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1卷1期

显示方式:          |     

封面
2021-01期封面
2021, 41(1): -.
[摘要](1123) [HTML全文] (495) [PDF 15515KB](31)
摘要:
目录
2021-01期目录
2021, (1): 0-0.
[摘要](1096) [HTML全文] (543) [PDF 516KB](40)
摘要:
特约稿件
西藏蚂蚁区系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徐正会, 杨比伦, 刘霞, 周雪英, 熊忠平, 李巧, 许国莲, 和秋菊
2021, 41(1): 1-16. doi: 10.11929/j.swfu.202010014
[摘要](1241) [HTML全文] (529) [PDF 1058KB](25)
摘要:
1889—2020年,国内外蚁类学家实际记载西藏蚂蚁5亚科、22属、54种;本研究记载西藏蚂蚁10亚科、57属、183种,比前人研究新增5亚科、35属、129种,新增记录的5个亚科是钝猛蚁亚科(Amblyoponinae)、刺猛蚁亚科(Ectatomminae)、行军蚁亚科(Dorylinae)、细蚁亚科(Leptanillinae)、伪切叶蚁亚科(Pseudomyrmecinae),显著丰富了西藏的蚂蚁区系研究。西藏蚂蚁区系是古北界与东洋界成分的混合体,以东洋界成分占优势,古北界成分相对贫乏,与其他动物地理界存在一定渊源关系;属级水平上与其他动物地理界的紧密度依次为澳洲界、非洲界、新热带界、新北界;种级水平上与其他动物地理界的紧密度依次为澳洲界、新北界、非洲界、新热带界。蚂蚁物种多样性主要受气温和降雨影响,从北向南随着纬度降低,气温升高,蚂蚁物种丰富度升高;从西到东随着经度升高,降雨量增加,蚂蚁物种丰富度上升。依据西藏境内古北界、东洋界物种的垂直分布信息,提出以喜马拉雅山南坡和藏东南地区海拔2750 m等高线作为古北界与东洋界的划界标准,为中国动物地理区划提供参考依据。光亮黑蚁(Formica candida Smith)的垂直分布达到5183 m,是目前已知世界蚂蚁垂直分布的最高纪录。
研究论文
定苗密度对峦大杉1年生苗木生长的影响
康永武, 欧建德, 张纪卯, 鲍晓红
2021, 41(1): 17-23. doi: 10.11929/j.swfu.201911016
[摘要](1393) [HTML全文] (432) [PDF 1027KB](36)
摘要:
以当年生峦大杉幼苗为试验对象,开展了不同定苗密度试验。采用定株观测,并应用Logistic方程拟合生长动态的方法,分析其对苗木生长动态、苗木综合表现和生长节律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定苗密度影响苗高、地径生长效应随处理时间推移呈动态变化过程。定苗密度对峦大杉苗高、地径生长效应不同,高密度对苗高有着促进效应,但对地径有抑制效应。定苗密度显著影响峦大杉苗高、地径以及1级苗、合格苗产量和苗木综合表现,综合表现随定苗密度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用Logistic方程能够很好的拟合峦大杉苗高、地径生长。定苗密度显著影响苗高和地径的线性生长始期、线性生长终期、线性生长期、线性生长速率、最大线性生长速率和线性生长量等生长节律。高定苗密度减小苗高、地径线性生长终期,缩短了线性生长期;低定苗密度显著降低苗高线性生长量、线性生长速率和最大线性生长速率,但显著提高地径线性生长量;CK显著降低了地径线性生长量、线性生长速率和最大线性生长速率。依据定苗密度的不同,调整速生期的养分供给十分重要。
水曲柳松散型愈伤组织诱导及悬浮培养体系的优化
刘林, 陈思齐, 董宇飞, 邸鑫宇, 詹亚光, 齐凤慧
2021, 41(1): 24-32. doi: 10.11929/j.swfu.201911040
[摘要](1058) [HTML全文] (493) [PDF 1851KB](23)
摘要:
以水曲柳组培苗的叶片和叶柄为研究材料诱导愈伤组织,通过生长量、接种量、pH值,培养基中碳、氮、磷等因素优化悬浮细胞培养体系。结果表明:以WPM为基本培养基,添加 6 mg/L TDZ+5 mg/L 6−BA时,对水曲柳叶柄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到90.91%;在只添加6 mg/L TDZ时,叶片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87.5%。在WPM+0.3 mg/L TDZ+1.5 mg/L 6−BA+0.1 mg/L NAA+0.5 mg/L IBA的培养基中,可以诱导出松散型的愈伤组织,悬浮培养时细胞的生长周期为18 d。在3%的蔗糖浓度下,细胞增长量最高,一个生长周期内鲜质量增加了400%。氮磷浓度超过正常水平不利于细胞的生长。最终获得了能够长期继代培养水曲柳单细胞和小细胞团的悬浮培养体系。
不同种类及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具鳞水柏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李波, 魏科宇, 王丽华
2021, 41(1): 33-38. doi: 10.11929/j.swfu.201911023
[摘要](774) [HTML全文] (340) [PDF 1078KB](13)
摘要:
为探讨不同种类及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具鳞水柏枝嫩枝扦插生根效果,以1年生具鳞水柏枝当年生嫩枝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设计,以不同浓度梯度的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插穗,对比和分析不同处理下的生根率及其根系相关指标。结果表明:短时间内,IBA能够有效地提高具鳞水柏枝的生根速度及效率;植物生长调节剂下的生根率顺序为SA>IBA> CK> NAA,其生根效果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使用50 mg/L NAA处理插穗,生根系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达16.68条。可见,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具鳞水柏枝嫩枝扦插效果显著,但不同生长调节剂生根效果存异,其中 50 mg/L IBA对具鳞水柏枝嫩枝生根效果最佳。
文昌锥SRAP−PCR体系优化及有效引物筛选
孙秀秀, 陈加利, 杨立荣, 云勇, 戚华沙, 郑道君
2021, 41(1): 39-46. doi: 10.11929/j.swfu.201909020
[摘要](706) [HTML全文] (448) [PDF 1065KB](16)
摘要: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分析DNA、引物、dNTPs、Taq DNA聚合酶4种因素对文昌锥SRAP−PCR扩增结果的影响,优化建立文昌锥SRAP−PCR体系。结果表明:文昌锥基因组DNA浓度和dNTPs浓度过低或过高均扩增不出产物,而引物浓度和Taq酶用量的增加能提高扩增效率。在适宜浓度范围内,各个因素对文昌锥SRAP−PCR扩增影响大小依次为:引物=dNTPs>Taq酶>DNA;最优反应体系为:总体系为20 μL时,DNA 20 ng,引物0.6 μmol/L,dNTPs 0.15 mmol/L和Taq酶 4 U。经验证,该体系获得的扩增产物清晰、稳定;筛选获得45对有效性引物组合多态性好,可应用于SRAP分子标记技术在文昌锥资源研究。
盐胁迫对石榴生长与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董建梅, 刘翠玉, 赵玉洁, 苑兆和
2021, 41(1): 47-54. doi: 10.11929/j.swfu.201912009
[摘要](828) [HTML全文] (487) [PDF 1096KB](15)
摘要:
以6个月生的石榴 ‘泰山红’的实生苗和扦插苗为材料,分析不同浓度NaCl对根和叶片中活性氧的积累、膜质过氧化程度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石榴苗盐害加重,单株生物量下降,O2•-产生速率和丙二醛含量逐渐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谷胱甘肽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在盐胁迫下,活性氧在石榴的根和叶片中大量积累,细胞膜脂过氧化加剧,生长受到抑制,抗氧化酶、谷胱甘肽和可溶性蛋白能够一定程度的缓解氧化毒害,而且扦插苗的耐盐性比实生苗强。开展 ‘泰山红’石榴的耐盐性研究,旨在为盐碱地区选育提供依据。
急尖长苞冷杉叶光合特性及营养元素对海拔的响应
王菲, 李琬婷, 程小毛, 黄晓霞
2021, 41(1): 55-61. doi: 10.11929/j.swfu.201909051
[摘要](844) [HTML全文] (489) [PDF 1039KB](21)
摘要:
以滇西北玉龙雪山急尖长苞冷杉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叶光合特性及营养元素累积对不同海拔高度的适应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海拔3550 m,急尖长苞冷杉叶的瞬时最大净光合速率(Pn)、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和长期氮利用效率(NUE)均达到最大值;碳同位素组分(δ13C)值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在3700 m海拔点处于最高水平;单位叶面积C、N、P含量也在该海拔点增至最大;同时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E)以及胞间CO2浓度(Ci)都降至最低水平。海拔3550 m处是最适宜急尖长苞冷杉的生长区域;低于海拔3550 m的环境对其生长无显著抑制作用,但其光合作用强度及叶营养元素水平、氮利用效率等均处于中间水平;而高于海拔3550 m环境对其生长发育有限制作用,但同时可促使急尖长苞冷杉调节自身营养代谢分配及提高其用水效率等来应对高海拔的恶劣环境。
兔眼蓝莓幼果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抑菌活性鉴定
张林, 侯瑞, 罗妮星, 潘秋梅
2021, 41(1): 62-69. doi: 10.11929/j.swfu.201909072
[摘要](855) [HTML全文] (443) [PDF 1077KB](8)
摘要:
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对峙培养法研究兔眼蓝莓幼果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筛选具有抑菌作用的内生真菌。结果表明:从兔眼蓝莓幼果中共分离得到25株内生真菌,利用菌株rDNA−ITS序列进行blastn比对,将25株菌株划分为12属19种,相似度为97%~100%。其中,子囊菌门真菌共9属14种共20株,担子菌门有3属5种。间座壳属真菌为子囊菌门菌株的优势属,占子囊菌门菌株的25%。兔眼蓝莓幼果内生真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2.2870,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9203,Margalef丰富度指数(R)为3.4173。在25株兔眼蓝莓幼果内生真菌中,裂褶菌属菌株G6对5种病原菌抑制率在40%以上,G18对4种病原菌抑制率在45%以上,抑制效果较好。
不同长势古树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
黎炜彬, 严朝东, 张浩, 苏纯兰, 陈葵仙, 刘颂颂
2021, 41(1): 70-77. doi: 10.11929/j.swfu.201911061
[摘要](829) [HTML全文] (340) [PDF 1351KB](16)
摘要:
利用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的第2代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MiSeq 平台),分析东莞市正常(ZC)、衰弱(SR)和濒危(BW)3种长势型古树名木的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共获得11293个OTUs,3个长势型古树名木的土壤含有大量未知真菌,在已知真菌类群中,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伞菌纲(Agaricomycetes)和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为优势菌纲,其中后者在3个长势型古树名木土壤中的分布差异显著。α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健康状况良好古树名木(正常长势组)真菌群落丰富度指数(Ace指数)显著低于不健康古树名木(衰弱组和濒危组)。β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3个长势型古树的土壤真菌群落组成无显著差异(R=−0.081,P=0.889)。古树的长势、健康状况及其生长环境对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有一定影响。
滇池湖滨区湿地鸟类栖息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廖辰灿, 毛茜, 史惠灵, 白皓天, 李俊梅
2021, 41(1): 78-84. doi: 10.11929/j.swfu.201909057
[摘要](832) [HTML全文] (422) [PDF 1004KB](20)
摘要:
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每月对滇池湖滨区28个样点和主城区3个滨水公园在内的共计31个样点进行湿地鸟类丰富度和土地覆被因子的调查。通过计算显著影响湿地鸟类丰富度的土地覆被因子参数的适宜性指数(HSI)单因子指数,采用单因素聚类分析将综合HSI(HSIt)分类,构建滇池湖滨区湿地鸟类栖息地的HSI模型,以此评价该湖滨区各样点作为湿地鸟类栖息地的适宜性。结果表明:滇池湖滨区的样点中除东大河的HSIt显著高于其他样点为极高适宜区,其他样点HSIt聚类均值均小于0.6,划分为高适宜区7个、中适宜区10个、低适宜区10个。而城区滨水公园的3个样点中,除翠湖为低适宜区外,莲花池、篆塘的HSIt显著低于其他样点,为极低适宜区。
外源磷输入对底泥砷污染香蒲根系分泌烃类物质的影响
杜崇宣, 刘云根, 王妍, 包宁颖, 陈天
2021, 41(1): 85-93. doi: 10.11929/j.swfu.201911029
[摘要](902) [HTML全文] (517) [PDF 3972KB](12)
摘要:
为探究不同外源磷输入对底泥砷污染香蒲根系分泌烃类物质的影响,采用室内土壤模拟试验,测定砷污染底泥条件下,不同外源磷输入对香蒲根系烃类物质种类和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磷输入显著促进底泥砷污染生境中香蒲根系分泌烃类物质种类和浓度增加;香蒲根系分泌共有烃类物质以简单的链状正构烷烃为主,而特有烃类物质则以链状支链烷烃为主。砷污染底泥高浓度外源磷输入对烃类物质浓度影响最为显著;烃类物质种类和浓度与植物根系砷富集浓度和根系耐性指数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
贵州5个高丛蓝莓栽培品种香气成分的检测与分析
彭歌, 李冰, 聂飞, 文光琴, 徐芳玲, 武玉祥
2021, 41(1): 94-99. doi: 10.11929/j.swfu.201912015
[摘要](867) [HTML全文] (450) [PDF 1055KB](10)
摘要: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气质联用仪对贵州5个高丛蓝莓栽培品种果实进行香气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在品种间具有明显的差异,其中在‘奥尼尔’‘密斯蒂’‘都克’‘夏普蓝’和‘蓝雨’中分别检测出33、35、37、30、32种香气成分。‘奥尼尔’的主要香气物质为酯类物质,‘密斯蒂’的主要香气物质为醇类物质和醛类物质,‘都克’‘蓝雨’的主要香气物质为苯环类物质和醇类物质,‘夏普蓝’的主要香气物质为苯环类物质和酯类物质。其中‘奥尼尔’的香气成分总含量最高,为167 321.90 ng/g;‘蓝雨’香气成分总含量最低,仅有25 973.22 ng/g。
核桃青皮及其复配物在二氯乙酸溶液中对钢的缓蚀协同效应
王丽姿, 黄苗, 李向红
2021, 41(1): 100-109. doi: 10.11929/j.swfu.202004053
[摘要](853) [HTML全文] (402) [PDF 1783KB](8)
摘要:
以核桃青皮为原料提取制备出核桃青皮缓蚀剂,通过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核桃青皮缓蚀剂和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对冷轧钢在二氯乙酸的缓蚀协同效应,分析了缓蚀剂复配浓度、温度、浸泡时间、二氯乙酸浓度对核桃青皮缓蚀剂缓蚀协同性能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核桃青皮缓蚀剂具有中等程度缓蚀效果,200 mg/L核桃青皮缓蚀剂的缓蚀率为65%;而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的缓蚀效果较差,最大缓蚀率仅为40%;将核桃青皮缓蚀剂和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混合复配后在酸溶液有较好的缓蚀性能,最大缓蚀率超过93%,产生了明显的缓蚀协同效应。缓蚀协同效应系数随核桃青皮缓蚀剂浓度、浸泡时间、酸浓度的增加而总体增大,但随温度升高而总体下降,核桃青皮缓蚀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及核桃青皮缓蚀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均在钢/二氯乙酸界面上服从Langmuir吸附等温式;核桃青皮缓蚀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复配后吸附平衡常数增大,标准吸附Gibbs自由能为−28.2 kJ/mol。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对钢在二氯乙酸的缓蚀主要是抑制了钢的阴极反应,但核桃青皮缓蚀剂、核桃青皮缓蚀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则同时抑制了阴极和阳极反应,两者皆为混合抑制型缓蚀剂,且复配后抑制程度进一步增强。Nyquist图谱主要呈弥散容抗弧特征,核桃青皮缓蚀剂与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复配后电荷转移电阻显著增大。扫描电子显微镜证实了核桃青皮缓蚀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复配缓蚀剂明显减缓了二氯乙酸对钢表面的腐蚀。
4个无性系杉木心材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于晓锐, 何美清, 刘云, 李丽萍, 张加研, 赵平
2021, 41(1): 110-117. doi: 10.11929/j.swfu.201909019
[摘要](899) [HTML全文] (365) [PDF 1295KB](21)
摘要:
为明确不同无性系杉木心材挥发性成分的组成特点和含量差异,以浙江开化杉木无性系为研究对象,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各心材挥发油,运用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的组成特点和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3年种植的开化3号和1998年开化3号、开化13号、F24x那1−1和大坝8号的挥发油得率分别为1.33%、1.34%、1.26%、1.04%和1.45%,其中大坝8号的提取率最高;从4个无性系5个样品挥发油中共鉴定出71种挥发性成分,包括萜烯类53种、萜醇类12种、萜烯酯类4种和其他2种,其中共有成分有31种;从1993年种植开化3号、1998年开化3号、开化13号、F24x那1−1和大坝8号中分别鉴定出48种、48种、52种、52种和50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成分为柏木醇、α−可巴烯、β−石竹烯和泪杉醇等,其中柏木醇为5个样品中含量最高的化学成分;萜烯类和萜醇类成分相对含量较高,是杉木特殊香气的主要来源,但在不同无性系杉木心材中的组成特点和含量存在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1993年开化3号、1998年开化3号和开化13号成分较为相似,聚为一类,而1998年大坝8号和F24x那1−1分别与开化系列无性系心材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差异较大,各自聚为一类。
基于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的3个针叶树种削度方程研究
李春明, 付卓
2021, 41(1): 118-124. doi: 10.11929/j.swfu.202004045
[摘要](790) [HTML全文] (342) [PDF 1062KB](16)
摘要:
以96块云冷杉林中的3个主要优势树种解析木数据为例,基于混合效应模型方法,选择2个常用的削度方程,构建红松、冷杉和云杉树木的削度方程,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模拟效果比较,采用验证数据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这3个树种削度方程在考虑混合效应模型方法后,AIC、BIC和−2logL指标值均明显下降,说明混合模型的模拟效果都比传统模型的模拟精度高。利用确定系数、均方根误差及绝对平均残差3个指标进行评价,模拟与验证数据均支持此结论。考虑3个树种2个拐点的Max等的分段削度方程,都高于Kozak等的简单削度方程的模拟和验证精度。
香格里拉2种典型高寒草甸植物丰富度最小取样面积研究
赵鸿怡, 崔媛, 郑秋竹, 杨娜, 张勇, 岳海涛, 王学霞
2021, 41(1): 125-132. doi: 10.11929/j.swfu.201912037
[摘要](764) [HTML全文] (415) [PDF 1028KB](13)
摘要:
于2019年8月在香格里拉市开展种−面积曲线调查,在野外调查基础上,分别用7种模型对2种高寒草甸(中生草甸和湿草甸)的植物种−面积曲线进行拟合、择优,然后用最优拟合模型计算了草甸植物群落、莎草科植物、禾本科植物、菊科植物和其他杂类草植物物种丰富度调查的最小样地面积。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禾本科植物、菊科植物和其他杂类草植物的种−面积关系可用非饱和曲线模型拟合;莎草科植物的种−面积关系可用饱和曲线模型拟合。对香格里拉市中生草甸进行植物丰富度调查时,植物群落的最小样地面积为72.7 m2,禾本科植物的最小样地面积为9.0 m2,莎草科植物的最小样地面积为0.16 m2,菊科植物的最小样地面积为22.3 m2,其他杂类草的最小样地面积为53.2 m2。对香格里拉市湿草甸进行植物丰富度调查时,植物群落、禾本科植物、莎草科植物、菊科植物和其他杂类草植物的最小调查样地面积分别为80.5、3.7、2.25、25.2 m2和51.4 m2
2000—2019年若尔盖高原植被生长季NDVI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李楠, 韩金锋, 阳维宗, 马骁, 王耠熠, 张昆, 董李勤
2021, 41(1): 133-139. doi: 10.11929/j.swfu.202002044
[摘要](1085) [HTML全文] (386) [PDF 6090KB](15)
摘要:
基于2000—2019年的MODIS−NDVI时间序列数据集,应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和R/S分析方法,研究若尔盖高原植被生长季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年来若尔盖高原87.45%的区域植被生长季NDVI呈改善状态,其中64.70%的区域呈明显改善状态,22.75%的区域呈轻度改善状态。植被生长季NDVI的变异系数均值为0.1865,整体上若尔盖高原2000—2019年植被生长季NDVI呈中等波动变化状态,中等变化状态等级所占比例最大为33.70%,其次为较低波动变化等级比例,为33.14%。植被生长季NDVI的Hurst指数均值为0.4372,整体上呈弱反持续状态,弱反持续比例为77.43%,弱持续比例为21.50%。
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与景观空间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夏成琪, 毋语菲
2021, 41(1): 140-149. doi: 10.11929/j.swfu.202005034
[摘要](1044) [HTML全文] (437) [PDF 1169KB](17)
摘要:
以盐城海岸带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动态度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该地区在近15 a内的土地利用与景观动态变化的规律,探究其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整个研究期间,各景观面积占比大小分别为耕地>湿地>滩涂>林地>海洋>居民区。研究区自然景观比重逐年下降,人工景观比重持续上升,主要表现为原生滩涂逐渐减少,耕地、湿地、居民区面积增加,其中滩涂面积变化最大,减少了292.4 km2。湿地、林地、耕地、居民区等人工景观无序扩张,导致其类型水平景观破碎化加剧、边界被割裂的程度加剧,景观复杂程度加大,进而导致整个盐城海岸带的景观水平格局指数反映出景观破碎化加剧,景观整体形状趋于复杂,景观多样性下降,分布变得不均衡。相关性分析表明滩涂、耕地、居民区的面积变化主要受到社会经济因素的驱动,湿地、海洋、林地的面积变化受到自然因素的驱动。
研究简报
针叶挥发物组分对楚雄腮扁叶蜂引诱活性的分析
马惠芬, 闫争亮, 毛云玲, 刘凌
2021, 41(1): 150-154. doi: 10.11929/j.swfu.201910012
[摘要](772) [HTML全文] (348) [PDF 1072KB](7)
摘要:
基于云南松松针粗提物对楚雄腮扁叶蜂雌、雄蜂的明显引诱作用,利用“Y”嗅觉仪测试楚雄腮扁叶蜂对针叶挥发物主要成分的室内趋向行为,分析针叶挥发物对楚雄腮扁叶蜂的引诱活性。结果表明:楚雄腮扁叶蜂雌蜂对(−)−β−蒎烯、月桂烯、β−石竹烯表现出明显的趋向反应,雄蜂则对(+)−α−蒎烯、(−)−β−蒎烯、β−石竹烯的趋向反应显著。(−)−β−蒎烯、月桂烯、β−石竹烯等都诱捕了一定量的楚雄腮扁叶蜂雌蜂;以(−)−β−蒎烯、月桂烯、β−石竹烯、(+)−α−蒎烯、(+)−柠檬烯为引诱剂,诱捕到相较于雌蜂数量较多的雄蜂。
湖南铁心杉解剖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研究
张勰, 彭俊懿, 石江涛, 徐清乾, 许忠坤, 黄帆
2021, 41(1): 155-160. doi: 10.11929/j.swfu.202004018
[摘要](1008) [HTML全文] (412) [PDF 934KB](11)
摘要:
以82年生湖南铁心杉木材为对象,研究其主要解剖特征、物理力学性质,评估其木材品质。结果表明:铁心杉平均年轮宽度1.1 mm,心材率可达60.7%,管胞平均长度和宽度分别为3182 μm和41.93 μm,长宽比为75.04;细胞壁层平均微纤丝角为13.18°;基本密度为0.432 g/cm3,气干密度为0.509 g/cm3;铁心杉具有较小的全干干缩率和湿胀率,其顺纹抗压强度、木材抗弯强度和抗弯弹性模量分别为69.13、106.34 MPa和9.69 GPa。铁心杉木材为高强度等级,木材品质系数显著高于常见珍贵建筑结构装饰用材树种。构造特征的径向变化规律说明铁心杉的幼龄材与成熟材界定树龄为15~20 a。
碱处理对慈竹竹叶膳食纤维提取效果的研究
雷福红, 欧阳吾乐, 杨亚晋, 马思雨, 李恩良, 郭爱伟
2021, 41(1): 161-166. doi: 10.11929/j.swfu.201911030
[摘要](986) [HTML全文] (375) [PDF 976KB](22)
摘要:
以慈竹竹叶为原料,用碱处理提取慈竹竹叶纤维,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讨NaOH溶液质量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温度4个因素对慈竹竹叶纤维提取效果影响,筛选出慈竹竹叶膳食纤维提取的最优工艺组合,分析了竹叶纤维中的不溶性膳食纤维和可溶性膳食纤维。结果表明:随着NaOH溶液质量体积分数的增加,竹叶纤维中粗纤维含量有增加的趋势,NaOH溶液质量体积分数达到10%时,提取的竹叶纤维中粗纤维含量最高为75.87%。当料液比为1∶15时提取的竹叶纤维中粗纤维的含量最高为76.37%,提取时间18 h时,提取的竹叶纤维中粗纤维的含量最高为76.20%;随着温度的升高,提取的竹叶纤维中粗纤维的含量逐渐升高,40 ℃时达到最大为75.93%。慈竹竹叶纤维提取工艺优化组合为A2B2C1D3,即NaOH溶液质量体积分数10%,料液比为1∶15,提取时间17 h,温度为42 ℃。NaOH溶液质量体积分数、料液比、温度、时间4因素对竹叶纤维提取量的影响差异极显著。最佳工艺条件下慈竹竹叶纤维的提取率为(34.58±0.29)%,竹叶纤维中粗纤维为(82.27±0.35)%,得到的慈竹竹叶纤维中可溶性膳食纤维(12.86±0.26)%,不溶性膳食纤维为(76.11±0.44)%。结果表明,慈竹竹叶膳食纤维是一种具有开发价值的新型纤维源。
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不同产地盐肤木中的酚类化合物
张萍, 胡克特, 陈荣祥, 顾丁
2021, 41(1): 167-173. doi: 10.11929/j.swfu.202004070
[摘要](880) [HTML全文] (471) [PDF 1175KB](11)
摘要:
盐肤木根粉碎后按1 g∶50 mL的比例加入80%甲醇超声50 min,离心后取上清液,经0.22 μm滤膜过滤后进行色谱分离。以ACQUITY UPLC HSS T3柱为固定相,50 mmol/L柠檬酸盐溶液−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电压600 mV,对11批盐肤木样本进行检测并进行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没食子酸、苔黑酚葡萄糖苷、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甲酯、苔黑酚、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酸乙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等酚类化合物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11批盐肤木样品进行的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均将其分为3类。所建立的方法可为提高盐肤木的质量标准和加强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研究综述
木材用糠醇树脂的研究进展
张俊, 丰尚, 周晓剑, 杜官本, 吴志刚
2021, 41(1): 174-182. doi: 10.11929/j.swfu.201911041
[摘要](1130) [HTML全文] (528) [PDF 1187KB](21)
摘要:
糠醇来自玉米、小麦加工剩余物,稳定的呋喃环和羟甲基赋予糠醇较好的耐热耐水性能和较高的反应活性,使其广泛用于制备生物质材料。将糠醇用于制备木材胶黏剂及用于木材改性研究,能有效提高木材的高值化利用率。通过综述糠醇的资源现状、化学结构和糠醇自缩聚或与单宁、木质素、尿素共缩聚合成糠醇树脂的过程和性能,分析了糠醇自缩聚树脂对木竹材改性的原理及其在木竹材改性领域的研究现状,进一步对木材用糠醇树脂的有效利用提出了研究展望,为木材行业更好的研究糠醇提供了新的思路。
植物表型可塑性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进展
朱润军, 杨巧, 李仕杰, 杨畅宇, 程希平
2021, 41(1): 183-187. doi: 10.11929/j.swfu.201908007
[摘要](1056) [HTML全文] (508) [PDF 990KB](37)
摘要:
植物的表型可塑性是同一基因型受不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不同表型特征,是性状对异质环境的权衡,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与表达。通过系统梳理了植物表型可塑性研究发展的基本脉络,聚焦了气候、地理以及生物环境对可塑性的影响及其响应机制;总结了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今后植物表型可塑性研究的几个重要方向。认为国内表型可塑性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尤其是多因子对植物可塑性影响的过程与机制需要加强。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ISSN 2095-1914

CN 53-1218/S

Copyright © 2009《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滇ICP备10002112号-2

地址:云南昆明市白龙寺300号西南林业大学129信箱 邮编:650233

电话:0871-63863029/63862787 E-mail: swfcbjb@vip.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 技术支持:info@rhhz.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