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7卷6期

显示方式:          |     

森林培育与遗传育种
弱竞争模式下的侧柏适宜营养面积与林分密度分析
王斐
2017, 37(6): 1-9.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6.001
[摘要](1133) [HTML全文] (437) [PDF 1478KB](6)
摘要:
通过图像解析法对侧柏散生木冠形系数进行研究, 应用平均冠形系数和树高建立起侧柏林分适宜密度的经验公式N=10 000/(0.377H), 制定了基于弱竞争条件下的侧柏生态公益林密度控制表。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预测的济南燕子山试验林场林木适宜营养面积和局部林分密度与最优的疏伐强度试验结果相吻合, 与以往公表的侧柏生态公益林林分密度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维持适度的林地透光度, 有利于促进林地自然更新、保持植物多样性以及防控水土流失。
南洋楹无性系造林初期生长表现及选择
晏姝, 曾建雄, 骆必刚, 缪建华, 胡德活, 王润辉, 韦如萍, 郑会全
2017, 37(6): 10-14.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6.002
[摘要](1160) [HTML全文] (467) [PDF 1146KB](2)
摘要:
在广东省博罗县开展了14个南洋楹优树组培无性系造林测定试验, 对比分析其早期生长情况及适应性, 筛选出速生稳定性较好的无性系。结果表明:测定林0.5年和1.5年生时的成活率分别为94.3%和84.2%;不同无性系的生长和形质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P < 0.01);1.5年生平均树高5.83 m、胸径6.67 cm、材积0.011 7 m3, 3个生长性状的无性系重复力达到0.7以上; 初步筛选出无性系161、160、176、171、238, 平均保存率为88.00%, 与对照(CK)相比较, 可获得材积选择增益为28.18%~68.18%。
沉香产量性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毛积鹏, 蒋开彬, 阮唯坚, 罗峰, 黄少伟
2017, 37(6): 15-22.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6.003
[摘要](995) [HTML全文] (470) [PDF 1237KB](4)
摘要:
通过对6年生越南和化州沉香树单株进行人工结香处理后, 测定沉香树单株的胸径、冠幅、木材密度、结香率和含油量等性状, 分析了沉香产量和生长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沉香树个体间的生长性状差异较小, 但产量性状在个体间差异极大; 越南样品的树高, 胸径显著高于化州样品(P < 0.05), 结香层干质量和油产量极显著高于化州样品(P < 0.01);树冠体积和胸径与油产量和结香层干质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为:油产量=-0.111+0.004 ×树冠体积+0.010 ×胸径, 结香层干质量=-0.802+0.23 ×树冠体积+0.72 ×胸径; 结香层干质量和油产量与胸径的S函数回归模型分别为结香层干量=exp (3.705-74.239/胸径), 油产量=exp (2.297-83.3/胸径)。沉香产量性状与生长性状存在显著(P < 0.05)或极显著(P < 0.01)正相关, 说明生长快、结香力高的个体沉香产量高。
东北茶藨子果实性状变异研究
刘灵, 韦睿, 于宏影, 王千雪, 申方圆
2017, 37(6): 23-29.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6.004
[摘要](1076) [HTML全文] (421) [PDF 1207KB](1)
摘要:
选取东北茶藨子4个天然群体共60个单株为试验样本, 利用变异分析、巢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 探讨东北茶藨子生长及果实性状的相关规律及其在天然群体间和个体间的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果实各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21.95%, 变异幅度为5.15%~30.64%;东北茶藨子5个营养性状在群体内达到差异极显著, 3个性状在群体间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 平均表型分化系数22.56%, 其中群体间变异(21.81%)小于群体内变异(74.87%); 果实各营养性状间大部分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东北茶藨子的13个性状主成分分析可归为2大类, 在培育不同经济目标的优良单株时, 可以通过计算主成分得分值进行快速准确的选择。总体上来说, 东北茶藨子天然群体果实性状表型分化处于中等水平, 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部变异。
不同海拔泸水1号核桃丰产性及坚果品质差异分析
熊利权, 肖良俊, 耿树香, 罗元, 宁德鲁
2017, 37(6): 30-35.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6.005
[摘要](1146) [HTML全文] (451) [PDF 1110KB](1)
摘要:
以泸水县泸水1号为研究对象, 选择4个海拔段24株树为样株, 对其丰产性和坚果品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泸水1号的丰产性和坚果品质存在明显差异。海拔段Ⅳ(2 000~2 200 m)丰产性最好, 发枝率为196.67%, 成枝率为95.67%, 果枝率为79.83%;海拔段Ⅰ(1 400~1 600 m)的含油率最高69.19%, 变异系数为2.67%;海拔段Ⅲ(1 800~2 000 m)蛋白质含量最高14.71%, 变异系数为9.72%。海拔高度与三径均值、粒质量、仁质量、出仁率、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 与壳厚、含油率、果形系数呈负相关, 即随着海拔高度增大, 泸水1号坚果三径均值、粒质量增大, 仁质量增加, 出仁率提高, 壳厚变薄, 果形系数变小, 含油率减低, 蛋白质含量增加。因此, 海拔段Ⅲ、Ⅳ(1 800~2 200 m)的丰产性好, 坚果品质优, 商品一致性较高。
贵州不同引种地油用牡丹种子营养成分含量分析
侯娜, 王纪辉, 吴运辉, 陈应福
2017, 37(6): 36-4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6.06.006
[摘要](1011) [HTML全文] (470) [PDF 1103KB](3)
摘要:
为研究油用牡丹优良品种选育的新途径, 以贵州不同引种地"紫斑"和"凤丹"油用牡丹为试验材料, 对其种子在成熟过程中不同时期的营养成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用牡丹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以及微量元素, 贵阳引种栽培的"凤丹"油用牡丹种子脂肪含量高于安龙和兴义, 其黄熟期和褐熟期的脂肪酸含量可达31.79%和35.39%, 安龙引种栽培的"凤丹"油用牡丹蛋白质含量高于兴义和贵阳; 不同引种地油用牡丹种子微量元素测试中钾元素含量最高为24%左右, 镁元素含量最低为0.24%左右, 钙、钠、铁、锰、铜元素居中。
铅镉胁迫对小叶榕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黄晓霞, 匡经舸, 李琬婷, 管菊, 程小毛
2017, 37(6): 41-47.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6.007
[摘要](1059) [HTML全文] (476) [PDF 1391KB](1)
摘要:
以1年生小叶榕幼苗为试验材料, 分析不同浓度下铅、镉单一及复合胁迫对其叶片细胞超微结构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b2+胁迫下, 小叶榕叶肉细胞超微结构中叶绿体的膨胀度、淀粉粒和嗜锇颗粒大小的变化较轻, 叶绿体空泡化程度较低, 且叶片叶绿素含量有升高趋势, 说明小叶榕幼苗对Pb2+有较好的耐受性; 而在Cd2+胁迫下, 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 细胞结构受到的损伤和破坏程度比Pb2+胁迫严重, 叶绿体结构中基粒片层出现排列紊乱、断裂、扭曲变形现象, 细胞内有较多的淀粉, 且叶绿素含量呈显著降低趋势; 在Pb2++Cd2+复合胁迫下, 小叶榕叶肉细胞膜变得较薄, 叶绿体结构松散, 失去完整性, 出现解体现象, 类囊体结构消失, 细胞膜破裂, 细胞器结构破碎, 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铅、镉单一胁迫。综上所述, 从叶绿素含量变化、叶片细胞以及叶绿体超微结构可以看出, 对小叶榕幼苗造成的伤害程度为:Pb2++Cd2+复合胁迫> Cd2+胁迫> Pb2+胁迫。
基于扫描仪和ImageJ软件的香樟种子测量与种源分析
钟永达, 李彦强, 刘立盘, 杨爱红, 刘淑娟, 吴照祥, 余发新
2017, 37(6): 48-53.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6.008
[摘要](1226) [HTML全文] (573) [PDF 1086KB](2)
摘要:
利用扫描仪获取标准图形, 结合ImageJ软件测定香樟种子大小, 通过与游标卡尺法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 利用该方法对江西境内具有代表性的10个种源香樟种子大小进行了测量, 并分析了其种源及家系间的变异水平。结果表明:2种方法测量的种子大小呈显著正相关(P < 0.05), 相关系数大于0.986 8;种子大小之间的变异主要来自于种源间, 群体内种子大小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 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05, 且受地理气候因子影响较小; 相比游标卡尺法, 图像测定法能快速、准确测定大批量香樟种子大小。
咖啡内壳腐熟配方基质对思茅松育苗效果的影响
庞静, 李娅, 赵永红, 李翠萍, 师春娟
2017, 37(6): 54-59.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6.009
[摘要](1105) [HTML全文] (497) [PDF 1181KB](1)
摘要:
为探讨咖啡内壳作为林木育苗基质的可行性,以无机氮肥、粪肥及微生物菌剂等为调理剂,按物料及物料配比的不同,配制成以咖啡内壳为主要原料的7个育苗基质配方,研究使用无纺布育苗成型机的咖啡内壳容器基质对思茅松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比的基质对思茅松苗苗高、地径、主根长、侧根数、生物量等苗木形态指标影响显著;从苗木质量指标QI和苗木矿质营养含量综合考虑,筛选出V (咖啡内壳):V (牛粪)=4:1配置成的基质,以及按照咖啡内壳中混配酵素菌0.5 kg/m3、过磷酸钙1.25 kg/m3的配比组合经堆肥化处理的基质,适宜用作思茅松的优良育苗基质。
洋桔梗无土栽培轻质基质配方筛选研究
徐永艳, 李章, 艾星梅, 汪琼
2017, 37(6): 60-64.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6.010
[摘要](944) [HTML全文] (424) [PDF 1105KB](3)
摘要:
采用蛭石、泥炭、珍珠岩和废弃物蜂窝煤渣进行基质配比栽培试验,通过发芽率、发芽时间、苗高、地径等指标比较其生长状况,筛选出适合洋桔梗生长的基质配比和理化性状范围。结果表明:V (珍珠岩) :V (泥炭) :V (蛭石) :V (蜂窝煤渣)= 2:3:1:4的T6为最优方案,显著优于对照。较适合洋桔梗生长的基质理化性状为:容重为0.36 g/cm3,总孔隙度为63.67%,通气孔隙为23.55%,持水孔隙为40.12%,气水孔隙比为0.59,pH值为6.9,电导率为38.8 μS/cm。
施肥对马尾松穗条和扦插效果的影响
周凤娇, 邓锐, 彭凌帅, 韦小丽
2017, 37(6): 65-69.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6.011
[摘要](1002) [HTML全文] (466) [PDF 1250KB](3)
摘要:
为提高马尾松穗条的质量,促进扦插生根率,对马尾松采穗母株施用有机肥或复合肥统计穗条的产量,测定其营养物质,相关酶活性和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施肥可提高马尾松采穗母株穗条的产量和质量,施复合肥效果最好,其穗条数量、穗条平均长度和直径分别比对照提高28%、23%和52%,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46%和72%,GA、ZT、IAA、ABA分别比对照高100%、262%、67%和123%,SOD、CAT分别高123%和338%,IAAO活性则比对照降低26%,愈伤率、生根率分别达到86.30%、50.93%。
昌宁秃杉人工林培育技术研究
尹瑞萍, 鲁定伟, 黄佳聪, 张春红, 杨冬军
2017, 37(6): 70-74.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6.012
[摘要](991) [HTML全文] (489) [PDF 1104KB](3)
摘要:
以昌宁2种类型苗木培育的秃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6种不同定植方式、4种清林整地方式和3种抚育管理措施培育秃衫人工林试验,分析20年生秃杉人工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不同苗木类型的秃杉造林定植成活率差异显著(P < 0.05),其中容器苗不同定植方式平均成活率达90.82%,显著高于裸根苗造林(P < 0.05);不同定植方式间差异性不显著,土壤B层开挖定植塘的回填土壤接触苗木根系和苗根直接接触塘壁定植显著高于其他方式定植(P < 0.05)。经营措施影响秃杉在灌丛中的造林效果,种植后5 a内,每年清林抚育1次以上有利于造林成功;坡向、坡位是影响秃杉林分生长的重要的立地因子,不宜选择山脊地块栽植禿杉。
贵州不同引种地油用牡丹种子营养成分含量分析
侯娜, 王纪辉, 吴运辉, 陈应福
2017, 37(6): 36-4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6.006
[摘要](732)
摘要:
为研究油用牡丹优良品种选育的新途径,以贵州不同引种地 “紫斑” 和 “凤丹” 油用牡丹为试验材料,对其种子在成熟过程中不同时期的营养成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用牡丹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以及微量元素,贵阳引种栽培的 “凤丹” 油用牡丹种子脂肪含量高于安龙和兴义,其黄熟期和褐熟期的脂肪酸含量可达3179%和3539%,安龙引种栽培的 “凤丹” 油用牡丹蛋白质含量高于兴义和贵阳;不同引种地油用牡丹种子微量元素测试中钾元素含量最高为24%左右,镁元素含量最低为024%左右,钙、钠、铁、锰、铜元素居中。
森林生态
木林子次生林中典型群落的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陈俊, 艾训儒, 姚兰, 陈思艺
2017, 37(6): 75-82.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6.013
[摘要](956) [HTML全文] (515) [PDF 1489KB](2)
摘要:
在野外群落调查及双向指示种分析的基础上,对木林子自然保护区川陕鹅耳枥+青冈-水马桑群落及其10个优势种群的物种组成、结构和多样性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胸径≥ 1.0 cm的木本植物共149种8 051株,植株密度为13 418.3株/hm2,分属39科81属,区系成分以热带分布科属占据优势,具有温热带过渡的性质;低林层的物种更加均匀和多样,更新层物种丰富度占整个群落的59.8%;整个群落中,常绿与落叶树种的物种丰富度比为0.44 : 1,多度比为0.39 : 1,在更新层中常绿与落叶树种的物种丰富度比为0.52 : 1,多度比为0.60 : 1;群落的10个优势种群中,仅盐肤木、亮叶桦种群的幼龄个体较少,植株径级呈纺锤型,属衰退型种群,其他种群均为增长型。因此,多数优势种群自然更新良好,小径级个体增长迅速,群落中落叶树种占优势地位,在高林层中优势尤其明显。
豫南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的群落分类及空间分布
胡永歌, 田国行, 王军柱, 王艺琳, 徐恩凯, 雷雅凯
2017, 37(6): 83-9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6.014
[摘要](931) [HTML全文] (450) [PDF 1836KB](2)
摘要:
以豫南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基于2016年8—10月统计的边坡样点植物群落及环境特征数据,采用MSCA法对样点群落进行分类,分析了10个群落配置类型及其适应性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豫南高速公路边坡群落分布特征差异明显,群落间相似性系数普遍较低,是由其物种本身形成及其演化过程的历史因素与特殊生境下人为干扰或经营所决定。边坡植物群落根据多元相似性聚类分析结果,被划分为10种类型,其中Ⅱ、Ⅲ、Ⅳ、Ⅴ、Ⅶ、Ⅷ、Ⅸ分布在大别山生态区,Ⅹ分布在桐柏山生态区,Ⅰ、Ⅵ两区均有分布。群落组成结构主要受坡度、坡向、海拔的影响;Ⅱ、Ⅵ、Ⅶ、Ⅷ、Ⅸ、Ⅹ适应缓边坡,Ⅰ、Ⅲ、Ⅳ、Ⅴ适应陡边坡;Ⅰ、Ⅳ、Ⅴ、Ⅶ、Ⅷ、Ⅸ、Ⅹ对光照要求不严格,而Ⅱ、Ⅲ、Ⅵ多分布于阳坡;Ⅰ、Ⅵ海拔分布较为广泛,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群落海拔分布相对较局限。
广东不同林龄乔木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
黄柳菁, 林欣, 刘兴诏, 庄长伟, 肖荣波
2017, 37(6): 91-98.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6.015
[摘要](1105) [HTML全文] (547) [PDF 1303KB](4)
摘要:
以广东的4个自然保护区和2个生态功能区的5种林龄的林分为研究对象,用样地调查法、生物量实测方法结合植物冠层分析仪对各样方的总生物量、乔木层的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和叶面积指数进行测定,分析其分布特征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总生物量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其中乔木层成熟林的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龄组,生物量关系为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过熟林>幼龄林,呈单峰型变化,在成熟林阶段达到峰值。乔木层LAI值在0.77~4.19;乔木层随着林龄的变化,LAI差异依次为中龄林>成熟林>近熟林>过熟林>幼龄林,呈倒“U”型变化;乔木层LAI与乔木层生物量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显著;中龄林的乔木层LAI显著高于幼龄林和过熟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乔木层LAI差异不明显。不同林龄乔木层Shannon-Winner指数为近熟林>中龄林>过熟林>成熟林>幼龄林,总体趋势呈“S”型变化;不同林龄乔木层Pielou均匀度指数为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过熟林>幼龄林,总体趋势呈单峰型变化,峰值在成熟林阶段;乔木层Shannon-Winner指数、乔木层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与乔木层生物量呈线性显著正相关。因此,不同林龄下乔木层生物量、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乔木层叶面积指数均存在差异;乔木层多样性指数与乔木层生物量存在正相关关系;乔木层叶面积指数与乔木层生物量存在正相关关系。
气候对云南松林分生物量的影响研究
罗恒春, 张超, 魏安超
2017, 37(6): 99-104.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6.016
[摘要](970) [HTML全文] (489) [PDF 1713KB](6)
摘要:
基于云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和气象站点数据,以为云南松林为研究对象,利用13种基础模型对林分生物量生长进行拟合,选取最优模型引入气象因子,分析林分生物量与不同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年平均降水量(MAP)和年平均日照时数(MASD)与云南松林分生物量的相关性不显著;年平均温度(MAT)和年平均生物学温度(BT)与云南松林分生物量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 < 0.01);以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为指标,选出最优模型为Gompertz模型,R2达到了0.461,RMSE为23.184 t/hm2;分别将MAT、WI、BT、HI气象因子引入最优模型后,模型RMSE和绝对平均相对误差(RMA)均有所降低,R2分别达到0.524、0.532、0.520、0.521;预估精度(P)分别达到73.349%、71.792%、72.863%、62.354%。因此引入气象因子将提高云南松林分生物量生长模型的拟合精度。
磨盘山华山松人工林林冠截留和产流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曹向文, 赵洋毅, 段旭, 曹光秀, 张绍军
2017, 37(6): 105-112.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6.017
[摘要](1177) [HTML全文] (517) [PDF 1500KB](16)
摘要:
依托云南磨盘山3种不同林龄华山松人工林,采用长期定位观测的方法,分析林地林冠截留、产流特征以及降雨量、降雨强度、林分密度、叶面积指数等因子对林冠截留、产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6年5—9月云南磨盘山总降雨量为877.2 mm,其中8月降雨量最大,华山松成熟林的林冠截留作用最强,中龄林、幼龄林次之;不同林龄条件下华山松人工林各个月份径流量、径流系数大小顺序表现为幼龄林>中林龄>成熟林;径流量、林冠截留量、林冠截留率与降雨量、降雨强度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其中,降雨强度对径流量的直接影响作用最大,降雨量对径流量的间接影响作用最大,同时降雨强度也对林冠截留量、林冠截留率产生较大影响;林冠截留量主要受降雨量、降雨强度、林分密度、叶面积指数、林龄的影响,与其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的相关系数最大,降雨量、降雨强度是影响林冠截留量、林内降雨量、径流量的主控因子。
5种楠属植物叶形态与高光谱特征比较
涂铭, 李玮婷, 费越, 朱伟, 涂洁, 胡蝶
2017, 37(6): 113-118.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6.018
[摘要](1090) [HTML全文] (471) [PDF 2709KB](5)
摘要:
以白楠、闽楠、浙江楠、紫楠和桢楠5种楠属植物的叶片为材料,对其形态进行综合性分析和比较;运用高光谱技术,对5种楠属植物的叶片进行光谱的采集和提取,用逐步判别法筛选出特征波段,结合Fisher线性判别方法,构建判别分析模型。结果表明:白楠、浙江楠和紫楠存在明显差异,较容易区分,闽楠和桢楠形态较为相似,仅凭借叶片形状、大小、叶片表皮毛附着情况很难区分,还应该从其他方面加以甄别。5种楠属植物的反射光谱特征波段主要集中在300~1 100 nm;在波长530~580 nm会出现一个反射波峰,反射波峰值的大小顺序为白楠>闽楠>桢楠>浙江楠>紫楠。判别分析模型能够将这5种楠属植物较为准确的区分开来,为快速进行楠属植物的鉴定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的方法。
芦芽山云杉纯林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小尺度空间异质性研究
贾振虎
2017, 37(6): 119-123.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6.019
[摘要](880) [HTML全文] (401) [PDF 1091KB](1)
摘要:
为了解天然次生云杉纯林土壤无机氮的结构特征,选择华北山地典型芦芽山天然次生针叶云杉纯林为研究对象,应用地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山西芦芽山相同海拔云杉林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小尺度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样地1因受微地形影响,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变异系数均属于强变异;样地2和样地3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变异系数均属于中等变异;土壤铵态氮含量异质性高于硝态氮含量;所有样地铵态氮含量以及样地1硝态氮含量在整个样地范围内表现为空间自相关变异;样地2和样地3硝态氮含量则表现为较小尺度的空间自相关变异。
白尾梢虹雉与血雉卵壳显微结构比较
吴新然, 周用武, 罗旭
2017, 37(6): 124-128.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6.020
[摘要](1072) [HTML全文] (492) [PDF 10025KB](4)
摘要:
对采自云南高黎贡山的白尾梢虹雉和血雉卵壳样品在扫描电镜下进行观察,对各层厚度、栅栏层蜂窝小孔直径和密度、内外壳膜纤维直径等8项特征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2种雉类的卵壳外壳膜纤维直径无显著差异,血雉蜂窝小孔直径和内壳膜纤维直径显著高于白尾梢虹雉(P<0.05),其余5项特征均为白尾梢虹雉显著高于血雉(P<0.05)。白尾梢虹雉的卵壳显著厚于血雉的卵壳(P<0.05),与白尾梢虹雉雌鸟的体重较大有关。白尾梢虹雉卵壳上蜂窝小孔的密度显著高于血雉(P<0.05),推测与白尾梢虹雉更多地运用飞行作为运动方式有关。
森林病虫害
11种植物提取物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研究
祁进康, 邹正彪, 王德艳, 毕再涛, 钱瑞, 陈永对, 闫晓慧
2017, 37(6): 129-134.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6.021
[摘要](1074) [HTML全文] (519) [PDF 1643KB](3)
摘要:
为开发环境友好型的植物源抗病毒剂,以烟草花叶病毒(TMV)为供试病毒,采用半叶枯斑法,研究了11种植物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TMV活性。结果表明:当浓度为1 mg/mL时,臭灵丹石油醚提取物、红花月见草乙酸乙酯提取物、臭灵丹水层提取物对TMV增殖有显著抑制(P<0.05)活性抑制率分别为68.47%、80.19%、94.57%;臭灵丹石油醚提取物、钻叶紫菀乙酸乙酯提取物、臭灵丹水提取物对TMV有较强的钝化活性,抑制率分别为80.00%、76.38%、83.33%。TAS-ELISA检测表明,臭灵丹、风轮草、珊瑚樱、钻叶紫菀、益母草、拔毒散等植物提取物对普通烟K326内病毒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并且明显好于阳性对照药剂宁南霉素。
抗虫马尾松针叶化学成分季节性变化研究
陈新华, 唐国强, 杨章旗, 陈虎, 黄永利, 余慧连
2017, 37(6): 135-14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6.022
[摘要](1102) [HTML全文] (443) [PDF 1189KB](2)
摘要:
采用溶剂提取结合水蒸气蒸馏法分离不同季节抗虫马尾松针叶化学成分,测定其化学成分相对含量并鉴定结构,分析抗虫马尾松不同季节针叶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从抗虫马尾松针叶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4种,鉴定出45种,主要是单萜烯,倍半萜烯和醇类等物质;不同季节间针叶化学成分相对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化学成分随季节变化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不同的单萜烯类化合物含量变化显著正相关,单萜烯总含量变化与倍半萜烯总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森林经理
赣南马尾松林分多功能经营空间结构优化模型研究
黎芳, 潘萍, 臧颢, 欧阳勋志, 宁金魁, 郭丽玲
2017, 37(6): 141-147.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6.023
[摘要](996) [HTML全文] (444) [PDF 1708KB](2)
摘要:
以赣南飞播马尾松林为对象,通过对30个标准地的调查与样品测试,分析大小比数(U)、混交度(M)、角尺度(W)、开敞度(K)、空间密度(D)等空间结构指数及林分各功能大小;从林分尺度上利用多目标规划技术,分别建立以不同功能为主导的经营空间结构模型,采用顺序线性规划法求解理想空间结构的模式和综合指数。结果表明:以固碳、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木材生产4个单项功能为主导及以生态功能为主导、整体功能最优的6种多功能经营模式的理想空间结构综合指数分别为0.78、0.78、0.90、0.68、0.97、0.93,其空间结构模式f(UMWKD)的理想值分别为{0.50,0.45,0.61,0.22,0.36}、{0.54,0.66,0.51,0.18,0.61}、{0.44,0.53,0.54,0.29,0.46}、{0.54,0.52,0.53,0.17,0.65}、{0.44,0.66,0.48,0.29,0.51}、{0.52,0.66,0.61,0.23,0.29};在拟合林分功能与空间结构关系模型的基础上,多目标规划技术是构建林分尺度上多功能经营空间结构模式的有效方法,不同功能为主导的理想空间结构模式可为其经营目标空间结构调整措施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分层理论与三维激光扫描的单木叶面积指数反演技术研究
邓洋波, 刘健, 余坤勇, 陈樟昊, 俞欣妍, 林同舟
2017, 37(6): 148-155.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6.024
[摘要](1041) [HTML全文] (424) [PDF 2550KB](2)
摘要:
以荔枝树、黑松、马尾松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AI-2200和Stonex X300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孤立冠层叶面积指数(LAIg)、反演整体冠层叶面积指数(LAIz),同时耦合分层理论,通过平面投影、轮廓提取、叶倾角矫正,得到分层叶面积指数(LAIf);分析LAIg、LAIz、LAIf三者间关系,验证单木LAI反演精度。结果表明:单木叶面积分层垂直分布趋势与冠层叶片垂直分布轮廓趋势基本一致;荔枝、黑松和马尾松的LAIz分别比LAIf低75.78%、47.75%和18.21%;LAIf与LAIg具有极高的相关性,决定系数R2为0.992 3。因此,耦合分层理论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单木LAI反演技术可以满足调查需求,为今后全方位多角度森林调查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方向。
1996—2013年火灾对中国森林碳汇损失估算的研究
单保君, 张治军, 王秋华, 杨思林, 苏文静, 冯岩岩
2017, 37(6): 156-162.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6.025
[摘要](1100) [HTML全文] (490) [PDF 1153KB](6)
摘要:
根据1996-2013年全国各省份(自治区、直辖市)森林受害蓄积和受害森林面积数据, 采用LY/Y 1721-2008《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植被年固碳量计算方法, 估算我国森林火灾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碳汇损失量。结果表明:我国1996-2013年森林火灾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碳汇损失量共计为67.52 × 106 t, 经济价值损失达101.29亿美元, 其中直接碳损失量45.63 × 106 t, 直接经济价值损失68.45亿美元, 间接碳汇损失量21.89 × 106 t, 间接经济价值损失32.84亿美元, 年均碳汇损失总量3.75 × 106 t, 年均经济价值损失5.63亿美元。
五指山市阔叶混交林碳汇影响因子研究
佘宇晨, 贺丹, 佘济云, 李月, 董雅雯
2017, 37(6): 163-17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6.026
[摘要](1069) [HTML全文] (491) [PDF 6740KB](2)
摘要:
以五指山市阔叶混交林碳储量作为衡量森林碳汇量的指标, 通过对胸径×树高、郁闭度、海拔、坡度、距水域距离5个变量进行空间自相关性分析, 利用Geoda和Arcgis构建空间自回归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对碳汇量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胸径×树高、郁闭度、海拔、坡度、距水域距离均为影响碳汇量分布的重要因子, 其中郁闭度、胸径×树高对碳汇量的影响最大, 其次为海拔、距水域距离, 坡度因子的影响最小; 各样点上的碳汇量与因子之间的回归方程不同, 因此各因子在不同样点上对碳汇值的影响程度不同, 根据因子对碳汇值的相对影响大小对森林管理采取相应措施, 以增强该区域的固碳能力, 进而提高其碳汇功能。
基于星载高光谱数据的南京新济洲湿地土壤有机质估测研究
荣媛, 刘任棋, 李明阳, 王子, 刘雅楠, 刘菲
2017, 37(6): 171-177.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6.027
[摘要](971) [HTML全文] (485) [PDF 2832KB](3)
摘要:
在高光谱数据预处理、土壤有机质高光谱敏感波段提取基础上, 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最邻近法、装袋算法、多元感知器、随机森林5种遥感估测模型。用10折交叉验证方法, 借助相关系数、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相对误差、相对均方根误差5个指标, 对遥感估测模型结果进行精度评价, 选择精度最高的模型进行湿地土壤有机质遥感估测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高光谱敏感波段主要集中在925、1 144、1 477、1 780 nm 4个波段; 在预测土壤有机质的5种模型中,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精度最高, 随机森林次之; 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呈现由洲滩中间向四周逐渐增加的带状分布格局; 新济洲沼泽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 为2.22%;靠近沼泽的林地次之; 植被覆盖度较低的农地和裸地的土壤有机质最低, 为0.43%;这种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格局与研究区土壤类型的带状分布存在密切联系。
阴阳坡不同划分方法的坡度匹配模型地形校正研究
余哲修, 张超, 陈建珍, 何超
2017, 37(6): 178-187.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6.028
[摘要](2027) [HTML全文] (499) [PDF 17218KB](3)
摘要:
基于坡度匹配模型, 对香格里拉和高黎贡山两景Landsat5 TM影像, 分别利用地理学、林业资源调查、阴影形成原理、成像太阳方位角和成像太阳天顶角5种不同阴阳坡划分方法求出相关参数对TM影像进行地形校正。结果表明:从视觉分析上看, 校正后图像的立体感降低, 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地形的影响。从阴阳坡均值上看, 校正前阳坡和校正后阳坡均值相同, 说明地形效应对阳坡几乎无影响; B划分校正结果各波段阴阳坡亮度均值差范围最小, 表明B划分校正效果最好。从直方图上看, 校正后减弱了地形效应, 遥感图像的直方图近似正态分布; 从直方图细节上比较, B划分校正结果最好。从变异系数上分析, 校正后影像变异系数值相对校正前均有所减小, D划分在各波段上CV值最小, 说明D划分校正结果最好。因此, 经过地形校正能够消除影像大部分地形效应的影响; 地形效应对阳坡亮度值影响不大, 校正后的影像能较好地保持研究区地物在各波段上的光谱特性; 比较5种阴阳坡划分方法地形校正结果, 林业资源调查阴阳坡划分的校正效果最佳, 其次为成像太阳天顶角、地理学、成像太阳方位角、地形阴影形成原理。
多特征与局部线性嵌入融合算法在植物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单治磊, 张王菲, 赵熙临, 付波
2017, 37(6): 188-194.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6.029
[摘要](913) [HTML全文] (494) [PDF 4693KB](3)
摘要:
针对植物识别过程中叶片旋转状态下的识别需求, 采用植物多特征提取与局部嵌入融合算法, 应用支持向量机(SVM)建立分类器对植物叶片进行分类辨识。结果表明:基于分块的局部二值模式(LBP)算法可以提取植物叶片的纹理特征; 使用局部线性嵌入(LLE)算法, 对高维的LBP特征进行降维, 减少了分类识别时间, 同时能够达到更好的聚类效果, 有效地提高识别率; 所提出的植物叶片识别方法对旋转状态下的叶片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森林工程
紫胶树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复合膜的特性研究
冀浩博, 李凯, 李坤, 郑华, 张弘, 杨建中, 赵发宾
2017, 37(6): 195-202.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6.030
[摘要](1065) [HTML全文] (445) [PDF 4736KB](1)
摘要:
为改善紫胶树脂成膜后的物化性能, 使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与紫胶树脂进行物理共混制备复合膜, 分别以ω(HPMC)为0%、10%、20%、30%、40%、50%进行共混, 并对复合膜的特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紫胶树脂与HPMC可以通过水相物理共混法进行共混成膜, HPMC的加入可以提高紫胶树脂膜的致密程度; ω(HPMC)为40%时, 复合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最低, 熔融温度及所需热量最高, 即作为耐热材料使用时, 该配比条件下的抗熔融流变性最佳; ω(HPMC)为40%时, 复合膜的亲水性最佳; 复合膜的水溶性及吸湿性均随着HPMC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糠醇与甲醛在酸碱介质中的ESI-MS分析
梁坚坤, 李涛洪, 曹明, 雷洪, 杜官本
2017, 37(6): 203-209.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6.031
[摘要](1193) [HTML全文] (514) [PDF 1291KB](2)
摘要:
以糠醇与甲醛为研究对象, 通过电喷雾电离质谱仪(ESI-MS)分析糠醇与甲醛在酸碱介质中的反应规律。结果表明, 糠醇与甲醛在碱性条件下很稳定, 不产生糠醇自缩聚结构, 也没有糠醇与甲醛反应结构; 酸性条件下, 糠醇的5号位与甲醛发生了羟甲基化, 同时大量存在糠醇的自缩聚反应, 两者是一种竞争关系。
丛枝蓼化学成分的生物活性分析
薛灵爱, 马养民, 曹晓晖
2017, 37(6): 210-214.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6.032
[摘要](1022) [HTML全文] (452) [PDF 1136KB](3)
摘要:
采用96孔板二倍稀释法, 对丛枝蓼首次分离纯化得到的9个化合物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 测定了化合物对4株细菌和7株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化合物β-谷甾醇(1)、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2)、没食子酸(3)、槲皮素-3-O-(2″-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4)、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5)、槲皮素(6)、肌醇(7)、丁二酸(8)、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9)对这些菌具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其中黄酮类化合物456对细菌和真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此外, 对部分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 以Vc作为阳性对照, 采用DPPH法测定自由基清除率, 抗氧化结果为4 > 3 > 6 > 5 > 9 > 1 > 2, 其中化合物346的抗氧化能力要优于阳性对照Vc。结合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可知, 含有邻二酚羟基结构的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且邻二酚羟基越多抗氧化能力越强。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ISSN 2095-1914

CN 53-1218/S

Copyright © 2009《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滇ICP备10002112号-2

地址:云南昆明市白龙寺300号西南林业大学129信箱 邮编:650233

电话:0871-63863029/63862787 E-mail: swfcbjb@vip.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 技术支持:info@rhhz.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