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9卷3期

显示方式:          |     

2019-03期封面
2019, 39(3): -.
[摘要](2294) [PDF 71763KB](50)
摘要:
2019-03期目录
2019, 39(3): -.
[摘要](1881) [PDF 529KB](138)
摘要:
特约稿件
优质高效人工用材林精准培育基础与关键措施剖析
李莲芳
2019, 39(3): 1-9. doi: 10.11929/j.swfu.201904200
[摘要](2045) [PDF 725KB](76)
摘要:
优质高效人工用材林精准培育是满足日益增加的世界木材需求的主要途径,林业发达国家已展示诸多成功案例。通过对优质高效人工用材林精准培育概念、必要条件和关键措施的阐述,提出了最适宜的林地(包括生态区域和立地)、树种及良种选择、人工林培育技术储备等措施是优质高效人工用材林培育的基础;管理者和实施主体对此类人工林培育的全面认知、政策与市场稳定性和长期规划的有效性、动态培育技术体系创新和构建是优质高效用材林培育的关键措施。我国优质高效用材林精准培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尚需从社会、经济和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和创新。
研究论文
油橄榄杂交子代生长与生理性状变异研究
李金花, 张晓艳, 李娜, 赵海云, 张建国
2019, 39(3): 10-17. doi: 10.11929/j.swfu.201812014
[摘要](2961) [HTML全文] (1031) [PDF 770KB](49)
摘要:
利用‘城固32’、‘鄂植8’、‘莱星’和‘皮削利’4个油橄榄品种杂交获得F1代实生苗,对实生苗2年生生长性状与生理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综合选择生长势强的优良单株。结果表明:除了最大光化学效率的变异不大之外,其他性状均存在较大变异,Ⅰ级分枝总长变异系数最大。苗高、地径、主干节间长、净光合速率、最大光化学效率和光合性能指数在母本间和母本内父本间差异均不显著,Ⅰ级分枝数和分枝总长在母本间差异不显著,但母本内父本间差异显著。最大光化学效率和光合性能指数与生长性状间相关性不显著。第1、2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81.88%。因此,母本基因型不是实生苗性状差异的主要来源,父本基因型是I级分枝总长和分枝数变异主要来源,I级分枝总长和分枝数变异主要来自于父本基因型或者父本与母本基因型交互作用。实生苗生长势的早期选择指标不仅仅为苗高和地径,Ⅰ级分枝数及分枝总长、主干节间长和净光合速率均可以作为早期选择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中第1、2主成分选择生长势和发枝能力表现优良的子代实生苗19个。
红花玉蕊对淡水全淹胁迫的生长及生理响应
梁芳, 黄寿镕, 於艳萍, 黄秋伟, 张继, 檀小辉
2019, 39(3): 18-25. doi: 10.11929/j.swfu.201809059
[摘要](2910) [HTML全文] (1126) [PDF 1087KB](17)
摘要:
为揭示红花玉蕊对淹水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获得红花玉蕊适生的淹水时长范围,模拟半日潮,在温室分别以不同淹水时长对红花玉蕊幼苗进行完全淹没胁迫处理,测定了植株的生长指标及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淡水全淹处理28 d后,红花玉蕊幼苗全部是绿叶株,存活率为100%。不同淹水时长对红花玉蕊幼苗株高、地径、叶片的总增长量和增长速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不同淹水天数对幼苗株高地径、叶片的增长速率影响差异极显著。随着淹水时长的增加,幼苗叶片在淹水时长为0~6 h/d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平稳趋势,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先升高后下降,较CK差异均不显著,但脯氨酸含量则显著下降,在淹水4、6 h/d时较CK呈显著差异;淹水时长增加至8~12 h/d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上升,在淹水10 h/d达到最大值且较CK呈极显著差异,脯氨酸含量在淹水10、12 h/d时较CK呈显著差异。可见,淡水全淹0~12 h/d并未影响红花玉蕊植株的生长发育进程,红花玉蕊幼苗在淡水全淹环境下淹水胁迫环境的临界时间为8 h/d,最小适生淹水时长为0~12 h/d。
肉豆蔻科4种植物幼苗生长与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张凤良, 李小琴, 杨湉, 者国雄, 毛常丽, 赵祺, 吴裕
2019, 39(3): 26-32. doi: 10.11929/j.swfu.201810012
[摘要](2996) [HTML全文] (1400) [PDF 689KB](19)
摘要:
以肉豆蔻科风吹楠、大叶风吹楠、琴叶风吹楠和红光树的1年生幼苗为试材,对其生长量、叶片性状及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种植物幼苗的苗高和地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苗木生长排序依次为风吹楠>大叶风吹楠>琴叶风吹楠>红光树。4种幼苗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厚、比叶面积及叶脉密度在种间差异极显著,其中,按叶面积大小排序依次为大叶风吹楠>琴叶风吹楠>红光树>风吹楠,比叶面积大小排序依次为琴叶风吹楠>风吹楠>大叶风吹楠>红光树。大叶风吹楠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其他3个种,风吹楠和琴叶风吹楠相当,而红光树极显著小于其他3个种;红光树和风吹楠具有较高的光饱和点,较低的光补偿点,且红光树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较高,说明红光树对环境适应范围较宽,但其对应的净光合速率较低、叶片较少,植株生长矮小。大叶风吹楠和琴叶风吹楠的光饱和点相对较低,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光补偿点较高,生长较快,对环境适应范围相对较窄。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纳塔栎插穗生根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陈晨, 吴岐奎, 张子晗, 喻方圆, 吴文, 姚忠贤
2019, 39(3): 33-39. doi: 10.11929/j.swfu.201903113
[摘要](3193) [HTML全文] (1129) [PDF 1162KB](17)
摘要:
以纳塔栎母树2年生的嫩枝为插穗,采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插穗进行处理,测定插穗生根率、平均生根数、根长和生根指数,选取生根效果最好的ABT处理用于测定插穗在生根过程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关酶活性、MDA含量以及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200 mg/kg ABT处理可促进插穗生根,处理后的插穗生根率、平均生根数、根长及生根指数分别为33.30%、1.91条/株、2.71 cm和1.693,均显著高于200 mg/kg IAA及200 mg/kg NAA处理。插穗在生根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趋势,而可溶性蛋白总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POD和PPO活性在根原基诱导期和不定根伸长期出现2个峰值且较对照组峰值提前;SOD活性和MDA含量总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趋势不一但都高于对照组。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能提高插穗内营养物质含量、相关酶活性及内源激素含量,对插穗生根有促进作用。
木本竹与草本竹节间生长规律比较
茂玲, 李霞, 杨杨, 郭振华
2019, 39(3): 40-47. doi: 10.11929/j.swfu.201903091
[摘要](2561) [HTML全文] (954) [PDF 1712KB](152)
摘要:
为探究竹茎秆节间的生长规律,对紫竹的茎秆伸长数据进行测量及生长曲线绘制;并对紫竹,2种草本竹Raddia guianensisOlyra latifolia的茎秆进行石蜡切片制作及观察。结果表明:紫竹的高生长过程与大多数竹种一样,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趋势,并从下至上逐节伸长,木本竹节间长度的增加与节间细胞的伸长密切相关。紫竹的茎秆薄壁细胞发育中后期出现长短细胞的分化,而2种草本竹的茎秆薄壁细胞整个发育过程均未出现长短细胞的分化,具有与水稻、玉米等禾本科粮食作物一致的薄壁细胞发育模式。
间伐补植对马尾松低效林生长及林分碳密度的短期影响
郭丽玲, 潘萍, 欧阳勋志, 宁金魁, 李琦, 吴佳昊
2019, 39(3): 48-54. doi: 10.11929/j.swfu.201811029
[摘要](5766) [HTML全文] (2313) [PDF 632KB](191)
摘要:
以马尾松低效林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林分特征等因素采用20%间伐强度及补植措施,通过对2013—2017年连续4年的样地调查与样品测定获取数据,分析间伐补植措施对其林木生长以及林分碳密度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间伐补植措施实施4年后,林木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的生长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且分别比对照样地提高了77.78%、109.68%。间伐补植后乔木层碳密度的增量呈显著减慢趋势(P<0.05);林下植被层、凋落物层碳密度分别表现为极显著减少(P<0.01)和显著增加(P<0.05);土壤层碳密度的增量则为对照样地大于作业样地,且差异显著(P<0.05)。林分总碳密度4年增长量显著低于对照样地(P<0.05),且作业样地的增量比对照样地减少4.91 t/hm2。本研究可为低效林的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簕杜鹃花芽分化解剖与形态学研究
聂艳, 谢利娟, 王定跃
2019, 39(3): 55-62. doi: 10.11929/j.swfu.201903106
[摘要](3309) [HTML全文] (1171) [PDF 1079KB](148)
摘要:
以1年生扦插苗‘同安红’簕杜鹃为研究材料,采用常规的石蜡切片法制作花芽的永久性切片,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探究其花芽分化进程,分析其花芽分化特性;同时观察芽体的外部形态特征,记录并分析其形态变化规律,建立外部形态及内部解剖结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同安红’花芽分化起始于8月上旬,至9月初结束,10月中下旬达到盛花期;簕杜鹃花芽分化过程可分为未分化期、花序原基形成期、苞片原基形成期、小花原基形成期、萼片原基形成期、花瓣原基形成期、雌雄蕊原基形成期8个时期;花芽分化前期芽体瘦小,外部形态变化不明显,从外观上很难直接判断分化进程,后期分化速度加快,表现出明显的伸长与变宽;簕杜鹃花芽为腋生纯花芽,不同分化阶段之间存在一定的交叉现象,不断地分化发育为完整的复伞形花序。因此,簕杜鹃的花芽分化维持1个月左右,大约经历8个时期,分化前期外观形态变化不明显,不能直观反映其内部的结构变化,后期分化速度加快,芽体变化明显,能够从芽体的外部形态判断花芽分化进程。
千岛湖林场3种群落芒萁的光合荧光变化特征
许焱, 张明如, 王佳佳, 金迪, 吴泽群, 伊力塔
2019, 39(3): 63-70. doi: 10.11929/j.swfu.201810008
[摘要](5463) [HTML全文] (2499) [PDF 1057KB](153)
摘要:
于2017年夏季选择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姥山林场疏灌草丛、马尾松单优群落和常绿阔叶混交林群落下层3种生境,测定盆栽芒萁光饱和曲线光响应进程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同时测定小气候因子、盆栽土壤理化性状,分析不同生境下盆栽芒萁生长发育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生境条件下芒萁的净光合速率的大小变化顺序为马尾松单优群落>疏灌草丛>常绿阔叶混交林群落;马尾松单优群落和常绿阔叶混交林下荧光诱导曲线差异不显著,但明显高于疏灌草丛。因此,马尾松单优群落下层盆栽芒萁光合生理参数具有显著优势,适宜的光照强度成为限制盆栽芒萁光合响应和荧光参数的主要生态因子。
毛乌素沙地沙柳沙障破损规律与植被恢复的研究
王瑞东, 党晓宏, 高永, 杨霞, 张超, 李婉娇
2019, 39(3): 71-77. doi: 10.11929/j.swfu.201812066
[摘要](3055) [HTML全文] (1306) [PDF 861KB](17)
摘要:
以毛乌素沙地东南缘巴图塔境内的流动沙丘上铺设的沙柳沙障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沙柳沙障的破损情况以及沙柳沙障对植被恢复的作用。结果表明:沙柳沙障铺设5 a后破损程度严重,平均破损度达到52.89%,沙丘背风坡的沙柳沙障破损程度较迎风坡严重,同一障格不同障边的破损程度表现为迎风边>顺风边;2 m×2 m 规格的沙障植被恢复效果优于1 m×1 m规格的沙障,表明在流动沙丘上铺设沙柳沙障能够有效地促进植被恢复,植物多样性与沙障设置年限基本呈正相关关系;风力掏蚀是导致迎风坡沙柳沙障破损的主要影响因子,坡度和压埋是导致背风坡沙柳沙障破损的主要影响因子。
昆明市6个绿化树种叶表微结构与滞尘能力的关系研究
孙应都, 陈奇伯, 李艳梅, 杨思莹
2019, 39(3): 78-85. doi: 10.11929/j.swfu.201811039
[摘要](3091) [HTML全文] (1135) [PDF 1137KB](17)
摘要:
以昆明市6种典型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水洗过滤称量法测定叶片滞尘量,并用S-3000N型扫描电镜观察叶表形态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树种间滞尘量差异明显,6个树种单位面积滞尘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桂花>广玉兰>锦绣杜鹃>红花檵木>法国梧桐>香樟。同一树种在四季的滞尘能力存在差异,秋季或冬季的滞尘量最大。叶表面有褶皱且粗糙,沟壑宽度适中且分布不规则,气孔密集且开口大的桂花滞尘能力最强,年均滞尘量为4.532 5 g/m2;有大量缠绕型绒毛的广玉兰滞尘能力次之,年均滞尘量为2.633 6 g/m2;沟壑较宽、气孔数量少且多闭合、无绒毛的香樟滞尘能力最差,年均滞尘量为0.727 5 g/m2。因此,植物叶表面的粗糙度、气孔密度和开口大小、绒毛密度和分布特征是影响叶片滞尘能力的主要因素,在进行城市绿化树种选择时,选择叶面形态对滞尘有利的树种可提高植物净化大气的效果。
不同林龄油茶叶片与土壤的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研究
吴家森, 张勇, 吕爱华, 王增, 刘海英, 汪舍平, 刘娟, 蒋仲龙
2019, 39(3): 86-92. doi: 10.11929/j.swfu.201809047
[摘要](3177) [HTML全文] (1135) [PDF 726KB](24)
摘要:
以浙江省常山县3年生、6年生、9年生、30年生的油茶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林龄油茶叶片和土壤的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油茶叶片碳含量在不同林龄间差异不显著;9年生叶片氮含量显著高于3年生的,磷含量则表现为9年生和30年生的叶片显著高于3年生的;3年生叶片的C∶N显著高于9年生的,C∶P则表现为3年生叶片显著高于9年生和30年生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随之增加,9年生和30年生油茶林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3年生的。土壤氮、磷含量则随着林龄的增大而降低,3年生和6年生油茶林土壤磷含量显著高于30年生的,其中土层为10~30 cm的土壤氮含量显著高于30年生的。土壤C∶N、C∶P均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大,不同林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除N∶P外,同一林龄油茶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叶片氮、磷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叶片碳含量与表层土壤氮含量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叶片氮、磷含量则与表层土壤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油茶生长的限制元素是氮,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适当增施氮肥。
木醋液对猴樟幼苗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张丽华, 韩浩章
2019, 39(3): 93-100. doi: 10.11929/j.swfu.201810035
[摘要](3335) [HTML全文] (1424) [PDF 602KB](136)
摘要:
以1年生盆栽猴樟幼苗为材料,分别用体积比0%、1%、2%、5%的木醋液进行处理,每7天检测其土壤pH值、电导率值、有机质含量、有效钾含量、有效铁含量,NH4+-N含量、NO3-N含量和有效磷含量,分析木醋液对猴樟幼苗盆栽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木醋液处理能影响猴樟幼苗土壤养分有效性,第21天时,各土壤养分含量处于迅速下降或稳定趋势,1%浓度处理的土壤pH值、EC值、NH4+-N含量、有效钾含量、NO3-N含量和有效磷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有效铁含量显著高于对照;2%浓度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NH4+-N含量、有效铁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而EC值显著低于对照,土壤pH值、NO3-N含量、有效钾含量和有效磷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5%浓度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NH4+-N含量和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而NO3-N含量、有效铁含量、有效钾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土壤pH值、EC值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因此,2%浓度处理对改良猴樟幼苗土壤养分状况效果最好,宜每21天施用1次。
临安不同森林类型混交度的对比研究
杜秀芳, 汤孟平, 郦青, 沈钱勇, 杨帆
2019, 39(3): 101-108. doi: 10.11929/j.swfu.201903115
[摘要](2823) [HTML全文] (1104) [PDF 885KB](60)
摘要:
根据2004年临安区森林资源监测的样地数据,采用基于Voronoi图的混交度,并结合方差分析,对临安区不同森林类型的混交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单木水平上,人工林和天然林混交度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天然针叶林中,由于存在杉木和马尾松同种聚集现象,杉木和马尾松在单木零度和低度混交的比例较大为71.9%;人工针叶林中,杉木在单木零度混交占91.14%;人工阔叶林中,存在山核桃纯林,山核桃在单木零度混交中占的比例高达95.56%。在林分水平上,各森林类型不存在极强混交现象。天然林和人工林中,针阔混交林比针叶林和阔叶林有更高的林分混交度,而且混交度值域范围比较集中,说明针阔混交林树种相互隔离程度较高。人工阔叶林中,林分的零度混交全部出现在山核桃纯林;人工针叶林中,林分的低度混交则以杉木纯林为主;人工针阔混交林的林分中度混交比例最大为80%,主要是黄山松、马尾松、杉木和其他软阔叶树种等组成的混交林。
多时相Landsat遥感影像相对辐射归一化方法的性能比较
李尚洁, 李明诗, 沈文娟
2019, 39(3): 109-116. doi: 10.11929/j.swfu.201903118
[摘要](2873) [HTML全文] (1097) [PDF 1037KB](15)
摘要:
多时相遥感影像的辐射归一化操作是进行土地覆盖变化检测和图像拼接之前不可缺少的步骤,本研究基于2013年7月10日和2016年3月28日覆盖南京的Landsat 8 OLI数据,以2016年影像作为参考影像,采用基于分布的直方图匹配法和顺序转换法,与基于像元的多元变化检测法和随机森林法对影像实施相对辐射归一化操作。采用信息熵、边缘强度、空间频率、峰值信噪比、交互信息量5个客观评价指标对不同相对辐射归一化方法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4种归一化方法处理后通过目视能看出影像空间信息保留很完整,没有破坏地物的光谱特征,再结合5个评价分析比较得出顺序转化法的归一化效果最优。研究结论可为多时相遥感影像的协同利用提供参考。
基于I-FCN模型的城市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植被信息提取
马海艺, 张天怡, 代沁伶, 代飞, 王雷光
2019, 39(3): 117-123. doi: 10.11929/j.swfu.201903111
[摘要](4452) [HTML全文] (2005) [PDF 1094KB](182)
摘要:
为了提高城市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植被信息的提取精度,提出一种改进的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大量的训练数据获得最佳模型参数,进行植被信息的提取,并与支持向量机、面向对象法、经典的FCN模型方法提取的植被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网络模型不但能够有效缓解“椒盐现象”,还能保证小面积的植被提取与植被区域边界的准确性。该方法可自动综合多种特征,所以可有效减少植被像元的误分与漏分现象,提高植被提取精度。
不同大别山山核桃优树含油率与脂肪酸组分含量分析
杜洋文, 邓先珍, 周席华, 姚小华, 晏绍良
2019, 39(3): 124-131. doi: 10.11929/j.swfu.201809060
[摘要](2922) [HTML全文] (1158) [PDF 563KB](11)
摘要:
为了解大别山山核桃优树间种仁含油率和脂肪酸组分含量差异,以18株初选优树的果实为研究材料,测定分析了果实含油率和脂肪酸组分含量。结果表明:优树种仁含油率为48.6%~70.3%,变异系数为7.83%。其中XZ5含油率最高,为70.3%;其次XZ2为68.4%,优树JZH和ZZ2含油率最低,仅为55.9%和48.6%。优树脂肪酸组分间以亚油酸变异系数最大,为21.23%;其次棕榈烯酸为14.36%,亚麻酸12.93%,硬脂酸10.05%;顺-11-二十碳烯酸、油酸和棕榈酸变异系数较小,分别为4.14%、4.43%和4.82%。油酸含量以XZ5最高,为81.8%,其次XZ1和XZ2,分别为81.3%和81.0%;亚油酸以ZZ2最高为17.8%,其次GJC4和ZW1,分别为17.5%和17.2%。多不饱和脂肪酸变异系数为20.07%,含量以ZZ2、GJC3和ZW1最高,分别为19.143%、18.984%和18.774%;单不饱和脂肪酸变异系数为4.40%,含量以XZ5、XZ1和XZ2最高,分别为81.976%、81.480%和81.181%;饱和脂肪酸变异系数为5.79%,含量以ZZ2最高为8.973%。大别山山核桃优树脂肪酸组分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其中油酸和亚油酸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管纹艳虎天牛形态特征与触角及跗节的超微结构
尹宁娜, 赵宁, 刘乃勇
2019, 39(3): 132-140. doi: 10.11929/j.swfu.201903104
[摘要](2723) [HTML全文] (1057) [PDF 1272KB](39)
摘要: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管纹艳虎天牛雌雄成虫外部形态特征、触角和跗节感器种类及其差异。结果表明:管纹艳虎天牛雌虫腹部较雄虫腹部明显粗壮,可作为鉴别雌雄虫的主要形态依据;触角上着生有4类14种感器,即6种锥形感器、4种毛形感器、3种刺形感器和1种Böhm氏鬃毛,其中Böhm氏鬃毛和锥形感器VI仅分布于雄虫触角,锥形感器和刺形感器I型在雌雄虫触角上分布存在差异;雌雄成虫跗节上均着生有3类7种感器,即4种锥形感器、1种毛形感器和2种刺形感器,同种感器在类型、分布和数量上无明显的性二型现象。
5种楠木木材DNA的提取与条形码鉴定
乔梦吉, 陈柏旭, 符韵林
2019, 39(3): 141-148. doi: 10.11929/j.swfu.201808003
[摘要](2601) [HTML全文] (925) [PDF 1005KB](120)
摘要:
以楠属的闽楠、桢楠、紫楠和润楠属的建润楠、刨花润楠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Qiagen试剂盒法、CTAB法和SDS-CTAB法提取木材总DNA,对比不同DNA提取方法的提取效果,探索适合楠木木材DNA提取的方法,尝试用DNA条形码的手段识别几种木材。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可提取出质量较好的新鲜木材的DNA。其中,试剂盒提取的DNA有少量蛋白残留,CTAB法和SDS-CTAB法提取的DNA总体质量较好,有少量RNA存在,但二者提取效果差异不显著。将楠木木材分别经过30、70 ℃和103 ℃干燥后进行DNA提取,发现干燥后的DNA提取量明显下降,其中103 ℃干燥后仅提取出微量DNA,但仍可以满足PCR扩增的需求。综合来看,CTAB法是楠木木材DNA提取的最优方法。在此基础上,分别对5个树种matKtrnL-trnFtrnL-intron和rpoB的4段DNA条形码序列进行PCR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和序列比对分析。4段DNA条形码均不能完全区分5个树种。其中,测序所得5个树种的trnL-intron序列共有5个多态性位点,根据其差异可将楠属和润楠属区分开来,建润楠和刨花润楠也能区分开,但是楠属的3个树种之间不能区分。5个树种的matK序列共有3个多态性位点,可将楠属和润楠属区分,建润楠和刨花润楠也能区分开,但是楠属的3个树种之间不能区分。rpoBtrnL-trnF两段序列的比对结果都显示有2个多态性位点,可以将2个属区分开来,属内种间难以区分。总之,从trnL-intron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来看,几个树种基本可以正确聚类。
木质素改性沥青的短期老化性能研究
程承, 彭超, 胡博, 孙微微
2019, 39(3): 149-154. doi: 10.11929/j.swfu.201811057
[摘要](3052) [HTML全文] (1073) [PDF 1051KB](23)
摘要:
为研究短期老化对木质素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开展了常规性能实验和动态剪切流变实验,分析木质素对沥青短期老化前后性能的影响,结合热重曲线分析木质素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机理。结果表明:木质素的掺入提高了沥青的高温性能,但对低温性能有负面影响需进行改善;老化后木质素改性沥青各性能指标的变化较基质沥青小,木质素提高了沥青抗老化性能,综合考虑12%为最佳掺量;因木质素自身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提高沥青热稳定性的同时,延缓了沥青的老化过程。
研究简报
紫果西番莲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不定芽增殖研究
王亚楠, 张湛仪, 赵李姗, 余俊玲, 汪梦婷, 蔡年辉, 唐军荣, 许玉兰
2019, 39(3): 155-160. doi: 10.11929/j.swfu.201903130
[摘要](2818) [HTML全文] (940) [PDF 673KB](31)
摘要:
以紫果西番莲离体培养的子叶为实验材料,对其愈伤组织进行诱导、分化及不定芽增殖。结果表明:在愈伤组织诱导中,以MS培养基+2,4-D 1.0 mg/L+TDZ 0.5 mg/L+琼脂3.8 g/L+蔗糖30 g/L的诱导效果最好,其诱导率为73.33%。在愈伤组织不定芽诱导中,以MS培养基+2,4-D 0.5 mg/L+TDZ 2.0 mg/L+琼脂3.8 g/L+蔗糖30 g/L的诱导率最佳,为46.67%。对不定芽继续进行增殖培养,以MS培养基+6-BA 1.0 mg/L+IAA 0.3 mg/L+琼脂4.0 g/L+蔗糖30 g/L最佳,增殖倍数为2.97。从而建立了西番莲植株再生体系,可进行优良材料的离体快繁。
黑木相思无性系组培生根技术研究
宁昭然, 孟晓蕊, 黄猛, 范秀平, 林涛, 李安琪, 丁国昌
2019, 39(3): 161-165. doi: 10.11929/j.swfu.201903108
[摘要](2691) [HTML全文] (1019) [PDF 862KB](39)
摘要:
为探讨黑木相思组培苗生根的最佳条件,以黑木相思优良无性系组培苗FM25号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方法,分析生根促进剂、MS母液及用量、暗处理时间、温度和有机添加物对其生根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根促进剂以IBA和ABT-1种类的处理效果最好;生根效果最佳的母液种类为1/2MS改良(2);暗处理时间以4 d为宜;组培环境的温度设为25 ℃最适合,生根率可达96.63%;胰蛋白胨、香蕉和椰汁等有机添加物的生根情况均不及对照。
热带园林4种木质藤本植物叶性状与环境适应能力研究
王晓帆, 冯嘉仪, 翁殊斐, 秦昊林
2019, 39(3): 166-171. doi: 10.11929/j.swfu.201807049
[摘要](2973) [HTML全文] (1179) [PDF 769KB](19)
摘要:
为了探究不同木质藤本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以紫萼龙吐珠、狭叶异翅藤、蒜香藤和炮仗花4种常见的热带园林木质藤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叶片的10个性状,利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模糊隶属函数分析探讨4种木质藤本植物对环境适应能力的强弱。结果表明:紫萼龙吐珠的比叶体积、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其他3种植物;在叶经济谱中,狭叶异翅藤、蒜香藤和炮仗花在资源轴上属于“快速投资—收益”型物种,紫萼龙吐珠在资源轴上属于“缓慢投资—收益”型物种;4种木质藤本植物的环境适应能力从强到弱分别为紫萼龙吐珠、炮仗花、蒜香藤、狭叶异翅藤。
云南景洪与昌宁茶树木材构造特征比较
秦磊, 王云龙, 梁涤, 张同先, 邱坚, 蓝增全
2019, 39(3): 172-175. doi: 10.11929/j.swfu.201811021
[摘要](338) [PDF 764KB](6)
摘要:
以云南景洪与昌宁茶树为研究对象,对其宏观特征和微观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宏观特征上,景洪茶树心边材区别不明显,木材颜色呈黄褐色,无特殊气味,生长轮不明显;昌宁茶树心材黄褐色,边材部分呈现黑褐色,有淡淡茶香味,生长轮明显。在微观特征上,景洪茶树是散孔材,异形Ⅰ型(直立或方形部分高者可达10个细胞或以上),横卧细胞内树胶丰富,单管孔、径列管孔(具多角形轮廓);昌宁茶树是半散孔材,异形Ⅰ型(方形或直立细胞部分高4~6个细胞),单管孔、径列管孔、弦列管孔(2~3个);景洪与昌宁茶树在生长轮、导管与管孔、木射线等特征上差别较明显。
研究综述
木质素基碳纤维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
李欣, 卢宇晗, 黄元波, 郑志锋, 刘灿
2019, 39(3): 176-182. doi: 10.11929/j.swfu.201812054
[摘要](2705) [HTML全文] (989) [PDF 830KB](34)
摘要:
木质素基碳纤维不仅拓宽了工业木质素剩余物的应用领域,而且降低了化工碳纤维的制造成本。为了更好的制备高力学性能木质素基碳纤维。对国内外木质素基碳纤维材料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对高力学性能碳纤维的形成机理、制备方法、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和总结,然后从影响碳纤维力学性能的分子间成键种类、纤维聚集态、表面微孔、纤维直径等进行归纳,以期为今后高性能木质素基碳纤维制备和机理形成的研究提供参考。
木结构建筑外墙保温特性及热湿耦合传递技术的研究进展
丁叶蔚, 傅海燕, 王正, 曹瑜
2019, 39(3): 183-188. doi: 10.11929/j.swfu.201810036
[摘要](3069) [HTML全文] (1143) [PDF 630KB](10)
摘要:
为了强化木结构建筑外围护墙体的节能设计工作,通过对国内外木结构建筑外墙保温及热湿性能的研究现状总结,介绍木结构建筑外墙保温最新成果,以及木结构建筑热湿耦合传递技术理论和数值模拟研究进展。通过总结前人研究经验,提出通过理论计算墙体传热系数、热惰性、蓄热系数、衰减倍数、延迟时间,建筑窗墙比,有效传热系数等参数,测试建筑外墙构件材料的基本参数、热物性参数和湿物性参数,为模拟分析提供有效的材性数据支撑;通过开展现场测量木结构建筑墙体在不同时期的传热系数,探索其不同时间段传热系数测定值与理论值的差异,实时监测木结构建筑外墙温度、湿度及含水率的变化,分析其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利用WUFI 6.0软件模拟不同时期木结构建筑墙体的热湿耦合情况,实现准确、可靠地预测轻型木结构建筑墙体传热系数、温度、湿度和含水率等参数。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ISSN 2095-1914

CN 53-1218/S

Copyright © 2009《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滇ICP备10002112号-2

地址:云南昆明市白龙寺300号西南林业大学129信箱 邮编:650233

电话:0871-63863029/63862787 E-mail: swfcbjb@vip.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 技术支持:info@rhhz.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