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7卷3期

显示方式:          |     

森林培育与遗传育种
吉贝和攀枝花对温度升高的生理响应
郑艳玲, 马焕成
2017, 37(3): 1-6.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3.001
[摘要](1231) [HTML全文] (488) [PDF 1391KB](1)
摘要:
以吉贝和攀枝花的半年生幼苗为材料,研究了2种植物随温度升高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吉贝和攀枝花的相对电导率都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其高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47.4 ℃和49.6 ℃。45 ℃处理后吉贝的叶绿素b和叶绿素(a + b)显著升高,37 ℃处理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提高;随温度升高,攀枝花的叶绿素含量及其组分无显著变化,但类胡萝卜素含量也从37 ℃开始显著升高。45 ℃处理后,吉贝和攀枝花的初始荧光均显著升高,最大荧光及最大光化学效率均显著下降,但吉贝比攀枝花的变化幅度更大。2种植物的丙二醛含量随温度升高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吉贝的上升幅度大于攀枝花的上升幅度,但各温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随着温度升高,吉贝的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及攀枝花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无显著变化,攀枝花的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因此,攀枝花比吉贝的抗热性稍强,2种植物对温度升高的响应存在一定差异。
细叶云南松幼苗对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韦秋梅, 黄毅翠, 赵毅辉, 韩俊学, 杨梅
2017, 37(3): 7-13.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3.002
[摘要](1268) [HTML全文] (578) [PDF 2354KB](28)
摘要:
以0.5年生细叶云南松幼苗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CK、0.5%、1.0%、1.5%、2.0%、2.5%、3.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分析不同质量浓度PEG-6000处理对细叶云南松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探讨其抗旱能力。结果表明:随着PEG-6000浓度的增加,存活株数逐渐减小;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先显著增加后无明显变化,两者在2.0%处理下活性最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在3.0%处理下高达CK组的4.5倍;当浓度≥ 1.0%时,细叶云南松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极显著升高;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因此,细叶云南松幼苗具有一定的抗旱性,通过渗透调节、启动抗氧化酶保护系统来抵御干旱胁迫对自身的伤害。
速生型杉木SRAP遗传差异分析
郑会全, 胡德活, 王润辉, 吴淑娟
2017, 37(3): 14-2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3.003
[摘要](1158) [HTML全文] (480) [PDF 1810KB](1)
摘要:
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32个速生型杉木无性系进行基因分型,进而作遗传多态性与遗传相似性及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1对SRAP引物组合共扩增出237个清晰、稳定的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14条;不同引物组合对无性系的辨别力有所差异,介于10~31之间;在群体水平上,多态性条带比例达90.3%,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和基因多样性(GD)值分别为0.218 7、0.268 2,检测到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香农信息指数(I)及平均期望杂合度(He)依次为1.903、1.392、0.380、0.243,群体遗传多态性应处中等水平;另外,95.5%的无性系遗传相似性分布在0.400 0~0.599 9范围,构建的SRAP UPGMA聚类图从分子水平上度量了各速生无性系遗传距离。综合各数据发现,经速生性选择后,参试的32个杉木无性系仍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性,组内再选配杂交可行。
4个西南桦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睢鑫洲, 郑毅, 仇玉萍, 聂艳丽
2017, 37(3): 21-25.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3.004
[摘要](1032) [HTML全文] (562) [PDF 1119KB](2)
摘要:
以云南省种植的4个西南桦品系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DNA,以普通商品品系作对照,运用SSR分子标记技术,采用UPGAM进行聚类分析,对4个西南桦品系的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和遗传聚类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121对引物中筛选出4对具有特异性的引物进行SSR-PCR扩增,共扩增出60个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5.0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26 5,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89 7,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11 4。西南桦样本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且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品系内;品系1与2的遗传距离最近(D=0.089 1),品系3与4的遗传距离最远(D=0.172 7)。5个西南桦品系共聚为3类:品系1和品系2聚为一类;品系4与商品种聚为一类;品系3独为一类。
拉市海穗状狐尾藻居群克隆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仇玉萍, 陈国柱, 肖德荣
2017, 37(3): 26-31.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3.005
[摘要](1336) [HTML全文] (671) [PDF 1956KB](29)
摘要:
穗状狐尾藻为拉市海高原湿地的优势沉水植物,采用ISSR标记对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克隆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拉市海穗状狐尾藻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H =0.155 9,I=0.239 2)和克隆多样性(D=0.917 3),3个区域的穗状狐尾藻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差不大,遗传分化较小,但相互之间无共同基因型。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克隆多样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穗状狐尾藻能够在短期内成为拉市海优势植物群落的建群机制。
小木漆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罗一然, 韩国伟, 张雪, 李旦, 刘树娜, 赵月明, 和润喜, 何承忠
2017, 27(3): 32-39.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3.006
[摘要](1816) [HTML全文] (505) [PDF 1774KB](5)
摘要:
以优良小木漆的茎段为外植体材料,建立小木漆组培技术体系,研究茎段消毒方法和茎段褐变防治、腋芽启动、幼苗增殖、幼苗生根培养基以及炼苗移栽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外植体的消毒以75%乙醇浸泡20 s,0.05%苯扎氯胺浸泡1 min,0.1%升汞浸泡20 min效果最好,外植体无污染;褐变防控的培养基以附加100 mg/L半胱氨酸的White培养基效果最好,褐变率仅为1.15%;腋芽启动培养基以White +半胱氨酸100 mg/L + 6-BA 2.0 mg/L + NAA 0.5 mg/L效果最好,萌发率达91.67%;幼苗增殖培养基以MS +ZT 0.5 mg/L + 6-BA 1.0 mg/L + TDZ 0.1 mg/L效果最好,增殖系数达4.89以上;生根培养基以1/2 MS + IAA 0.05 mg/L + IBA 0.2 mg/L效果最好,生根率达98.89%,平均每株幼苗生根数3.98条。组培苗炼苗后移栽在V (腐殖土) : V (河沙)= 1 : 1的基质中,成活率可达80%以上。
凉水林场长白落叶松种源材性变异分析及优良种源选择
于宏影, 张含国, 刘灵, 王千雪, 韦睿
2017, 37(3): 40-46.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3.007
[摘要](956) [HTML全文] (497) [PDF 1150KB](3)
摘要:
以凉水林场11个种源的31年生的长白落叶松为研究对象,测定树高、胸径、材积、基本密度、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弹性模量、弦面硬度、径面硬度、端面硬度共10个指标,分析估算了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和相关系数,以此为依据,进行优良种源选择。结果表明:树高、胸径的变异系数较小,分别为4.90%和7.64%;其他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超过10%,其中,径面硬度的变异系数最大,达23.59%;树高、胸径和材积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基本密度和多数力学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多数力学性状间互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合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最终选择穆棱、小北湖、鸡西长白落叶松作为凉水林场的优良种源。
造林密度对南方红豆杉人工林生长性状的影响
康永武, 罗宁, 欧建德
2017, 37(3): 47-52.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3.008
[摘要](1003) [HTML全文] (462) [PDF 1147KB](4)
摘要:
为明确造林密度与南方红豆杉生长性状之间的关系,测定福建省明溪13年生不同造林密度南方红豆杉的生长和干形形质等指标,分析造林密度与生长和干形形质之间的关系,对其进行综合效果评价。结果表明:造林密度显著影响林分11个生长形质指标和综合得分值。南方红豆杉不同造林密度人工林的径阶分布采用Weibull分布函数拟合效果较好;1 800、2 400、3 000株/hm2造林密度林分结构相对稳定、竞争较合理,而3 600株/hm2的林分处于竞争期的自然稀疏后期。不同造林密度南方红豆杉林分林木分级显示,目前只有3 600株/hm2造林密度出现Ⅴ级木。因此,营建南方红豆杉人工材用林合理造林密度为3 000株/hm2
森林生态
滇中雕翎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幼苗更新特征
肖之强, 石明, 代俊, 马晨晨, 成梅, 张月仙, 骆桃进, 杜凡
2017, 37(3): 53-58.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3.009
[摘要](1167) [HTML全文] (545) [PDF 1429KB](30)
摘要:
对滇中雕翎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群落(高山栲群落、元江栲群落和窄叶石栎群落)内的木本植物幼苗的种类组成、数量、密度、丰富度、更新方式、环境因子进行调查,探讨了不同群落木本植物幼苗组成、幼苗密度的差异,以及环境因子对木本植物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调查的40个样方内记录到木本植物幼苗47种,隶属于18科32属;幼苗以壳斗科、越桔科和山茶科物种为主。元江栲群落的乔木植物幼苗密度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其次是窄叶石栎群落,最小的是高山栲群落;灌木幼苗密度和藤本植物幼苗密度在3个群落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环境因子与木本植物幼苗的相关性不显著。不同群落类型中木本植物幼苗均以实生的更新方式为主,萌生幼苗所占比重较小。
云南景迈布朗族古茶园生态系统群落结构研究
苏凯文, 潘瑶, 巩合德, 王庆华, KallayaSuntornvongsagul, 沈立新
2017, 37(3): 59-65.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3.010
[摘要](1086) [HTML全文] (476) [PDF 1594KB](2)
摘要:
2016年8月通过对云南景迈布朗族古茶园进行调查,分析了古茶园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径级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为深入了解古茶园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维持机制和科学评价古茶园的植被状况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群落中共有植物39种,全都为被子植物,隶属20科33属,未发现裸子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区系地理成分热带性质明显。群落更新稳定,茶树在荫蔽条件下完成了自我更新,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群落垂直空间分层明显,乔木层平均胸径为24.29 cm,崖摩胸径最大,为24.39 cm;主要优势树种为西南木荷、云南栘和蒲桃,高度差异极显著,分为乔木层与灌木及乔木更新层2个大层,每个大层中又可细分为上下2个亚层;乔木层个体数量少,但对下层植物有较大影响。
贵州独山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性评价
李玉杰
2017, 37(3): 66-73.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3.011
[摘要](956) [HTML全文] (610) [PDF 2875KB](6)
摘要:
以国家重点功能区内的贵州省独山县为研究对象,选取土壤侵蚀、石漠化和生境3个生态环境要素建立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IS技术,采取单因子评价和多因子综合评价的方法,对研究区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独山县全部属于生态敏感区,全县以中度敏感区为主,面积为1 345.8 km2,占县域面积的55.1%;极敏感区域和高度敏感区集中分布于县域东北部和中部,占县域面积的29.4%;轻度敏感区零星分布于县域西北部和南部,占县域面积的15.5%。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议将合理利用土地作为脱贫攻坚的突破口,并根据评价结果,对独山县进行生态功能空间控制分区,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和开发对策。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广西金秀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潘洋, 巩合德, 董李勤, 杨大新, 程希平, 殷雅娟
2017, 37(3): 74-8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3.012
[摘要](1182) [HTML全文] (501) [PDF 1140KB](31)
摘要:
2015年8月对广西金秀进行实地考察和相关参数监测,构建了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指数(EI)对其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广西金秀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EI=76.19,等级为良,生态环境质量较好,适宜发展生态旅游、养生旅游; 25个评价指标中影响程度在0.04以上的有13个,说明广西金秀地区环境状况处于较好水平地区,生态要素构成合理,绿化率较高; 得分较低的是水土流失率(56.00)和荒漠化面积比重(40.00),介于达标值边缘的有城镇污水处理率(62.66)、生态垃圾无害化处理率(61.33)、风寒指数年平均值(62.46),说明城市应加强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治理力度,增强城市污水和生态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
秦岭山地华山松和锐齿栎典型林分化学计量特征分析
董宁宁, 李哲, 侯琳, 杨安定, 岳亚军
2017, 37(3): 81-87.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3.013
[摘要](1152) [HTML全文] (505) [PDF 1473KB](4)
摘要:
为了解树种和林龄对乔木叶片、枯落物和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及N、P养分的限制特征,以秦岭山地典型林分华山松和锐齿栎4个龄组的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各林分乔木叶片、枯落物和土壤的C、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C、N、P含量在2种林分各龄组中表现为叶片>枯落物>土壤,华山松针叶中C含量高于锐齿栎叶片,而N含量、P含量均低于锐齿栎叶片; 树种对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枯落物的C、N含量及C : N和N : P、土壤P含量和N:P有极显著影响,对枯落物和土壤的C : P有显著影响; 林龄对植物叶片和枯落物的C含量有显著影响,对土壤的P含量、C : P和N : P有极显著影响; 该地区N : P为7.47~12.50,N成为限制研究区林分正常生长的主要元素。
退化红壤区植被恢复过程夏季土壤水分时空变异格局动态
张志坚, 刘亮英, 刘苑秋, 吴春生, 丘满圆, 郭锦荣, 邓文平
2017, 37(3): 88-94.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3.014
[摘要](946) [HTML全文] (465) [PDF 2095KB](2)
摘要:
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江西泰和退化红壤丘陵区重建森林及自然恢复草地15 a、25 a土壤(0~20 cm和20~40 cm土层)水分空间变异格局。结果表明:在恢复初期,重建森林和自然恢复草地土壤水分较为均匀,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土壤水分逐渐增加,且离散程度存在不同程度的提高和中等程度变异; 重建森林及自然恢复草地土壤水分分布呈正态分布,均能较好的拟合成球状模型(决定系数均> 0.804),数据表现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具有一定的空间变异特征,变异来源主要以土壤母质、地形等引起的结构性变异为主。从时间序列上看,恢复25 a土壤水分块金值、基台值、块金系数均显著增大,总的变异性增加,且由随机因素造成的变异比重加大; 从土层角度来看,同一恢复年限内,自然恢复草地基台值上层(0~20 cm)>下层(20~40 cm),块金值、块金系数则表现为上层 < 下层,下层土壤水分随机变异强于上层。重建森林的3个指标均表现为上层>下层,且表层随机性变异更大; 随恢复时间增加,森林表层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程度加大,斑块更为破碎化,自然恢复草地0~20 cm和20~40 cm两土层变程均显著变大,土壤水分空间延续范围变大; 增加取样密度和加大研究尺度更能揭示退化红壤区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特征。
外源性氮和磷对杉木林凋落叶分解的影响
蔡金桓, 佘汉基, 薛立, 郑欣颖
2017, 37(3): 95-10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3.015
[摘要](1047) [HTML全文] (521) [PDF 1246KB](1)
摘要:
研究华南地区杉木人工林凋落叶分解对外源性N和P的响应,可为杉木林经营管理的养分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施N对凋落叶分解有抑制作用,施P的凋落叶分解速率最快,施N + P也加快凋落叶分解。处理24个月后,施N处理的凋落叶N含量显著大于其初始含量,施P及N + P的N含量显著小于其初始含量; 所有处理的凋落叶P含量显著大于其初始含量; 凋落叶K在分解过程中呈现淋溶—富集—释放模式。
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灵长类种群数量研究
郭龙洁, 白帆, 代陆娇, 何得明, 黄志旁, 肖文, 崔亮伟
2017, 37(3): 101-106.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3.016
[摘要](1057) [HTML全文] (563) [PDF 2207KB](3)
摘要:
2012年8—10月采用非结构式访谈法调查了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灵长类的种类、分布、数量及其生存现状。结果表明:保护区老君山片区分布有3群短尾猴(约30只)、2群猕猴(约30只)和1群熊猴(约20只),小桥沟片区仅有零星的短尾猴和猕猴; 过去50年间,保护区的灵长类分布区、种群数量和规模都急剧降低; 保护区外的东风槽地区分布有5群短尾猴(每群约20~60只,总数约170~290只)和1群猕猴(约40只)。研究结果为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灵长类物种的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森林病虫害
青枯菌对木麻黄防御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许秀玉, 王明怀, 张卫强, 徐斌
2017, 37(3): 107-112.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3.017
[摘要](1030) [HTML全文] (490) [PDF 1231KB](2)
摘要:
采用移栽浸根法将青枯菌接种到木麻黄A8无性系上,研究接种后木麻黄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等防御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接种后木麻黄防御酶活性发生了显著变化,青枯菌诱导了SOD、PPO、PAL酶活性的增加,表现出“升—降—升—降”的变化趋势,在木麻黄枯萎前,酶活性下降。相反,青枯菌抑制了木麻黄CAT、POD的活性,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处理。此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也增加,其含量变化与SOD、PPO和PAL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青枯菌可诱导提高木麻黄叶片SOD、PPO和PAL防御酶活性抵抗病菌的侵害。
不同年龄侧柏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
王京, 吉力尔鬼, 刘建军
2017, 37(3): 113-117.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3.018
[摘要](1063) [HTML全文] (469) [PDF 1119KB](5)
摘要:
采用组织分离法,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数据与形态特征对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不同年龄阶段侧柏群分离的内生真菌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不同年龄阶段侧柏鳞叶内生真菌的分离率,树龄 < 100 a的侧柏分离率最高,为53.2%,100 a ≤树龄 < 600 a和≥ 600 a的侧柏分离率较低,分别为24.6%和24.8%;不同年龄阶段均表现出较丰富的多样性,其指数在2.4~2.7之间。不同年龄阶段相似性有一定差异,100 a ≤树龄 < 600 a和≥ 600 a的相似性系数最高,为0.743;树龄 < 100 a与100 a ≤树龄 < 600 a和树龄≥ 600 a之间的相似性较低,分别为0.526和0.541。侧柏鳞叶优势菌群基本保持不变,DimorphosporaEpicoccumAlternariaPaecilomyces均为其各个年龄阶段的优势菌群。
产香真菌的鉴定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李梦娇, 余玉莎, 李祖红, 高泽文, 何甜, 柯尚艳, 李孟霞, 赵明富, 文国松
2017, 37(3): 118-126.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3.019
[摘要](1115) [HTML全文] (546) [PDF 3658KB](3)
摘要:
从香料作物甜罗勒上经富集培养筛选出产香菌株后, 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 并对其筛选培养基产生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差异性分析和聚类分析(HCA)。结果表明:共筛选到6株产香真菌, 经鉴定L-1是绿色木霉, L-2是深绿木霉, YM是厚垣镰刀菌, GM是可可毛色二孢, LL是出芽短梗霉; P3可能是是酿酒酵母。其中L-1和L-2挥发性成分较为相似, YM和P3较为相似, 其余各菌株差异性较大, 说明同属真菌的挥发性成分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森林经理
基于第8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的广西森林碳储量特征研究
李伟, 张翠萍, 李士美
2017, 37(3): 127-133.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3.020
[摘要](1126) [HTML全文] (557) [PDF 1133KB](8)
摘要:
以广西第8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基础, 采用生物量-蓄积量转换函数和平均生物量法, 结合不同树种的含碳率, 估算了广西森林植被的碳储量与碳密度, 分析了不同优势种和龄组的碳储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广西不同林地类型的总碳储量为1.97 × 108t, 平均碳密度为14.87 t/hm2, 其中乔木林和灌木林的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99.86%;不同龄组乔木林的碳储量大小为中龄林>幼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 其中中龄林和幼龄林碳储量占全省乔木林碳储量的72.21%。天然林的碳储量高于人工林的碳储量, 天然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林占天然林碳储量的77.28%, 人工桉树、杉木和马尾松等林分占人工林碳储量的87.32%;用材林、防护林和经济林三大林种的碳储量占全省乔木林碳储量的93.24%, 其中用材林的碳储量最高, 占60.08%, 而碳密度表现为特用林>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
间伐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及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短期影响
刁娇娇, 肖文娅, 费菲, 关庆伟, 陈斌
2017, 37(3): 134-139.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3.021
[摘要](1037) [HTML全文] (486) [PDF 1146KB](4)
摘要:
为了明晰间伐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短期影响, 以南京市溧水区林场19年生的杉木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强度间伐、中度间伐、弱度间伐、未间伐(对照)7 a后杉木人工林的生长及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间伐后, 保留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生物量均随着间伐强度的加强而增大, 胸径年生长速率为:强度间伐((0.51 ± 0.03) cm/a)>中度间伐((0.41 ± 0.04) cm/a)>弱度间伐((0.34 ± 0.05) cm/a)>未间伐((0.31 ± 0.02) cm/a); 树高年生长速率为:强度间伐((0.46 ± 0.02) m/a)>中度间伐((0.45 ± 0.03) m/a)>弱度间伐((0.31 ± 0.05) m/a)>未间伐((0.29 ± 0.05) m/a); 单株生物量年生长速率为:强度间伐((5.07 ± 0.24) kg/a)>中度间伐((3.95 ± 0.77) kg/a)>弱度间伐((2.80 ± 0.18) kg/a)>未间伐((2.29 ± 0.59) kg/a。不同间伐强度下林分总碳储量为:弱度间伐((174.94 ± 35.01) t/hm2)>未间伐((154.47 ± 24.88) t/hm2)>中度间伐((153.74 ± 15.26) t/hm2)>强度间伐((133.93 ± 24.73) t/hm2)。其中弱度间伐后, 林分的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以及土壤层的碳储量均增加, 使得林分总碳储量显著增加了13.25%, 中度间伐和强度间伐对林分总碳储量的影响并不明显。
基于温岭市二类调查的航空影像正射纠正技术研究
林辉
2017, 37(3): 140-145.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3.022
[摘要](1080) [HTML全文] (497) [PDF 2353KB](29)
摘要:
航空影像是二类调查的重要基础资料,但航空影像因地形等因素影响而产生畸变,使用前需要消除畸变进行正射纠正。本研究根据UltraCamX数字航摄相机的信息,在LPS工程中设置对应的参数,读入数据自带的外方位元素,直接对空三计算结果进行设定,对正射影像的定位精度以地形图为参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应用LPS就可以完成对数字航摄影像正射纠正,处理后的影像的匹配性较好,定位精度较高,效果较理想;通过检查点提取地形图和影像的对应坐标进行误差计算,平均总误差仅为1.249 m,可以满足温岭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需要;该方法解决了航空影像数据量大、数量多、处理时间长、DEM使用等难题,对实际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青藏高原贡觉县森林规划设计因子的地统计学分析
戴前石, 刘金山
2017, 37(3): 146-151.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3.023
[摘要](1188) [HTML全文] (472) [PDF 1918KB](3)
摘要:
以西藏重点林区县贡觉县为研究对象,采用2012年森林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利用GIS空间分析工具,对10个主要森林规划设计因子进行了空间自相关分析、半方差分析、克里金插值分析。结果表明:贡觉县的10个森林规划设计因子均具有较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聚集的分布格局;半方差分析表明,森林生态功能等级的自相关尺度最大,单位面积蓄积最小;10个森林规划设计因子最优半方差模型多为线性、指数模型的原因,与研究区地势特点、森林水平与垂直分布规律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受多样的气候因素和地形地貌的影响,贡觉县东部地区林木的平均胸径和蓄积量最大。
基于森林小班的香格里拉市高山松生物量遥感建模
陆驰, 张加龙, 王爱芸, 胥辉
2017, 37(3): 152-158.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3.024
[摘要](1174) [HTML全文] (479) [PDF 3465KB](7)
摘要:
以小班为研究单位,基于香格里拉市2006年TM影像、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利用随机选取的小班样地遥感因子平均值建立数据集,筛选出78个样地数据(60个训练数据和18个验证数据)及14个遥感因子,通过蓄积计算森林生物量,建立了基于遥感因子的高山松生物量估测的逐步回归模型和偏最小二乘模型。结果表明:逐步回归模型的精度(R=0.518、RMSE=34.265 t/hm2、rRMSE=47.046%)要高于偏最小二乘模型的精度(R=0.514、RMSE=35.320 t/hm2、rRMSE=48.494%)。研究结果可为高海拔地区遥感生物量建模、生态环境保护与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基于Hyperion数据的香格里拉森林郁闭度遥感估测研究
胡振华, 王丽媛, 岳彩荣, 王宗梅
2017, 37(3): 159-164.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3.025
[摘要](981) [HTML全文] (433) [PDF 3955KB](3)
摘要:
基于Hyperion高光谱数据,采用2种方法进行波段选取,将选择的波段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变量,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分别对2种方法选择的特征变量建立香格里拉主要树种郁闭度遥感估测模型,并进行精度检验评价。结果表明:基于实测样地郁闭度差异特征分析选择的Hyperion特征波段建立的模型R2为0.837、估测精度为82.09%,基于遥感影像进行分段主成分分析选择的Hyperion特征波段建立的模型R2为0.764、估测精度为78.4%,基于样地数据郁闭度变化敏感性分析模型优于基于Hyperion影像的分段主成分分析模型;分段主成分分析法所选出的特征波段虽然包含了较多的波段信息,但是很多为连续波段或者波长较近的波段,波段之间的相关性较高,导致建模精度不如预期。
基于Landsat 8的云南松光谱端元选择与评价研究
杨明星, 张加龙, 曹影, 黄田, 鲍瑞, 寥嘉文
2017, 37(3): 165-169.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3.026
[摘要](994) [HTML全文] (434) [PDF 1990KB](4)
摘要:
以云南松为研究对象, 调查昆明市主城区周围61个样点, 选择3块代表性样地, 基于Landsat 8影像, 采用纯净像元指数(PPI)、连续最大角凸锥(SMACC)和几何顶点的端元提取方法, 利用样区1提取的云南松端元波谱对样区2和3进行分类。以外业调查数据提取的平均端元为真值, 结合波谱角填图(SAM)分类结果, 对比分析不同的端元提取方法。结果表明:研究样区2基于PPI、SMACC和几何顶点端元提取的分类结果整体精度分别为85.00%、35.00%和85.00%;研究样区3基于PPI、SMACC和几何顶点端元提取的分类结果整体精度分别为83.33%、16.67%和75.00%。基于PPI提取的云南松端元平均波谱曲线与真实地表的云南松波谱曲线最为相似, 可用于今后基于Landsat8数据的云南松波谱端元提取和混合像元分解。
可达性视角下的丘陵城市综合性公园选址研究
姚家元, 蒋小凡, 秦珏, 严军
2017, 37(3): 170-177.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3.027
[摘要](992) [HTML全文] (460) [PDF 7396KB](4)
摘要:
根据丘陵型城市的特点,采用GIS中的网络分析模块对马鞍山市中心城区的综合性公园可达性进行分析,结合LA模型在可达性覆盖失衡的区域筛选出适宜的综合性公园选址地点。结果表明:马鞍山中心城区综合性公园分布不均匀,服务覆盖范围存在很大盲区;中心城区东南方向的可达性缺失现象最明显,西北方向及东侧均有不同程度的可达性缺失的情况;经由LA模型运算后,最后留存的6个能够满足周边居民点25 min内步行到达的要求,且有建设综合性公园条件的地块。采用网络空间分析法以模拟现实交通环境为主要手段对公园可达性分布进行数字量化,清晰地展现综合性公园实际可达性的分布状况,根据可达性分析结果,结合LA模型的演算使得公园选址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普达措国家公园旅游生命周期评判
刘传, 董静, 邱守明
2017, 37(3): 178-182.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3.028
[摘要](790) [HTML全文] (461) [PDF 1106KB](3)
摘要:
根据2007—2015年普达措国家公园游客数量的统计数据,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对普达措国家公园构建直线、指数、戈珀兹、Logistic回归、GM (1, 1)、ARIMA (1, 1, 1) 6个预测模型。结果表明:GM (1, 1)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总体效果为GM (1, 1)> Logistic回归>直线趋势>指数趋势> ARIMA (1, 1, 1)>戈珀兹模型;基于GM (1, 1)灰色预测模型的模拟方程为:x(t + 1)=49.157 119e0.159 615t± 27.302 081,对普达措国家公园未来10年的游客量进行预测,到2025年普达措国家公园的游客量可能会突破500万人。
森林工程
基于改进的神经网络预测气候因子对大青杨早材纤维壁厚度和生长速率的影响
于洪源, 管雪梅
2017, 37(3): 183-186.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3.029
[摘要](710) [HTML全文] (393) [PDF 1110KB](2)
摘要:
为更好地判断气候因子对木材的材质和生长规律的影响,采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模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自适应RBF神经网络以提高拟合精度。结果表明:基于自适应RBF神经网络建立的早材胞壁率及生长速度影响对气候因子响应模型,可以很好地改进传统RBF算法的不足,此算法能较准确的预测人工林大青杨的生长规律,且相比于传统RBF其仿真速度得到显著提高,误差显著减小。
加压热水预处理时间对毛白杨木材结构及酶解效果的影响
曲丽洁, 马晓军, 于丽丽
2017, 37(3): 187-191.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3.030
[摘要](825) [HTML全文] (418) [PDF 6628KB](2)
摘要:
采用加压热水对毛白杨进行预处理,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等研究预处理时间对木材及其酶解后微结构的影响,分析预处理时间对还原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加压热水预处理后,毛白杨木材结构变得松散,结晶度增大,可以有效去除木质素和降解半纤维素,增加纤维素的可及度,提高酶解效率和还原糖的产量;加压热水预处理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预处理时间为50 min时,预处理后毛白杨酶解糖转化率可达47%。
核桃壳粉液化产物大孔泡沫炭的制备研究
万永坤, 刘守庆, 赵建蓉, 黄元波, 郑志锋, 李雪梅
2017, 37(3): 192-198.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3.031
[摘要](912) [HTML全文] (489) [PDF 10375KB](4)
摘要:
以核桃壳粉为原料,通过液化、树脂化等工艺制备可发泡液化产物树脂,并借助发泡法制备大孔泡沫炭,分析了发泡条件对泡沫炭的微观结构、表观密度、机械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液化产物与甲醛作用可以制备具有发泡性能的树脂,该树脂可用于制备泡沫炭;借助表观密度、抗压强度及微观构造图片分析发现,制备大孔泡沫炭的较佳条件为:固化剂用量5%~6%,发泡剂用量2%~3%,表面活性剂用量8%;选取发泡剂用量2%、固化剂用量5%、表面活性剂用量8%的制备条件进行验证试验发现,所制的泡沫炭的表观密度为0.34 g/cm3,抗压强度为6.7 MPa,孔径为40~70 μm,是一种泡孔均匀、开孔率较高的大孔泡沫炭材料。
双醛淀粉酸解氧化制备工艺优化研究
朱颖, 刘文杰, 左迎峰, 吴义强, 肖俊华, 赵星
2017, 37(3): 199-203.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3.032
[摘要](824) [HTML全文] (424) [PDF 1572KB](2)
摘要: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盐酸为酸解剂,高碘酸钠为氧化剂,通过酸解氧化法制备双醛淀粉。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盐酸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双醛淀粉醛基含量的影响,通过效应曲线分析、交互作用和显著性分析优化了酸解氧化工艺。结果表明:对双醛淀粉醛基含量的影响因素依次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盐酸浓度;双醛淀粉制备的最优工艺条件为盐酸浓度0.9 mol/L、反应温度55 ℃、反应时间2 h,在此工艺条件下得到双醛淀粉的醛基含量为69.56%。
不同种源龙竹竹笋营养价值分析
詹卉, 邓琳, 何文志, 王昌命, 王曙光
2017, 37(3): 204-209.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3.033
[摘要](972) [HTML全文] (429) [PDF 1114KB](3)
摘要:
对勐海及沧源2地龙竹笋基本营养成分、矿物质及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与牡竹属常见竹笋及食用蔬菜的品质及营养价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龙竹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总糖及适量的粗脂肪、粗纤维和单宁;其微量元素含量比较丰富,P、Mg、Ca元素含量尤其较高;氨基酸种类较齐全,人体必需氨基酸所占比例与其他牡竹属竹种相当,并高于常见食用蔬菜。其中勐海种源具有较高的含水量、总糖、蛋白质含量以及较低的粗纤维和单宁含量,较沧源龙竹笋口感更好;勐海龙竹笋Zn、Mn、Fe、Mg元素含量高于沧源龙竹笋;沧源龙竹笋P、K和Ca元素含量高于勐海龙竹笋;勐海龙竹笋氨基酸种类较沧源龙竹笋齐全,但沧源龙竹笋总氨基酸含量及人体必需氨基酸总含量明显比勐海龙竹笋丰富。
负载型固体碱催化蒜头果油甲酯化的研究
刘守庆, 李雪梅, 和献武, 刘祥义, 郑志锋
2017, 37(3): 210-215.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3.034
[摘要](959) [HTML全文] (719) [PDF 4030KB](4)
摘要:
通过氨水沉淀、Na2CO3浸渍、焙烧等处理步骤制备了负载型固体碱Na2O/Al2O3-MgO催化剂,将Na2O/Al2O3-MgO催化剂应用于蒜头果油甲酯化过程中,分析各工艺条件对蒜头果油甲酯化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借助XRD、BET、SEM分析发现,催化剂前驱体具有类水滑石结构,该前驱体经焙烧处理后,所得催化剂比表面积为29.5 m2/g,其成分除Al2O3、MgO外,还存在Na-Al及Na-Al-Mg氧化物;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在综合考虑降低实际生产成本的基础上获得了优化的工艺条件,即在保持甲醇回流的状态下,催化剂用量为2%、反应时间5 h、醇油物质的量比为15 : 1,此条件下,蒜头果油甲酯化转化率可达到96.4%。
格氏栲天然林凋落物单宁提取工艺研究
冯雪萍, 刘金福, 许淼平, 林慰祖, 何中声, 刘艳会, 林建地
2017, 37(3): 216-22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3.035
[摘要](881) [HTML全文] (460) [PDF 1138KB](1)
摘要:
为研究格氏栲天然林凋落物的单宁含量,对凋落物单宁提取的最佳工艺进行探讨。采用香草醛法测定单宁含量,将乙醇作为提取溶剂,选择乙醇浓度、浸提温度与溶剂体积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9 (33)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乙醇浓度70%,提取温度80 ℃,乙醇体积15 mL的条件下,单宁提取效果最佳,提取单宁含量为30.58 mg/g。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ISSN 2095-1914

CN 53-1218/S

Copyright © 2009《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滇ICP备10002112号-2

地址:云南昆明市白龙寺300号西南林业大学129信箱 邮编:650233

电话:0871-63863029/63862787 E-mail: swfcbjb@vip.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 技术支持:info@rhhz.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