MPa是裸果木种子萌发的拐点,低于这个渗透势种子的萌发力显著降低;干旱胁迫下未萌发种子进入休眠状态,解除胁迫后迅速萌发。因此,裸果木种子在结实率低、种子小的条件下,形成了迅速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水分以实现有性繁殖的繁殖机制。
国外引进品种‘Hort16A’猕猴桃离体再生体系建立
张太奎, 郭腾, 刘峥, 刘惠民, 刘小珍, 张汉尧
2017, 37(1): 54-6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1.010
[摘要](950) [HTML全文] (401) [PDF 1343KB](4)
摘要:
对引进的‘Hort16A’猕猴桃进行组培再生体系建立,其中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不定芽增殖及生根培养分别采用L9(34)试验设计、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及L9(34)试验设计。结果表明:外植体在MS+0.05 mg/L NAA+0.3 mg/L ZT中培养20 d后诱导愈伤组织效果最好,诱导率达(97.78%±1.92%);继续培养14 d后,不定芽分化效果最佳,不定芽分化率达(84.44%±1.92%),不定芽芽高达(1.52±0.29) cm。猕猴桃不定芽在MS+1.5 mg/L ZT中培养30 d后,不定芽增殖旺盛效果最佳,增殖倍数达(3.67±0.33)倍,芽高达(2.93±0.12) cm。猕猴桃无菌苗在1/2 MS+0.7 mg/L IBA+0.1 g/L活性炭培养基中生根最佳,生根率、根长、根粗和平均每株生根数分别达(98.9%±1.9%)、(7.60±0.44) cm、(0.47±0.07) cm和(7.67±2.19)根。
杉木不同母株无性系针叶营养元素含量比较
苏艳, 胡德活, 王润辉, 郑会全
2017, 37(1): 61-65.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1.011
[摘要](749) [HTML全文] (402) [PDF 1125KB](1)
摘要:
以广东省国营小坑林场采穗圃中20个萌条能力强的母株无性系为试材,对其叶中氮(N)、磷(P)、钾(K)、钙(Ca)、镁(Mg)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针叶中均以N含量最高(平均15.70 g/kg)、Mg含量最低(平均1.10 g/kg),N和P及K含量间、Ca和Mg含量间均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各营养元素含量在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变异系数达10.80%~25.97%,而各营养元素含量比值在无性系间也有所差异,其中K/Ca比变幅最大,N/P比变幅最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母株无性系营养元素吸收情况进行综合排序,前10名依次为cXK12、cXF03、cXK13、cXK14、cXF13、cXF01、cXK01、cXF06、T-c07、cXF14。
元江干热河谷不同居群猪屎豆营养器官旱生结构比较
王彦淇, 丁岩, 李璐, 马焕成, 马坤, 王颖
2017, 37(1): 66-72,81.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1.012
[摘要](983) [HTML全文] (518) [PDF 3769KB](4)
摘要:
为揭示同一河谷不同地段猪屎豆在旱生结构方面的差异性,按照水热条件的不同将元江干热河谷不同地段生长的猪屎豆划分成3个居群,收集不同居群植株的根、茎、叶组织。采用石蜡切片和光学显微镜观察进行解剖结构分析,运用隶属函数法测定不同居群的抗旱能力。结果表明:3个居群根茎叶的旱生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元江居群根木质部厚度高达2 004.97 μm,是元阳居群的1.26倍、河口居群的1.35倍;根木质部厚度与根横切面面积的比率达到60.45%,有利于吸收水分。元阳居群茎的皮层厚度远高于其他2个居群,其中元阳居群371.63 μm、河口居群222.12 μm、元江居群275.56 μm,有利于减少水分散失。元江居群的栅栏组织厚度为137.52 μm,分别是元阳居群和河口居群的2.1倍和2.2倍,其叶片栅栏组织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值达118.18%。3个居群的抗旱能力为:元江居群>元阳居群>河口居群,与居群的立地环境条件基本一致。
江西29个油茶品种始果早期表型变异分析
王楚天, 游璐, 钟琳珊, 连鲁楠, 胡冬南
2017, 37(1): 73-81.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1.013
[摘要](886) [HTML全文] (451) [PDF 1699KB](4)
摘要:
选取在江西省广泛栽植、具有代表性的29个油茶品种,对其10个表型性状进行研究,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通过重复力、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聚类结果,探讨不同品种表型多样性水平及亲缘关系。结果表明:树体、叶片和果实相关性状均变异较大,平均变异系数11.09%,平均相对极差达38.08%,平均表型多样性指数为2.356 5;果实(0.99)与叶片性状重复力(0.95)极显著高于树体性状(0.71),相同选择强度下,对果实性状的选育具有更高的遗传增益;表型性状与出籽率及种仁含油率间具有显著相关性;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均将29个油茶品种分为5个大类。不同品种表型多样性水平差异较大;果实性状和叶片性状表型多样性差异由其遗传差异造成,而环境条件对树体性状影响较大;利用性状间相关性,可选取重要指标预测单株(系)产量;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所得结果基本一致,均能较好区分不同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地理来源相同的品种具有相似表型,表明其遗传距离更近。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药用石斛种质资源评价
陈慧玲, 刘宗坤, 杨彦伶, 张新叶
2017, 37(1): 82-87.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1.014
[摘要](910) [HTML全文] (441) [PDF 1124KB](6)
摘要: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以生长性状、环境适应性、经济性状为种质资源评价的主要指标,构建以加工性能、生物碱含量、移栽难易、多糖含量等9个评价因子的权重值药用石斛综合评价体系,并以此为依据对湖北英山县引种收集的13个药用石斛种质资源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将13个药用石斛种质资源分为优良种质、较优种质、一般种质、差种质4个等级,其中湖北英山本地栽种的霍山石斛和红杆铁皮石斛、江西引种的铜皮石斛、浙江引种的青杆铁皮石斛4个种质在经济性状、生长性状和环境适应能力上均优于其他种质,可作为湖北大别山区的优质药用石斛种源进行大面积的推广种植。
森林生态
海口城市公园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雷金睿, 宋希强, 陈宗铸
2017, 37(1): 88-93,103.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1.015
[摘要](844) [HTML全文] (562) [PDF 1203KB](8)
摘要:
采用典型样方法,对海口市10个城市公园选取420个样方开展植物多样性现状调查,分析了其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海口城市公园植物物种丰富,共有植物88科244属320种,但乡土植物比例不高;植物群落优势种明显,主要是椰子、黄金榕和细叶结缕草等;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最高,但多数为野生杂草,其次为乔木层和灌木层;植物多样性总体趋势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但各公园之间又有差异,以金牛岭公园和人民公园为最高;综合公园乔木层和灌木层的各项植物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带状公园和专类公园(P < 0.05)。研究结果为热带滨海城市园林植物应用与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都柏林城市中心公园树木组成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谢春平
2017, 37(1): 94-103.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1.016
[摘要](656) [HTML全文] (449) [PDF 1299KB](7)
摘要:
为更好地了解都柏林市中心区域公园树木组成结构及多样性,对分布于都柏林市区中心的圣斯蒂芬斯绿地、梅里恩广场、伊菲花园和菲茨威廉广场4个公园进行实地调查,利用重要值、多样性指数、相似性系数等参数对所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都柏林城市中心4个公园内共有树木24科43属65种(含种下等级),以蔷薇科、壳斗科、槭树科和桦木科占较大优势;圣斯蒂芬斯绿地、梅里恩广场、伊菲花园、菲茨威廉广场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比例分别为:1 : 5、1 : 5、1 : 4和1 : 5。各公园树木组成的相似性不高,但面积大的公园之间具有更接近的相似系数,面积小的公园之间亦是如此;公园内的树木种群分布结构宽泛,其中二球悬铃木、枸骨叶冬青、冬青栎、欧亚槭、椴树、欧洲七叶树等树木在各公园内具有较高数值;重要值同时也反映出各公园均以少数树种(2~3个)构成了公园的主体,其中二球悬铃木和欧洲七叶树是早期较为广泛选用的树种,目前已成为多数公园的乔木主体。结合多样性4个指数的分析结果,梅里恩广场物种多样性均优于其他3个公园。
模拟干旱对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姚庭玉, 陈小梅, 何俊杰, 钟倩欣, 陈俐平
2017, 37(1): 104-109.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1.017
[摘要](906) [HTML全文] (436) [PDF 1535KB](5)
摘要:
以对气候变化敏感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地带性森林-季风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依托鼎湖山的降水变化人工控制实验平台,设自然降水和全年降水量减少50%两种处理,分析在2年降水强度改变下,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森林土壤碳(C)、氮(N)、磷(P)的变化趋势,探讨模拟干旱对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降水处理明显降低了土壤含水量;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C、N、P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干旱处理下土壤C、P含量明显增加,N含量变化不明显。在化学计量比方面,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C : N、C : P以及N : P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而减少;在减少降水(干旱)处理下,C : N和C : P均高于对照,而表层土壤(0~10 cm) N : P低于对照。2年降水强度减少使该森林土壤呈现干旱趋势,使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下降,影响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C、N、P的积累。
神农架不同海拔巴山冷杉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特征
崔鸿侠, 潘磊, 黄志霖, 曾立雄, 付甜, 胡文杰
2017, 37(1): 110-115.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1.018
[摘要](1089) [HTML全文] (503) [PDF 1450KB](3)
摘要:
选取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水溶性有机碳(WSOC) 2个活性有机碳组分指标,研究神农架巴山冷杉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的海拔梯度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均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其中土壤微生物量碳在海拔2 200~3 000 m为0.30~1 22 g/kg,占总有机碳的1.05%~2.09%;水溶性有机碳在不同海拔范围为0.16~0.69 g/kg,占总有机碳的0.57%~1.20%。2个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均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土壤全N含量和土壤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而与土壤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 < 0.01),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是影响土壤活性碳组分含量的决定因素。2个活性有机碳组分之间也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
北京部分树种吸滞重金属Cr、Pb生态转化率研究
赵云阁, 徐萍, 鲁绍伟, 谷建才, 陈波, 李少宁
2017, 34(1): 116-122.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1.019
[摘要](819) [HTML全文] (419) [PDF 1493KB](1)
摘要:
以4种盆栽树种桧柏、白皮松、国槐和白蜡为研究对象,利用微波消解仪进行样品处理,并用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植物叶片中重金属含量,测算放置在不同地点的4种盆栽树叶片吸滞Cr和Pb的生态转化率。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吸滞Cr和Pb的生态转化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北京植物园内吸滞Cr和Pb生态转化率最高的树种分别为白蜡(99.4%)和白皮松(98.3%);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中,生态转化率最高的树种分别是桧柏和白皮松,转化率分别为96.4%和94.9%;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Cr转化率最高的为桧柏(89.0%),对Pb转化率最高的则是2种阔叶树国槐和白蜡,转化率均为79.1%。各树种在不同地点的生态转化率基本规律为高污染区>低污染区。树种对某一元素吸滞量大其生态转化率不一定大。
阳宗海南岸流域农村及农业面源对水体磷污染的贡献
闻国静, 王妍, 刘云根, 张超, 侯磊, 郭玉静
2017, 34(1): 123-129.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1.020
[摘要](776) [HTML全文] (465) [PDF 2302KB](3)
摘要:
基于遥感解译、野外监测等手段,对阳宗海南岸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种植业、农村生活以及畜禽养殖业进行磷污染负荷核算。结果表明:该流域磷污染负荷总量为34.53 t,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是阳宗海南岸流域磷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中畜禽养殖排放量最大,为22.32 t,占整个流域磷污染负荷的65%;农村生活磷污染负荷量主要集中在新街村委会,总磷(TP)排放量为8.62 t,占整个流域磷污染负荷的25%;种植业总磷(TP)排放量最小,占总负荷的10%,且主要来源于旱地。针对阳宗海南岸流域磷输出量污染的治理,需要考虑种植业和农村生活中磷的排放,尤其应把畜禽养殖污染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森林病虫害
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高GC基因PCR体系的扩增研究
张鹏飞, 吴伟, 陈飞飞, 叶建仁, 任嘉红
2017, 34(1): 130-137.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1.021
[摘要](1516) [HTML全文] (461) [PDF 3154KB](1)
摘要:
对生防菌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基因组上高GC基因PCR扩增体系进行探讨。通过对该菌株基因组进行100 ℃处理5 min;PCR反应体系为10 μL,在体系中使用高保真LA Taq (Mix)酶,并分别加入不同体积分数的DMSO、2 × GC buffer Ⅰ、2 × GC buffer Ⅱ,然后选用适当的PCR程序对产几丁质酶基因(bcc1,GC含量71.1%)进行扩增,在此基础上,选择最适体系对产ACC脱氨酶基因(acdS,GC含量66.86%)、内切葡聚糖酶基因(GC含量74.71%)、色氨酸单加氧酶基因(iaaM,GC含量6.62%)、嗜铁素合成相关基因(cepR,GC含量64.44%)进行PCR扩增,将扩增出的片段与PMDⒸ19-T vector连接后转化至大肠杆菌JM-109中进行测序。结果表明:JK-SH007菌株基因组经高温处理后,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10% DMSO可成功扩增出该菌株 bcc1 基因(2 484 bp)。该体系同样适用于acdS、内切葡聚糖酶、iaaMcepR等基因,而且测序结果与预期的序列一致。因此,该体系具有广泛性,而且简单可靠,成本低,扩增效率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为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群菌株及其他菌株高GC含量基因的克隆提供了参考依据。
铁皮石斛枯梢病的病原菌及发病规律研究
刘国华, 赵楠, 赵桂华
2017, 34(1): 138-143.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1.022
[摘要](851) [HTML全文] (490) [PDF 3284KB](1)
摘要:
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分别在室内外对铁皮石斛枯梢病的症状、病原菌分离、致病性试验、病原菌鉴定、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枯梢病为铁皮石斛的1种新病害,主要为害嫩叶和嫩梢,严重发生时,可导致梢头死亡,属国内外首次报道;TP-1201菌株分离得率为65.8%;接种14 d检查所有接种点全部发病,病斑直径约4 mm,症状与自然发病相似,再分离得到了原菌株。经形态学和DNA分子测序鉴定,确定TP-1201菌株为互隔链格孢,它是引起铁皮石斛枯梢病的病原菌,在20~30 ℃、RH 75%~90%时病害发生严重。在发病前使用哈茨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发病初期使用50%异菌脲WP、20%腈菌唑WP和70%甲基硫菌灵WP,可有效控制病害。
森林经理
广东省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Seyed OmidrezaShobairi, 荣媛, 李明阳, 杨笑笑, 孙昕
2017, 34(1): 144-148,169.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1.023
[摘要](773) [HTML全文] (492) [PDF 1565KB](3)
摘要:
以南方重点林区广东省为研究对象,以2000—2010年MODIS NDVI月度合成数据、2000—2010年全球辐射定标夜间灯光数据DMSP/OLS为主要信息源,在植被覆盖度计算基础上,进行了植被覆盖度时间系列分析、空间趋势面分析、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广东省的年均植被覆盖度呈现围绕78.6%均线上下波动、总体趋势保持基本不变的时间系列变化格局;在空间格局上,广东省植被覆盖度从高到低,总体呈现由北向南逐渐降低的带状分布格局;年均植被覆盖度与年降水日高度负相关,与年日照时数低度正相关,与年平均温度、年平均降水量、灯光指数不相关。
林分生长率非线性混合模型的构建
季碧勇, 陶吉兴, 张国江, 徐达, 王文武, 吴伟志
2017, 34(1): 149-158.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1.024
[摘要](783) [HTML全文] (449) [PDF 1223KB](4)
摘要:
以浙江省丽水市为研究地,利用连续2期固定样地监测数据为建模样本,以林分平均胸径为自变量,以保留木进界木生长量之和减去枯损木消耗量后的林分蓄积年生长率为因变量,先采用联立方程组方法进行模型拟合和初选,再采用非线性混合模型方法对选定模型进行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分析,构建了胸径与生长率混合模型的联立方程组。结果表明:利用联立方程组方法构建的模型及参数,反映了建模总体生长率的平均水平,但由于未考虑起源、龄组、树种组等随机效应,拟合效果欠佳,需要采用混合模型方法进一步分析拟合。联立方程组方法拟合的模型参数,已能很好解释混合模型的固定效应;混合模型的随机效应对生长率具有显著作用,其参数值差异达显著水平。利用混合模型的随机变量各类目随机效应参数之和为零的特点,可在联立方程组模型中加入随机效应参数值建立生长率混合模型,构建胸径模型和生长率混合模型的联立方程组。模型适用性检验表明,其预测值与实测值无系统偏差,方程组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利用同期小班数据,对全市林分生长进行模型预测,其生长量和生长率与同期固定样地监测结果相比,准确度分别达到91.5%和98.7%。
禄丰村林场云南松人工幼林的林分结构分析
汪亚愈, 李莲芳, 欧亚, 鲍雪纤, 王文俊, 张薇, 郑书绿, 杨文君, 李卫冲, 龚建斌, 郑树宏
2017, 34(1): 159-163.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1.025
[摘要](924) [HTML全文] (517) [PDF 1250KB](1)
摘要:
在禄丰村林场尖山林区,调查1 m ×2 m ×5 m非均匀密度造林的10年生云南松人工林,分析其径阶、树高、断面积结构和重要值等特征变化。结果表明:林分的平均胸径为8.3 cm,分布于1.7~14.7 cm,其中5.0~11.0 cm胸径的株数频率达83.8%;按2 cm径阶划分,8、10 cm径阶的林木占总株数的2/3,株数与径阶间呈正态分布。林分平均树高4.5 m,各径阶的平均树高为2.6~5.3 m,树高与胸径呈现线性相关,y=1.891lnx + 0.593 3。各径阶总胸高断面积和重要值分别为4.3~2 057.3 cm2和0.2%~23.0%,与径阶间亦呈现正态分布。根据胸径和树高的分化程度,建议该林分开展首次抚育疏伐。
不同间伐强度对日本落叶松复层林下针叶树种生长的影响
刘锦波, 殷鸣放, 王立成, 刘德栋
2017, 34(1): 164-169.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1.026
[摘要](712) [HTML全文] (407) [PDF 1140KB](4)
摘要:
对本溪市实验林场内的日本落叶松人工中龄林、近熟林进行不同间伐强度的更新试验,采取4种抚育强度的间伐措施:伐1行留3行(Ⅰ型)、伐2行留2行(Ⅱ型)、伐3行留1行(Ⅲ型),皆伐后迹地更新(Ⅳ型)。选取4种针叶树种红松、落叶松、樟子松、云杉作为更新树种,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对复层林下层更新幼苗生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上层林分抚育强度的增大,下层林分的苗高、地径、叶长、主根长、侧根长和侧根数均得到了显著提升,更新幼苗根、茎、叶和总生物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复层林中上层林木抚育强度大小决定了下层更新树种的生长效果,但红松与云杉在幼龄林生长期内的适当庇荫才能达到最优的生长效果。
森林工程
2种丛生竹生长季竹秆表皮解剖特性研究
何蕊, 邱坚, 罗蓓, 邓艳
2017, 37(1): 170-175.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1.027
[摘要](936) [HTML全文] (528) [PDF 4250KB](3)
摘要:
研究2种丛生竹青皮竹与慈竹竹秆表皮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层细胞的形态、大小等解剖特性的变化规律以及栓质细胞和硅质细胞的发育状况。结果表明:2种丛生竹表皮的3层细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增大,细胞间排列从松散到紧密,从基部到顶部细胞逐渐减小;青皮竹第1层细胞﹥慈竹,皮层、皮下层界限模糊,慈竹为4~5层,青皮竹为3~4层;竹笋时期表皮层无长短细胞区分,幼竹时期竹秆表皮层出现长短细胞,长短细胞交替出现;青皮竹栓质细胞为扁椭圆形,硅质细胞为椭圆形;慈竹栓质细胞为扁口袋形,硅质细胞为矩形,相同面积内慈竹栓质细胞和硅质细胞频率﹤青皮竹,随着其发育,栓质细胞和硅质细胞形状无明显变化,细胞大小和频率增加。
龙竹材纤维形态与竹材含碳率的变异规律
秦磊, 邓彩云, 邱坚, 杨燕
2017, 37(1): 176-18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1.028
[摘要](912) [HTML全文] (478) [PDF 1274KB](3)
摘要:
以产自云南德宏州的龙竹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龙竹不同部位的纤维形态特征及其含碳率,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龙竹材纵向上,基部含碳率最高,中部和梢部含碳率相对较低;在径向上,竹肉含碳率相对较高,竹黄含碳率次之;龙竹径向纤维长度与含碳率的拟合度高,相关性极显著,径向纤维宽度、长宽比与含碳率的相关性一般;纵向纤维长度、纤维宽度、长宽比与含碳率的相关性均极显著,其中纵向纤维长度与含碳率的拟合度最高。
大豆蛋白基胶黏剂主要性能与表征方法动态研究
王璇, 吴志刚, 雷洪, 董霁莹, 赵成丽, 杜官本
2017, 37(1): 181-187.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1.029
[摘要](1052) [HTML全文] (550) [PDF 1292KB](1)
摘要:
通过综述大豆蛋白基胶黏剂的主要性能测试方法以及表征方法,提出制定和完善大豆蛋白基胶黏剂的评价标准,多元化大豆蛋白基胶黏剂的表征手段和方法,对促进大豆蛋白基胶黏剂的实际应用、提升大豆蛋白基胶黏剂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滇中3个主要造林树种树皮的热解特性
苏文静, 李世友, 王秋华, 单保君
2017, 37(1): 188-192.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1.030
[摘要](836) [HTML全文] (448) [PDF 1211KB](2)
摘要:
为了解滇中地区3个主要造林树种旱冬瓜、华山松和云南松树皮的热解特性,在10、20、30 ℃/min 3种不同的升温速率下对这3种树皮进行热重试验,计算了动力学参数并建立了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在25~800 ℃的温度范围内热解,失重率从小到大排列顺序依次为旱冬瓜、华山松、云南松;3种树皮的TG曲线十分相似,都遵循相同的热解机理。3种树皮的热解过程均可以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描述,活化能从小到大依次为:华山松、云南松、旱冬瓜,说明旱冬瓜的树皮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华山松树皮的防火性能差。
响应面法优化硫酸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研究
张慧, 吴正国, 卢泽湘, 廖益强, 郑德勇
2017, 37(1): 193-198,22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1.031
[摘要](860) [HTML全文] (538) [PDF 3338KB](4)
摘要:
以浓硫酸为催化剂,油酸为原料模型物,与甲醇酯化反应制备生物柴油。通过分析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醇油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对油酸转化率的影响,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生物柴油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油酸转化率不断增加,当反应温度达到70 ℃时,油酸转化率变化不大;油酸转化率随着浓H2SO4催化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催化剂增加量是油酸质量的2%时,转化率接近最大;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油酸转化率逐渐提高,当反应4 h后,油酸转化率趋于稳定;醇油物质的量比的不断增加促使油酸转化率不断升高,当醇油比为8 : 1时,反应趋于平缓。通过Design Expert 8.0分析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油酸转化率(Y)与各单因素之间的响应面回归数学模型,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时间3.77 h、温度68.83 ℃、催化剂4.21%、醇油物质的量比9.26 : 1,预测转化率98.26%。
层迭灵芝子实体及制备碳对Pb(Ⅱ)的生物吸附特性研究
杨思林, 王大伟, 张颖, 陆梅, 唐丽琼, 徐启浩, 杨斌
2017, 37(1): 199-205.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1.032
[摘要](909) [HTML全文] (469) [PDF 1293KB](1)
摘要:
以层迭灵芝子实体及其制备碳作为吸附材料,研究起始吸附剂用量、初始pH、反应时间、初始浓度对层迭灵芝及其制备碳吸附Pb(Ⅱ)的影响及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层迭灵芝子实体(C0)吸附Pb (Ⅱ)的最佳固液比4 g/L,而其制备碳(C400)的最佳固液比0.8 g/L,最适pH为7,最佳吸附时间为480 min,最大去除率分别为97.72%和97.60%;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平衡模型均能较好的拟合C0及C400吸附Pb (Ⅱ)的吸附过程,其最大吸附量分别为90.90 mg/g和163.93 mg/g;动力学模型拟合可知,C0及C400对Pb (Ⅱ)的生物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C0对Pb (Ⅱ)的吸附速率高于C400,但C400的吸附能力高于C0
基于NNDO滑模反步法的中密度纤维板板厚控制研究
唐文秀, 赵婷婷, 赵志江, 郭艳玲
2017, 37(1): 206-21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1.033
[摘要](867) [HTML全文] (435) [PDF 1243KB](1)
摘要:
针对中密度纤维板板厚纠偏位置伺服系统存在参数的不确定性以及系统外部的干扰等因素引起的板厚偏差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NNDO的滑模反步控制方法。结果表明:加入NNDO的滑模反步控制可以实现对位置信号的快速跟踪,跟踪误差的收敛速度也更快,减弱了滑模反步控制器的控制输入抖振问题,改善了闭环系统的动态性能和对于干扰的鲁棒性,提高了控制器的控制性能。
重组竹家具角部L型构件力学性能研究
刘学莘, 刘秀鋆, 彭健泉
2017, 37(1): 211-215.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1.034
[摘要](837) [HTML全文] (475) [PDF 2327KB](3)
摘要:
以重组竹板为基材,采用圆榫+白乳胶(聚醋酸乙烯酯乳液胶黏剂)、圆榫+黄胶(氯丁橡胶胶黏剂)、圆榫+三合一偏心连接件、两个三合一偏心连接件、螺钉+角码5种连接方式组成L型板式部件,通过测试其抗压和抗拉强度,对比分析不同连接方式对L型构件连接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螺钉+角码连接强度最好;圆榫具有较强的定位作用,但圆榫本身强度较低,影响了构件连接强度;白乳胶比黄胶更适合圆榫与重组竹的连接;三合一连接件抗压强度有限,不适合单独应用于重组竹构件的连接。
云南林业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刘洵, 马贵珍, 麦强盛
2017, 37(1): 216-22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1.035
[摘要](665) [HTML全文] (443) [PDF 1126KB](3)
摘要:
在运用区位熵的方法上测算1997—2014年云南省林业产业集聚水平,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实证研究林业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林业产业集聚的弹性系数为0.167 987,表明林业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林业产业集聚水平每上升1%,经济增长将上升0.17%。在控制变量中,实物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实物投资每增长1%,经济增长0.16%;人力资本投资的弹性系数最高,表明人力资本投资每提高1%,经济增长将提高0.55%,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的因素。在实证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此推动云南省林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ISSN 2095-1914

CN 53-1218/S

Copyright © 2009《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滇ICP备10002112号-2

地址:云南昆明市白龙寺300号西南林业大学129信箱 邮编:650233

电话:0871-63863029/63862787 E-mail: swfcbjb@vip.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 技术支持:info@rhhz.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