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8卷1期

显示方式:          |     

研究论文
不同基质配方对银叶金合欢苗木生长的影响
唐洪辉, 赵庆, 杨洋, 魏丹, 钱万惠, 邹伟杰
2018, 38(1): 1-9.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1.001
[摘要](894) [HTML全文] (506) [PDF 1286KB](5)
摘要:
为降低苗木种植成本,本研究选用蘑菇渣、泥炭土、椰糠、锯木糠、珍珠岩和马占相思林下表土等基质,按不同体积比配成12种育苗基质进行银叶金合欢优质壮苗培育试验。结果表明:12种不同配比的育苗基质容重均显著低于对照,最大持水量、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T4、T5、T6、T7 4种基质培育的苗木保存率、净高生长量、根系中根瘤数、苗木干物质质量和地下部分根系干质量等生长指标优于对照;以V (蘑菇渣) :V (珍珠岩) :V (林下表土)为1:2:1 (T5)基质培育的苗木表现最好,其苗木保存率、苗木净生长量、根系中根瘤数量、苗木干物质质量和地下部分根系干质量较对照提高了15%,126.4%,3 465.2%,631.6%和525.4%,并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
稀土元素镧、铈对擎天树幼苗生长量的影响
戴文君, 陆海燕, 杨梅, 梁小春, 李婷
2018, 38(1): 10-15.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1.002
[摘要](1074) [HTML全文] (526) [PDF 1087KB](4)
摘要:
为探究稀土元素对擎天树林木生长量的影响,配置不同质量浓度的镧、铈元素溶液处理擎天树幼苗,观测镧、铈对其苗高、地径等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铈质量浓度32 mg/L处理下苗木生长最佳,其苗高、地径的总增长量与月平均生长量以及总干质量较对照组增高了144.6%、46.9%、585.7%、60.0%、578.9%,均显著提高;望天树苗木在镧质量浓度64 mg/L处理下生长最好,但效果远不及铈;稀土元素铈对擎天树苗木苗高、地径、生物量的促进作用显著,可用于擎天树壮苗培育;2种稀土元素在较高质量浓度下对苗木的生长促进作用均降低。
不同种植模式对铅污染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朱红霞, 张建强, 张家洋
2018, 38(1): 16-22.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1.003
[摘要](1017) [HTML全文] (515) [PDF 1117KB](2)
摘要:
通过盆栽试验,测定4种植物白三叶、一串红、翠菊、鸢尾单种和两两混种模式下根际及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理化性质等指标,分析不同植物种植模式对铅污染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呼吸作用强度及有机质含量指标均表现为根际>非根际>对照,混种>单种>对照;土壤pH表现为对照>非根际>根际,对照>单种>混种;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指标表现为非根际>根际,单种>混种;土壤Pb2+含量则表现为对照>根际>非根际,对照>混种>单种。同时,细菌的变化对土壤酶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真菌,放线菌影响最小;细菌的变化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真菌,放线菌影响最小。可见,4种不同的植物单种和混种均能对铅污染起到修复作用,而混种比单种更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且白三叶与鸢尾混种优于其他几种模式。
湖南3种混交林土壤酶活性的差异研究
刘振华, 李贵, 陈瑞, 吴敏, 童琪, 童方平
2018, 38(1): 23-27.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1.004
[摘要](1044) [HTML全文] (488) [PDF 1073KB](2)
摘要:
以湖南3种混交林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榉树及杉木2种纯林为对照,分析林分土壤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蛋白酶、脲酶等土壤酶活性,评价不同的混交模式对林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混交模式下,绝大部分土壤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表层土壤显著性更加明显;所有混交模式中,混交林林分土壤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杉木纯林,混交林和纯林酶活性高低程度均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在丘陵地营造6杉木2榉树2南酸枣混交林能够较好地提高土壤酶活性。
香榧种子抑制其发芽和生长的内源物筛选研究
刘序, 陈黎, 高捍东
2018, 38(1): 28-33.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1.005
[摘要](1035) [HTML全文] (514) [PDF 1096KB](4)
摘要:
采用GC-MS方法分析鉴定了香榧种子的外种皮、内种皮和胚乳萃取液中内源物种类及其相对含量,同时以白菜种子为受体材料进行生物测定,分析香榧种子不同部位内源物对白菜种子发芽和生长抑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萃取液中含有多种内源物,主要包括烷类、酚类、醇类和酸类等;外种皮和胚乳的乙醚萃取液中含有2, 6-二叔丁基对甲酚,相对含量为100%;外种皮和胚乳的石油醚萃取液中的二甲基环戊烷含量较高,均大于13%,而内种皮中含量较低,为9.41%;胚乳的甲醇萃取液中含有邻苯二酚,相对含量对43.19%。可见,外种皮、内种皮和胚乳中均存在萌发抑制物质,外种皮和胚乳的抑制作用较强,而内种皮的抑制作用较弱,其中,种皮甲醇萃取液中所含的烷类物质以及胚乳甲醇萃取液中所含的邻苯二酚对白菜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为100%,而内种皮乙醚萃取液中所含内源物对白菜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生长无明显影响。
干旱胁迫对桃叶杜鹃菌根苗生长的影响
熊贤荣, 欧静, 龙海燕, 欧阳嘉晖, 熊丹
2018, 38(1): 34-4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1.006
[摘要](1038) [HTML全文] (453) [PDF 1327KB](2)
摘要:
通过设置4个水分胁迫处理和3个接种处理,测定菌根苗木的根系形态、苗高、生物量、根冠比等指标,分析在干旱胁迫下不同菌根真菌对桃叶杜鹃生长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常水分条件下,接种ERM菌株显著提高了幼苗的苗高、叶面积,增加了幼苗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生物量积累, 促进了桃叶杜鹃幼苗的生长。在轻度水分胁迫下,桃叶杜鹃各处理苗的根系总根长、表面积及苗高均较其他处理高。但随着胁迫加剧,对照处理的苗高、叶面积逐渐降低,菌根苗的苗高在轻度胁迫时有所升高,而后随之下降,菌根苗叶面积下降幅度均小于对照。接种不同的菌株促生效果也不同,接种TY35比接种TY29对桃叶杜鹃幼苗在受到干旱胁迫时的缓解效果好。
库源调节对油茶叶片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其酶活性的影响
彭映赫, 陈永忠, 许彦明, 王瑞, 陈隆升, 马力, 彭邵锋
2018, 38(1): 41-45.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1.007
[摘要](1088) [HTML全文] (483) [PDF 1143KB](3)
摘要:
以5年生油茶为试材,通过调控叶果比,分析库源调节改变对叶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及其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果处理(T1),叶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显著增加,但其代谢相关的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库相同的条件下,留叶数增加,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有所升高;对于不同叶果比处理,叶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与留叶数目呈正相关关系。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呈单峰曲线类型,分别在4叶1果枝(T3)和5叶1果枝(T4)处理中达到最大值,增源扩库处理后,转化酶和淀粉磷酸化酶逐渐增加。因此,库源关系改变可显著影响油茶叶片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其酶活性,并更有利于提高果实单果质量和出籽率。
八角柱头和花粉的形态结构分析
黄开顺, 梁海英, 李开祥, 李宝财, 赵志珩
2018, 38(1): 46-53.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1.008
[摘要](1175) [HTML全文] (505) [PDF 9638KB](3)
摘要:
应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红花、淡红花、白花、黄花4个花色品种八角的柱头和花粉形态结构。结果表明:柱头颜色因花瓣颜色而异,表现为红花、淡红花类的柱头,颜色有红色、白色,其中白花、黄花类的柱头颜色均为米白色。不同花色品种的八角花柱及柱头均呈“J”型卷曲,品种间无明显差异。柱头上有密集分布的圆棒状或圆球状乳突,乳突表面有分泌物、内部近于空虚,易扁瘪或破损。乳突表面纹饰因不同花色品种存在明显差异,白花类乳突表面呈近圆形或不规则条形凸起,分泌物较多,而红花、淡红花、黄花类乳突表面呈细网状皱纹,分泌物较少。各花色品种花粉的形状、萌发沟、外壁纹饰结构基本相同,形状以扁圆形、扁球形为主,具3条萌发沟,沟长至两极,外壁具纹饰网状,网眼呈不规则的多边形。花粉粒极轴长15.45~25.01 μm,赤道轴长19.26~27.15 μm,极赤比0.73~1.01,体积4 409.78~6 990.04 μm3,花色品种间差异显著,其中淡红花、白花的花粉体积较大,说明花粉粒大小一定程度上受不同花色品种的影响。所研究的八角品种虽然花瓣颜色各异,但其柱头和花粉外表形态结构基本相似。
钟花樱花粉离体萌发培养及低温保存技术研究
聂超仁, 况红玲, 于静亚, 胡文洪
2018, 38(1): 54-58.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1.009
[摘要](975) [HTML全文] (491) [PDF 1173KB](3)
摘要:
以钟花樱花粉为试材,采用离体萌发法检测花粉生活力,研究液体培养基中不同质量浓度蔗糖、硼酸、氯化钙对花粉萌发的影响,并在3种低温条件下进行花粉保存试验。结果表明:钟花樱花粉离体培养的最佳配方为蔗糖15% +硼酸50 mg/L +氯化钙100 mg/L。降低保存温度能延长钟花樱花粉保存时间,在4 ℃的环境条件下,保存30 d时检测花粉就完全失去活力;在-20 ℃的低温环境下,贮藏150 d时花粉萌发率为28.30%,270 d时降为0;在-80 ℃低温环境下,贮藏150 d时花粉萌发率为45.19%,270 d时降为0。
杉木种鳞石蜡切片工艺优化研究
左丹丹, 熊升, 李佳, 饶丽莎, 林思祖, 陈宇
2018, 38(1): 59-65.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1.010
[摘要](1031) [HTML全文] (522) [PDF 14012KB](1)
摘要:
为精确观察杉木种鳞内部的细胞结构,经过对2种不同固定液、3种不同软化处理、4种不同脱水与透明处理、优化浸蜡时间和温度以及后续包埋、染色等工艺步骤对比,优化了杉木种鳞石蜡切片工艺。结果表明:杉木种鳞石蜡切片的优化工艺和方法为,FAA和FPA两种固定液固定效果相同,均能有效的固定材料;12 h的盐酸水溶液软化效果最佳;最佳脱水时间为每级2 h,透明时间为每级1 h。该优化工艺有效克服了蜡带不连续、切片不完整的缺陷,可获得清晰完整的杉木种鳞细胞结构图。
怒江干热河谷区域5个木薯品种的综合性状比较
刘倩, 刘光华, 李月仙, 宋记明, 段春芳, 姜太玲, 周迎春, 严炜, 张林辉
2018, 38(1): 66-71.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1.011
[摘要](1411) [HTML全文] (572) [PDF 1556KB](1)
摘要:
通过对广西引进的GR3 (CK)、GR4、GR891、GR911、新选048共5个木薯品种各项性状及品质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适宜怒江干热河谷种植的优良品种。结果表明:GR4主茎粗与其他4个品种均存在显著差异,GR911与新选048的第一分枝高无显著差异,与其他品种存在极显著差异;GR3与其他4个品种在株高、单株鲜茎叶质量、单株鲜薯质量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GR4农艺性状及品质表现均为最优,综合排名第1,适宜作为加工型及饲用型品种;GR891品质表现优异,综合排名第2,适宜作为食用型品种。
不同施氮水平及根系分隔方式对间作小麦蚕豆氮吸收的影响
刘英超, 肖靖秀, 郑毅, 汤利
2018, 38(1): 72-78.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1.012
[摘要](1025) [HTML全文] (488) [PDF 1597KB](3)
摘要:
通过盆栽试验设置了3种根系分隔方式(无分隔、尼龙分隔、塑料分隔)和3个氮(N/2、N、3N/2)水平,分析了间作小麦蚕豆的干物质量、氮素累积吸收量和养分竞争比率,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及不同施氮水平对小麦蚕豆氮素营养累积吸收特征和养分竞争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水平和根系分隔方式改变了间作小麦和蚕豆的干物质量,小麦拔节期,低氮、常规施氮和高氮水平下,尼龙分隔方式下小麦干物质累积量分别高于不分隔和塑料分隔60.8%、61.46%,71.19%、73.42%,63.02%、61.54%。低氮水平下,无分隔方式蚕豆干物质平均累积量分别低于尼龙和塑料分隔15.46%和20.68%;推荐施氮水平下,抽穗期和成熟期,尼龙分隔蚕豆干物质累积分别低于无分隔和塑料分隔24.53%、23.11%和26.66%、26.96%;高氮条件下,3种根系分隔方式间差异不明显。不同氮水平和根系分隔方式也改变了间作小麦和蚕豆的氮素累积吸收量。其中低氮条件下,无分隔小麦氮素累积吸收量明显高于尼龙和塑料分隔,随施氮量增加,这种优势逐渐不明显;低氮和高氮条件下,3种根系分隔(PB、MB、NB)蚕豆氮素累积吸收量差异不显著,推荐施氮条件下,塑料分隔方式下蚕豆氮素吸收量急剧增加,尤其籽粒膨大期,与尼龙分隔和不分隔相比分别增加29.03%、26.48%。低氮和常规施氮条件下,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尼龙和无分隔体系小麦相对于塑料分隔体系养分竞争比率(NCRcs)高于蚕豆。
氮素对香根草吸收和去除扑草净的影响
刘书楷, 王铭, 郑毅
2018, 38(1): 79-84.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1.013
[摘要](1062) [HTML全文] (471) [PDF 1157KB](3)
摘要:
以香根草为研究对象,通过温室培育、样本试验和室内分析,研究了高浓度氮含量(0.49 mg/L)、中浓度氮含量(0.33 mg/L)、低浓度氮含量(0.16 mg/L) 3种浓度氮素水平条件下,香根草对单子叶营养液中扑草净的吸收、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氮素能显著提高香根草根系对单子叶溶液中扑草净的吸收,同时能促进扑草净在根系与茎叶之间的转移;中浓度氮素为水平时,扑草净在溶液中的残留率最小为1.80%,此时香根草对扑草净的去除率最大为18.07%。试验第40天时,氮浓度为低浓度水平时,扑草净在溶液中的残留率为1.86%,香根草对扑草净的去除率为16.51%;试验第40天时,与高浓度氮水平相比,中低浓度氮水平条件下,香根草表现出更佳的生长态势,且对溶液中扑草净的吸收、去除效果更好。
北京市7种经济林空气负离子特征研究
李少宁, 鲁绍伟, 赵云阁, 丁杰, 刘斌, 陈波
2018, 38(1): 85-9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1.014
[摘要](966) [HTML全文] (490) [PDF 1668KB](3)
摘要:
为合理评估经济林提供空气负离子的价值量,于2015年5—10月对京市常见7种经济林开展林内空气负离子日变化监测,并对其物质量和价值量进行粗略评估。结果表明:7种经济林林内空气负离子浓度均在9: 00—11: 00和17: 00左右出现高峰值,在15: 00左右出现低谷值,各月平均浓度为746~2 056个/cm3;月变化整体表现为9月>8月>7月>6月>5月>10月,且各月差异极显著;7种经济林中提供负离子能力最强的为苹果,最弱的为枣树;负离子年物质量为2.09 × 1018~3.13 × 1018个/hm2,年价值量为7.84~18.17元/hm2
新乡4种主要绿化树种叶片硫含量与大气污染物硫浓度的关系研究
蔺芳, 邢晶鑫, 朱亚军, 张晓亚, 任思敏, 张家洋
2018, 38(1): 91-95.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1.015
[摘要](969) [HTML全文] (468) [PDF 1086KB](3)
摘要:
用多重比较法(LSD法)分析豫北地区不同功能区毛白杨、三球悬铃木、国槐和小叶白蜡叶片与叶面尘中硫含量、大气硫浓度的差异,分别拟合叶片硫含量与叶面尘中硫含量、叶片硫含量与大气硫浓度之间的回归模型,并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4种绿化树种叶片硫含量和叶面降尘中的硫含量均随大气硫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增加幅度由大至小依次是毛白杨、国槐、三球悬铃木和小叶白蜡;毛白杨、三球悬铃木、国槐和小叶白蜡叶片硫含量与叶面降尘中硫含量拟合一元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R2)依次为0.917、0.951、0.956和0.890;4种绿化树种叶片硫含量与大气硫浓度拟合一元回归模型的R2分别为0.950、0.932、0.909和0.887;4种绿化树种叶片硫含量、叶面降尘中的硫含量与大气硫浓度三者拟合二元回归模型R2分别达0.978、0.960、0.967和0.899。所有模型的F检验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绿化树种叶片及其叶面降尘均可作为大气硫化物污染的有效生物指示剂,可为区域环境监测提供理论参考。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盈江县野生保护植物分布研究
喻丁香, 杜凡, 周丹, 侯淑娜
2018, 38(1): 96-102.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1.016
[摘要](968) [HTML全文] (507) [PDF 2987KB](6)
摘要:
用样方法和样线法相结合,对盈江县内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进行调查。通过物种丰富度、物种密度、保护植物数量分析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自然保护区、公益林区、其他区域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资源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盈江县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分布不均匀,保护植物的种类、数量从中缅边境向大盈江流域递减,再向打鹰山脉递增;保护植物的种密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保护区>公益林区>其他区域。根据保护植物的现状,探讨植物保护的紧迫性,为科学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喜马拉雅山普兰段和吉隆段蚂蚁物种多样性研究
张翔, 徐正会, 李文琼, 许国莲, 周雪英, 马学云
2018, 38(1): 103-109.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1.017
[摘要](1041) [HTML全文] (496) [PDF 1116KB](3)
摘要:
为揭示喜马拉雅山的蚂蚁分布规律,2016年在普兰段和吉隆段采用样地调查法,分析蚂蚁的多样性指标。结果表明:在普兰段和吉隆段观察到9 955头蚂蚁,经鉴定2个地段的蚂蚁隶属于3亚科,9属,15种,普兰段有5种,吉隆段有14种;蚂蚁群落的物种数目、个体密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总体呈现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基本规律,同时存在多域效应现象。气温和降雨制约着蚂蚁物种的垂直分布,植被类型和地貌特征影响着蚂蚁个体密度,坡向和海拔对蚂蚁群落分化有重要影响。
二斑栗实象COI序列多态性分析
熊忠平, 吴培福, 徐磊, 潘涌智
2018, 38(1): 110-116.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1.018
[摘要](1011) [HTML全文] (527) [PDF 2155KB](1)
摘要:
为了解西南山地板栗的主要害虫二斑栗实象各地理种群的遗传变异及基因交流情况,对采自于云南省9个地理种群的二斑栗实象线粒体COI基因序列进行测序,并根据其结果进行种群间分子变异、单倍型、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程度和基因流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79条COI基因序列大小为693 bp,检测到多态性位点32个,形成单倍型34种,其中一种为所有地理种群所共享;总群体单倍型多样性Hd为0.901 01,固定系数Fst为0.132 82,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052 55,基因流Nm为9.01。总种群间及各种群Tajima′s D检验结果均不显著,说明二斑栗实象种群数量较为稳定未出现种群扩张。二斑栗实象的遗传分化主要来自种群内部,地理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各地理种群未形成明显的地理结构,说明种群基因交流频繁。
基于纹理模型的檀香咖啡豹蠹蛾虫害图像诊断方法研究
陈珠琳, 王雪峰
2018, 38(1): 117-125.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1.019
[摘要](965) [HTML全文] (488) [PDF 3482KB](2)
摘要:
基于纹理特征模型的檀香咖啡豹蠹蛾图像诊断方法,根据健康图像和虫害图像在纹理方面表现出的差异,提出海南省北部县市檀香受咖啡豹蠹蛾虫害“多纹理特征”的确定方法。针对每种图像类型,使用提取出的4维多纹理特征,组合得到6种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模型1(自变量为熵值均值-相关性均值,因变量为熵值均值-能量均值)的模型精度与分类精度均为最佳,并且总体分类精度达到91.25%。与逐步聚类算法和K-means聚类算法、Logistic模型二分类法相比,该方法在保证分类精度的前提下减小了计算量,并为之后纹理图像分类提供了参考依据。
思茅松天然林林分胸径多样性的区域差异研究
冷燕, 欧光龙, 李超, 闾妍宇, 吴文君, 黄明泉, 胥辉
2018, 38(1): 126-132.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1.020
[摘要](1072) [HTML全文] (466) [PDF 1527KB](4)
摘要:
以云南省普洱市思茅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选取3个区域45块样地,使用Shannon指数(H)、Simpson指数(D)和断面积Gini系数(G) 3个多样性指数分别计算样地总体、样地内思茅松、样地内其他树种的林分胸径多样性,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Tukey检验分析区域差异,并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对林分胸径多样性随气候、地形、土壤、林分4类环境因子变化的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区域(M、P、L)的林分胸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异;地形、土壤、林分因子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因此,区域间的林分胸径多样性存在差异,区域环境异质性对区域内样地的林分胸径结构存在影响。
海口市2000—2015年城乡交错带景观格局梯度变化研究
张利利, 厉月桥, 李锐
2018, 38(1): 133-139.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1.021
[摘要](1192) [HTML全文] (481) [PDF 3260KB](4)
摘要:
以海口市2000、2008、2015年遥感影像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影像进行解译,得到景观类型数据,借助ArcGIS软件,利用引力模型,对海口市城乡交错带景观格局的梯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5年海口市城乡交错带主要景观类型为农地与林地,农地为2000年海口市城乡交错带中的景观基质,林地为2008—2015年海口市城乡交错带中的景观基质。随着梯度带的外推,各景观类型受城市辐射作用的影响下降,景观的多样性程度降低、破碎度下降,景观集聚程度、自然连通度上升,景观形状趋于复杂,景观稳定性增加。
迷迭香释放挥发性有机物的成分和变化规律研究
蒋冬月, 陈雅静, 李永红, 李因刚, 沈鑫
2018, 38(1): 140-15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1.022
[摘要](1095) [HTML全文] (483) [PDF 1238KB](3)
摘要:
为探究迷迭香叶片和花瓣释放挥发性有机物的成分和变化规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迷迭香叶片不同季节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和其花瓣中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成分进行采集,分析叶片和花瓣中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成分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季节迷迭香叶片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共鉴定出43种,包括萜烯类、醇类、酮类和酯类等化合物,其中萜烯类化合物16种,醇类化合物9种,为迷迭香挥发物的主要成分;萜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在6月份达到最高,为82.40%;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迷迭香叶片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的种类的年变化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6月份检测到的挥发性有机物种类最多,为30种;9月份检测到的挥发性有机物的种类最少,仅为22种。在6月份的日变化检测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种类呈现先增多后减少的趋势,在14: 00达到高峰,以萜烯类化合物为主。迷迭香花瓣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种类少于叶片,叶片和花瓣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成分均为萜烯类化合物,其相对含量分别占叶片、花瓣挥发物的65.32%和94.84%;且均以(1R)-(+)-α-蒎烯为主。迷迭香叶片和花瓣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成分均具有一定的药用保健作用。
思茅松松脂产量及化学组分遗传变异分析
李思广, 付玉嫔, 许林红, 张快富, 蒋云东
2018, 38(1): 151-156.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1.023
[摘要](977) [HTML全文] (546) [PDF 1230KB](1)
摘要:
通过测定40个高产脂思茅松无性系松脂产量及松脂化学组分,对其无性系间的遗传力和变异情况以及各主要组分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思茅松松脂组分中除脱氢枞酸外其他各成分在无性系间皆差异极显著,且无性系遗传力为0.53~0.96。单萜及倍半萜中α-蒎烯含量最高,含量为19.14%;松脂中含量最高的二萜类组分为长叶松酸,含量为27.06%。α-蒎烯与β-蒎烯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α-蒎烯与莰烯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产脂量与α-蒎烯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这些化学组分受较强遗传因素控制,选择育种潜力大,可取得较好的育种效果。
东京野茉莉重要化学成分的时空分布研究
万俊鹏, 崔义真, 喻方圆
2018, 38(1): 157-161.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1.024
[摘要](1132) [HTML全文] (512) [PDF 1230KB](1)
摘要:
以不同树龄的东京野茉莉作为研究对象,从树体不同器官提取总香脂酸、总三萜,从叶片中提取粗蛋白、纤维素和游离氨基酸等,研究各物质的分布规律,并对其含量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总香脂酸和总三萜在不同器官分布大致为叶片含量最高,根部次之,枝条和树干最低;随着树龄的增长,不同树龄东京野茉莉叶片总香脂酸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总三萜含量随着树龄的增加呈现先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树龄东京野茉莉各器官中总香脂酸和总三萜含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东京野茉莉叶片中粗蛋白含量平均值为7.08%,纤维素含量平均值为15.86%,氨基酸含量平均值为2.15%,粗蛋白含量及氨基酸含量在不同树龄叶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纤维素含量随叶龄增长而降低,且纤维素含量在不同树龄叶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响应面法优化云南松树皮多聚原花青素片段化条件
张霞, 李美娟, 姜永新, 李娜, 张加研, 李莲芳, 赵平
2018, 38(1): 162-168.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1.025
[摘要](1042) [HTML全文] (473) [PDF 2459KB](2)
摘要:
以云南松树皮PPC为原料,片段化产物1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盐酸浓度和原料/茶多酚比(PPC/TP)对云南松树皮多聚原花青素片段化主产物生成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其反应条件,以主产物含量为响应值,对30个试验点调查数据进行多元非线性分析,并通过方差分析对回归模型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最佳片段化条件为反应温度51 ℃、反应时间120 min、盐酸浓度3%、原料/茶多酚质量比为1:1。在此条件下,片段化主产物的含量达到861.897 μg/mL,与理论预测值(864.664 μg/mL)较为接近,说明响应面法优化云南松树皮多聚原花青素片段化反应方法可行。
水红木果油的超声辅助提取与脂肪酸组成研究
杨晓琴, 黄元波, 郑云武, 刘灿, 马焕, 郑志锋
2018, 38(1): 169-174.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1.026
[摘要](1019) [HTML全文] (485) [PDF 1172KB](1)
摘要: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水红木果油,在探讨超声功率、温度和时间等单因素对油脂得率的影响基础上,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并用GC和FTIR对水红木果油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以正己烷作溶剂,在超声功率为110 W、50 ℃下超声70 min,油脂提取率最高,为25.86%;水红木果油主要由棕榈酸(24.63%)、硬脂酸(1.93%)、油酸(39.61%)、亚油酸(28.93%)和亚麻酸(1.69%)组成,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70.23%;FTIR证实水红木果油结构中酯基和双键的存在。
氧化木薯淀粉用量对脲醛树脂性能的影响
王辉, 王洪艳, 普龙, 黄兴, 杜官本
2018, 38(1): 175-179.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1.027
[摘要](1131) [HTML全文] (504) [PDF 1498KB](6)
摘要:
通过调节甲醛、尿素用量,控制脲醛树脂的物质的量比为1.0和1.5,并在脲醛树脂合成反应后期,加入不同比例的氧化木薯淀粉进行改性,考察不同氧化木薯淀粉添加量对不同物质的量比脲醛树脂基本性能、固化特征以及胶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木薯淀粉可以有效提升脲醛树脂的固体含量及粘度,而对树脂固化特征的影响随nF : nU和添加量的不同而表现不一;当nF : nU=1.0时,随着氧化木薯淀粉用量的增加,树脂的固化时间在逐渐缩短,用量在5%以内时,树脂的固化起始温度均低于未改性树脂,湿状胶接强度先增后降;当nF : nU=1.5时,树脂固化时间变化趋势同前,但固化起始温度均高于未改性树脂,干、湿状胶接强度随氧化淀粉用量的增加而提高;从树脂的综合性能考虑,nF : nU=1.0时,氧化木薯淀粉用量为尿素用量的3%时,综合效果最优,而nF : nU=1.5时,5%时综合效果最优。
处理单宁改性脲醛树脂性能研究
张本刚, 席雪冬, 吴志刚, 雷洪, 杜官本, 王辉
2018, 38(1): 180-184.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1.028
[摘要](1093) [HTML全文] (482) [PDF 1584KB](5)
摘要:
以实验室自制处理单宁添加改性UF树脂,探讨不同的添加阶段和添加量对树脂性能的影响,并借助核磁碳谱(13C-NR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对树脂结构及固化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脲醛树脂制备工艺过程中在酸性阶段添加7%的相思单宁,对脲醛树脂改性效果较优,其游离甲醛含量下降58%,所制备刨花板的24 h吸水厚度膨胀率为11.6%,较之于未改性树脂减小37%;单宁的引入对脲醛树脂的加成、缩聚反应有一定阻碍,因而当单宁加入过量时,体系中游离甲醛含量反而增加,这与树脂基本性能测试中游离甲醛含量实验结果一致。
单宁-羟甲基糠醇胶黏剂的制备与应用
张俊, 张本刚, 周晓剑, 杜官本, 梁坚坤
2018, 38(1): 185-188.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1.029
[摘要](1065) [HTML全文] (501) [PDF 1091KB](4)
摘要:
通过实验室自制羟甲基糠醇与缩合单宁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制备新型生物质热固性单宁-羟甲基糠醇胶黏剂,对其基本理化性能测试和刨花板内结合强度、厚度膨胀率进行检测,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其固化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羟甲基糠醇能够避免糠醇自缩聚现象发生,其与缩合单宁的反应程度较糠醇高;在pH为2、羟甲基糠醇与单宁质量比为1:2的条件下的胶黏剂制备刨花板的静曲强度、干状内结合强度、耐水性均优于其他条件制备刨花板。
反应条件对GUF树脂合成及动态热机械性能的影响研究
邓书端, 夏炎, 张俊, 杨燕, 杜官本
2018, 38(1): 189-195.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1.030
[摘要](1849) [HTML全文] (521) [PDF 2677KB](2)
摘要:
选用乙二醛(G)部分取代甲醛(F)与尿素(U)反应制备乙二醛-尿素-甲醛(GUF)共缩聚树脂,探究不同反应条件对所合成GUF树脂基本性能的影响规律,用动态热机械性能分析方法(DMA)对人造板的热压过程进行模拟和树脂的固化过程进行监测,并以此为依据优化GUF树脂的合成条件,用优化条件下合成的GUF树脂制备胶合板并测定其力学性能及甲醛释放量。结果表明:GUF树脂的较优合成条件为乙二醛与尿素先在pH为4.0~5.0,于70~80 ℃保温反应1 h,乙二醛、尿素、甲醛的物质的量比nG:nU:nF为0.7:1.0:0.7,再加入甲醛于pH为5.0~6.0保温反应2 h;在优化条件下合成的GUF树脂固化后其储存模量达到13 976 MPa,以其胶合的胶合板胶合强度能满足国标GB/T 9846.3—2004对Ⅲ类胶合板干状胶合强度的要求,甲醛释释放量也能满足国标GB/T 9846.3—2004对E0级胶合板的要求,可以直接用于室内并在干燥状态下使用。
研究简报
天敌互作对乌桕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
刘亚珍, 覃志伟, 项瑶, 张玉, 李忠, 莫长明, 李晓琼, 郭文锋
2018, 38(1): 196-201.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1.031
[摘要](1070) [HTML全文] (551) [PDF 1838KB](2)
摘要:
通过比较地上广食性斜纹夜蛾、专食性癞皮夜蛾与南方根结线虫互作对乌桕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分析不同空间天敌间的作用关系及植物的响应策略。结果表明:无南方根结线虫情况下,2种地上天敌显著降低了乌桕地径,且癞皮夜蛾处理组乌桕株高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有南方根结线虫情况下,地上天敌处理对乌桕地径、株高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南方根结线虫显著增加了癞皮夜蛾处理组乌桕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因此,南方根结线虫与癞皮夜蛾间形成了一种拮抗效应,从而对乌桕生长及生物量产生了加性效应,而这种效应在南方根结线虫与斜纹夜蛾间并不显著。
安康‘紫仁’核桃响应干旱胁迫的生理评价研究
李大培, 李生萍, 高向倩, 赵婷婷, 张芳芳, 杨桂燕
2018, 38(1): 202-206.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1.032
[摘要](1025) [HTML全文] (475) [PDF 1228KB](6)
摘要:
为深入了解‘紫仁’核桃响应干旱胁迫的综合能力,选取安康地区培育的‘紫仁’核桃进行干旱胁迫处理下的生理响应试验。对‘紫仁1’和‘紫仁2’分别进行PEG6000处理0、3、6、9、15 d后测定电导率、丙二醛(MDA)、抗氧化酶活性、脯氨酸等生理指标,分析‘紫仁’核桃干旱响应生理。结果表明:‘紫仁1’和‘紫仁2’在干旱胁迫后二者生理响应趋势相似,即相对电导率变大、MDA含量增多、SOD和POD活性增强、脯氨酸含量增加;‘紫仁1’在胁迫后的相对电导率及MDA含量显著高于‘紫仁2’,而‘紫仁1’的SOD和POD活性、脯氨酸含量却又低于‘紫仁2’,说明在相同PEG处理下,‘紫仁1’的综合抗旱能力低于‘紫仁2’。
4个油茶新品种抑制物质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王瑞, 陈隆升, 王湘南, 彭映赫, 陈永忠
2018, 38(1): 207-21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1.033
[摘要](934) [HTML全文] (491) [PDF 1060KB](5)
摘要:
以4个油茶新品种穗条为材料,研究插穗提取液的生根抑制物质,用白菜种子进行生物效应鉴定试验,分析抑制物质对扦插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品种提取液酸度以‘秋霞’最低,‘赤霞’次之;提取液中均含有酚类物质或其衍生物,其中‘晚霞’酚类物质含量最高,‘秋霞’酚类物质含量最低,且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提取液原液中对白菜种子发芽率以‘赤霞’最高,且‘赤霞’提取液中白菜种子根系生长最佳,而‘秋霞’ 5倍稀释液中白菜种子根系生长最佳;‘赤霞’新稍长、根数及根长均最佳。
昆明市园林植物伪角蜡蚧危害情况及发生规律研究
付兴飞, 李巧, 郭宏伟, 杨云波, 刘波
2018, 38(1): 211-216.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1.034
[摘要](997) [HTML全文] (511) [PDF 1200KB](2)
摘要:
为了解昆明市伪角蜡蚧的危害情况及发生规律,2014—2016年调查了昆明市伪角蜡蚧的寄主植物种类、危害程度及生活史,分析了其在9种寄主植物上的发育和繁殖情况。结果表明:昆明市有21科38种园林植物受到伪角蜡蚧危害,其中黄连木、君迁子、杜英、马缨杜鹃、重阳木、皱叶玉兰、山玉兰、何首乌、球花石楠、云南山楂及栾树11种为新记录寄主植物。受害普遍且严重的寄主植物有垂丝海棠、云南拟单性木兰、球花含笑、云南含笑、皱叶玉兰、玉兰、三角枫及杜英。该虫在皱叶玉兰上1 a发生1代,以2龄若虫和3龄若虫越冬;7月下旬开始产卵;8月中旬始见1龄若虫。在自然条件下,该虫卵期在皱叶玉兰、玉兰及杜英上最长,约为70 d,在垂丝海棠、含笑、栾树和三角枫上卵期最短,约为56 d;1龄若虫期在杜英上最长约为56 d,在垂丝海棠上最短,约为28 d。
高温水热处理对马尾松木材化学成分的影响
蔡绍祥, 李康, 秦韶山, 李延军
2018, 38(1): 217-220.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1.035
[摘要](1029) [HTML全文] (497) [PDF 1150KB](4)
摘要:
采用NREL法对纤维素、半纤维素、酸不溶木质素含量进行测定,在高温水热处理的条件下对马尾松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纤维素在160 ℃后开始分解,在200 ℃时其含量降幅最大;半纤维素由于其分支结构和无定型组织使其热稳定差,140 ℃即开始分解;酸不溶木质素含量随水解时间的延长略有增加;高温水热处理工艺中温度和时间均是影响三大素含量的显著因素,温度的影响更显著。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ISSN 2095-1914

CN 53-1218/S

Copyright © 2009《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滇ICP备10002112号-2

地址:云南昆明市白龙寺300号西南林业大学129信箱 邮编:650233

电话:0871-63863029/63862787 E-mail: swfcbjb@vip.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 技术支持:info@rhhz.net