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7卷5期

显示方式:          |     

森林培育与遗传育种
VDT法疏伐云南松人工林胸径及其断面积结构的动态变化研究
李莲芳, 王慷林, 段安安, 李卫冲, 郑树宏, 龚建斌
2017, 37(5): 1-8.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5.001
[摘要](1415) [HTML全文] (567) [PDF 4624KB](31)
摘要:
为了解中林龄阶段(25年生)疏伐对云南松人工林胸径及其断面积结构的动态影响,在昆明宜良禄丰村林场徐家山林区,采用可变密度疏伐法对直播造林后未开展任何抚育、密度分别为7 311、3 660、4 612、3 045株/hm2的4块云南松人工林样地进行疏伐,疏伐强度分别为0.0% (对照)、25.8%、31.5%、27.7%。以2 cm为径阶,分析疏伐前后及疏伐5 a后林木径阶、胸高断面积结构及其重要值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疏伐前,6~8 cm林木是林分的主要径阶构成,但胸高断面积却以6~12 cm径阶为优势,4块样地林分≤ 6~16 cm径阶分别占总断面积的77.5%、70.4%、74.6%、72.1%;疏伐后,除比例变化外,6~12 cm径阶仍然是构成断面积的主要径阶(样地2~4的分别占总断面积的73.9%、73.7%、69.3%);疏伐5 a后,构成林分胸高断面积的林木前移为8~14 cm径阶,而且12、14 cm径阶的林木均有较大比例的增加,在样地1~4中分别达总株数的23.5%、21.5%、24.4%、32.8%;疏伐样地2~4的总断面积从疏伐后的13.86、28.31、24.26 m2/hm2增加至疏伐后5 a时的24.02、36.43、26.33 m2/hm2,而自然稀疏的样地1则从39.21 m2/hm2降低至29.07 m2/hm2;疏伐林分(样地2~4)的胸高总断面积较疏伐后分别增加73.3%、28.7%、8.5%,同期对照林分(样地1)的却降低25.8%。随着疏伐后林木的生长,林分重要值的主要构成也向更大径阶方向移动。
茎干通直与扭曲云南松种子萌发特性比较
蔡年辉, 许玉兰, 邓丽丽, 唐红燕, 李根前
2017, 37(5): 9-14.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5.002
[摘要](1049) [HTML全文] (598) [PDF 1090KB](28)
摘要:
以云南松通直与扭曲2种不同茎干类型植株种子为试材,对其发芽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发芽率、发芽势、平均发芽时间、平均发芽系数、日均发芽率、发芽指数、峰值和发芽值8个发芽指标变异较大,通直和扭曲2种茎干类型的变异系数分别为8.13%~41.20%和9.45%~42.35%;茎干扭曲类型云南松发芽指标变异系数稍大于茎干通直类型,茎干通直类型表现较稳定,但两者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除发芽势外,其余7个指标在各类型内单株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但8个指标在通直与扭曲2种茎干类型间差异不显著。因此,2种茎干类型云南松种子发芽特征差异不明显。
古银杏半同胞家系染色体核型分析及进化趋势研究
孙立民, 王文英, 邢世岩, 唐海霞, 孔倩倩, 刘佩迎
2017, 37(5): 15-21.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5.003
[摘要](1297) [HTML全文] (647) [PDF 3096KB](29)
摘要:
以采自山东、浙江、贵州等15个省份的古银杏半同胞家系种质资源圃中28个家系为研究对象,随机取其幼叶,采用压片法对其核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8个家系染色体数均为2n=2x=24;染色体以中短和中长染色体为主;核型主要由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和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组成,有2A、2B、3A和3B 4种类型。71#家系最为原始,而40#家系最为进化,来自中国西南部的家系进化程度较低,东部和南部的家系进化程度较高。
辽宁省杨树主栽品种(无性系)AFLP分析
刘巍
2017, 37(5): 22-27.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5.004
[摘要](1397) [HTML全文] (616) [PDF 2085KB](31)
摘要:
利用8对引物对辽宁省主栽的28个杨树品种材料进行AFLP分析。结果表明:8对引物共扩增谱带数983条,其中多态性带972条,平均多态性比例98.75%,表明各品种间在DNA水平上存在广泛差异。参试品种间遗传差异较大,遗传距离为0.468 7~0.996 0,辽宁杨与辽育3号(0.468 7)、014杨与108杨(0.475 5)、177杨与中辽1号(0.493 3)间的遗传距离较小,亲缘关系较近。利用UPGMA法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相似系数在0.369 0~0.625 8之间;当相似系数为0.533,可将28个杨树品种分为8类;当相似系数为0.559,第3类的15个品种又可以分为5个组,分类结果与生产中生长表现基本一致。辽宁杨与辽育3号相似系数最高(0.625 8),从分子水平上验证了其亲缘关系很近。
干旱胁迫下多效唑对羊柴生长特性调控效应研究
陈晓娜, 高永, 赵纳祺, 孙晓瑞, 李婉娇, 刘湘杰, 张超
2017, 37(5): 28-34.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5.005
[摘要](1237) [HTML全文] (598) [PDF 1183KB](1)
摘要:
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1年生羊柴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重度干旱胁迫下不同浓度多效唑对羊柴地上部分生长特性和根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度干旱胁迫下,150~600 mg/L浓度的多效唑能抑制羊柴幼苗株高的生长,促进分蘖及基径增粗,150 mg/L多效唑处理下羊柴根系长度、根系体积及根系表面积均较对照(CK)低,300 mg/L浓度以上的多效唑则会促进羊柴根系的生长;在提高根系长度上,多效唑对细根的作用效果优于小根和中根;经相关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发现,重度干旱条件下,多效唑处理后羊柴地上部分与根系生长状况关系不明显,根系特性间关系较密切,450 mg/L的多效唑对羊柴抗旱性的提高效果最佳。
干旱与复水对中华润楠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林伟通, 庄雪影, 詹红星, 刘强, 郭文妹, 唐熙媛, 吴永彬, 郑明轩
2017, 37(5): 35-41.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5.006
[摘要](1452) [HTML全文] (678) [PDF 3976KB](32)
摘要: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干旱胁迫及复水处理对中华润楠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中华润楠幼苗的生长有很大影响,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地径增长量出现负值;幼苗根、茎、叶及土壤自然含水量呈现下降趋势;叶片各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发生变化,其中叶片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随胁迫时间的延长MDA和脯氨酸含量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复水处理后幼苗恢复生长,苗高和地径增长量的变化与胁迫处理强度呈反比;土壤和根自然含水量恢复程度与受胁迫程度呈负相关,茎和叶自然含水量及叶片内的MDA、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基本与对照持平,中华润楠表现出一定的抗水分胁迫能力。
马尾松超级苗生长特性及光合色素含量研究
王好运, 丁贵杰, 谢维斌, 吴峰, 张国洲
2017, 37(5): 42-47.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5.007
[摘要](1222) [HTML全文] (640) [PDF 1108KB](2)
摘要:
以贵州都匀市马鞍山林场国家马尾松良种为供试材料,对其超级苗与普通苗中的Ⅰ级苗、Ⅱ级苗在地上形态特征、根系结构特征及光合色素含量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级苗地上部分生物量更多的积累在茎干内,超级苗茎、叶的生物量分配比例分别为40.8%和40.3%,而Ⅰ级苗叶的生物量所占比例是茎的2倍,Ⅱ级苗为2.7倍。超级苗根系相关参数,如根系总长、根表面积、体积及平均直径均显著高于普通苗,根系径级为3~4 mm的根系发育状况更好。与Ⅰ级苗相比,马尾松超级苗叶绿素含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提高48.3%和11.7%,表现出较高的光合特性潜力。因此,超级苗出圃时有较明显的优势,但其实际造林效益还需综合考虑造林立地条件、环境气候因子的影响。
叶面施氮与剪枝对银中杨叶片形态及光化学的影响
王亚, 郭寒阳, 胡彦波, 张秀丽, 孙广玉
2017, 37(5): 48-54.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5.008
[摘要](1087) [HTML全文] (530) [PDF 3458KB](1)
摘要:
银中杨扦插苗剪枝处理(CKJ)后,进行叶面喷施(亚)硝酸盐处理,模拟氮沉降,研究其对叶片形态、光化学效率、色素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剪枝未对银中杨叶片光化学效率(Fv′/Fm′和ΦPSII)、色素含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产生显著影响;叶面喷施硝酸盐导致叶片边缘炭化变黑,且剪枝植株幼叶和展开叶边缘均出现卷曲现象;表面化学元素含量发生变化,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未剪枝的植株喷施(TZ-NO3和TZ-NO2)处理第6天和第12天时花青素含量较对照(CKZ)均增加。喷施处理8 d时,未剪枝叶片的Fv′/Fm′和ΦPSII呈下降趋势,而剪枝叶片(TJ-NO3和TJ-NO2)的Fv′/Fm′和ΦPSII呈上升趋势;第14天时,TJ-NO3和TJ-NO2Fv′/Fm′和ΦPSII较对照(CKJ)显著增加。此外,喷施14 d时,未剪枝的银中杨叶片丙二醛含量较对照降低。银中杨叶片形态、生理特征受剪枝影响较小,但受硝酸盐喷施处理影响较显著。
不同间作油茶幼林的夏季气象日效应研究
孙颖, 周文才, 李江, 雷昌全, 刘儒, 左继林
2017, 37(5): 55-59.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5.009
[摘要](1327) [HTML全文] (604) [PDF 1157KB](3)
摘要:
林地气候环境条件影响油茶丰产的重要因素,为了促进油茶产业的高效、低耗和常态化发展,以江西吉安县澧田乡马山林场3年生油茶林为试验对象,在油茶林地进行红薯、大豆与花生3种常见农作物的间作试验,调查分析了间作后林间空气温度、相对空气湿度、光照强度、表层土壤温度与浅层土壤温度5个指标,并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筛选适宜油茶林地种植的间作物。结果表明:间作降低林间空气温度的大小依次为大豆>红薯>花生>清耕(对照);升高林间日均相对湿度大小依次为红薯>大豆>花生>清耕(对照);减弱林间日平均光照强度大小依次为花生>大豆>红薯>清耕(对照)。对不同间作处理进行综合分析并排序为:大豆>红薯>花生>清耕(对照)。因此,大豆和红薯对油茶林气象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显著,推荐在油茶幼林生长期推广应用。
不同浓度沼液对油茶生长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王新新, 张春林, 游璐, 沈晋, 王楚天, 胡冬南
2017, 37(5): 60-66.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5.010
[摘要](1286) [HTML全文] (628) [PDF 2227KB](26)
摘要:
为探索沼液在油茶林中的应用方法,实现废弃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油茶绿色生态经营。本研究设置了20%、40%、60%、80%、100%稀释浓度梯度进行沼液施用试验,通过测定株高、地径、冠幅和油茶产量及果实性状等指标,分析沼液浓度对油茶生长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沼液对油茶株高、地径、冠幅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并能显著增加油茶产量和单果质量,对油茶果实含水率、出籽率、出仁率、出油率等经济性状也有极显著影响,且区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区组与沼液浓度间存在极显著交互作用。随着沼液稀释浓度的增加,油茶树体株高、地径增幅和干出仁率、种仁出油率、干籽出油率以及鲜果出油率均随之增加,A-2处理达到最大值。冠幅增幅也随沼液施用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A-4处理达到最大值。沼液浓度对单果质量、鲜出籽率和干出籽率均产生显著影响,随沼液浓度增加无明显规律。鲜籽含水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仅就产量而言,以沼液浓度A-2和A-3处理最优。对生长和果实经济性状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可知,对油茶生长和果实经济性状最有利的沼液浓度处理是A-2处理,其次为A-3处理。因此,从节约肥料和寻求最佳肥效2个方面考虑,油茶林中施用沼液浓度以40%为宜。
葡萄柚茎尖微芽嫁接成活率的研究
刘月, 叶维雁, 熊欢, 刘惠民, 李贤忠
2017, 37(5): 67-71.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5.011
[摘要](1091) [HTML全文] (533) [PDF 1083KB](3)
摘要:
以曼赛龙柚为砧木,不同品种葡萄柚的成年态茎段为外植体,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对茎段诱导产生的不定芽作为接穗,通过不同嫁接方法、接穗品种及来源对微芽嫁接成活率的影响试验,改进微芽嫁接方式,提高嫁接苗的成活率。结果表明: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WPM + 6-BA 1.0 mg/L + NAA 0.2 mg/L + GA 0.2 mg/L;穿刺法更适合葡萄柚微芽嫁接,能显著提高嫁接成活率;不同接穗品种葡萄柚微芽嫁接成活差异较大,5个接穗品种微芽嫁接成活率依次为:瑞路比>星路比>哈路比>火焰>里约红。试管诱导不定芽作为接穗,嫁接成活率76.67%;田间嫩梢接穗的茎尖微芽嫁接成活率仅为38.33%,试管诱导接穗成活率显著提高。
弱光下PGPR对重瓣百合开花期光合特性及生长的影响
艾星梅, 郑舒媛, 杨艳余, 黄海泉
2017, 37(5): 72-79.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5.012
[摘要](1080) [HTML全文] (595) [PDF 1210KB](30)
摘要:
以荷兰重瓣百合‘Carolina’为材料,利用盆栽试验,研究弱光下单接种根际促生细菌鞘氨醇杆菌属(SN-2)、不动杆菌属(BG和XG)和黄金杆菌属(F)及4种混合菌液接种对植株的光合指标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0%遮荫条件下,接种不同菌株对‘Carolina’开花前后的光合特性及生长的促进效应存在一定差异性;与对照相比,接种XG、SN-2和HH明显提高了植株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饱和点(LSP)和表观量子效率(ϕ),其中接种HH对‘Carolina’产生的影响要大于单接种XG和SN-2,说明不同菌种之间可能存在交互效应,而接种F和BG对‘Carolina’植株的促生效果不明显,这可能与光照强度有关。此外,接种XG、SN-2和HH显著提高了‘Carolina’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和株高,HH对株高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且HH和SN-2使‘Carolina’整体开花时间比对照提前了3~7 d,XG次之。
活体染色对银边吊兰叶面着色及植株碳氮营养的影响
张永福, 牛燕芬, 任禛, 王定康, 彭声静, 林燕
2017, 37(5): 80-87.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5.013
[摘要](1219) [HTML全文] (610) [PDF 1267KB](1)
摘要:
以银边吊兰盆栽苗为试验材料,研究2.0 mmol/L甲基橙、1.0 mmol/L甲基紫、1.0 mmol/L中性红对其生物量、根冠比、叶面着色及植株碳氮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性红处理的生物量显著大于甲基橙和对照处理;3种染色剂处理后根冠比显著降低,其中中性红处理降幅最大。3种染色剂处理后,叶面a*b*L*值逐渐增大,C*值减小,H0和CIRG值增大,叶面呈粉红色;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 + 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大幅下降。3种染色剂处理还使植株可溶性糖、淀粉含量下降,其中甲基紫处理的降幅最大;可溶性蛋白质和总氮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中性红处理升幅最大;碳氮比总体呈下降趋势。因此,尽管活体染色使银边吊兰植株碳氮营养轻微损失,但染色后可提高其室内栽培的观赏性。
森林生态
林窗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化学性质季节变化的影响
王朋, 管云云, 肖文娅, 费菲, 关庆伟
2017, 37(5): 88-97.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5.014
[摘要](1359) [HTML全文] (555) [PDF 1360KB](33)
摘要:
为了解林窗干扰对侧柏林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情况,2012年1月在徐州市九里山东南坡侧柏人工纯林中随机开设27个小、中、大3种尺度的近圆形林窗进行试验,对不同尺度的林窗内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pH、碳、氮等的季节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林窗降低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含水率,不同尺度林窗内根际与非根际土壤pH均中性偏碱性;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的全碳、全氮含量在林窗形成后总体下降;林窗降低非根际土壤C/N,小尺度林窗根际土壤C/N值显著大于对照,小林窗对根际效应的提升更为显著。林窗对土壤C/N值根际效应的影响存在季节上的双反馈作用,林窗尺度、位置会对土壤养分循环造成影响,进而影响林分生产力,开设半径为4 m大小的林窗对林分发育及养分循环最有利。研究结果可为深入了解林窗对土壤养分动态根际效应的作用,揭示林窗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机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珠江上游土壤与沉积物有机元素的含量与分布特征
杨思林, 赵宁, 王大伟, 杨斌
2017, 37(5): 98-105.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5.015
[摘要](1542) [HTML全文] (588) [PDF 2307KB](55)
摘要:
以珠江上游南盘江流域为研究区,测定农田及非农田土壤、河流沉积物有机元素(C、H、N、S、O)的含量,探讨有机元素的多介质环境行为。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C、N、S的含量显著高于非农田土壤,H、O的含量在2种土壤中差异不明显。农田土壤相对较高的S含量和较低的C/N和N/S值,将最大限度地减少S缺乏。河流沉积物多数样点的有机指数均达到Ⅳ级(>0.50),处于有机污染状态。沉积物与农田和非农田土壤C含量正相关,但不显著,而沉积物与农田土壤N含量显著相关,沉积物与非农田土壤中的有机物质来源存在较大差异。
云南2种主要灌丛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陈路红, 苏凯文, 郑伟, 尹华军, 巩合德
2017, 37(5): 106-113.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5.016
[摘要](1180) [HTML全文] (549) [PDF 2437KB](4)
摘要:
以云南省的优势灌丛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优势灌丛余甘子灌丛和南烛、矮杨梅灌丛共计31个样点进行采样,分析云南省优势灌丛土壤有机碳含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余甘子灌丛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布自东南向西北减少,南烛、矮杨梅灌丛土壤有机含量自中部向四周逐渐减少;余甘子灌丛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值为0.32~0.96 g/kg,南烛、矮杨梅灌丛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值为0.71~0.85 g/kg,余甘子灌丛各土层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有机碳含量由表层向下递减,南烛、矮杨梅灌丛各土层有机碳含量差异不显著;余甘子灌丛土壤机碳含量与海拔和凋落物生物量呈负相关,与灌丛盖度和有机氮含量呈正相关,海拔为主要影响因素;南烛、矮杨梅灌丛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海拔呈负相关,与凋落物生物量,灌木层盖度,有机氮含量呈正相关,凋落物生物量是主要影响因素。
西北荒漠区孑遗植物裸果木居群的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周禧琳, 柴学平, 梁继业, 杨赵平, 文伟
2017, 37(5): 114-121.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5.017
[摘要](1143) [HTML全文] (555) [PDF 1466KB](29)
摘要:
采集孑遗植物裸果木的主要分布区16个居群的土壤,分析土壤主要化学指标的特性、不同居群间化学指标的差异及其与环境影响因子的关系,探讨土壤主成分和不同居群的土壤肥力。结果表明:不同区域间裸果木居群的土壤化学指标变异特征不同,以含水量的变异最大,全磷含量变异最小;不同区域间裸果木居群的化学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裸果木居群土壤化学指标在垂直空间上分布差异不显著;土壤含水量与速效钾和全氮、全钾成极显著正相关,而与pH成极显著负相关;从土壤综合肥力看,新疆裸果木居群土壤综合肥力普遍高于甘肃;不同层次土壤的肥力水平上,表层土壤最高,20~40 cm范围内较低;经纬度、海拔以及降水量相关指标对裸果木居群土壤主要化学指标的影响不大,相比之下温度的相关指标则与土壤中一些化学指标显示出了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性。
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土壤细菌类群特征
魏志超, 黄娟, 刘雨晖, 贾代东, 李惠通, 吴鹏飞, 刘爱琴
2017, 37(5): 122-129.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5.018
[摘要](1106) [HTML全文] (468) [PDF 1727KB](3)
摘要:
采用16S rDNA建库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3个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的土壤细菌类群进行分析,探讨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对土壤细菌类群的影响。结果表明:16S rDNA在目水平上鉴定比例为80%以上,结果较可靠;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土壤共鉴定细菌门39个、纲100个、目151个,不同发育阶段之间3种功能性指数均无显著差异,且与部分化学性质相关性较小;其中酸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疣微菌门为最主要细菌门类。酸杆菌门丰度在不同发育阶段中排序为:幼龄林<中龄林<老龄林;按丰度变形菌门的排序则为:幼龄林>中龄林>老龄林。从beta指数分析可知:幼龄林内部相似度相比中、老龄林较低;中、老龄林之间相似度较高,幼龄林与其他2种发育阶段之间相对相似度较低。
松华坝水源区等高反坡阶对坡耕地土壤氮含量的影响
曹鸿景, 王克勤, 冯晓月
2017, 37(5): 130-134.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5.019
[摘要](1308) [HTML全文] (522) [PDF 1128KB](30)
摘要:
为了合理利用坡耕地,防止种植过程中产生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在松华坝水源区迤者小流域设置标准径流小区,布设以控制水土流失为目的等高反坡阶试验,探讨等高反坡阶土壤氮含量年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氮素流失量与地表径流量和泥沙产量显著相关,设置等高反坡阶对地表径流量的削减率9.68%~36.84%,平均削减率23.54%,对土壤侵蚀量的削减率40.98%~71.68%,平均削减率56.62%;雨季后对比发现,布设等高反坡阶的土壤全氮含量较对照高53.97%;对照地土壤水解氮含量消减率42%,等高反坡阶地土壤水解氮含量消减率25%,两者差异显著。说明设置等高反坡阶能有效减少氮素流失,保持土壤氮素含量,并减少坡耕地地表径流导致的土壤流失。
杭州市城区典型区域PM2.5和PM10质量浓度变化特征
华锦欣, 任晓旭, 雷亦晨, 胡俊靖, 戎建涛, 冯晓月, 曹鸿景
2017, 37(5): 135-14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5.020
[摘要](1158) [HTML全文] (622) [PDF 1163KB](1)
摘要:
为研究杭州市城区大气中PM2.5、PM10的浓度变化特征,在采荷监测区内对PM2.5、PM10浓度变化和气象特征进行了为期1 a的监测。结果表明:PM2.5质量浓度呈冬春高于夏秋季节,冬季出现最高值(104.35 ± 99.86)μg/m3;颗粒物PM10 呈冬季远高于其他季节,浓度为(274.39 ± 160.92)μg/m3,春秋两季相较于夏季高约1倍,说明颗粒物PM10比PM2.5的污染来源更为多样,成分更为复杂。PM2.5、PM10在不同的季节中,二者的相对浓度和变化规律有所不同。细颗粒物浓度日间变化过程在季节间大势体变化趋势规律类似,在观测时段内从峰值逐渐减小,伴随季节间的差异而呈不同的波动。PM2.5/PM10值范围为0.26~0.58,春冬两季的均值分别为0.51和0.50,夏秋两季的均值分别为0.34和0.32,表明春秋两季污染物中PM2.5比例高;颗粒物PM2.5、PM10质量浓度与温度之间均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高达0.619、0.640;与气压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59、0.583。
遵义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土地生态安全协调度分析
张英佳, 韩会庆, 郜红娟, 蔡广鹏, 张朝琼
2017, 37(5): 141-146.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5.021
[摘要](967) [HTML全文] (491) [PDF 2728KB](3)
摘要:
基于2010年遵义市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数据,对遵义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土地生态安全协调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西南低,东北和西北高;平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西南部低,其他地区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土地生态安全协调度类型以严重失调和良好协调为主,西南部以严重失调和中度失调为主,其他地区以良好协调为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土地生态安全协调发展类型以中等协调发展和协调发展类型为主,西南部以严重失调衰退和中度失调衰退为主,中东部以中等协调发展为主,北部和西部以协调发展类型为主。社会经济水平和生态系统空间格局的异质性是导致遵义市各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土地生态安全协调度存在差异的重要因素。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黑瞎子岛国家级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尹晶萍
2017, 37(5): 147-151.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5.022
[摘要](1869) [HTML全文] (773) [PDF 1109KB](36)
摘要:
采用层次分析法,从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环境质量、湿地景观及湿地公园的开发建设4大方面,选取19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构建评价模型,结合专家咨询结果,对黑瞎子岛国家湿地公园进行生态旅游评价。结果表明:黑瞎子岛湿地公园的本底资源较好,在生态旅游资源中占绝对优势,影响程度为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环境质量>湿地景观>湿地开发建设。其中,湿地生态系统典型性(0.222 4)、湿地水环境质量(0.177 5)和湿地面积比例(0.090 0)3个单项得分较高,表明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湿地环境质量良好,湿地景观价值高。与附近旅游地差异(0.002 6)和适游期(0.000 4)得分最低,说明湿地公园特色不够鲜明,适游期限制性大。黑瞎子岛国家级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最终得分为0.783 0,说明黑瞎子岛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资源价值较高,湿地公园内丰富的原生态环境及生态旅游资源都将为生态保护及合理利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绿色可持续发展前景良好。
森林病虫害
乙酰甲胺磷对菠菜内生细菌的影响
刘丽, 张俊忠, 韩长志, 伍建榕, 李成云
2017, 37(5): 152-158.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5.023
[摘要](1227) [HTML全文] (600) [PDF 1264KB](28)
摘要:
用传统法分离了喷施与未喷施乙酰甲胺磷菠菜的内生细菌,应用细菌16S rDNA全序列分析,探讨杀虫剂对植物内生细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乙酰甲胺磷后显著减少了菠菜叶部可培养内生细菌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菠菜根部可培养内生细菌的数量。喷施乙酰甲胺磷后菠菜共分离获得24株内生细菌,鉴定为6属7种,另有3株可能是新种或新属,其中2种特异性菌株分别为蒙氏假单孢和阿氏节杆菌。未喷施乙酰甲胺磷菠菜内分离获得35株内生细菌,鉴定为14属16种,另有6株为可能的新种或属。因此,喷施乙酰甲胺磷后减少了可培养内生细菌属水平上的多样性。
中华松针蚧成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蔡婷婷, 荣昌鹤, 谭超, 高静, 刘平, 张鑫, 王亮
2017, 37(5): 159-164.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5.024
[摘要](1223) [HTML全文] (547) [PDF 2088KB](2)
摘要:
运用聚集度指数法、频次分布检验法、线性回归方程检验法探讨云南松一种重要害虫,即中华松针蚧成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揭示其成虫的行为、习性、活动规律,确定了其在林间的适宜抽样调查方法。结果表明:中华松针蚧的空间分布型属聚集型的负二项分布。根据Iwao提出的m*-m回归方程,建立了精度分别为0.05、0.10和0.20时的理论抽样数表,在中华松针蚧为1头/10 cm枝梢、2头/10 cm枝梢、4头/10 cm枝梢时,其累计虫口数的上、下限分别为1 094和68, 735和46, 555和35。
森林经理
思茅松天然林单木木材碳密度变化规律及预估模型研究
张博, 熊河先, 胥辉, 孙雪莲, 徐婷婷, 李超, 闾妍宇, 魏安超, 欧光龙
2017, 37(5): 165-173.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5.025
[摘要](1193) [HTML全文] (584) [PDF 1193KB](4)
摘要:
在普洱市调查测定了8株思茅松标准样株单木的木材碳密度,分析不同林木间、不同高度及径向不同部位的差异;并采用混合效应模型技术,构建单木木材碳密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思茅松木材碳密度在不同林木间存在显著差异,且随树木高度增加而显著不同,由髓心向外存在极显著差异且呈现出先增加后持平或略有减小的规律性变化;相较于传统回归模型,混合效应模型均具有更低的AIC和BIC值;考虑林木和高度效应的二水平混合模型具有最小的AIC、BIC值和最大的logLik值;R2最大、RMSE最小的模型是三水平混合模型。各混合效应模型的预估精度均在95%以上,且综合考虑林木和径向部位随机效应的两水平混合效应模型的拟合精度达到96.1%,相较传统回归模型混合效应模型能够更好的描述并预估思茅松单木木材碳密度。
山西主要天然林资源碳储量和碳密度的动态研究
吴萍萍, 董宁宁
2017, 37(5): 174-178.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5.026
[摘要](1172) [HTML全文] (601) [PDF 1143KB](6)
摘要:
利用山西省2005年、2010年、2015年森林资源连清资料,采用生物量换算因子(BEF)函数法,估算了山西省近10年主要天然林的碳储量和碳密度动态。结果表明:主要区域天然林总面积与总蓄积量在2005—2015年均有所增加;防护林是山西省天然林资源的主体,其面积和蓄积量均最大;栎类是山西省天然林的主要林分之一,2005年、2010年、2015年栎类碳储量分别占全部天然林碳储量的45.03%、46.96%、33.98%;云杉林碳密度最大为63.56~74.49 Mg/hm2,其他类林分碳密度最小为17.44~19.96 Mg/hm2;山西省天然林碳密度在2005年为29.27 Mg/hm2,2010年为31.22 Mg/hm2,2015年为35.33 Mg/hm2
湘江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王宽, 李涛, 齐增湘, 陈祖展
2017, 37(5): 179-187.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5.027
[摘要](949) [HTML全文] (466) [PDF 9923KB](2)
摘要:
以湘江流域4个时期的遥感影像数据及同期经济与社会发展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利用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相关研究方法,分析湘江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由1995年的234.26持续提高到2010年的235.74,且区域不均衡性明显;耕地、林地及建设用地是导致研究区变化最为显著的用地类型;耕地的重心在向东偏南方向迁移,林地的重心在向西偏北方向迁移,建设用地的重心在向东偏北方向移动,移动速度均具有阶段性;城市化水平提高、人口增长、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以及“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是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森林工程
不同种源版纳甜龙竹竹笋营养成分分析
王茜, 王曙光, 邓琳, 何文志, 王昌命, 詹卉
2017, 37(5): 188-193.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5.028
[摘要](1275) [HTML全文] (601) [PDF 1076KB](2)
摘要:
对云南西双版纳州勐海和勐腊2县版纳甜龙竹竹笋的基本营养成分、矿物质元素和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并与云南常见10种竹种竹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版纳甜龙竹竹笋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且口感较好。其中勐海版纳甜龙竹竹笋的含水量、总糖含量均高于勐腊版纳甜龙竹,粗纤维、粗脂肪含量相对较低,而勐腊版纳甜龙竹竹笋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高于勐海版纳甜龙竹。2地版纳甜龙竹竹笋K和Ca元素含量均较高,而Fe的含量相对较少,其他矿物质元素含量与云南常见竹种相当。
云南3种远志属植物糖酯含量测定
余小红, 黄艳杰, 周凌云, 王军民, 陈星建, 华燕
2017, 37(5): 194-197.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5.029
[摘要](1052) [HTML全文] (547) [PDF 1079KB](1)
摘要:
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云南小远志、丽江远志、西南远志3种远志属植物的根,以及全草中3,6′-二芥子酰基蔗糖、tenuifoliside C、3′-E-3, 4, 5-三甲氧基肉桂酰基-6-苯基蔗糖3种糖酯类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3种远志属植物中3个糖酯类成分在根中含量均较全草高,其中3,6′-二芥子酰基蔗糖作为中药远志质量控制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其在小远志及丽江远志根中含量分别为8.32、6.52 mg/g,高于药材规定的5 mg/g;本研究结果为远志属植物的药用价值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不同夹带剂条件下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油用牡丹及成分分析
华梅, 马惠芬, 陈中华, 原晓龙, 杨卫, 呼延丽, 杨宇明, 王娟
2017, 37(5): 198-202.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5.030
[摘要](1227) [HTML全文] (571) [PDF 1116KB](3)
摘要: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油用牡丹籽油,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牡丹油中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夹带剂及用量条件下对油用牡丹籽油脂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压力35 MPa、CO2流量为25 g/min、时间2 h、温度40 ℃的萃取条件下,不同夹带剂使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油用牡丹带壳油脂提取率均有提高,乙酸乙酯提高了16.72%,石油醚提高了6.52%,正己烷提高了12.85%;综合考察3种夹带剂及其用量,乙酸乙酯的提高效果最好,其最佳用量为10%;牡丹油脂肪酸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牡丹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尤以α-亚麻酸的含量最高,占总脂肪酸含量的78.95%。
梁河县滇皂荚的皂角米营养成分分析
曾为林, 尹加笔, 高苹, 杨丽梅, 寸德山, 石卓功, 赵平
2017, 37(5): 203-207.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5.031
[摘要](1281) [HTML全文] (576) [PDF 1069KB](2)
摘要:
采用国标和农业部部颁标准的方法,对云南省梁河县不同单株滇皂荚的10个皂角米样品中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并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皂角米样品蛋白质含量2.37%~3.64%,总糖及粗纤维含量均低于1%;氨基酸种类齐全,包括8种必需氨基酸及9种非必需氨基酸,且氨基酸的E/T和E/N均符合FAO/WHO理想模式;富含K、P、Ca、Mg、Na、Fe、Zn、Mn、Cu等9种矿质元素,因此梁河县产皂角米是一种高蛋白、低糖、氨基酸齐全和矿质元素丰富,符合高K低Na饮食结构的营养保健食物。滇皂荚单株树龄与皂角米各类营养成分之间的关联序为氨基酸总量>蛋白质百分含量>粗纤维百分含量>矿物质元素总量>总糖百分含量。
白木香解剖构造及抽提物化学成分分析
李明月, 沈华杰, 何海珊, 邱坚
2017, 37(5): 208-213.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5.032
[摘要](1285) [HTML全文] (597) [PDF 4202KB](5)
摘要:
以内含物不同的白木香样品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其微观构造和离析组织结构,研究了白木香抽提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变化,探讨了其结香机理。结果表明:白木香的树脂分布在木射线薄壁细胞及内含韧皮部,在内含韧皮部中伴胞为合成树脂的主要细胞,筛管等为辅助细胞;白木香结香是由于木射线、伴胞等薄壁细胞受到胁迫的生理机能作用所形成,与木材心材的形成机制相同;抽出物与木质素含量变化均为白木香受到刺激后产生的现象,灰分含量与抽出物含量呈负相关,间接说明白木香结香与木质部中的水分含量有重要关系。
桉树木材渗透性的影响因子及其改善方法的研究进展
卢翠香, 江涛, 刘媛, 郭东强, 任世奇, 邓紫宇
2017, 37(5): 214-22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5.033
[摘要](1411) [HTML全文] (623) [PDF 1101KB](2)
摘要:
概述了木材渗透性的影响因子(木材结构、流体性能、木材抽提物、含水率和浸注工艺),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采用化学、物理及生物处理改善桉木渗透性的相关研究,分析桉木浸注改性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思路,以期为桉木浸注改性处理技术的后续研究和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ISSN 2095-1914

CN 53-1218/S

Copyright © 2009《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滇ICP备10002112号-2

地址:云南昆明市白龙寺300号西南林业大学129信箱 邮编:650233

电话:0871-63863029/63862787 E-mail: swfcbjb@vip.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 技术支持:info@rhhz.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