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9卷4期

显示方式:          |     

2019-04期封面
2019, 39(4): -.
[摘要](869) [PDF 11002KB](15)
摘要:
2019-04期目录
2019, 39(4): -.
[摘要](1154) [PDF 517KB](52)
摘要:
研究论文
模拟氮沉降对天山云杉林土壤酶活性的季节性影响
李吉玫, 张毓涛
2019, 39(4): 1-8. doi: 10.11929/j.swfu.201812004
[摘要](2105) [HTML全文] (472) [PDF 897KB](25)
摘要:
2016—2017年的春、夏和秋季在天山云杉林林下进行野外模拟氮沉降试验,分析模拟氮沉降对天山云杉林土壤酶活性(脲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蔗糖酶)的季节性影响,为研究氮沉降对生态系统变化的影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氮沉降对土壤脲酶活性有微弱的促进作用,对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中氮和低氮对土壤蔗糖酶活性有促进作用,高氮具有抑制作用。对0~10 cm土层而言,春季模拟氮沉降增加后,各处理间土壤酶活性差异均不显著,夏季和秋季模拟氮沉降增加后,各处理间土壤酶活性差异均显著;对10~20 cm土层而言,夏季模拟氮沉降增加后,各处理间只有蔗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差异均显著;秋季模拟氮沉降增加后,各处理间只有多酚氧化酶活性差异均显著。高水平的氮沉降可能抑制干旱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土壤酶活性。
雅江流域干热河谷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
张鹏, 姚甜甜, 喻武, 万丹, 叶红
2019, 39(4): 9-17. doi: 10.11929/j.swfu.201903114
[摘要](1997) [HTML全文] (355) [PDF 841KB](13)
摘要:
选取雅江干热河谷地带的巨柏群落、高山松群落、砂生槐群落、铁杆蒿4种典型植被,采集植被下0~20 cm土壤,对土壤可蚀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土壤可蚀性和物理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植被类型下的土壤容重呈极显著差异,土壤主要以粉粒、砂粒为主,有机质含量为20.19~37.99 g/kg;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中,以<0.25 mm粒径所占比例最大,经湿筛后,团聚体以>0.25 mm粒级为主,团聚体破坏率在17.03%~24.95%。研究区土壤可蚀性K值分布范围在0.156 3~0.223 0,由大到小依次表现为:砂生槐>高山松>巨柏>铁杆蒿。土壤可蚀性与黏粒含量、粉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砂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呈显著负相关,与非毛管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
石漠化区多花木蓝和双荚决明根土复合体抗剪特性研究
张乔艳, 唐丽霞, 潘露, 黄同丽, 陈龙
2019, 39(4): 18-23. doi: 10.11929/j.swfu.201901040
[摘要](3407) [HTML全文] (907) [PDF 736KB](139)
摘要:
石漠化地区土壤易流失,植被恢复难度大。选取贵州石漠化区有代表性的灌木树种多花木蓝和双荚决明为研究对象,采用四联直剪仪对多花木蓝和双荚决明根-石灰土重塑试样进行直剪试验,主要分析了根径、法向压力和含水率对根土复合体抗剪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根系的存在对土体抗剪强度有积极作用,主要以加筋的形式增强土体的抗剪强度,以根径2~3 mm对石漠化地区固坡护坡效果较好。法向压力对复合体抗剪特性的影响最显著,因其影响复合体的密实性来间接影响抗剪强度,表现为法向压力越大,土体密实性越好,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越大。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含水率14.3%时,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最大,固土效果最佳。2种植物中,多花木蓝总体上较双荚决明更能增强土体抗剪强度。本研究可为石漠化地区边坡绿化和水土保持树种的筛选及根径大小的控制提供参考。
花椒器官中6种重金属的含量与分布研究
李联队, 弥云, 谢毓芬, 慈顺, 谢斌, 李孟楼
2019, 39(4): 24-33. doi: 10.11929/j.swfu.201812010
[摘要](1835) [HTML全文] (502) [PDF 1369KB](72)
摘要:
选择17个花椒林地采样,采用电耦合等粒子质谱法,测定了花椒枝皮、叶、果皮和种子中6种重金属含量。研究表明:花椒枝皮、叶、果皮和种子对6种重金属的积累量有明显差异,部分样地Pb、Cd、As、Cu、Cr在花椒各器官中的含量变幅较大;土壤Cd、As、Cr和Cu水平对果皮中的含量影响较大,土壤Pb和Hg水平对果皮中的含量影响甚弱;花椒叶中Cr含量几乎在全部样地超标,花椒叶中Pb、As、Hg、Cd及花椒果皮中Pb、Cd和Cr含量在部分样地超标;花椒叶和果皮对Cd、Cu和Hg有明显的吸收和富集特性,对As、Pb和Cr的吸收能力弱。因此,花椒叶和果皮中部分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原因可能与其吸收和富集特性有关。
外源砷输入对沉积物磷释放及形态转化的影响研究
赵蓉, 刘云根, 王妍, 赵立君, 任伟, 徐鸣洲
2019, 39(4): 34-39. doi: 10.11929/j.swfu.201812031
[摘要](1595) [HTML全文] (411) [PDF 877KB](110)
摘要:
选取云南阳宗海湖滨湿地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外源砷浓度为0.00、0.01、0.05、0.10、0.25、0.50、1.00 mg/L,实验时间设置为短期(1~72 h)和长期(7~15 d),探究外源砷输入对沉积物磷释放及形态转化的影响规律特征。结果表明:外源砷浓度为0~0.25 mg/L时,沉积物对砷的吸附速率较快,以物理吸附为主;在0.25~1 mg/L时,沉积物对砷的吸附速率减缓,以化学吸附为主。随外源砷的浓度升高沉积物磷的释放量先升后降,外源砷浓度为0.25 mg/L时,沉积物磷的释放量达到最大值为0.092 mg/L,超过了地表水质量环境标准Ⅲ类水标准值。外源砷浓度的增加使沉积物中磷形态由惰性态向活性态转化,Al-P和Fe-P含量的增加与外源砷浓度呈显著相关性。外源砷进入会导致沉积物中磷的释放量增加及磷形态由非活性态向活性态转化,增加砷和磷的生态风险。
造林密度对乳源木莲人工林生长形质及林分分化的影响
欧建德, 康永武
2019, 39(4): 40-45. doi: 10.11929/j.swfu.201903125
[摘要](3471) [HTML全文] (1025) [PDF 662KB](33)
摘要:
用10年生造林密度试验林观测资料,分析造林密度2 500、3 000、3 600、4 500株/hm2对乳源木莲生长形质及林分分化的影响,应用多目标决策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造林密度显著影响着乳源木莲平均树高、胸径、冠幅、单株材积、林分蓄积等5个生长性状,密度显著影响着乳源木莲的圆满度、通直度、冠长率、高径比、枝下高等5个形质性状,密度显著影响着乳源木莲Ⅱ、Ⅲ级木以下株数比例。乳源木莲的平均胸径、冠幅、冠长率、单株材积随密度增大而减小;树高、树干通直度、树干圆满度、高径比、枝下高等生长形质指标以及Ⅱ、Ⅲ级木以下株数比例等林分分化性状随密度增大而增大;林分蓄积随密度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密度对乳源木莲的造林保存率、胸高形数无显著影响。造林密度显著影响乳源木莲生长形质及林分分化的综合表现,表明合理造林密度的必要性,并通过分析得出乳源木莲大中径材的合理造林密度宜为2 500~3 600株/hm2
不同瓣型腾冲红花油茶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分析
甘沛华, 李旦, 沈德周, 周安佩, 谢忠利, 何承忠
2019, 39(4): 46-52. doi: 10.11929/j.swfu.201902066
[摘要](2010) [HTML全文] (453) [PDF 855KB](38)
摘要:
采用荧光AFLP标记技术,对采集于腾冲的3个自然类型90份腾冲红花油茶样本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7对AFLP引物扩增出697条带,多态性条带百分率(PPB)为100%,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361 4,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57 6,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421 5,腾冲红花油茶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变异。在自然类型水平上,基因多样性指数(Hnfp)和Shannon’s信息指数(Infp)分别介于0.241 8~0.255 8和0.395 9~0.413 2之间,遗传多样性水平为单瓣类型>半重瓣类型>重瓣类型。3个自然类型之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034 5,与AMOVA分析结果一致(Φst=0.056),表明自然类型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差异是腾冲红花油茶遗传多样性的主要来源,需要对现存个体加强保护。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分析,将3个自然类型分为2个大组,其中单瓣类型独自构成一组,半重瓣类型与重瓣类型构成另一组。而基于单株之间Nei’s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结果,将90个个体主要聚分为3个大组,较清晰地将3个自然类型分开,并表明半重瓣是单瓣和重瓣类型的过渡类型,且3种自然类型具有各自特有的遗传物质基础。因此,腾冲红花油茶划分为3种自然类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昆明市主要园林植物叶性状及叶经济谱研究
庞志强, 姜丽莎, 缪祥蓉, 亓峥, 卢炜丽
2019, 39(4): 53-60. doi: 10.11929/j.swfu.201811024
[摘要](2108) [HTML全文] (415) [PDF 671KB](119)
摘要:
以昆明市城区24种主要园林绿化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叶面积仪、叶绿素仪等对其叶面积、叶鲜质量、叶干质量、叶厚度、叶绿素含量等进行测量,分析不同植物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等叶性状指标。结果表明:物种水平上7项植物叶性状值变化范围较大,不同植物差异显著;24种植物的比叶面积与叶干物质含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叶面积与鲜质量、干质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他因子间无显著相关性;24种植物叶性状变异范围为32.73%~86.43%,该研究地区植物叶性状多为中、低变异系数;与其他地区进行对比分析,昆明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叶片适应生境时整体表现为较低的叶厚度、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较高的叶干物质含量特征。因此,昆明常见园林绿化植物通过形成不同的叶性状特征来适应城市生境。
云南铁核桃及‘云新’核桃油脂抗氧化研究
耿树香, 宁德鲁, 贺娜, 陈海云
2019, 39(4): 61-68. doi: 10.11929/j.swfu.201903112
[摘要](3029) [HTML全文] (769) [PDF 634KB](12)
摘要:
以云南主栽的‘云新’核桃品种及铁核桃油脂为原料,配以TBHQ、茶多酚、迷迭香油3种不同抗氧化剂,测其过氧化值(POV)及酸值(AV)。结果表明:以POV值为指标,铁核桃的3种抗氧剂最佳配比—即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0.02%+油溶性茶多酚0.04%+迷迭香0.04%;云新的3种抗氧剂最佳配比—即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0.01%+油溶性茶多酚0.04%+迷迭香0.02%。以AV值为指标,铁核桃的3种抗氧剂最佳配比—即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0.015%+油溶性茶多酚0.04%+迷迭香0.06%;云新核桃的3种抗氧剂最佳配比—即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0.01%+油溶性茶多酚0.06%+迷迭香0.08%。
云南核桃无融合生殖率和果实生长量研究
熊利权, 宁德鲁, 石卓功, 肖良俊, 吴涛, 杨从华
2019, 39(4): 69-75. doi: 10.11929/j.swfu.201812030
[摘要](1751) [HTML全文] (347) [PDF 954KB](12)
摘要:
以云南传统栽培品种漾濞泡核桃、娘青核桃、云新301、云新303为试材,通过去雄套袋、切除柱头处理,测定云南核桃无融合生殖率和果实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云南核桃的无融合生殖率为2.77%~44.89%,其中云南传统栽培品种的无融合生殖率高于杂交品种的无融合生殖率,分别为2.77%~44.89%和3.79%~10.04%;切柱头处理的无融合率高于去雄套袋处理,分别为7.28%~44.89%和2.77%~6.8%;切柱头处理的果实生长与自然授粉基本一致,而去雄套袋处理的果实生长相对较慢。不同处理的无融合生殖率有显著差异,无融合生殖的果实发育晚于自然授粉,不同处理的无融合生殖果实生长量有很大差异。
思茅松天然林单木含碳量空间异质性分析
刘畅, 胥辉, 欧光龙
2019, 39(4): 76-82. doi: 10.11929/j.swfu.201811031
[摘要](2617) [HTML全文] (430) [PDF 997KB](176)
摘要:
对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思茅松天然林37棵解析木不同器官的含碳率进行了测定,采用变异函数对8个不同尺度(50、100、150、200、250、300、350 m和400 m)的思茅松单木树枝、树叶、树干、树皮、根系及全树6个维度含碳量及4个方向的空间异质性进行检验,并对不同尺度的单木各器官含碳量的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变异函数的分析方法,可以对思茅松天然林各维度的器官含碳量空间异质性的大小和方向进行描述,进而挖掘出产生这种异质性的驱动因素。对于思茅松天然林来说,在研究区范围内,各个维度含碳量均有空间异质性存在,且这种异质性均不是随机产生的。变异函数的基台值可表示变异大小,从全向的角度来看,树根的空间变异性最大,树叶的空间变异性最小;思茅松天然林各维度含碳量在不同方向上的空间异质性也不同。思茅松天然林各维度含碳量的基台值均随着尺度的变大而减小,而块金值会随着尺度的变大而增大,说明空间异质性对研究尺度非常敏感。对于今后关于单木含碳量的研究,需要充分考虑空间问题,选择空间异质性较大的尺度,才能更好的使用数据描述含碳量的空间分布问题。
基于DEM的小班坡度自动提取算法及其验证
陈晨, 陈永刚, 徐文兵, 梁丹
2019, 39(4): 83-88. doi: 10.11929/j.swfu.201901026
[摘要](1574) [HTML全文] (454) [PDF 1157KB](112)
摘要:
针对现有的小班坡度计算方法存在的复杂地形适应能力较差、提取结果准确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DEM的小班坡度自动提取算法,通过与其他2种传统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检验了该方法的准确性与实用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剔除了小班内的异常的高低起伏点,并获取了小班所在的斜平面模型,综合考虑了小班整体情况。该算法得到的结果更准确、更实用,能够适应地形复杂度较高的区域,替代人工完成小班坡度值的测量,节省时间、人力和物力。
拟南芥AtIDD4与3×Flag融合蛋白表达植株的构建及其鉴定
吴嘉, 杨红玉, 乔菊香, 张国斌, 陈俊丞, 黄琼, 王云月
2019, 39(4): 89-95. doi: 10.11929/j.swfu.201812024
[摘要](3414) [HTML全文] (1182) [PDF 918KB](19)
摘要:
为了利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研究转录因子AtIDD4蛋白与下游DNA的互作,通过构建35S-AtIDD4CDS-3×Flag农杆菌原核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花浸法将35S-AtIDD4CDS-3×Flag结构转入野生型拟南芥中,实现ATIDD4和3×Flag标签的共表达和超表达。结果表明:通过PCR扩增、DNA测序、实时荧光定量RT-PCR等方法对转基因突变体进行鉴定,3×Flag标签与AtIDD4共表达,同时AtIDD4基因的表达量显著提高。
黄粉甲储存蛋白hexamerin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徐志文, 任雪敏, 赵满, 刘乃勇, 吴国星, 杨斌, 朱家颖
2019, 39(4): 96-102. doi: 10.11929/j.swfu.201903110
[摘要](3457) [HTML全文] (1228) [PDF 918KB](52)
摘要:
基于RACE技术从黄粉甲蛹中克隆得到储存蛋白hexamerin基因(TmolHex1TmolHex2),应用生物信息软件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基因的序列和表达特征。结果表明:克隆获得的TmolHex1TmolHex2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分别为2 133 bp和2 103 bp,分别编码710和700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预测理论分子量分别为85.53 kDa和84.35 kDa,等电点分别为6.05和6.72。TmolHex1和TmolHex2氨基酸序列中存在信号肽序列,富含芳香氨基酸,且具有芳香储存蛋白家族特征序列。TmolHex1TmolHex2基因在黄粉甲的老熟幼虫和蛹脂肪体中表达量最高,表明其可能在生长发育、变态和能量代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菊科4种植物萃取物对核桃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冯小飞, 王紫雯, 熊建辉, 刘桂芹, 陈玉惠, 马建鹏
2019, 39(4): 103-109. doi: 10.11929/j.swfu.201810002
[摘要](5551) [HTML全文] (2485) [PDF 878KB](97)
摘要:
以菊科4种植物为实验材料,分别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对菊科4种植物的提取物进行萃取,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不同萃取物对5种核桃病源的抑菌活性,通过SPSS 19软件计算了不同的萃取物对5种核桃病原真菌的毒力回归方程和半抑制浓度。结果表明:菊科4种植物的有机溶剂萃取物对5种核桃病原真菌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小飞蓬石油醚萃取物对壳梭孢、壳二孢、炭疽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到达了77.5%、81.6%、79.5%,EC50值分别为1.31、1.34、0.71 mg/mL。波斯菊石油醚萃取物对叶点霉病原菌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74.1%,EC50值为0.56 mg/mL。小飞蓬乙酸乙酯萃取物对拟茎点霉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61.8%,EC50值为3.63 mg/mL。
云南紫溪山冬季鸟类丰富度年间变化研究
冯莹莹, 李奇生, 梁丹, 蒋德梦, 吴新然, 高歌, 王小祎, 范立张, 罗旭
2019, 39(4): 110-115. doi: 10.11929/j.swfu.201901015
[摘要](2086) [HTML全文] (474) [PDF 728KB](41)
摘要:
位于云南中部的紫溪山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云南松林为主要植被类型,气候以旱季和雨季交替为主要特点,自1994年成立紫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以来,鸟类资料一直较为匮乏。采用样线法、直数法、至高点观察、夜间鸣声和红外相机调查等5种方法,调查2010—2017年冬季鸟类的丰富度。结果表明:野外共记录到鸟类177种,分属14目51科,占云南省鸟类945种的18.73%,其中9种为楚雄州首次记录。留鸟147种,占83.05%;冬候鸟29种,占16.38%;迷鸟1种,留鸟是紫溪山冬季鸟类群落的主要组成。基于回归分析,鸟类丰富度和春季降水正相关。在干旱的滇中地区,春季降水有利于紫溪山春季鸟类的繁殖和物种多样性的维持,并影响冬季鸟类丰富度。另外,还记录珍稀濒危鸟类22种,紫溪山鸟类种类远高于楚雄市市郊,是滇中地区鸟类生存和庇护的理想场所,应加强保护。
云南泸沽湖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
车星锦, 李华, 肖剑平, 李旭
2019, 39(4): 116-124. doi: 10.11929/j.swfu.201812062
[摘要](943) [HTML全文] (434) [PDF 719KB](22)
摘要:
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于旱季与雨季分别开展泸沽湖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调查,对比不同生境鸟类多样性组成,以期反应泸沽湖退耕还湿的成效。结果表明:泸沽湖现有鸟类120种,隶属15目44科。其中留鸟63种,候鸟46种。基于不同生境鸟类相似性指数,无论是旱季还是雨季,退耕还湿区和林地相似性最高;退耕还湿区在雨季形成了季节性沼泽,但水鸟却仅6种,远低于林鸟;旱季退耕还湿区因水位下降归于旱地,不利于水鸟栖息。泸沽湖实施退耕还湿工程后,目前退耕还湿区对鸟类栖息的服务功能与陆地更为相似,作为湿地的服务功能相对较弱。
Zn-Na2CO3复合改性HZSM-5在线催化生物质热解制备芳烃
郑云武, 沈华杰, 王继大, 李文斌, 王珍, 郑志锋
2019, 39(4): 125-134. doi: 10.11929/j.swfu.201901008
[摘要](4179) [HTML全文] (1588) [PDF 1474KB](37)
摘要:
为进一步提高芳烃的产率,减少催化剂的失活,采用Zn和Na2CO3对HZSM-5催化剂复合改性,探讨了Zn的负载量对生物质催化热解气相重整制备芳烃的产率、选择性以及抗结焦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XRD、BET、NH3-TPD以及SEM对反应前后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Zn-Na2CO3复合改性没有改变HZSM-5晶体骨架结构,Zn均匀的负载在催化剂的表面,比表面积随着Zn的负载量的增加而减少,孔径随着Zn的负载量的增加而加大;改性Zn-Na2CO3/HZSM-5催化剂具有较强的催化活性以及脱氧效果,有效的提高芳烃的产率,抑制了稠环芳烃以及焦炭的生成,使BTXE的选择性增加;当Zn的负载量为5%时,单环芳烃含量最高为88.05%,BEXT增加12.92%,而焦炭含量最低为23.69%。Zn的添加有效的提高了催化剂抗积碳能力,促进了氢转移反应的形成,使其芳构化能力提升。
低压射频放电冷等离子体处理改善圆竹表面涂覆性能的影响
李斌, 李进兴, 周晓剑, 杜官本
2019, 39(4): 135-141. doi: 10.11929/j.swfu.201904010
[摘要](1543) [HTML全文] (405) [PDF 849KB](13)
摘要:
采用单因素交叉实验方法,探索冷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功率和气体3个因素对圆竹竹青和竹黄表面润湿性的影响,通过液相滴定法对被处理竹青和竹黄进行接触角测定和表面能计算,将冷等离子体处理的竹材浸胶、干燥后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分析冷等离子体对竹材表面的处理效果。研究表明:经过冷等离子体处理后,竹青和竹黄表面的润湿性提高,具体表现为接触角显著减小和表面能增大,获得的最佳处理工艺为:时间180 s、功率200 W、处理气体为氧气;经过冷等离子体处理后的竹青和竹黄表面对2D树脂的浸入和涂覆效果较好,具体表现为表面无明显皲裂现象发生及表面更加均匀、平整。
研究简报
遮荫对刈割互花米草生物量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张丽平, 周亚圣, 刘君成, 尤丽萍, 王韧, 蔡金标, 游巍斌, 何东进
2019, 39(4): 142-148. doi: 10.11929/j.swfu.201812008
[摘要](5370) [HTML全文] (2633) [PDF 803KB](15)
摘要:
以闽东滨海湿地分布的互花米草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开展为期3个月的刈割加不同遮荫率试验,测定互花米草生物量、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指标,分析不同遮荫率互花米草生物量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遮荫率对互花米草生物量、渗透调节物质有显著的影响,随着遮荫强度的加大,其生物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不断减少,游离脯氨酸表现出增加的趋势。不同遮荫率互花米草叶生物量、茎生物量、样方内生物量、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在90%遮荫处理达到最小值,分别为2.12、3.64、474.83 g、9.89、15.48 mg/g,分别占同期CK的43.35%、39.95%、45.16%、33.83%、33.04%,而游离脯氨酸含量在30%遮荫处理达到最小值58.42 μg/g,在90%遮荫处理达到最大值241.59 μg/g,说明高强度遮荫对互花米草生物量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更为显著,可以极大程度抑制互花米草的快速生长。各遮荫处理除了30%遮荫处理外,其他遮荫处理互花米草生物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以及游离脯氨酸含量与同期CK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
苏北地区4种常绿阔叶树种引种栽培适应性分析
陈辉, 周成玲, 胡来宝, 陈伯清, 董频
2019, 39(4): 149-154. doi: 10.11929/j.swfu.201810044
[摘要](3022) [HTML全文] (745) [PDF 1051KB](104)
摘要:
通过对苏北地区引种栽培的4种常绿阔叶树种露地越冬时期的形态特征进行观测,测定了多个与植物耐寒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结合Logistic方程分析、隶属函数分析等方法,对4种常绿阔叶树种在引种栽培环境中的适应性进行了多个层面的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天竺桂、台湾含笑、乐昌含笑、山杜英均能够耐受苏北地区冬季平均−10~−7 ℃的低温,综合比较引种常绿阔叶树种的耐寒性,排序为天竺桂(栾川)>天竺桂(南京)>台湾含笑>乐昌含笑>山杜英>天竺桂(成都)。因此,4种常绿阔叶树种适宜在苏北地区引种栽培。
林下生境及生长年限对多花黄精生长和药用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周新华, 肖智勇, 曾平生, 姚甲宝, 武晓玉, 黄宇涛
2019, 39(4): 155-160. doi: 10.11929/j.swfu.201903135
[摘要](1802) [HTML全文] (435) [PDF 614KB](25)
摘要:
以多花黄精块茎为材料,分析不同林下生境和生长年限2个因素及其互作效应对多花黄精生长和药用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运用隶属函数对各处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生长年限对多花黄精生长和药用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最大,对所有生长指标和药用成分含量指标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林下生境对除苗高和地径外的其他指标影响均达显著水平。在双因素交互作用中,生境类型×生长年限的交互作用除对保存率影响不显著外,对其他指标的影响均显著。林下生境为毛竹林、生长年限为4 a组合的平均隶属函数值最大为0.938,其生长指标的隶属函数平均值为1.000,其药用活性成分含量指标隶属函数平均值为0.875,该组综合表现为所有栽培模式中效果最佳的组合。
厚壁毛竹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稀酸水解成分分析
梁坚坤, 李浙星, 李权, 孙军, 陈尚邢, 李利芬, 吴志刚
2019, 39(4): 161-165. doi: 10.11929/j.swfu.201901027
[摘要](1728) [HTML全文] (373) [PDF 580KB](111)
摘要:
以1年生、2年生和5年生厚壁毛竹的秆、枝、叶为研究对象,对其主要化学组成进行分析;同时对竹粉和综纤维素进行稀硫酸处理,分析其糖及抑制物的浓度。结果表明:随着竹龄和部位的不同,厚壁毛竹的主要化学组成呈现一定的变异规律,叶片的灰分含量最高,秆部灰分含量最低,叶片的苯醇抽提物最高;1年生厚壁毛竹秆部的纤维素含量最高,不同竹龄的厚壁毛竹的综纤维素含量变化不大;5年生厚壁毛竹秆部的酸不溶木质素含量最高,而1年生厚壁毛竹叶片的含量最低;秆的各种糖浓度均大于枝,枝的糖浓度均大于叶;抑制物中乙酸的浓度最高,乙酰丙酸的浓度最低;竹粉中糖含量及抑制物浓度均比综纤维素高。
研究综述
基于遥感的森林生物量估测样地调查方法的研究动态
张加龙, 胥辉
2019, 39(4): 166-173. doi: 10.11929/j.swfu.201903088
[摘要](1760) [HTML全文] (552) [PDF 636KB](49)
摘要:
科学的样地调查是利用遥感方法进行森林生物量估测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生物量估测精度的基础。通过回顾国内外利用遥感估测森林生物量研究领域中样地调查的方法,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可知,调查方法根据不同的遥感数据源、研究区和调查对象而不同,涉及到样地的个数、样地布设、样地形状及大小、样地调查因子和内容等方面。由此提出了样地调查的建议,以期减少今后利用遥感估测森林生物量的不确定性。
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需水影响研究进展
阳维宗, 董李勤, 张昆, 马骁, 李楠
2019, 39(4): 174-180. doi: 10.11929/j.swfu.201901006
[摘要](2062) [HTML全文] (413) [PDF 692KB](17)
摘要:
简要概述了国内外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需水影响研究的发展历程,重点论述当前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需水影响的重点研究领域,包括气候变化对湿地植物需水量的影响、气候变化对湿地土壤需水量的影响、气候变化对湿地生境需水量的影响、气候变化与湿地生态需水的相互作用与反馈机理、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湿地生态需水的预测及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下湿地生态需水的适应性管理策略。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及亟需重点探索的研究方向。
生物质快速热解制取生物油研究现状探析
李文斌, 郑志锋, 郑云武, 卢怡, 黄元波
2019, 39(4): 181-188. doi: 10.11929/j.swfu.201812015
[摘要](3332) [HTML全文] (1071) [PDF 613KB](52)
摘要:
生物质快速热解制得的生物油可以用作燃料和化工产品,具有替代化石能源的巨大潜力,生物油的产率和组成取决于生物质组成和工艺操作参数。通过对生物质快速热解反应及热解反应器的介绍,着重讨论了生物质原料、热解反应温度、热解时间、升温速率、蒸气停留时间、进料率速度、颗粒大小、生物量组成、催化剂及其原料预处理对生物油产率的影响,以期为今后生物质热解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ISSN 2095-1914

CN 53-1218/S

Copyright © 2009《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滇ICP备10002112号-2

地址:云南昆明市白龙寺300号西南林业大学129信箱 邮编:650233

电话:0871-63863029/63862787 E-mail: swfcbjb@vip.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 技术支持:info@rhhz.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