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8卷4期

生态经济理论与政策
中国生态经济学理论研究浅析
徐志辉, 曹馨月
2008, 28(4): 1-2,19.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8.04.001
[摘要](632)
摘要:
生态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是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论述了中国生态经济学研究的现状,指出生态经济学理论研究尚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经济学家、生态学家及有关学科专家携手,它的理论体系会逐渐形成和不断完善.
生态经济学研究前沿及其演进的可视化分
刘则渊, 王贤文
2008, 28(4): 3-11.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8.04.002
[摘要](654)
摘要:
利用信息可视化方法对Web of Science(SCI,SSCI,ALHCI)中1975~2007年收录生态经济学论文的引文数据进行文献共被引分析,探索生态经济学论文的分布地区与机构,以图谱的方式展示生态经济学的若干主要知识群,研究生态经济学从学科基础形成、学科领域拓展到学科纵深发展3个阶段的演化过程,以及关键节点所代表的生态经济学家及其专著或者论文对生态经济学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根据信息可视化工具CiteSpace自动检测出的前沿术语反映了生态经济学在不同时期的研究前沿.
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
叶慧
2008, 28(4): 12-15.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8.04.003
[摘要](733)
摘要:
借助SWOT战略分析工具,从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分析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及挑战,提出实现生物质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生态经济学理论在现代城市绿化中的运用
桑林, 李文庚, 谢庆华, 林卫东
2008, 28(4): 16-19.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8.04.004
[摘要](593)
摘要:
针对我国城市绿化现状提出绿化新理念.城市要科学规划,建立具有文化和历史特色的新面貌,建立生态、节约型绿地城市,将乡土植物、宿根地被植物运用在现代城市绿化中,发挥优势,使生态与城市共同发展.
清洁发展机制下开展我国林业碳汇项目的探讨
马贵珍
2008, 28(4): 20-23.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8.04.005
[摘要](703)
摘要:
清洁发展机制是我国能够参与国际气候交易的唯一方式,此机制下的碳汇项目是林业部门利用外资发展我国林业的机遇.对我国林业碳汇项目的现状加以分析,提出我国开展林业碳汇项目有利有弊,应调整相关政策,加强研究,提高认识,以促进林业碳汇项目的实施.
利用清洁发展机制促进云南循环经济发展
王小李, 赖于民, 郑丽
2008, 28(4): 24-27.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8.04.006
[摘要](689)
摘要:
结合云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目标,指出利用清洁发展机制可有效促进云南循环经济的发展,从项目规模和结构以及潜在领域等方面分析云南CDM项目的实施现状及前景,结合当前CDM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指出以清洁发展机制促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6R”原则在旅游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侯海涛, 陈旻, 明庆忠
2008, 28(4): 28-31,36.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8.04.007
[摘要](556)
摘要:
从人们对环境和发展问题的认识过程入手,提出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应遵循6个原则一再思考、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修复和再整合,即"6R"原则,并对其在旅游业中的应用作了具体阐述.
乡村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昆明市西山区团结镇为例
李庆雷, 明庆忠
2008, 28(4): 32-36.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8.04.008
[摘要](626)
摘要:
乡村旅游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水乳交融,具有发展循环经济的天然条件.对昆明市西山区团结镇的实证研究表明:乡村旅游循环经济的模式主要有农家乐型、乡村休闲园型、观光农园型、采摘果园型、产品加工型、景区依托型、综合型等.
中国休闲农业发展挑战与对策探析
王格根哈斯
2008, 28(4): 37-4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8.04.009
[摘要](757)
摘要: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交叉产业.针对休闲农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从组织管理、技术支持、服务质量、产品设计等方面建设性地提出实现休闲农业持续发展的对策.
海峡两岸合作建设闽台生态经济实验区的设想
余画洋
2008, 28(4): 41-42,5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8.04.010
[摘要](697)
摘要:
提出海峡两岸合作建设闽台生态经济实验区的设想.福建和台湾两地的经济都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迄今无合适对策.但福建生态环境较好,有可能在生态经济建设中走在全国前列,两岸生态经济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福建和台湾地理特征相近,都存在生态压力,双方合作有可行性.
西部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内在驱动与对策分析
孔荣
2008, 28(4): 43-46.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8.04.011
[摘要](543)
摘要:
西部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内在驱动表现为:通过生态农业建设抑制生态环境的恶化,解决群众生存问题;控制环境污染,保证食品卫生安全;提升农业产业国际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以实现西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当前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西部地区应强化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快生态技术的开发与成果转化,建立健全生态服务体系,推进生态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增加生态农业建设投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并利用农业循环经济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傣族生态学观念与实践述要
刘小龙, 黄志诚
2008, 28(4): 47-5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8.04.012
[摘要](588)
摘要:
阐述了傣族生态学的基本观念及其在社会实践中的体现,包括自然生态保护观念、稻作观念、建筑观念、生育观念、生死观念、道德观念等.提出应适度弘扬傣族生态学观念,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云南生态文明建设
盛世兰
2008, 28(4): 51-53,64.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8.04.013
[摘要](626)
摘要:
云南的生态文明建设应从云南省情出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生态规律,创新发展模式,创建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生态文化.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文化思考
马志荣
2008, 28(4): 54-56,6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8.04.014
[摘要](712)
摘要: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立足于制度文化、物质文化、思想观念文化和生态文化教育,对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作了探讨.
生态农业在中部崛起中的重要性
刘琳琳
2008, 28(4): 57-6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8.04.015
[摘要](670)
摘要:
分析了农业对中部崛起的影响力,阐述了中部崛起必须依赖农业的原因,结合目前中部农业发展现状,指出走生态农业发展道路是解决中部地区农业发展较为现实可行的路径,提出建设生态农业的几点建议.
生态文明与军队生态环境建设
欧阳金芳, 吴景峰, 钱振勤
2008, 28(4): 61-64.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8.04.016
[摘要](766)
摘要:
通过对军队生态环境建设主要成就及对驻地生态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研究,揭示军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阐述部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无法替代的作用,提出根据部队生态环境建设的特点,使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信息经济的生态效应与西部生态建
韩萍
2008, 28(4): 65-67,79.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8.04.017
[摘要](568)
摘要:
以工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资源短缺、生态恶化为引子,阐述信息经济的涵义和特征,从信息资源作为基础性资源、信息产业的发展对经济资源投入结构的改变、信息经济对传统产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信息经济的发展对人类素质提高和生态文明观建立的促进等方面,分析发展信息经济所达成的生态效应,提出利用信息经济促进西部生态建设的相关建议.
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建设云南生态文明
张佐
2008, 28(4): 68-74.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8.04.018
[摘要](528)
摘要:
论述了云南正处在从起飞迈向加速发展的新阶段,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进程加快,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绿色文化.
生态环境建设与评价
企业进行环境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模型探讨
余建辉, 石德金, 刘燕娜, 吴火和
2008, 28(4): 75-79.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8.04.019
[摘要](650)
摘要:
在分析各种环境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企业进行环境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模型的前提条件,分析构建模型的基本方法和模型构建过程,即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情况下,采用年运营成本的方法构建企业自主进行环境技术创新和依托科研机构进行污染治理的年运营成本模型,说明了对未限期治理的企业应支付的最低年治理费用和罚款额度.还分析了保障企业进行环境技术创新动力的措施.
云南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大盈江四级水电站建设为例
赫尚丽, 杜凡, 曾辉, 罗柏青
2008, 28(4): 80-83,88.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8.04.020
[摘要](942)
摘要:
以云南大盈江四级水电站修建为例,从土地利用、植被、植物多样性、陆生脊椎动物、水生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水电站修建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对今后水电开发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云南鹤庆县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
支玲, 李昆, 宋志伟, 张春华, 杨明, 张媛
2008, 28(4): 84-88.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8.04.021
[摘要](731)
摘要:
以云南鹤庆县为例,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问卷调查资料以及相关统计数据,从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3方面对该县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进行分析与评价,针对工程实施中存在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安力, 安银岭
2008, 28(4): 89-90,94.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8.04.022
[摘要](578)
摘要:
通过对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指出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的矛盾,针对这一矛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提出几点建议.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地位、特征与构建
郭杰忠
2008, 28(4): 91-94.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8.04.023
[摘要](593)
摘要:
选择鄱阳湖流域建设生态经济区试验区,是因为该区各项资源较为富饶,生态环境保护良好.论述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地位、内涵特质以及构建的体制机制与政策.
云南山区林下野生牧草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赖庆奎, 晏青华, 张先勤
2008, 28(4): 95-98.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8.04.024
[摘要](663)
摘要:
采用综述与实例相结合的方式,在总结云南野生牧草资源利用主要方式和现状基础上,针对林下牧草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农村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措施与建议,并进行试验与实践,收到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果.
曲靖市潇湘水库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及评价
杨永德, 韩立华, 陈传, 唐月香
2008, 28(4): 99-103.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8.04.025
[摘要](618)
摘要:
对云南曲靖市潇湘水库监测小区的土壤、地表径流水和径流泥沙中污染物含量的监测分析认定:该水库农业面源污染的构成主要由畜禽污染、径流水、径流泥沙及农村生活污水4类组成,尤其是农业生产活动及畜禽养殖对潇湘水库的氮、磷污染应引起高度重视.提出了该水库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及建议.
论新农村建设中的政府生态责任
严立冬, 邓远建, 张亦工
2008, 28(4): 104-107.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8.04.026
[摘要](516)
摘要:
强调政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生态责任,既是服务型政府本质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体现,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回归,更是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的客观要求.积极履行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责任,要从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健全农业法律法规体系、提升农业技术水平等方面着手和努力.
围栏、草原荒漠化与放牧制度的关系
孙学力
2008, 28(4): 108-111.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8.04.027
[摘要](702)
摘要:
就围栏措施和制度因素对草原的沙化作用进行分析,认为围封不利用的草地并未达到顶极群落,反而使草地植物结构趋向单一,生物多样性水平降低,生态系统呈现退化现象.围封不利用的草地,往往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最终还会导致生物产量的下降.从放牧制度来看,由于游牧变为定居、不合理的围栏、不合理的引种(改良)导致荒漠化以及开垦草原加速了草原荒漠化.
盐碱地综合整治与开发研究
贾广和
2008, 28(4): 112-114.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8.04.028
[摘要](775)
摘要:
针对盐碱地是一种珍贵的土地资源,论述了F碱地的"双健康"理论,即对盐碱地进行综合治理可实现土地资源健康和人们身体健康.探讨通过发展盐碱地生态经济,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绿色产业链视角下的蔗糖产业发展探析
屈志光, 陈光炬, 王秋跃
2008, 28(4): 115-117,125.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8.04.029
[摘要](722)
摘要:
工业化推进带来了资源衰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不良后果.从产业链的整合提升入手,介绍了绿色产业链的内涵、特征,在分析蔗糖产业发展状况及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构建甘蔗制糖绿色产业链的建议.
生态补偿
基于DPSIR模型的生态补偿机理分析
杨向阳, 明庆忠
2008, 28(4): 118-121.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8.04.030
[摘要](757)
摘要:
生态补偿是预防和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基于DPSIR模型从生态补偿的响应机制、生态补偿的利益相关者链、生态补偿的运行机制等方面对生态补偿机理进行探析,旨在为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提供理论参考.
生态建设补偿标准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思考
韩东娥
2008, 28(4): 122-125.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8.04.031
[摘要](566)
摘要:
确定生态建设补偿标准的方法主要有生态建设服务价值法、生态建设成本法、生产成本加适当利润法、市场法和协商法等,实践中可依据不同补偿对象采用不同的确定补偿标准的方法.
流域间跨区污染的治理博弈分析——以陕南秦巴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为例
张建肖, 刘世伟
2008, 28(4): 126-128141.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8.04.032
[摘要](540)
摘要:
运用最优化原理,从效用角度出发,挖掘蕴藏于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资源配置理论,得出整体最优化要求提供的公共物品大于纳什均衡的公共物品供给,即要求秦巴山区在两地区共同决策情况下比独立决策提供更多的水源供给,该地区在水污染治理方面需付出更多的削减努力;从成本角度出发,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分析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两种情况下的不同结果,得出合作博弈将使两地区整体福利最大化,但同时也要求秦巴山区付出更多的努力.
西北牧区退牧还草工程生态补偿依据与标准
白洁, 王学恭
2008, 28(4): 129-132.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8.04.033
[摘要](703)
摘要:
针对西北牧区退牧还草补偿标准的不合理性,依据草地承载力理论和草畜动态平衡原理,采用西北牧区草地资源数据,结合草地生态经济系统中单位草地的净初级生产量和载畜量,确定退牧区不同草地类型禁(休)牧饲料粮、围栏、补播的补偿标准.
云南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初探
林幼斌
2008, 28(4): 133-136.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8.04.034
[摘要](748)
摘要:
分析了云南现行矿产资源相关税费制度的构成与不足,矿产资源开发利益分配的矛盾与缺陷,提出建立和完善云南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与对策.
昆明市松华坝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建议
赵環, 秦海龙, 方小林
2008, 28(4): 137-141.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8.04.035
[摘要](660)
摘要:
在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与实地调研基础上,从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概况入手,分析其生态补偿现状,研究其生态补偿原则及补偿方式,从制订绿色产业扶持政策、开展水源保护区整体规划、完善生态补偿管理体制、加大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强利益相关者对生态补偿的认知与参与等方面,提出b善生态补偿机制的相关政策建议.
生态旅游
基于生态哲学的生态旅游本质与内涵的新思考
王桂玉, 杨敏, 崔颖洁
2008, 28(4): 142-145.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8.04.036
[摘要](725)
摘要:
以生态哲学思想为指导,对生态旅游的本质和内涵进行探索.提出生态旅游的本质是旅游区在向旅游者展示生态美的同时,向旅游者解说、演示旅游区"人一自然一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运行机理,来教育、引导旅游者积极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中去;解释了开展生态旅游为旅游者提供生态美的享受、给旅游者上一堂精彩的生态课、塑造新时代的生态人、引导旅游者付诸生态行动和追求生态经济的生态旅游内涵.
我国森林生态旅游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王林琳, 霍印礼
2008, 28(4): 146-148,16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8.04.037
[摘要](763)
摘要: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森林生态旅游已初具规模,在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显露出不容忽视的生态及社会问题.从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森林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的负面影响,以及维护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等进行探讨.
云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前景分析
龙勤, 孟利清
2008, 28(4): 149-152.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8.04.038
[摘要](621)
摘要:
从产业集群的概念出发,分析建立云南生态旅游产业集群的优势条件及其意义.指出云南生态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能促使云南区域内的自然保护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生态旅游品牌竞争力,吸引区域专项投资.
普者黑旅游区生态型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李琼, 明庆忠, 李庆雷
2008, 28(4): 153-157.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8.04.039
[摘要](562)
摘要:
以云南丘北普者黑旅游区为例,提出该旅游区生态型旅游产业集群的构想,并寻找生态型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以加快其旅游产业的生态化和集群化发展进程.
昆明市西山区团结镇生态旅游调查
杨恬
2008, 28(4): 158-16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8.04.040
[摘要](613)
摘要:
通过对昆明市西山区团结镇生态旅游模式调查,分析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台湾地区生态经济理论与实践
资源化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余腾耀
2008, 28(4): 161-163,168.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8.04.041
[摘要](590)
摘要:
通过介绍台湾推动资源化产业的相关策略与辅助措施、管理制度、市场运作机制、产业现况与再利用技术等.以期建立双边资源化市场流通机制,使废弃物资源得以有效再利用,维护生态与环境的永续发展.
国际观光水平休闲农业区关键成功因素之研究
彭克仲, 林丰瑞
2008, 28(4): 164-168.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8.04.042
[摘要](518)
摘要:
采用模糊层级分析法,通过构建具有国际观光水准的休闲农业区评估项目指标,探讨台湾休闲农业区之经营管理策略,以提升国际观光竞争力.
从生态规划和环境伦理论台湾生态旅游的基本策略
文祖湘, 萧玥涓
2008, 28(4): 169-173.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8.04.043
[摘要](759)
摘要:
采用文献回顾分析法与系统归纳分析法,从生态规划和环境伦理的观点出发,检视台湾发展生态旅游的实际现象与环境冲击,探讨其未来持续推动生态旅游发展是否应及早建立应变与管理的适当机制.
环境意识与生物科技创新采用——以台湾农民种植基因改造木瓜为例
李皇照
2008, 28(4): 174-179.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8.04.044
[摘要](636)
摘要:
以基因改造木瓜为例,探讨分析农户环境意识对种植基因改造木瓜作物的影响.调查数据显示:农民环境意识对基因改造木瓜的特性认知有不同的影响;在基因改造木瓜不同特性前提条件下,农户环境意识与种植基因改造木瓜的意愿有显著性关系.
台湾封溪护渔政策与河段管理之研究
庄庆达, 许龄文
2008, 28(4): 180-184.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08.04.045
[摘要](670)
摘要: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相关人员对现行封溪护渔的看法,包括在经营管理、开放制度、相关法规与执行上的需求与意见;探讨封溪护渔措施的内涵,以及河段开放使用之潜在效益;提出有关封溪护渔河段开放与管理之建议.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ISSN 2095-1914

CN 53-1218/S

Copyright © 2009《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滇ICP备10002112号-2

地址:云南昆明市白龙寺300号西南林业大学129信箱 邮编:650233

电话:0871-63863029/63862787 E-mail: swfcbjb@vip.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 技术支持:info@rhhz.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