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2卷3期

显示方式:          |     

封面
2022-03期封面
2022, 42(3): -.
[摘要](458) [PDF 5737KB](17)
摘要:
目录
2022-03期目录
2022, 42(3): 1-4.
[摘要](497) [HTML全文] (312) [PDF 514KB](34)
摘要:
研究论文
密度和施肥对滇南尾巨桉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李光友, 徐建民, 罗亚春, 陆海飞, 张云东, 罗玄, 杨宝贵, 梁保智, 谭礼文
2022, 42(3): 1-9. doi: 10.11929/j.swfu.202103089
[摘要](1954) [HTML全文] (679) [PDF 981KB](24)
摘要:
以云南卫国林业局小黑江尾巨桉无性系林为研究对象,采用5种密度、4种施肥处理下的4.5年生尾巨桉调查数据进行生长及效益比较分析,评价不同处理间差异及处理组合优选模式,揭示不同密度与施肥措施对人工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密度处理分别对林分生长和效益影响差异显著,单位面积蓄积排序以施肥4,效益以密度5、施肥4为最佳;整体上,林分生长以施肥试验好于密度试验,相同密度的施肥1和密度2,生长及效益均以施肥1更好,主要原因可能与坡位有关; 通过单因素的生长和效益分析,以施肥4即基肥中添加泥炭土和密度5即株行距2.5 m×4 m的处理为最优,如存在交互效应,还需关注施肥4、施肥2与密度5、密度4的相互组合模式,并加以验证,获得在交互作用下的最优组合,找到值得推广的模式。
花榈木人工种子胶囊制作及其萌发效果研究
吴高殷, 韦小丽, 王晓, 桂平
2022, 42(3): 10-17. doi: 10.11929/j.swfu.202104004
[摘要](3095) [HTML全文] (1965) [PDF 1536KB](11)
摘要:
为筛选优良物理性质人工种子胶囊的制作方法和附加物,设计3种人工种子胶囊的制作方法和5种附加物,并以4组植物生长调节剂和5个低温贮藏时间对花榈木人工种子进行萌发诱导,分析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和低温贮藏时间对花榈木人工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层包埋法较单层包埋法和空心珠法是制作人工种子胶囊较好的方法。其中双层包埋法人工种子胶囊中添加保水剂,初始质量、直径、长径、硬度和复水指数上较活性炭、纳米SiO2、纳米TiO2和壳聚糖高,且失水率低;综合评价得分以添加20 g/L保水剂的人工种子胶囊最高。4组植物生长调节剂影响花榈木人工种子萌发率,但差异不显著。花榈木人工种子萌发率随低温贮藏时间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可见,人工种子胶囊的物理性质受制作方法和附加物的影响,其中双层包埋法人工种子胶囊以添加20 g/L保水剂的物理性质最好,花榈木人工种子含水量高、不透气和长时间低温贮藏可能是造成其萌发率低的原因。
砧木对薄壳山核桃嫁接苗生长及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汤玉洁, 李晓锐, 刘俊萍, 刘壮壮, 彭方仁
2022, 42(3): 18-25. doi: 10.11929/j.swfu.202103047
[摘要](826) [HTML全文] (281) [PDF 1229KB](15)
摘要:
采用不同砧木嫁接组合,以'Pawnee'、'Stuart'、'Mahan'和'Jinhua'的实生苗作为砧木,嫁接'Pawnee'接穗,分析砧木类型对薄壳山核桃嫁接苗生长指标及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awnee/Pawnee'、'Pawnee/Stuart'的嫁接成活率为90%以上,在砧粗、穗高、穗粗、叶鲜质量、叶面积、叶周长及节间长等生长指标上占有优势;生长势综合得分大小依次为'Pawnee/Pawnee'、'Pawnee/Stuart'、'Pawnee/Mahan'和'Pawnee/Jinhua'。6—9月,叶片中氮元素含量以'Pawnee/Pawnee'含量最高,为15.47 g/kg;磷以'Pawnee/Mahan'13.78%的下降幅度最大;钾与C/N指标均以'Pawnee/Jinhua'含量最高,分别为10.69 g/kg和45.84。叶片氮含量与穗粗、穗高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钾、C/N指标均与穗高呈极显著负相关。可见,在嫁接生长阶段,不同砧木对薄壳山核桃嫁接苗生长情况及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明显:4种砧木中,利用接穗'Pawnee'同一品种的实生苗砧木进行嫁接的嫁接苗在嫁接成活率、砧穗亲和性及生长势等方面均表现优异,生长情况最好;生长势较强的'Pawnee/Pawnee'、'Pawnee/Stuart'叶片对氮的积累能力更强,但在磷、钾及C/N水平能力上较弱。
生长调节剂喷施对白枪杆幼苗N、P、K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井卉竹, 董琼, 段华超, 叶澜
2022, 42(3): 26-33. doi: 10.11929/j.swfu.202104056
[摘要](725) [HTML全文] (285) [PDF 1164KB](15)
摘要:
以1年生白枪杆幼苗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分析喷施不同浓度的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幼苗各器官N、P、K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不同器官中N、P、K质量分数及化学计量比存在显著性差异。筛选出最优喷施方案为A2B1C2,ZT浓度为50 mg/L、IAA浓度为50 mg/L、GA3浓度为150 mg/L。叶片中N和K平均分配比例最高,茎中P分配比例最高。适宜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可以提高白枪杆幼苗叶片中N和茎中P的积累。其生长的限制元素是N和K,可以适当增施N肥和K肥促进幼苗生长。
三叶木通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研究
姜治国, 马鑫, 胡胜, 李友志, 杨敬元, 陈发菊
2022, 42(3): 34-41. doi: 10.11929/j.swfu.202101014
[摘要](657) [HTML全文] (302) [PDF 1341KB](11)
摘要:
以三叶木通成熟种子的幼胚为材料,探讨不同浓度2,4−D(1.0、2.0、4.0 mg/L)、NAA(0.05、0.1、0.2、0.5、1.0 mg/L)、6−BA(0.1、0.2、0.5、1.0 mg/L)、KT(0.2、0.5、1.0 mg/L)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三叶木通愈伤组织的诱导及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影响,分别筛选出诱导愈伤组织、体细胞胚、次生胚增殖、植株再生的最适培养基,以此间接途径建立三叶木通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三叶木通种子最佳灭菌处理方式为0.1 % HgCl2灭菌18 min,无菌水冲洗干净后接种在添加了0.05 % PPM的愈伤诱导培养基上;三叶木通幼胚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是 MS+2.0 mg/L 2,4−D+0.2 mg/L NAA,愈伤诱导率为95.67%;胚性愈伤诱导三叶木通体胚发生的最佳培养基为MS+0.1 mg/L NAA+0.2 mg/L 6−BA,体胚诱导率为55%;次生胚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0.05 mg/L NAA+0.1 mg/L 6−BA,增殖倍数达19.84,体胚随继代次数增多逐渐分化,次生胚增殖活力变弱;成熟的体胚分化后一部分可再生成苗,在MS中能起到壮苗作用,再生植株转移至人工光照培养箱中炼苗3~5 d再转入V(泥炭土)∶V(蛭石)∶V(珍珠岩)为2∶1∶1的基质中能够稳定生根成活且形态正常。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特征
梁国华, 洪雅琦, 李翠珍, 方晓琪, 申婷婷, 余文雅, 黄伟权
2022, 42(3): 42-51. doi: 10.11929/j.swfu.202105039
[摘要](1121) [HTML全文] (686) [PDF 989KB](20)
摘要:
基于野外调查和文献资料整理,构建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名录,并对植物区系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鼎湖山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资源丰富,包含1755种,隶属于171科783属;区系科属组成具有明显的亚热带特征;区系表征科包括樟科、桑科、壳斗科、冬青科、五列木科、山茶科、山矾科、菝葜科、清风藤科和五味子科共10科。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以热带性成分占明显优势,热带性科97科及温带性科30科分别占非世界性科总数的76.38%和23.62%,热带性属566属及温带性属161属分别占非世界性属总数的77.86%和21.19%,科属的热带性成分与温带性成分的比值介于中亚热带地区与热带北缘地区之间,与该区域所处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带性质相符。在种级水平上,热带东南亚至印度—马来,太平洋诸岛分布型种占非世界性种总数的45.25%,优势性明显,体现该区域植物物种与热带亚洲植物区系的紧密联系;另外,中国特有分布型种217种,占非世界种总数的13.38%,种级水平特有现象明显。
2000—2019年若尔盖高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王耠熠, 张聪, 赵丽, 董李勤, 张昆
2022, 42(3): 52-61. doi: 10.11929/j.swfu.202104013
[摘要](654) [HTML全文] (317) [PDF 3914KB](14)
摘要:
基于2000—2019年逐年MODIS–NPP数据和逐月气温、降水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若尔盖高原植被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若尔盖高原植被多年平均NPP为366.55 gC/(m2·a),呈东高西低的态势;2000—2019年植被平均NPP总体上以1.66 gC/(m2·a)的增加速率呈波动上升的趋势,植被NPP呈上升趋势的面积占整个高原面积的95.75%。不同生态系统类型间植被多年平均NPP存在差异,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年际增长速率也有所不同,湿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若尔盖高原植被NPP与降水量总体上呈现弱的负相关关系,表明降水量并不是影响若尔盖高原植被NPP的主导气候因子;若尔盖高原植被NPP变化主要受气温的影响,气温是若尔盖高原植被NPP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此外,还发现年均最高温、年均最低温对若尔盖高原植被NPP变化的影响不同,年均最高温对若尔盖高原植被NPP的影响更为显著。
猴樟叶片转录组测序及盐碱胁迫响应基因表达模式研究
韩浩章, 张丽华, 李素华, 赵荣, 王晓立, 王芳
2022, 42(3): 62-71. doi: 10.11929/j.swfu.202101012
[摘要](3138) [HTML全文] (1768) [PDF 1932KB](11)
摘要:
为了解猴樟响应盐碱胁迫机制,以2个耐盐碱猴樟品系和1个盐碱敏感型猴樟品系3年生种苗叶片为材料,利用Illumina HiseqTM平台对其进行转录组测序,对6个精氨酸和脯氨酸通路相关基因进行qRT−PCR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共获得72369条Unigenes,其中39156条Unigenes在NR、NT、KEGG、SwissProt、PFAM、GO、KOG数据库中获得注释;HDHZ vs. HJHZ 组有5415个DEGs,其中4003个得到GO注释;YYHZ vs. HJHZ 组有4665个DEGs,其中331个得到GO注释。此外,KEGG通路分析发现,HDHZ vs. HJHZ组上调基因主要富集在氨基酸代谢和生物碱合成相关通路,下调基因主要富集在倍半萜和三萜的生物合成,以及光合作用相关通路;YYHZ vs. HJHZ组上调基因主要富集在倍半萜和三萜的生物合成及类黄酮生物合成通路;下调基因主要富集在色素代谢和酚类物质代谢相关通路。结合6个差异表达基因的qRT−PCR结果,生物碱类、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可能在猴樟响应碱胁迫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所得基因的表达模式与RNA−Seq数据结果一致,证实RNA−Seq数据准确。
尖孢镰刀菌转化表达松材线虫Bx−apa−2Bx−apm−2基因dsRNA以及饲喂法介导的RNAi研究
王猛, 宋士林, 王旭, 田越, 张正敏, 胡世冉, 成新跃
2022, 42(3): 72-79. doi: 10.11929/j.swfu.202102043
[摘要](686) [HTML全文] (268) [PDF 2402KB](19)
摘要:
通过使用饲喂法介导的RNAi技术,对松材线虫Bx−apa−2Bx−apm−2基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线虫通过取食相应真菌转化体,可以实现持续性的RNA干扰,并造成靶基因的显著性下调。干扰Bx−apa−2基因,线虫主要表现出细小的表型;干扰Bx−apm−2基因,雌虫主要表现出细小的表型,而雄虫则表现出短粗的表型;同时干扰Bx−apa−2Bx−apm−2基因,线虫主要表现出更为显著的短粗表型。因此,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了饲喂法介导的RNAi可以显著性的抑制松材线虫靶基因的表达,并对线虫的表型产生明显的影响。
基于高光谱和机载LiDAR技术的云南松受云南切梢小蠹危害程度分类诊断研究
马云强, 杨斌, 赵宁, 张新民
2022, 42(3): 80-89. doi: 10.11929/j.swfu.202012069
[摘要](712) [HTML全文] (328) [PDF 2646KB](10)
摘要:
以石林县黑龙潭片区常受云南切梢小蠹危害的云南松为研究对象,人工调查120株云南松冠层枯稍率,并记录其坐标位置。利用无人机搭载高光谱成像仪采集研究区云南松高光谱数据,根据样本位置提取其冠层光谱反射率,分析冠层光谱,并利用小波变换法提取了16个光谱特征。基于样本冠层枯稍率与光谱特征数据,采用BP神经网络法训练分类诊断模型,以此作为研究区云南切梢小蠹对云南松危害程度分类诊断模型。利用无人机搭载LiDAR系统采集研究区云南松LiDAR数据,根据归一化切割方法,对云南松单株树冠进行分割提取,将分割提取结果与高光谱数据融合提取单株云南松冠层光谱。最终利用训练好的诊断模型分类诊断研究区云南松受云南切梢小蠹危害程度并将结果可视化。结果表明:共分割提取出11029株云南松,分类结果为健康10142株、轻度危害490株、中度危害266株、重度危害131株。选用120株样本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验证,总体分类精度为90.83%,分类精度较高。
扑草净胁迫下香根草叶片的代谢组学研究
张坤, 孙仕仙, 石傲傲, 郑毅
2022, 42(3): 90-99. doi: 10.11929/j.swfu.202108076
[摘要](521) [HTML全文] (260) [PDF 1249KB](11)
摘要:
为了解香根草在扑草净胁迫下植物体内的代谢应答机制,采用广泛靶向代谢组技术,研究了香根草在5 mg/L扑草净胁迫下叶片中代谢产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扑草净胁迫5 d时,与对照相比,差异代谢物总量为121个;胁迫10 d时与对照和5 d相比,差异代谢物数量分别151、48个。在胁迫过程中差异代谢物下调较多的是黄酮类、生物碱和脂质,上调数量较多是核苷酸及其衍生物、生物碱和其他类(如微生物、糖、醇类);丙酮酸、茉莉酸、五羟色胺等物质推测在抗逆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其中茉莉酸可能在胁迫后期起到防御信号终止的作用;游离氨基酸下调的数量要高于上调的数量。从代谢通路上看,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在叶片抵御扑草净胁迫中起主要作用。
樟叶越桔悬浮培养细胞次生代谢产物的LC−MS分析
武波晓, 付羚, 李楚然, 刘云, 唐军荣, 杨晓琴, 马焕成, 赵平
2022, 42(3): 100-107. doi: 10.11929/j.swfu.202103017
[摘要](1581) [HTML全文] (445) [PDF 946KB](15)
摘要:
采用LC−MS联用技术,对樟叶越桔悬浮培养细胞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析鉴定;应用面积归一法计算出各代谢物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鉴定出208种化合物,包括酚酸类79个、黄酮类70个、萜类15个、原花青素类12个、苯丙素类12个、生物碱类11个和其他类衍生物9个,相对含量分别为33.244%、23.167%、19.786%、15.138%、1.401%、2.200%和5.064%。酚酸类化合物中包含酚苷34个和其他酚酸衍生物45个,相对含量分别为22.072%和11.172%,黄酮类化合物中包含黄酮苷类58个和其他黄酮类衍生物12个,相对含量分别为13.765%和9.402%。值得注意的是,相对含量大于1%的化合物共有26个,相对含量总和为72.180%,为樟叶越桔悬浮培养细胞的主要代谢产物。其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原花青素A2(8.655%),其次为儿茶素(8.030%)、马斯里酸(7.503%)、2–羟基齐墩果酸(7.318%)和樟叶越桔苷B(3.705%)。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阐明樟叶越桔中咖啡酰熊果苷类物质的高产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快速测定葡萄籽提取物微量元素的研究
方岚, 潘小红
2022, 42(3): 108-115. doi: 10.11929/j.swfu.202112001
[摘要](499) [HTML全文] (238) [PDF 930KB](8)
摘要:
采用高压微波消解,建立葡萄籽提取物微量元素ICP−MS检测方法,并对葡萄籽中47种微量元素进行测定,应用芹菜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59~0.9999,微量元素的检出限小于0.1 μg/L。测定值均在标准值范围内,连续测定6次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5.4%,回收率为82.7%~112.8%。11批葡萄籽提取物中,K、Ca、Mg、Na、Fe元素含量高,Al、Mn、Ni、Cu、B、Zn、Rb、Sr、Sn、Ba、Mo元素相对较高,Pb、As、Hg、Cd、Cr及15种稀土元素含量较低。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
云南怒江流域森林地上生物量光学遥感估测及饱和点分析
李猛, 陆彦羽, 卢腾飞, 胥辉, 欧光龙
2022, 42(3): 116-127. doi: 10.11929/j.swfu.202102014
[摘要](707) [HTML全文] (358) [PDF 1271KB](15)
摘要:
以云南省怒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1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同时期的Landsat 8 OLI遥感数据,提取小班遥感变量的均值统计值,选择蓄积量–生物量转换模型计算研究区9类优势树种或树种组的小班单位面积森林地上生物量,采用半变异函数的球状模型计算9类优势树种或树种组的光学遥感估测的光饱和值,应用逐步回归模型估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对不同优势树种或树种组的森林地上森林生物量进行估测。结果表明:不同优势树种或树种组森林的森林地上生物量光学遥感估测的光饱和值分别为桦木林139 t/hm2、桤木林181 t/hm2、桉树林70 t/hm2、云南松林182 t/hm2、云冷杉林197 t/hm2、乔木经济林161 t/hm2、其他针叶林182 t/hm2、其他阔叶林147 t/hm2、常绿栎类林141 t/hm2;BP神经网络模型的拟合精度以及检验指标均明显优于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模型,其中各树种或树种组的BP神经网络模型的R2比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模型的R2高出0.1~0.2;逐步回归模型中其他阔叶林的R2最高,达到0.744;BP神经网络模型中其他阔叶林的R2最高,达0.815,且乔木经济林、常绿栎类林和桤木林的R2均在0.6以上;分段残差分析表明2个模型均存在低值高估和高值低估的情况,尤其在生物量小于150 t/hm2时,BP神经网络模型的估测精度较逐步线性回归有明显提高。
基于室内试验的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影响因素整合分析
王陈里, 张利杰, 张仲富, 崔婉哲, 王好才, 王行
2022, 42(3): 128-137. doi: 10.11929/j.swfu.202102015
[摘要](780) [HTML全文] (305) [PDF 1440KB](17)
摘要:
本研究利用整合分析法收集了近15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的相关领域研究成果,建立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10)数据库;同时获取环境因子变量,包含初始温度、增温幅度、增温时间、土壤含水率、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氮含量、土壤pH值、年均温、年均降水量、海拔、纬度、生态系统类型。分别分析了不同生态系统类型下的Q10差异,并通过线性混合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各因子对Q10的影响程度和变量重要性评分。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系统的Q10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 0.05),全球土壤呼吸Q10均值为1.92。Q10在不同生态系统中均值大小分别为:森林(1.70)、草甸(1.88)、农田(2.79)、湿地(1.53)、荒漠(2.18)、极地(2.02)。初始温度、增温幅度、增温时间、土壤含水率、土壤pH值、年均温对Q10的影响具有显著性(P < 0.05)。其中Q10随初始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增温幅度较大时,Q10值较小;Q10随增温时间的增加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土壤含水率、土壤pH值和年均温对Q10有正向影响。在影响土壤呼吸Q10的环境指标中,初始温度 > 土壤pH值 > 增温幅度 > 土壤含水率 > 纬度 > 土壤有机质 > 海拔 > 土壤氮含量 > 年均降水量 > 年均温 > 增温时间。其中,初始温度、土壤pH值是Q10的主要驱动因子,变量重要性分别为20.6%和19.9%。本研究可为进一步探索气候变化条件下土壤呼吸规律提供参考。
中国南部生态区森林损失与火灾的时空关联特征
杜林翰, 吴志伟, 巫清芸, 郭灵灵, 东晓珺, 林世滔
2022, 42(3): 138-147. doi: 10.11929/j.swfu.202103030
[摘要](2950) [HTML全文] (1463) [PDF 1318KB](115)
摘要:
以中国南部生态大区为研究区域,在多个空间尺度上探究森林火灾和森林损失的时空分布格局,并揭示森林损失与火烧的时空关联性特征及尺度效应。结果表明:2003—2015年,中国南部生态大区共损失森林资源69314.8 km2,年均损失5331.9 km2的森林。森林火烧面积为8104.9 km2,年均森林火烧面积为623.5 km2。4个生态地区森林损失面积和火烧面积均存在较大差异性。4个生态地区森林资源损失均呈现增加趋势。除川渝生态地区外,长江中下游、云贵高原和华南生态地区森林火烧面积呈减少趋势。在空间上,只有1.9%的区域森林损失和火烧面积呈显著正相关,说明中国南部生态大区森林损失与火烧有一定的关联,但关联性不强。在不同的植被类型和地貌条件下,森林损失和火烧面积的关联性存在显著差异性。
间伐对冀北油松木材组织比量和管胞形态特征的影响
王梦蕾, 张伟, 李晓梅, 李晓顺, 孙照斌
2022, 42(3): 148-153. doi: 10.11929/j.swfu.202105004
[摘要](1231) [HTML全文] (374) [PDF 1291KB](43)
摘要:
选取抚育间伐和未间伐长势良好的林木作为研究对象,探究间伐对冀北山区油松木材组织比量与管胞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松横切面主要为管胞、木射线和树脂道,径切面上,射线薄壁细胞与轴向管胞间交叉场纹孔式为窗格型,少数为松木型;弦切面上,有单列和纺锤形木射线,含深色树脂。间伐与未间伐油松的微观构造特征基本一致;间伐与未间伐油松管胞长度、宽度、长宽比、壁腔比均值分别为3439 μm与3323 μm、46.57 μm与44.83 μm、73.20与73.51、0.42与0.41间伐油松管胞长度、宽度和壁腔比均大于未间伐。从组织比量来看,间伐油松和未间伐油松没有显著差异。
研究简报
BpmiR156过表达白桦株系的获得及扦插生根研究
李思雨, 李玉杰, 李新貌, 彭鑫, 马庆, 申婷婷, 李慧玉
2022, 42(3): 154-159. doi: 10.11929/j.swfu.202102023
[摘要](699) [HTML全文] (320) [PDF 1372KB](9)
摘要:
为探究miR156过量表达对白桦扦插生根的影响,以白桦为材料,利用Gateway技术将包含miR156成熟序列的254 bp片段构建到pGWB2植物过表达载体上,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遗传转化,获得8个miR156过表达白桦株系;对非转基因对照株系及转基因白桦株系进行嫩枝扦插,并通过石蜡切片对过表达株系扦插不定根发生过程进行解剖观察,分析miR156对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miR156过表达白桦株系扦插生根率远高于野生型,其诱导根原基发生更早,说明转入miR156可以促进白桦嫩枝扦插不定根发生。
西南桦嫩枝在母树树龄、植物生长调节剂影响下的扦插生根效应
徐明艳, 聂艳丽, 邓桂香, 唐红燕
2022, 42(3): 160-164. doi: 10.11929/j.swfu.202107021
[摘要](525) [HTML全文] (256) [PDF 853KB](10)
摘要:
为解决西南桦嫩枝扦插生根率低的难题,通过对不同年龄母树的西南桦嫩枝进行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以吲哚丁酸、萘乙酸、吲哚丁酸 + 萘乙酸为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设置1.0、0.5、0.1 g/L为不同浓度梯度的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西南桦嫩枝的采穗母树树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均对扦插生根率的影响呈显著性差异,是影响西南桦扦插生根率的主要因素,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采穗母树树龄、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采穗母树树龄为1 a、采用1.0 g/L吲哚丁酸处理后,西南桦嫩枝的扦插生根效果最好,扦插生根率达79%。
长吻臭蛙的形态及生境描述
饶静秋, 魏平凡, 杨云, 蓝俊麟, 刘小龙, 袁智勇
2022, 42(3): 165-170. doi: 10.11929/j.swfu.202104001
[摘要](865) [HTML全文] (318) [PDF 1287KB](27)
摘要:
在2018年7月、2021年2月,分别在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都龙镇四台坡和西畴县法斗乡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桥沟片区(附近采集到臭蛙属成体标本3号,包括雌性标本2号、雄性标本1号。其中,雌性体长为75.7、71.3 mm,雄性体长为49.3 mm。该种群吻部极突出,颊部深凹。雄性成蛙体背荐椎之后密布圆锥状刺,雌性成蛙无此皮肤刺。生活时背面为灰橄榄绿色及棕色相间,部分个体具有深色斑;四肢具很多规则的黑色横条纹,腹面黄白色,具不太明显的棕色点;雌雄个体均为全蹼。与越南谅山省的长吻臭蛙模式标本形态鉴定特征基本一致,与已有长吻臭蛙序列聚为一支,且遗传分化较小,为1.1 %。因此,形态和分子的结果均证实中国有该物种的分布。
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区景观格局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
马赫, 延相东
2022, 42(3): 171-177. doi: 10.11929/j.swfu.202109064
[摘要](492) [HTML全文] (231) [PDF 1030KB](8)
摘要:
以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区2011年、2016年和2021年3期卫星遥感影像为基础,在1 km × 1 km网格尺度下,对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区景观指数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方面开展研究,并根据研究成果针对研究区提出城市未来空间发展的方向及建议。结果表明:2011—2021年,研究区斑块数量(NP)、聚集度指数(AI)和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3个景观指数在1 km × 1 km网格尺度下均呈现出“内、中2环 + 1外带”的分布形式。“内环”斑块破碎度逐渐降低,呈聚集状态,景观类型单一;“中环”斑块呈分散状态,景观类型丰富;“外带”斑块呈大小穿插块状,景观类型较为丰富。2011—2021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逐渐下降趋势,低生态服务价值网格逐年增多,主要集中在研究区西部老城区,研究期末高生态服务价值网格仅零星存在,说明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侵占生态用地是导致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直接原因。
C、H、O稳定同位素在树木植株不同部位的分馏规律研究
高景然, YoonSooKim, 梁永超, 郑平, 邱坚
2022, 42(3): 178-183. doi: 10.11929/j.swfu.202111050
[摘要](564) [HTML全文] (212) [PDF 1089KB](6)
摘要:
采用同位素比率质谱仪分别测定了树木不同部位的δ13C、δ18O和δ2H值。结果表明:δ13C值在研究树种植株不同部位的变化相对最小,其次是δ18O值,δ2H值最大。对于橡胶木、铁刀木和羊蹄甲3个树种,C和O元素是实现其木材产地稳定同位素溯源较理想的元素。
水杉基3层结构实木复合地板的制备及其导热声学性能的研究
鲁旭荣, 李权, 林辉
2022, 42(3): 184-188. doi: 10.11929/j.swfu.202009016
[摘要](1143) [HTML全文] (350) [PDF 941KB](12)
摘要:
将水杉木材用于基材制备实木复合地板并与市面常见的多层和3层结构实木复合地板的理化性能、导热及声学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水杉基3层结构实木复合地板的含水率为10.7%,甲醛释放量为0.112 mg/m3,浸渍剥离指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3种实木复合地板由于结构和树种组成不同,导热性有较大差异,水杉基3层结构实木复合地板导热系数为0.188 W/(m·K),在3种实木复合地板中最低,保温隔热效果最好。水杉基3层结构实木复合地板在0.2~2 kHz范围内11个频率条件下的吸声系数,均高于相同频率条件下其他2种实木复合地板。密度、含水率、漆膜厚度等均对产品吸声系数有影响。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ISSN 2095-1914

CN 53-1218/S

Copyright © 2009《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滇ICP备10002112号-2

地址:云南昆明市白龙寺300号西南林业大学129信箱 邮编:650233

电话:0871-63863029/63862787 E-mail: swfcbjb@vip.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 技术支持:info@rhhz.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