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7卷4期

显示方式:          |     

森林培育与遗传育种
木豆抗旱相关基因 CcGST1 克隆与表达分析
乔光, 文晓鹏, 洪怡
2017, 37(4): 1-7.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4.001
[摘要](904) [HTML全文] (529) [PDF 1757KB](1)
摘要:
为探讨谷胱甘肽转移酶(GST)的抗逆机理,克隆木豆中的抗旱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基于木豆干旱胁迫cDNA文库中1个GST基因相关的EST片段,利用RACE技术从木豆幼苗中克隆了该基因,命名为 CcGST1 ,研究其在不同组织及不同干旱时期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该基因含1个66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23个氨基酸残基,含有保守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N端和C端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木豆 CcGST1 与大豆、宽叶菜豆等豆科植物的GST亲缘关系较近;亚细胞定位预测CcGST1蛋白可能定位于叶绿体;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 CcGST1 在木豆幼苗根、茎和叶中均有表达,但根中的表达水平最高,同时该基因受干旱胁迫诱导表达。据此推测木豆 CcGST1 基因可能与木豆应激干旱胁迫相关。
思茅松EST-SSR标记在几种松属植物中的通用性分析
蔡年辉, 许玉兰, 王大玮, 唐红燕, 李根前
2017, 37(4): 8-14.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4.002
[摘要](1224) [HTML全文] (545) [PDF 1182KB](1)
摘要:
为验证思茅松EST-SSR标记在松属植物中的通用性,利用已获得的18对EST-SSR标记对其近缘种进行扩增。结果表明:思茅松EST-SSR标记对马尾松、高山松、油松和云南松的通用率为88.89%,多态性百分比率分别为81.25%、81.25%、75.00%和93.75%。因此,基于思茅松转录组序列SSR标记开发是可行的,思茅松EST-SSR标记对近缘种具有较高的通用性和多态性,这些引物可用于分析思茅松及其近缘种间的遗传关系。
榕属4种植物种子萌发对PEG模拟干旱胁迫的响应
古旭, 张锦堂, 陈琛, 吴华锐, 王亮, 赵洁, 张媛
2017, 37(4): 15-21.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4.003
[摘要](971) [HTML全文] (509) [PDF 1262KB](2)
摘要:
在0%、5%、10%、20%、25%不同浓度梯度的PEG-4000模拟干旱条件下,测定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的聚果榕、斜叶榕、对叶榕和木瓜榕植物种子的发芽和生长指标,分析4种榕属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其耐旱性。结果表明:干旱对4种榕树的种子萌发进程有较大影响,木瓜榕和聚果榕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这4个萌发指标,随着PEG浓度的升高均显著下降,而斜叶榕和对叶榕的以上指标与PEG浓度无明显相关性;幼苗生长结果表现为斜叶榕的幼苗胚根和胚芽生长与PEG浓度均无相关性,而对叶榕和木瓜榕只有胚根生长与PEG浓度显著相关,聚果榕的胚根、胚芽生长与PEG浓度均显著相关;4种榕属植物在不同测定指标下均表现出极显著的种间差异。因此,不同榕属植物之间抗旱性存在较大差异。
红花深山含笑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郎校安, 杨蕾蕾, 崔铁成, 张寿洲, 戚建华
2017, 37(4): 22-27.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4.004
[摘要](1169) [HTML全文] (465) [PDF 1356KB](2)
摘要:
为了研究红花深山含笑在不同环境下的光合日变化情况,于2016年8—9月利用Li-6400光合仪对红花深山含笑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光合有效辐射(PAR)、湿度(RH)及大气CO2浓度(Ca)等指标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红花深山含笑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TrCiGs对红花深山含笑的Pn影响最大,而PAR、RH、Ca等环境因子对Pn的影响次之;8—9月,Pn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非气孔限制因素造成的。通过8月与9月的数据对比发现,高温会影响红花深山含笑的光合作用,使其生长受到抑制,因此应在气温较低时进行红花深山含笑的引种移栽。
重金属短期胁迫下5种观赏植物积累特性与生理抗性研究
郭晖, 郭孝茹, 柴光东, 张家洋
2017, 37(4): 28-34.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4.005
[摘要](956) [HTML全文] (455) [PDF 1163KB](2)
摘要: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处理浓度下铅镉胁迫对斑叶龟背竹、多花白鹤芋、麒麟叶、金钻、银叶合果芋5种观赏植物的积累特性与生理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浓度处理下,5种观赏植物地上部与根系的Pb积累量为:麒麟叶>斑叶龟背竹>金钻>多花白鹤芋>银叶合果芋;Cd积累量为:斑叶龟背竹>麒麟叶>金钻>多花白鹤芋>银叶合果芋。斑叶龟背竹、多花白鹤芋、麒麟叶叶片中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随着铅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金钻、银叶合果芋含量减少,除了多花白鹤芋之外,其他4种植物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镉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减少;随着铅镉处理浓度的增加,斑叶龟背竹、多花白鹤芋、麒麟叶、金钻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呈现上升趋势,而银叶合果芋呈现先递增后下降的趋势;在铅镉胁迫条件下,5种观赏植物叶片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不同程度增加。5种观赏植物抗重金属铅能力为斑叶龟背竹>金钻>多花白鹤芋>麒麟叶>银叶合果芋;抗重金属镉能力为金钻>斑叶龟背竹>多花白鹤芋>麒麟叶>银叶合果芋。
不同产地沉香结香率及醇提取物含量变异分析
毛积鹏, 蒋开彬, 阮唯坚, 罗峰, 黄少伟
2017, 37(4): 35-4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4.006
[摘要](882) [HTML全文] (528) [PDF 1141KB](3)
摘要:
为研究不同地点沉香样品的结香率和醇提取物含量的变异规律,对化州市和越南的6年生沉香样品做通体结香处理,利用荧光光谱成像技术测定样品的结香率,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醇提取物含量测定方法测定样品的醇提取物含量。结果表明:化州样品中结香率最高为1.85%,最低0.31%,变异系数40.95%;越南样品中结香率最高达到5.33%,最低0.45%,变异系数46.92%。化州样品中醇提取物含量最高为26.67%,最低6.13%,变异系数48.63%;越南样品中醇提取物含量最高达到52.54%,最低9.41%,变异系数38.55%。两地样品的结香率差异极显著(P < 0.01),醇提取物含量差异显著(P < 0.05)。两地沉香样品的结香率和醇提取物含量的个体间差异均十分明显,越南样品的结香率极显著高于化州样品,越南样品的醇提取物含量显著高于化州样品。
8个柳树无性系的观赏价值与适应性研究
张少伟, 翟飞飞, 费英杰, 刘俊祥, 孙振元
2017, 37(4): 41-46.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4.007
[摘要](948) [HTML全文] (525) [PDF 1145KB](2)
摘要:
选择旱柳、金丝垂柳、柳23、漳河柳、蒿柳、曲6、龙爪柳、竹柳8个具有观赏价值的柳树无性系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观测枝条颜色、分枝角度、叶面积、叶片形状、秋色叶、株高、树姿、冠幅8个指标,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各无性系的观赏价值及在北京地区的适应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蒿柳、曲6、龙爪柳、竹柳4种柳树的综合得分值高于旱柳,其中蒿柳的综合评价值最高,表现出较高的观赏性,曲6和龙爪柳的综合评价值仅次于蒿柳,值得推广;漳河柳、金丝垂柳、柳23等无性系的观赏性中等,在园林绿化中可依据不同用途进行选择性运用。除金丝垂柳外,其他柳树无性系的扦插成活率均达80%以上,都较易繁殖;8个柳树无性系的越冬成活率均为100%,在北京地区气候条件下均能顺利越冬。漳河柳、柳23、竹柳、龙爪柳的抗病虫害能力强,总体评价为Ⅰ级;蒿柳、曲6、旱柳的抗病虫害能力较强,评价为Ⅱ级;金丝垂柳的抗病虫害能力最弱,为Ⅲ级。对8个柳树无性系的物候期研究发现,除蒿柳外的其他柳树无性系的物候现象差异不大。蒿柳萌芽最早,花芽亦具有较强的观赏性;1年生枝条就能开花,可增加北京地区早春开花树种;绿期较长,叶片背面有白色绒毛,适宜在北京生长。因此,蒿柳、龙爪柳、曲6、竹柳的观赏性较强,且具有繁殖容易、绿期长、抗病虫害能力强等特性,适合在北京地区推广。
福州市11种绿化灌木春季滞留颗粒物效应研究
段嵩岚, 闫淑君, 吴艳芳, 田高飞, 金妍超, 陈莹
2017, 37(4): 47-53.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4.008
[摘要](955) [HTML全文] (424) [PDF 1549KB](3)
摘要:
为筛选出福州市春季总滞尘、滞留粒径 < 10 μm和粒径 < 2.5 μm颗粒能力较强的绿化灌木,对福州市11种道路常用常绿灌木叶片单位面积、单叶以及上中下3个高度层次空间的滞留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种绿化灌木总滞尘与滞留粒径 < 10 μm和粒径 < 2.5 μm颗粒的能力顺序基本一致,但不能以其中任何一个指标衡量其整体滞留能力;植物叶表的密致绒毛、深沟壑、网状脉和高密度的气孔结构以及叶片的一些卷曲,皱缩形态均有利于颗粒物的滞留;以不同单位计,树种间总滞尘、滞留粒径 < 10 μm和粒径 < 2.5 μm颗粒能力的顺序将改变,红花檵木、洒金桃叶珊瑚、福建茶、黄金榕等树种单位叶面积滞留能力强;洒金桃叶珊瑚、红背桂、琴叶珊瑚、非洲茉莉等树种单叶滞留能力强;11种绿化灌木叶表主要滞留粒径 < 2.5 μm的颗粒,基本在50%以上;下层叶片的总滞尘能力最强,且总滞尘和滞留粒径 < 10 μm颗粒的能力随层次高度增加而减少。
Forest Ecology
New Records of Magnoliaceae from Some Provinces in China
Yongkang Sima, Shugang Lu, Jiabo Hao, Tao Xu, Yupin Fu, Mingyue Han, Huifen Ma, Dan Li, Shaoyu Chen
2017, 37(4): 54-57.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4.009
[摘要](1168) [HTML全文] (445) [PDF 1137KB](3)
摘要:
Six species and 2 varieties are reported as new records to 4 provinces in China, of which Lirianthe albosericea (Chun et C. H. Tsoong) N. H. Xia et C. Y. Wu, Manglietia obovatifolia C. Y. Wu et Y. W. Law, Michelia angustioblonga Y. W. Law et Y. F. Wu and Michelia opipara H. T. Chang et B. L. Chen are new to Guangxi, Manglietia szechuanica Hu and Michelia fulva var. calcicola (C. Y. Wu ex Y. H. Law et Y. F. Wu) Sima et Hong Yu are new to Guizhou, Manglietia glaucifolia Y. W. Law et Y. F. Wu is new to Hunan, and Lirianthe albosericea (Chun et C. H. Tsoong) N. H. Xia et C. Y. Wu and Pachylarnax yunnanensis var. robusta (B. L. Chen et Nooteboom) Sima are new to Yunnan.
森林生态
陕西靖边天保工程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崔方茹, 支玲, 谢彦明
2017, 37(4): 58-66.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4.010
[摘要](1674) [HTML全文] (555) [PDF 1181KB](2)
摘要:
参照LY/T 1721—2008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结合靖边县天保工程实施的特点,构建天保工程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指标体系;利用靖边县天保工程相关资料、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生态监测既有成果,评估靖边县1998—2015年天保工程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结果表明:截止到2015年,陕西省靖边县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量达到585.16亿元,且总的价值量逐年增加;不同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固土保肥和保护生物多样性2项功能的价值量最大,说明靖边县天保工程在保育土壤和保护物种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水土保持措施对塘背小流域典型林地植被恢复状况的影响
郭利平, 宋月君, 叶忠铭, 左继超, 陈秀龙, 乔恋杰, 杨洁
2017, 37(4): 67-74.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4.011
[摘要](995) [HTML全文] (483) [PDF 1686KB](2)
摘要:
2016年5月中旬在江西赣南塘背小流域选取3种典型水保措施治理下的林地,通过对其乔灌草物种组成调查、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和统计分析,研究塘背小流域各代表性林地在治理30 a后的植物恢复状况。结果表明:3种水保措施条件下植被覆盖度均有变化,不同之处在于相对于仅采用“封禁”措施的林地,采用“工程+植物+封禁”措施的林地植物群落发展较快、种类较为丰富。表明仅采用封禁措施的植被恢复无显著变化,采用植物或工程措施都能够加速植被恢复,同时采用水平竹节沟和乔、灌、草相结合种植的水保措施能最大化加速水土流失区的植被恢复。
湖南新化林地生态脆弱性研究
佘宇晨, 佘济云, 席冬冬, 刘青, 陆禹
2017, 37(4): 75-81.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4.012
[摘要](943) [HTML全文] (549) [PDF 4619KB](2)
摘要:
以新化县林地为研究对象,选取斑块密度、平均邻近指数、连接度指数、聚合度指数、分离度指数5个景观格局指数和生态敏感性构建了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应用Arcgis空间主成分分析、空间叠加分析以及克里金插值法,从景观格局和生态敏感性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了新化县林地的生态脆弱性。结果表明:新化县林地的生态敏感性总体趋势为西北、西部、西南高;中部、东部和东南偏低,且与坡位、龄组以及郁闭度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森林景观类型的生态脆弱性排序为灌木经济林>乔木经济林>其他灌木林>竹林类>阔叶林>针叶林;新化县林地以轻中度生态脆弱性为主,微度脆弱、轻度脆弱、中度脆弱、重度脆弱和极度脆弱区占比依次为14.27%、30.11%、31.89%、12.88%和10.85%,生态脆弱性的空间分布规律呈现北、西南部较低,东部和东南部较高的分布趋势。人为干扰是影响生态脆弱性分布的主要因素。
南方典型红壤区生态脆弱性与土壤侵蚀的演化关系
陈樟昊, 姚雄, 余坤勇, 刘健
2017, 37(4): 82-9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4.013
[摘要](1096) [HTML全文] (569) [PDF 4751KB](1)
摘要:
通过RUSLE获取1999—2010年福建长汀县土壤侵蚀基础数据,选择坡度、土壤可蚀性、降雨侵蚀力、地形起伏度、植被覆盖度和人口密度6个指标,利用土壤侵蚀强度指数分析11 a间土壤侵蚀和生态脆弱性二者变化的协同性。结果表明:研究区中部与东南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性程度高,二者同期分布面积比例由微弱往严重程度减小,二者各等级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相关性;1999—2010年间,各侵蚀等级发生减弱面积比例达81.71%~99.80%,各脆弱等级发生减弱面积比例达43.96%~73.83%,土壤侵蚀程度降低,生态脆弱性减轻,11 a间生态环境恢复比水土治理难度大;随着各脆弱性等级转化程度的不同,土壤侵蚀强度指数(Ei)表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区间,分别为[-95, +44]、[-147, -104] ∪ [+45, +126]、[-233, -149],其强度变化区间与脆弱度演化呈现高度协同效应。
黔中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层厚度生物学特性研究
周玮, 周琛, 苏春花, 严敏
2017, 37(4): 91-96.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4.014
[摘要](1265) [HTML全文] (565) [PDF 1142KB](1)
摘要:
为了解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层厚度下土壤的生物学特性,以贵阳市花溪区白云岩及石灰岩发育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方法,分析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结果表明:随着土层厚度的减小,土壤中蔗糖酶、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除过氧化氢酶外,薄土中土壤酶活性显著低于中土及厚土。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随土层厚度的降低而减少,并且细菌数>放线菌数>真菌数,细菌在土壤微生物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在各土层中分别占88.13%、85.71%、87.36%、85.00%及77.78%。微生物量碳、氮、磷随土层厚度减少含量逐渐降低,微生物量氮在厚土中含量显著高于薄土及中土,其含量为3.48 mg/kg。微生物量磷/全磷最小,与微生物量碳/有机碳、微生物量氮/全氮比值相差10倍。
籽粒苋绿肥在油茶林下的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研究
曾进, 吴吕奇, 游璐, 王楚天, 潘洋刘, 郭晓敏, 胡冬南
2017, 37(4): 97-102.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4.015
[摘要](944) [HTML全文] (494) [PDF 1348KB](1)
摘要:
为探讨不同生长时期籽粒苋绿肥在油茶林下的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设置覆盖地表和埋压地下2种方式,研究现蕾期和成熟期籽粒苋绿肥碳、氮、磷、钾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现蕾期籽粒苋腐解速度快,腐解后干物质剩余少,覆盖地表与翻压地下累计腐解率分别为68.18%、71.11%,干物质腐解速度相当;氮、钾养分释放快,磷养分释放慢。成熟期籽粒苋腐解速度较慢,腐解后干物质剩余较多,覆盖地表与翻压地下累计腐解率分别为54.05%、70.66%,埋压地下干物质腐解速度明显快于覆盖地表;氮、钾养分释放较现蕾期相对要慢,磷养分释放相对较快。将籽粒苋用作绿肥,现蕾期籽粒苋氮肥肥效较好,且可作为油茶林的追肥;成熟期籽粒苋10月份后埋压土壤中作油茶林的基肥。
外源性氮和磷对杉木和藜蒴锥混合凋落叶分解的影响
蔡金桓, 郑欣颖, 薛立, 佘汉基
2017, 37(4): 103-112.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4.016
[摘要](1045) [HTML全文] (472) [PDF 1539KB](1)
摘要:
2007年12月在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云勇林场的杉木和藜蒴锥林下以不施肥为对照,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施N肥、施P肥及施N + P肥等处理,分析华南地区杉木和藜蒴锥人工林的混合凋落叶分解对外源性N和P的响应。结果表明:施N对杉木和藜蒴锥林下混合凋落叶的分解有抑制作用,而施P的凋落叶分解速率最快,施N + P也促进了凋落叶分解。总体来看,藜蒴锥林下混合凋落叶的分解速率大于杉木林下的混合凋落叶。24个月后,杉木林下施N和N + P的混合凋落叶N含量显著大于其初始含量,而藜蒴锥林下各处理的混合凋落叶N含量均小于其初始含量;在杉木和藜蒴锥林下,施P和N + P的混合凋落叶P含量均显著大于其初始含量;混合凋落叶K含量在整个分解过程中波动较大。
云南8个地区食蚊鱼种群的遗传结构分析
秦凯波, 仇玉萍, 郑毅
2017, 37(4): 113-119.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4.017
[摘要](1082) [HTML全文] (577) [PDF 1404KB](1)
摘要: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对云南8个不同地理种群食蚊鱼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8个地理种群共计210个样本进行PCR扩增;采用分子方差分析方法,对种群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获得了786 bp的基因片段序列,共检测到5个多态位点,定义了5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H1由7个地理种群的156个样本共享(占样本总量74.3%),单倍型H2由7个地理种群的52个样本共享(占样本总量24.8%)。碱基频率含量(A + T)为53.2%,大于(G + C) 46.8%。核苷酸多态性以东大河种群最高,其他7个群体较低。种群间的基因流较小为0.28。种群间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52.74%,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47.26%,种群间的变异是总变异的主要来源,云南地区的食蚊鱼种群整体较为稳定。
森林病虫害
4种木霉对松疱锈病菌细胞壁的破坏作用
周航, 鲍泽然, 施玉玲, 李靖, 陈玉惠
2017, 37(4): 120-125.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4.018
[摘要](891) [HTML全文] (444) [PDF 2562KB](1)
摘要:
为了解木霉属真菌分泌胞壁降解酶的能力及筛选获得降解植物锈病菌的优良生防菌株,对4个种48株木霉进行接种保湿培养和定期观察。结果表明:4种木霉中的长枝木霉所有菌株在茶藨生柱锈的锈孢子堆上生长都较弱,且对锈孢子壁没有破坏作用,而其他3个种的部分菌株能在锈孢子堆上生长且对锈孢子壁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但不同种及同种不同菌株的生长速度和对锈孢子的破坏能力差异较大;3种木霉中,深绿木霉的多数菌株在锈孢子堆上的生长良好,对锈孢子壁的破坏作用最强,康宁木霉和哈茨木霉的部分菌株次之;采用DNS显色法检测锈孢子壁诱导3株木霉分泌的胞壁降解酶(几丁质酶和β-1, 3-葡聚糖酶)活性,结果显示其诱导酶活的强度与菌株破坏接种锈孢子壁的程度基本一致。
陕西核桃内生真菌代谢产物抑菌活性分析
刘泽星, 阿依佳玛丽·依玛尔, 惠建超, 李梦歌, 毛光瑞, 翟梅枝
2017, 37(4): 126-131.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4.019
[摘要](1012) [HTML全文] (470) [PDF 2071KB](1)
摘要:
为筛选出具有抑菌活性的核桃内生真菌,以核桃炭疽病原菌等6种真菌和大肠杆菌等5种细菌病原菌作为指示菌,通过平板对峙培养、生长速率法和滤纸片法测定内生菌的拮抗作用及其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共筛选出抑菌活性显著的内生菌6株,其中弯角镰刀菌LTL-G3、木霉属YJL-3和德氏霉属YJL-14菌株的发酵液抑菌活性显著,其次生代谢产物中可能存在独特的抑菌活性物质;番茄早疫病原菌和产气荚膜梭菌对核桃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的响应最为显著。
森林经理
福建陈大国有林场生态公益林林分结构特征及优化调整
张今朝, 刘健, 余坤勇, 郑文英, 艾婧文, 曾琪, 上官莎逸
2017, 37(4): 132-139.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4.020
[摘要](919) [HTML全文] (488) [PDF 1490KB](2)
摘要:
选择福建三明市陈大国有林场金丝湾森林公园的生态公益林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树种组成、直径分布、蓄积结构、空间结构等林分结构特征,结合森林可持续经营和结构化经营的思想,对生态公益林林分结构进行优化调整,评价其调整后的效果。结果表明:林分树种组成项数<3,树种较少,林分树种多样性较低;研究区小、中、大径组蓄积比为1.4:3.2:5,小径组林木蓄积不足;样地平均角尺度为0.550,属聚集分布,平均混交度为0.505,属中度混交,林分结构不合理。调整后混交度增加,角尺度降低,整体分布格局趋向随机分布,林分空间结构得到良好的改善。
基于RS与GIS的旗山森林公园景观格局变迁分析
肖以恒, 朱晓玥, 杨春霞, 姚翔宇, 刘懿瑶, 黄启堂
2017, 37(4): 140-149.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4.021
[摘要](969) [HTML全文] (442) [PDF 3992KB](4)
摘要:
基于野外调查,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福建省旗山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解译了研究区1996年、2002年、2010年、2015年4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运用景观指数分析方法对森林公园景观格局变迁进行量化分析,探讨了海拔、坡度和坡向等自然因素及产业产值、人口数量和人均支配收入等人文因素对森林公园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996—2015年,竹类面积急剧减少后呈现上下波动趋势,混交林面积大幅度增加后缓慢减少,建设用地面积缓慢减少后逐渐增加,阔叶林面积急剧减少后趋于稳定,针叶林面积缓慢减少后逐渐增长;阔叶林、针叶林、竹林和建设用地主要向混交林转化,而混交林主要向阔叶林转化。1996—2015年间混交林和竹类斑块波动较大,竹类及针叶林受人为影响最大,导致景观格局发生显著变化,斑块数量波动较大,生态脆弱,破碎化程度先减小增加;其他景观类型连通性降低,形状趋于复杂,受干扰程度低;旗山森林公园整体景观格局破碎程度先增加后减少,多样性减少后逐渐趋于稳定,聚集性有所增强,呈聚集发展趋势。人文因素是森林景观斑块面积变化的重要原因,尤其是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人口数量、地区总产值等因素影响显著;而在20年时间序列内,海拔、坡度、坡向和气候等自然因素对森林景观斑块面积变化影响较小。
湖南望云山森林公园林地景观空间格局研究
任煜堃, 唐代生, 文敏
2017, 37(4): 150-155.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4.022
[摘要](943) [HTML全文] (499) [PDF 2216KB](3)
摘要:
基于2009年望云山森林公园林地更新数据,利用ArcGIS 10.2以地类为分类单元,将小班数据进行融合,选取适宜分析粒度利用Fragstats 4.2对研究区林地景观格局指数进行计算,并利用Programita的O-ring统计方法对主要林地景观多尺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5 m分析粒度下,纯林地景观面积占绝对的优势,与特规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景观构成了森林公园主要的林地景观类型;森林公园林地景观类型丰富但受少数优势景观支配,SHDI值为1.050 6,SHEI值为0.456 3。3种主要林地景观的空间分布格局随尺度变化的趋势相似,均先呈聚集分布,经过轻微的随机分布后呈现均匀分布,之后趋于随机分布,但是各林地景观对尺度变化的响应有所不同;各林地景观类型均在中小尺度上呈正(负)关联性,在大尺度上无关联性。
基于WorldView-2影像数据对杭州西湖区绿地信息提取研究
钱军朝, 徐丽华, 邱布布, 陆张维, 庞恩奇, 郑建华
2017, 37(4): 156-166.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4.023
[摘要](1404) [HTML全文] (651) [PDF 20141KB](4)
摘要:
以杭州市西湖区为例,根据研究区域地物在WorldView-2遥感影像的特征差异进行区域划分。在每个分区内采用不同的多尺度和方式进行分割,构建多层次结构,综合利用光谱、形状、纹理等特征变量;采用CART决策树分类算法,选择最优特征及节点阈值分区域对杭州市西湖区的植被绿地信息进行提取;采用Jeffries-Matusita (J-M)距离法,确定纹理窗口尺度并筛选纹理特征。结果表明:本研究利用可分离指数J-M距离法得到影像地物草地、农用地、灌木、乔木最佳纹理窗口尺寸分别为5 × 5、11 × 11、13 × 13、13 × 13,对纹理尺度的选择和纹理特征的降维极大地提高了信息提取的精度及效率;基于面向对象的CART决策树分类法的总体分类精度相比基于像元的最大似然法的精度从76.53%提高到88.56%,Kappa系数从0.711 7提高到0.862 3,绿地平均用户精度从72.73%提高到84.63%;同时比常规的面向对象的方法更快速灵活地确定分类特征及阈值,大幅度地提高了提取效率及精度。
长汀县1988—2013年森林采伐时序遥感监测
谢旭, 陈芸芝, 汪小钦, 陈雪娇
2017, 37(4): 167-174.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4.024
[摘要](1047) [HTML全文] (475) [PDF 14133KB](1)
摘要:
利用1988—2013年Landsat TM/ETM+/OLI时间序列分类数据,根据采伐迹地的时序变化特征,提取长汀县1988—2013年森林采伐信息,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长汀县各时相森林采伐监测的总体精度达90%以上,除1994-11-02、2001-12-31外,其余时相的kappa系数均接近或者超过0.8,利用采伐迹地特有的地表覆盖变化特征,能将光谱特征极为相近的采伐迹地、裸地、休耕期的耕地做进一步区分;长汀县采伐迹地分布最密集的区域集中在西南部,其次是东南部、东北部;长汀县1988—2001年森林采伐的面积为500~1 000 hm2,2003年以后随着森林覆盖面积持续增加,森林采伐面积增加,其中2010年森林采伐的面积超过2 800 hm2,中心区域采伐迹地面积增加与该区域森林覆盖条件显著改善有直接关系。
基于Fisher判别的层次分类法的森林遥感影像分类
杜靖媛, 葛宏立, 路伟, 孟森
2017, 37(4): 175-182.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4.025
[摘要](1106) [HTML全文] (508) [PDF 13884KB](4)
摘要:
通过Fisher判别法得到的混淆矩阵计算分类评价指标构建层次分类树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Fisher判别的遥感影像森林地类层次分类法。利用杭州市部分地区的森林资源清查样地数据和Landsat8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试验,并与最大似然分类、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分类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Fisher判别的层次分类法总分类精度为79.45%,比最大似然分类、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分别高了12.33%、21.00%和10.50%,kappa系数为0.756 8,比最大似然法、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分别高了0.145 5、0.256 4和0.126 4;基于Fisher判别分析方法的层次分类法模型中,层次分类树的节点依次是建设用地—水体—农地—竹林—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基于Fisher判别的层次分类法中一个模型只能分出一个类别。
昆明市林地及林木资源消涨动态研究
马勇, 王华, 吴怀理, 宿爱芝, 赵菲
2017, 37(4): 183-187.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4.026
[摘要](1068) [HTML全文] (448) [PDF 1213KB](4)
摘要:
根据调查的精度要求,在1:25 000地形图随机确定起点后,按样地的间距依次进行调查。利用GPS对样地进行定位,采用角规控制检尺方法进行蓄积量调查,分析间隔期林地及林木资源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有林地面积增加79 826.9 hm2,增幅达8.82%;疏林地面积减少4 921.7 hm2,降低了69.75%;灌木林地面积减少14 985.6 hm2,降低了7.78%;未成林造林地面积增加65 450.9 hm2,增幅达202.44%;无立木林地面积增加18 679.1 hm2,增幅达121.92%;宜林地面积减少48 565.2 hm2,降低了53.91%。苗圃地面积减少442.8 hm2,降低了42.94%;辅助生产林地面积增加47.3 hm2,增幅达52.61%。活立木蓄积量增加增加15 191 860 m3,增幅达37.61%。有林地蓄积量增加15 184 910 m3,增幅达38.53%。疏林地蓄积量减少35 870 m3,降低了58.90%;四旁树蓄积量减少52 980 m3;散生木蓄积量增加83 980 m3
森林工程
氧冷等离子体处理对竹材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巫其荣, 关鑫, 林金国, 任凯, 齐文玉
2017, 37(4): 188-193.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4.027
[摘要](960) [HTML全文] (452) [PDF 13742KB](1)
摘要:
采用氧冷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对毛竹的竹青、竹肉和竹黄分别进行表面处理,利用液滴法测定等离子体处理前后酚醛树脂胶(PF)在其表面的接触角,并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其表面形貌以及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FTIR)分析等离子体处理竹材表面化学组分,探究等离子体处理改善竹材表面润湿性的机理。结果表明:竹肉的润湿性最好,竹黄和竹青较差,经氧冷等离子体处理后,其平衡接触角分别下降43.59%、48.32%和61.15%;氧冷等离子体处理会刻蚀竹材表面,提高了其比表面积,明显改善其表面润湿性;氧冷等离子体处理在竹材表面引入大量自由基,生成O-H、C=O和C-O等含氧极性官能团,使其表面润湿性提高;氧冷等离子体处理可有效提高竹材表面的润湿性,为竹材涂饰、浸胶等后期加工提供有效改性手段。
橡胶木改性材表面涂饰的色差色泽研究
程若愚, 陈太安, 罗朋朋, 罗茜
2017, 37(4): 194-205.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4.028
[摘要](930) [HTML全文] (425) [PDF 1121KB](1)
摘要:
通过对橡胶木进行热改性处理和糠醇浸渍处理,采用PE或PU组分清漆进行涂饰,对涂饰前后试材的材色和光泽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糠醇改性材与热改性材涂饰前后的色差值为12~24,PE涂饰的变化值略大于PU涂饰;色度指标中,对照材和改性材的明度L*均降低,但红绿度和黄蓝度的变化则与改性方法、改性程度有关;170 ℃热改性材的红绿度和黄蓝度明显上升,210 ℃热改性材的红绿度和黄蓝度则明显下降;高增重率糠醇改性材的红绿度和黄蓝度均显著下降,而低增重率的红绿度基本不变、黄蓝度下降明显;改性和涂饰缩小木材顺纹和横纹方向的光泽度差异,但PE和PU涂饰之间的差异不明显。
单宁-大豆蛋白胶黏剂基胶合板等离子体改性研究
吴志刚, 席雪冬, 雷洪, 杜官本, 张本刚, 王璇, 王洪艳
2017, 37(4): 199-205.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4.029
[摘要](1116) [HTML全文] (456) [PDF 6489KB](2)
摘要:
以相思单宁和大豆蛋白制备单宁-大豆蛋白胶黏剂(SFT)为研究对象,以胶合板胶合性能和耐水性能为测试指标,分析了等离子改性的杨木及松木胶合板性能。结果表明,与大豆蛋白胶黏剂相比,胶黏剂SFT胶合板胶合强度和耐水性能有明显提高,其中单宁与大豆蛋白复合交联体系的形成及邻苯二酚基团引入可能是关键因素。等离子处理后的杨木和松木表面接触角显著减小,表面能显著提高,表面润湿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其协同SFT制备的杨木胶合板和松木胶合板胶合强度与耐水性能显著提高,但松木胶合板性能的提升幅度要明显高于杨木胶合板。FI-IR和SEM分析表明,等离子体高能粒子在杨木和松木木材表面同时发生了物理和化学作用,前者是在木材表面形成蚀刻粗化面,后者是在木材表面产生大量的极性基团。此外,等离子体可能使油脂发生氧化降解,甚至转化成有利于胶接的成分,使得等离子改性的松木胶合板性能提升幅度高于杨木胶合板。
祥云县大波那木质遗存物防腐加固工艺研究
李锐, 李君
2017, 37(4): 206-208.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4.030
[摘要](859) [HTML全文] (551) [PDF 2183KB](2)
摘要:
以祥云县大波那遗址木质遗存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加固方法对遗址古木遗存物的加固效果,结果表明:福尔马林溶液仅能够杀灭表面细菌,无法达到长期保存效果;由于木材腐朽程度存在差异,PEG处理至完全包埋最少需要48~72 h,且相关处理方法繁琐;采用酚醛树脂可以简便易行地对古木进行原地、大批量加固处理,处理效果可以达到长期保存的要求。
柳叶红千层分离黄酮的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李盼盼, 华燕, 王军民
2017, 37(4): 209-212.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4.031
[摘要](962) [HTML全文] (457) [PDF 1118KB](1)
摘要:
利用硅胶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方法对柳叶红千层叶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同时测定其抗氧化和抗菌的活性。结果表明:从柳叶红千层叶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5-羟基-6, 8-二甲基-7, 4′-二甲氧基黄酮和5-羟基-6-甲基-7, 4′-二甲氧基黄酮。5-羟基-6-甲基-7, 4′-二甲氧基黄酮表现出较明显的抗氧化活性IC50值20.0 μg/mL,并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对大肠杆菌的MIC值为62.5 μg/mL。
滇牡丹根皮初提物抗菌活性研究
赵能, 原晓龙, 陈中华, 华梅, 王娟, 王毅
2017, 37(4): 213-217.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4.032
[摘要](855) [HTML全文] (445) [PDF 1462KB](1)
摘要:
采用乙醇与丙酮分别提取滇牡丹根皮内物质,用13种致病细菌进行活性筛选,采用抑菌圈法评价相应初提物的抗菌活性,并测定具有抗菌活性初提物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并检测不同温度和不同pH处理后滇牡丹根皮中抗菌物质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乙醇初提物与丙酮初提物能够对供试13种致病细菌中的5种致病细菌具有明显抑菌效果,最低抑制浓度基本相同,只有对无乳链球菌与副溶血弧球菌的MIC值不同;滇牡丹根皮乙醇初提物在不同温度与不同pH处理后,各个处理部分抑菌圈大小没有出现明显变化,因此滇牡丹根皮乙醇初提物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滇牡丹乙醇初提物经过大孔树脂分段纯化后,发现只有100%乙醇洗脱部分具有抗菌活性。
腾冲红花油茶籽壳中三萜的分离鉴定
贺鹏, 罗旭璐, 阚欢, 赵平
2017, 37(4): 218-222.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7.04.033
[摘要](891) [HTML全文] (440) [PDF 1127KB](1)
摘要:
为研究腾冲红花油茶籽壳的三萜类化学成分,利用柱色谱法对其8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从腾冲红花油茶籽壳中分离鉴定出2个三萜化合物,化合物的名称分别为齐墩果酸(1)和3β-O-乙酰齐墩果酸(2)。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ISSN 2095-1914

CN 53-1218/S

Copyright © 2009《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滇ICP备10002112号-2

地址:云南昆明市白龙寺300号西南林业大学129信箱 邮编:650233

电话:0871-63863029/63862787 E-mail: swfcbjb@vip.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 技术支持:info@rhhz.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